《快速磁共振成像》是202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緊跟國內外發展前沿,並融入作者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快速磁共振成像
- 作者:張明輝等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681591
《快速磁共振成像》是202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緊跟國內外發展前沿,並融入作者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
《快速磁共振成像》是202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緊跟國內外發展前沿,並融入作者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內容簡介 《快速磁共振成像》以快速磁共振成像為主線展開,討論快速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內容包括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種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醫學影像新技術,對腦、甲狀腺、肝、膽、脾、腎、胰、腎上腺、子宮、卵巢、前列腺等實質器官以及心臟和大血管有絕佳的診斷功能。與其他輔助檢查手段相比,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參數多、掃描速度快、...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核磁共振成像儀就是因這項技術而產生的儀器。它是繼CT後醫學影像學的又一重大進步。自80年代套用以來,它以極快的速度得到發展。核磁共振是一種物理現象,作為一種分析手段廣泛套用於物理、化學、...
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檢測病人/被試接受刺激(視覺、聽覺、觸覺等)後的腦部皮層信號變化,用於皮層中樞功能區的定位及其他腦功能的深入研究。簡述及概念 磁共振腦功能成像(fMRI)是通過刺激特定感官...
磁化傳遞快速成像是磁共振成像方法之一,是對大分子池中緊密聯結的質子行選擇性射頻脈衝飽和,進而經偶極交叉聯結和化學交換的相互作用,使大分子池中質子的磁化飽和性傳遞到鄰近的水分子,改變組織的弛豫特徵的MR成像方法。定義 磁化傳遞...
《新型空間編碼超快速磁共振成像技術及其套用》是依託廈門大學,由蔡聰波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好的成像質量和快的成像速度是磁共振成像方法走向實際套用的兩個重要方面。基於遠程偶極場調製的分子間多量子相干(iMQC)對不同...
醫用磁共振成像設備是一種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為人體內部組織器官成像從而幫助醫生進行醫學診斷的醫療器械。發展歷史 早在1946年,美國哈佛大學的Edward Purcell和史丹福大學的Felix Block領導的兩個研究小組發現了物質的核磁共振現象。核磁共振現象...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是核磁共振在醫學領域的套用。人體內含有非常豐富的水,不同的組織,水的含量也各不相同,如果能夠探測到這些水的分布信息,就能夠繪製出一幅比較完整的人體內部結構圖像,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就是通過識別水分子中氫原子信號...
《快速高角解析度磁共振擴散成像關鍵技術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高嵩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高角解析度擴散成像(HARDI)有重要臨床意義,但因掃描時間過長尚未用於臨床診斷。本項目研究快速HARDI成像的關鍵技術問題,顯著縮短掃描...
磁共振成像系統是一種用於基礎醫學領域的醫學科研儀器,於2017年6月1日啟用。技術指標 0.36T 永磁;最小掃描時間:應不大於1min;回波時間:可選範圍應達到2ms~1000ms;序列重複時間:可選範圍應達到10ms~20s;信號平均次數:可選範圍...
它運用磁共振成像(MRI)基本原理,針對心血管系統成像的特殊困難,最佳化現有的MRI成像技術,使其具有臨床價值。最佳化序列設計的重點主要在心電門控和快速成像技術兩方面。結合這些不同的技術,組成的方案就能對心血管系統中的主要功能、形態和...
磁共振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MRA)是一種無創傷性,不需用插管及對比造影劑的血管成像方法,已廣泛套用於臨床。MRA血管成像數據採集技術主要有兩種:①時間飛越技術(time of flight,TOF) 其成像原理是利用MR特殊的“流動效應”。...
PET-MRI是將PE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的分子成像功能與 MRI (核磁共振成像)卓越的軟組織對比功能結合起來的一種新技術,也可以寫作PET/MRI。包括同機融合PET/MRI和異機融合PET/MRI。它可以對在組織中擴散的疾病細胞進行成像。該...
第五章 磁共振快速成像技術 103 第一節 磁共振成像時間 103 第二節 硬體系統相關影響因素 104 第三節 多片技術 106 第四節 減少信號採集次數 109 第五節 減少相位編碼線數目110 第六節 縮短TR 112 第七節 改變信號讀出模式 113...
磁共振血管造影術(MRA)是利用流動有關增強現象和快速掃描技術來達到血管分支的三維和旋轉成像。研究和臨床套用情況表明:在提供腦血管的解剖關係的常規成像方面起一定作用。儘管有一些限度。包括流動緩慢狀態和狹窄遠端湍流的顯示,尚待克服和...
醫用磁共振成像系統是一種用於臨床醫學領域的醫學科研儀器,於2016年7月1日啟用。技術指標 1.場強:1.5T 2.射頻通道:18通道 3.線圈設計:Tim一體化線圈 4.主要線圈通道:8通道。主要功能 1.能夠開展各部位常規MR檢查 2.可以開展...
部分飽和序列 快速成像 脂肪仰製成像 第五節 MRI參數選擇 TR與TE 第六節 MRI質量控制 偽影 信噪比 空間解析度 對比度 第七節 磁共振波譜學 概念 原理 儀器設備 空間定位技術 醫學中常用MRS原子核 MRS臨床套用 第八節 磁共振管成像...
3T磁共振成像系統是一種用於材料科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5年4月17日啟用。技術指標 主磁場強度:3特斯拉 最大梯度強度:80mT/m 梯度切變率:200T/m/s 梯度系統工作周期(duty cycle):100% 磁場穩定性≤ 0.05ppm/小時 成像...
心臟磁共振實時成像(heart real-tim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2020年公布的醫學影像技術學名詞。定義 採用超快速採集方式,無須屏氣即可在一個重複時間或幾個重複時間內完成一幅或一組影像的採集,以電影成像方式顯示的成像技術。可...
脈衝核磁共振儀 脈衝核磁共振儀是一種用於地球科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04年11月30日啟用。技術指標 用於測定T1/T2時間、uS。主要功能 檢測樣品的含量。
磁共振成像(MRI)是根據有磁距的原子核在磁場作用下,能產生能級間的躍遷的原理而採用的一項新檢查技術,MRI有助於檢查癲癇患者腦的能量狀態和腦血流情況,對變性病診斷價值很大。MRI是通過體外高頻磁場作用,由體內物質向周圍環境輔射能量...
磁共振神經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是2020年公布的醫學影像技術學名詞。定義 根據中樞或外周神經的結構和解剖特點,結合相應的脈衝序列和技術方法使得中樞或外周神經與周圍背景組織形成對比而清晰突顯,神經和病變能清晰顯示...
消化系統磁共振成像是指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對腹部進行掃描的檢查。磁共振成像可得到人體組織的多種物理特性參數,如質子密度、自旋-晶格弛豫時間(T1)、自旋-自旋弛豫時間(T2)、擴散係數、磁化係數和化學位移等。與其他成像技術(如CT、...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是一種新興的神經影像學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磁振造影來測量神經元活動所引發之血液動力的改變。主要是運用在研究人及動物的腦或脊髓。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全身磁共振血管成像技術(whole-body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是2020年公布的醫學影像技術學名詞。定義 採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術,包括非對比增強磁共振血管成像技術和對比增強磁共振血管成像技術分段採集血管影像,套用全景成像矩陣結合...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是2011年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容簡介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為“十二五”國家重點音像出版規劃品種,衛生部醫學CAI課件。 本課件以集合文字、圖片、動畫和視頻的方式介紹了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