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史
宋元
“忠路安撫司,本蠻地,宋為
羈縻龍渠縣,元曰
忠路寨,屬
施州。”(清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明代
“忠路安撫司,明洪武四年(1371年)命覃英為安撫司。”(《清史稿·土司傳一》)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廢,永樂五年(1407年)復置。”(清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永樂八年(1410年)設定忠路安撫司流官吏目一員。(《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一百六》)
“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設劍南長官司等,皆以其酋長為之。先是忠路安撫司等各奏:前元故土官子孫牟酋蠻等各擁蠻民,久據溪洞,今就招撫,請設官司,授以事。帝以馭蠻當順其情,所授宜有等殺,部議四百戶以上設長官司,四百戶以下設蠻夷官司元土官子孫量授以職。遂設劍南長官司,隸屬忠路安撫。”(《續文獻通考·卷二百四十》
正統三年(1438年),忠路安撫司遣舍人赴京貢馬與方物。(《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四十九》)
正統六年(1441年),朝廷命忠路安撫司安撫覃英之子覃亮代職。(《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八十七》)
正統十三年(1448年),忠路安撫覃亮派遣把事譚仕財等赴京朝貢馬匹,朝廷賜鈔幣。(《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二》)
景泰三年(1452年),忠路安撫司猺把等峒舍人向猺把等赴京貢馬,朝廷賜鈔錠。(《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二十》)
天順六年(1462年),施州衛忠路安撫司把事仰啟踵赴京貢馬及方物。(《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之三百四十五》)
成化二年(1466年),忠路安撫司搖壩峒峒長向麥答踵奏:鄰近洗羅峒長麥答洗褚等,窺知本峒土兵調征兩廣,村寨無備,扇動本峒原管上中下打撒蠻賊等攻圍村寨,殺擄土民,劫掠財產,乞求官軍懲治。(《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三十一》)
嘉靖十四年(1535年),忠路安撫司遣人赴京朝貢,因過期,給半賞。《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四》
“施州忠路安撫司,本石柱馬氏姻戚,因爭邊界,構殺不休”(明 曹學佺《蜀中廣記·卷三十九》)
“覃進孝,奇勳子,剿城有功,封忠義侯,加宮保。”(同治《恩施縣誌·卷八》)
清代
“清康熙元年(1662年)覃承國歸附,以征譚逆功,襲前職。”(《清史稿·土司傳一》)
“雍正十三年(1735年)覃楚梓納土,以其地改利川縣。”《清史稿·土司傳一》
世系
覃英——飛雄——德銘——萬勇——正剛——大寧——雲秉——寅化——奇勳——進孝——承國——世藩——建侯——梓楚
覃英
”明洪武四年(1371年)命覃英為安撫司。”(《清史稿·土司傳一》)
覃飛雄
覃德銘
覃萬勇
覃正剛
“嘉靖九年(1530年),
施州賊黃馬丫等百餘人流劫雲萬奉節川東,道某知馬丫與忠路為仇,檄安撫司覃正剛擒之。”(光緒《利川縣誌·卷之十四》)
覃大寧
“隆慶元年(1567年),吏科給事朱繪等言湖廣施州衛忠路安撫覃大寧一日奏五言,上語多不實,請究治。”(《明史·卷三百十 列傳》)
覃雲秉
覃寅化
在“平播之役”中施州各大小土司皆建有軍功,唯覃寅化的請纓被朝廷拒絕,因為他與播州土司
楊應龍有姻親關係。“唯覃寅化一枝不可調,以其為楊應龍之親也。”(明 李化龍《平播全書·卷十二》)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施州衛民牟海容等奏土酋覃寅化等劫殺荼毒,上命兵部看了來說。(《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四百五十五》)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安撫司覃寅化以占民田,相仇殺,撫夷章守愚檄指揮唐符勘立土漢界碑。”(光緒《利川縣誌·卷之十四》)
“覃寅化,官都督,征四川余崇明有功。”(同治《恩施縣誌·卷之八》)
覃奇勳
“剿貴州賊有功,加總兵忠路宣慰使”(同治《恩施縣誌·卷八》)
覃進孝
明崇禎年間,覃進孝承襲宣慰司職後,正逢
李自成、
張獻忠領導的農民風起雲湧,明王朝江山搖搖欲墜。覃進孝奉閣部楊嗣昌令,率兵到房縣、竹山、襄樊等地參加鎮壓農民起義軍的戰爭,後來在本地堵截過姚天幼、黃部,因此授總兵官掛威武上將將軍印,晉爵忠義侯,加封太子少保。牟進孝夫人牟氏,誥封一品夫人。
順治四年(1647年)春譚文屯萬縣,譚弘屯夔府,譚詣屯巫山縣,抵抗清軍。覃進孝盡率忠路精銳,加入“三譚”的抗清隊伍中。同時,覃進孝將次女嫁給了譚詣之子,將三女嫁給明鳳衛侯牟文綬之子。
清朝定鼎後,覃進孝深感南明王朝大勢已去,不可救藥,遂於順治十六年(1659年)隨譚旨等降清,向川陝總督李國英呈繳明王朝授予的宣慰、宣撫等官印九顆。李國英認為忠路土司屬湖北,因此令他回湖北。在歸來途徑三峽時,被
夔東十三家起義軍截住,覃進孝僥倖脫身,但印信全部失落。
覃進孝尚在渝東苦戰時,清軍血洗了忠路司,使忠路司“城廓丘墟,人煙斷絕”,元氣大傷。覃進孝回忠路後,心中十分悲愴,感傷之餘,立即召聚同胞,整修衙署,祛卻瘟疫,“立宗廟於頹垣,誅茅茨於署址,集哀鴻於中野,求故老於鄰封阡陌之間”。
順治八年(1651年)秋,五十五歲的
破山禪師來到忠路司,受覃進孝(字敦源)的邀請住進福田寺,當年冬離開忠路司。(《
破山禪師語錄》)
覃承國
“康熙元年(1662年),覃承國歸附,以征譚逆功,襲前職”(《清史稿·土司傳一》)
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峰三山來禪師至忠路司,宣撫覃公差官出迎,寓居楚藩寺,覃公率兒子藩楚,舍人殿吉、德美、蓮臣,督軍楊福從、蒲九韶、張士升,文學冉海清、王德邁,朝暮問道於禪師。(《
高峰三山來禪師年譜》)
覃世潘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以湖廣忠路安撫司土官覃承國子覃世藩襲職。”(《聖祖仁皇帝實錄》)
覃建侯
光緒《利川縣誌》記載,金字山寺曾有雍正元年(1723年)鐘,其中有銘文“湖廣忠路軍民安撫使司覃建侯”
覃梓楚
“雍正九年(1731年)。湖廣總督邁柱題湖南忠路安撫司使覃建侯故,請以其子覃梓楚承襲,下部知之。”(《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一百六》)
乾隆八年(1743年),世襲千總覃梓楚,六年俸滿,年富財優,由湖廣總督
阿爾賽奏請、大學士
鄂爾泰議覆,送兵部予以升用。(《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七》)
地理
據《嘉靖湖廣圖經志書》記載,明朝正德年間,忠路司有350戶、共1530人,占施州總人口21291人的7%。
原忠路土司所轄範圍,為現利川西部齊岳山、佛寶山外,麻山以西,除銅鑼關、龍船(原支羅峒)外的廣大地域。明宣德三年設劍南土司,肢解了忠路土司的一部分領地。明天啟年間設沙溪土司,又肢解了忠路土司的一部分領地。
黔江區黎水鄉有土城,明代時忠路土司曾諸城於此,故名。
忠路土司治所變動較大,據《施南府志》卷18載:“明弘治間,忠路、忠孝土司又徙施州
都亭等里。”可知忠路土司治所最初並不在利川境內,傳說初設於施州城南二龍壩(今宣恩縣椒園鎮老寨溪村),後遷舊司壩(今忠路鎮豐樂村)、百戰坡下的馬家壩(今忠路鎮田灣村),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再徙於城池壩(今忠路鎮農科村),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因內亂仇殺導致城池壩被毀,司治不得已又遷往忠路,至改土歸流,司治忠路不曾再遷。《嘉靖湖廣圖經志書》記載了城池壩的建設過程:“成化間安撫覃德銘建,正德七年覃萬勇重修。”
2013年在舊司壩(即忠路鎮豐樂村)稻田中發現兩尊石獅,身高1.2米,保存完好。經文物專家鑑定,認為是明代文物,並推測系土司請工匠打造的。但該文物不幸於2015年9月2日被盜,案件仍在偵破中。
地圖信息
地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利彭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