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土司

沙溪土司

沙溪土司,明清時期位於湖北西南邊陲的土家族土司。始於明代天啟年間(1621-1627年),終於清代雍正年間(1723-1735年)“改土歸流”,歷五世、百餘年,劃其地入利川縣,轄地相當於今沙溪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溪土司
  • 年代:明天啟年間至清雍正年間
  • 位置:今湖北省利川市沙溪鄉
簡史,地理,世系,遺蹟,

簡史

《施州衛志》載:黃中和,都亭里人,天啟年間(1621-1627)從征貴州陽雀寨有功,封沙溪宣慰,隸屬於施州衛。利川縣治西南190里為小沙溪,小沙溪西南5里為石龍堡,即土司衙署所在。
康熙三年(1664年)施州始歸順清廷,康熙四年(1665年)黃天奇任沙溪宣撫司。
順治乙酉年(1645年),當明清改朝換代之際,忠路土司與沙溪土司進犯彭水縣,大掠於野。

地理

清代光緒《利川縣誌》地圖中的沙溪土司位置如圖所示:
光緒《利川縣誌》中的沙溪土司舊址光緒《利川縣誌》中的沙溪土司舊址
康熙《皇輿全攬圖》中的沙溪土司如圖所示:
康熙《皇輿全攬圖》中的沙溪土司康熙《皇輿全攬圖》中的沙溪土司
現在的大致位置:

世系

黃中和。明天啟年間(1621-1627)從征有功,授沙溪宣慰司。
黃極。
黃天奇。康熙四年(1665年),清廷授沙溪宣撫司。
黃楚昌。襲任之前,曾入施州衛求學,面對土司互相征伐、百姓蒙昧不知禮儀的狀態,他屈尊刻苦學習,學生時代即有名望。任宣撫之職後,設官學大興教育。
黃正爵。雍正十三年(1735年)自請改土歸流
此後,乾隆二年(1737年)清廷徙黃正爵至江夏,授予世襲武職雲騎尉,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黃正爵之子黃恩榮襲任,官至福建延平守備

遺蹟

清光緒年間,尚存“明沙溪宣撫司黃中和墓”,在縣西南190里石龍堡;小沙溪之東的大沙溪,有沙溪土司行署,後名“官屋基”,其旁響水洞邊有寫字岩,刻有“為善最樂”四字。如今,原土司衙門庭院基礎及大門殘址尚依稀可辨。黃天奇、黃楚昌死後都曾安葬於石龍堡上,黃天奇墓已毀,墓碑原被農民作為火坑石,現已由市民委收回保管。黃楚昌墓仍掩映在竹林之中,碑不大,但保存完好。墓碑文為:皇清誥授沙溪宣撫使司黃公諱楚昌老大人之墓,原任貴州平遠協都司,乾隆三十二年立。
清代沙溪宣撫司黃楚昌墓碑清代沙溪宣撫司黃楚昌墓碑
縣西南180里小沙溪有燈明寺,明監察御史何金枝寫有“燈明寺記”:沙溪黃檄,官鳳翔總兵,夫人覃氏生子四,俱貴顯;忽作出塵之想,為寺於林中,額曰燈明,長齋奉佛,處之宴如。沙溪黃氏族譜載,黃檄是宣撫黃中和之子,生子四,黃天璨、黃天煒、黃天炤、黃天熺。黃檄在永曆年間(南明年號,1646-1683)任鳳翔總兵,當時何金枝棄官隱居沙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