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與建制
元代
“唐崖長官司,元唐崖軍民千戶所,
明玉珍改安撫司。”
明代
唐崖土司於洪武七年(1374)歸附明朝,此事記載於《明太祖實錄》,“唐崖”寫作“堂厓”,“覃值什用”寫作“月直什用”:“洪武七年(1374)……堂厓安撫使月直什用,遣人來朝貢方物,上其所授偽夏印詔,賜文綺襲衣……置四川散毛沿邊宣慰使司、堂厓長官司……”
“洪武二十四年(1391)……五開、堂厓諸洞蠻作亂,命前軍都督簽事茅鼎討之……”
唐崖土司在洪武年間叛亂被廢后,於永樂四年(1406)重新被朝廷建制:“永樂四年(1406)三月復置,直隸施州衛。”“木冊長官田谷佐、唐崖長官覃忠孝並言父祖世為安撫,洪武時大軍平蜀,民驚潰、治所廢,今谷佐等召集三百餘戶請襲,許之。”
弘治(1488-1506)年間,覃彥實修建衙署。
清代
“清初覃宗禹歸附,仍與世襲,雍正十三年(1735)覃梓桂納土,以其地入
鹹豐縣。”與前述《清史稿》記載有差異的是同治《鹹豐縣誌》,稱明末唐崖升為宣慰司:“唐崖長官司覃宗禹,康熙四年(1665)以宣慰司改給長官司印……”
地理
山川
“萬峰山(在杉篁洞,山頂有池,池內大數丈圍)、黔水(在司治前,流水經涪州入江)、普樂溪(在司東)、杉篁溪(在司南,接杉南洞)、乾溪(在司治北,右俱入黔江)、杉碧溪(在杉篁洞)、百節洞(在司治南)、蠻王洞(在司治南,有古蹟桂湖)、壘子溪(俱在杉篁洞)。”
人口
明成化、正德年間有190戶、645人。
疆域
西北與
忠路土司、
沙溪土司及四川省
彭水縣接壤。最西北部為今
活龍坪鄉。康熙版《彭水縣誌》載:“(彭水縣)北至清明山九十里,界於湖廣中路、唐崖二土司。” “黑門堡,(彭水)縣城東北,唐崖司接壤,設立把總防汛。”“鳳池山,山高數千仞,四圍峭壁陡絕,壤接唐崖、沙溪諸土司,居民常據此為險。”
西、南接四川省黔江縣(今重慶市
黔江區)。並且唐崖土司侵占黔江縣的土地後來成了
鹹豐縣的疆域。光緒《黔江縣誌》載:“前志方里經,唐崖土司占去洞口、峽口、中塘、後壩各鄉地五十九處,並未歸復,今隸鹹豐。”
唐崖土司鼎盛時期邊界是:東至鹹豐縣
高樂山鎮西邊的梅坪、彭家溝,直至丁寨一線;西南至重慶市黔江區縣壩、舟白一帶;西北至鹹豐縣活龍坪龍嘴河;東北至鹹豐縣
清坪鎮、
小村鄉。
族源與世系
唐崖土司族源之爭
唐崖土司族源,存在屬於蒙古族與土家族的爭議。據唐崖《覃氏族譜》載,覃氏始祖為元朝宗籍鐵木易兒,“授平肩王。生顏柏鐵兒,生文珠海牙,生脫音鐵木兒,授宣慰使司之職。遷山東青州任事,後因明太祖給招安,隨奉軍門自南京應天府上元縣豬市街朱家巷落業,是授明秀將軍之職。脫音鐵木兒祖生福壽不花。福壽祖生覃啟處送”。青年學者王平先生在《覃氏族源考》一文中就對唐崖覃氏的族源給做出了合理論述:“湖北鹹豐境內唐崖土司的覃氏,是當地土家族吸收元代中期鐵木乃耳後裔率領的一支蒙古族逐步演變而來,與鄂西土著覃氏同源異流,在民族源流上有遠源和近源之分:其遠源是廩君蠻‘五姓’之一的‘瞫‘ 姓演變而來的土家族強宗大姓‘覃’氏,近源是元代中期鐵木乃耳後裔率領的一支蒙古族”。
世系
世系 | 姓名 | 朝代 | 就任時間 | 任職年限 | 職銜 | 亡故原因及時間 |
一世 | 覃啟處送 | 元 | 至正十五年1355
| 不詳 | 長官司長官 | 因陣身亡 |
二世 | 覃值什用 | 明
| 洪武七年1374 | 不詳 | 長官司長官 | 病亡 |
三世 | 覃耳毛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洪武十三年病亡
|
四世 | 覃忠孝 | 永樂四年1406 | 44年 | 長官司長官 | 宣德二年身故 |
五世 | 覃斌 | 不詳 | 不詳 | 長官司長官 | 景泰三年戰死 |
六世 | 覃彥實 | 天順元年1457 | 51年 | 長官司長官 | 正德二年病亡 |
七世 | 覃文銘 | 未就任 | | | 血戰重傷,回營身亡 |
八世 | 覃富 | 未就任 | | | 在營嵐瘴身亡 |
九世 | 覃萬金 | 嘉靖八年1592 | 不詳 | 長官司長官 | 因老身故 |
十世 | 覃柱 | 不詳 | 不詳 | 長官司長官 | 回司病亡 |
十一世 | 覃文瑞 | 萬曆十六年1588 | 26年 | 長官司長官 | 萬曆四十一年告老回司病故 |
十二世
| 覃鼎 | 不詳 | 不詳 | 宣撫司宣撫使、武略將軍 | 天啟七年病故 |
田氏夫人 | 天啟七年1627 | 不詳 | 武略將軍 | 崇禎三年身故 |
十三世 | 覃宗堯 | 崇禎三年1630 | 1年 | 不詳 | 年二十九病亡 |
覃宗禹 | 崇禎三年1630 | 50年 | 長官司長官 | 康熙十八年病故 |
十四世 | 覃鋐 | 清
| 康熙十九年1680 | 24年 | 長官司長官 | 病死獄中 |
十五世 | 覃溥澤 | 康熙四十九年 1710
| 12年 | 長官司長官 | 康熙六十年身故 |
十六世 | 覃梓椿 | 雍正元年1723 | 11年 | 宣撫司宣撫使、忠勇將軍 | 雍正十一年身故 |
十七世 | 覃光烈 | 未就任 | | 把總 | |
1、覃啟處送
元代時,“因邊夷南蠻屢叛,奉旨征剿,招安蠻民鎮守司地”,授唐崖宣慰使之職,封武略將軍,此為唐崖覃氏設土司之始。
2、覃值什用
襲父職,明洪武四年(1371)開始追隨左將軍廖永忠征蜀,“因冒微過降級,授長官司之職”,後在軍營病故。據《明史》載, “洪武七年(1374)四月, 改唐崖安撫司為長官司”。
唐崖《覃氏族譜》載,覃值什用“生七子,各授恩賜列名,長曰覃安毛,分授金峒司;次曰覃耳毛,分授唐崖司;三曰覃散毛,分授散毛司;四曰覃錦毛,分授東鄉司;五曰覃忠毛,分授忠路司;六曰覃理毛,分授施南司;七曰覃昇毛,分授毛港司”。七子分別為鄂西七大土司始祖, 而實際上鄂西覃氏並非一源。顯然唐崖《覃氏族譜》有所誇飾,以圖藉此彌合與周邊覃氏諸土司的族源差異而避免受到排擠。同時也證明了唐崖覃氏隨著自身實力的增強正在努力融入鄂西土家族土司的大格局,以求得身份認同,藉此進一步促進自身實力的壯大。
3、覃耳毛
《覃氏族譜》雲其任內“平安無事”。洪武十三年(1380)病故。其事跡不可考。
4、覃忠孝
四世祖覃忠孝襲職。據《明史·湖廣土司傳》載,“明洪武初,土司長官來降皆以原官授之”。後經苗吳面兒之難, 諸土司皆廢棄。永樂二年(1404), 原土官之子覃友諒、覃添富等以招撫蠻民,復置散毛、施南長官司。永樂四年(1406)升為宣撫司。唐崖司情況也基本相同,覃忠孝也請復設唐崖長官司於永樂四年,直隸施州衛。《覃氏族譜》載覃忠孝奉命招撫蠻民一千五百六十二名,蒙兵部題授安撫職,並於永樂二年頒授左右菖蒲、活龍二副司,由黃璋、秦國龍分領,“各給印信一顆,復給本司仁字大號印盒一架”。其實《覃氏族譜》有所誇飾,當以《明史》所載永樂四年復設長官司為準, 而非安撫司。但覃忠孝招蠻民一千五百六十二名則合《明史》, 置二副司也有史可查(1975年8月, 在修建活龍坪醫院時,出土“唐崖長官司秦關克”銅印一枚)。覃忠孝於宣德二年(1427)死於任上。覃忠孝任內, 唐崖土司在經過元末明初的大動盪後, 重新恢復實力走上發展壯大的道路。
5、覃斌
授世襲宣慰之職, 景泰三年(1452)亡故。其事跡不可考。
6、覃彥實
於天順元年(1457)襲職。成化九年(1473),“因進貢納馬, 蒙給覃珣世襲冠笄把事一員”。
《東川劉文簡公集》記載,唐崖長官覃彥實以桀驁聞,官至其地,輒避不出,唯有童璋去時,覃彥實在道左相迎,稱讚說:“您主持施州衛政務,蠻民賴以安居樂業,不是其他人可比的。”當時衙署男女群聚,並說:“這是阿寵所敬重的人,我們豈敢怠慢呢?”“阿寵”,就是戲劇中的人稱代詞“君”。童璋,施州衛指揮簽事、明威將軍。
正德二年(1507), 彥實在任上病故。其在任期間,“明孝宗弘治年間(1488 ~ 1505)唐崖土司侵占黔江縣夾口地區”。但《覃氏族譜》諱而不載。彥實生二子, 覃文銘、覃文朝。
7、覃文銘
正德三年(1508)襲職。奉旨徵調四川黔江曹甫, 重傷亡故。生三子。
8、覃富
正德九年(1514)襲職,奉旨征剿川寇麻六兒身故,功授安撫使職。生四子,長子覃萬金;次子覃萬璋;三子覃萬巡;四子覃萬國。
9、覃萬金
“蒙兵部奏請,敕準仍給欽依宣慰任事”。於嘉靖二十五年(1546)奉調征討麻陽苗變。因功奉旨頒給其弟覃萬璋、覃萬巡欽依峒主各一員。明嘉靖版《四川總志》卷十六《欽差巡撫都御史劉大謨題守備疏》載:“……昔年唐崖長官覃萬金等夷,出劫黔江等七州縣。眾議動調官軍, 將首惡擒獲, 監衛又受財朦朧賣放…… ”而《覃氏族譜》則諱而不載。覃萬金至老身故。
10、覃柱
隆慶四年(1570)襲職。同年,金峒土司覃壁叛亂,《明史· 湖廣土司傳》云:“(隆慶)四年, 覃壁作亂, 拒傷官軍”。次年, 覃柱奉調征討, “斬功九十三顆, 功賞大小二村, 賞田土兩分, 賞銀三百餘兩。回司身故”。
11、覃文瑞
萬曆十六年(1588)襲職。萬曆四十一年(1613)病故。其事跡不可考。生三子,長子覃鼎、次子覃昇、三子覃星。
12、覃鼎
覃鼎“朴勇善戰”,其任職期間為唐崖全盛時期。軍事上,唐崖土兵在覃鼎的帶領下,在朝廷的各次徵調中勇猛善戰, 立下赫赫戰功;內政上,唐崖人民在田氏夫人與覃傑的主持下,積極建設土司皇城,使其規模空前;文教上,唐崖學子在張雲松的教誨下,欣然向學,使漢文化在唐崖得到初步傳播。
天啟元年(1621), 給事中明時舉、御史李達徵調川兵援遼。永寧奢崇明藉機詭稱服從徵調,先行派其婿樊龍和樊虎率軍抵達重慶。後因巡撫徐可求“汰其老弱,餉復不繼” , 樊龍等於是藉機叛據重慶。《覃氏族譜》載,天啟元年(1621)覃鼎奉調征討渝城(今重慶), 生擒樊龍、樊虎。據《明史· 四川土司二》載,“ ……朱燮元遂以計擒樊龍…… ” 《明史· 朱燮元傳》載, 樊龍是被川東兵備副史徐如珂擒殺。覃鼎和川東、鄂西諸土司在征討平定樊龍的叛亂中確有巨大貢獻。但是《覃氏族譜》所言覃鼎“生擒”樊氏,不確,有所誇飾。
次年,貴州水西土司安邦彥回響奢氏而叛亂。覃鼎又奉命征討,“隨軍門王總兵擄進大方苗巢”。天啟三年復征討四川永寧奢崇明、奢社輝。“軍威顯赫,血戰報捷”。唐崖
長官司也因戰功升為唐崖
宣撫司,總督
朱燮元還為覃鼎立石
牌坊一座,保存至今。牌坊前後雕刻“荊南雄鎮”、“楚蜀屏翰” 8 個大字, 兩側各有陰刻題記, 分別是“欽差總督、兼湖廣荊岳鄖襄陝漢中等府軍務、策授總糧餉、巡撫四川等處四方、
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乃僉郡御史朱燮元為” 和“湖廣唐崖司征西蜀,升都司僉事、兼宣撫司宣撫使、覃鼎立。天啟四年正月吉旦。”覃鼎於天啟七年(1627)病故。葬於唐崖司玄武山。生子宗堯。
覃鼎之妻田氏,“龍潭安撫司田氏之女”。唐崖覃氏與龍潭田氏兩族此前本“世相仇殺”, 覃鼎和田氏的婚姻使兩族重歸友好。此後兩族世代聯姻。田氏“生平行善, 相夫教子, 皆以忠勇著一時”。覃宗堯襲職後, “肆行不道, 田氏繩以禮法”。宗堯赴荊州剿伐流寇期間,,司事全由田氏和欽依峒主覃傑主持, 政績斐然:“內則地方安謐,外則轉輸無乏” 。田氏好善樂施, 篤信佛教。曾遊歷四川峨嵋山, 沿途將其隨身奴婢百餘人擇配婚嫁。回司後, 與覃傑一起主持修建了大寺堂、張王廟、牌樓、街道等, 使唐崖土司城建築規模達到鼎盛。田氏死後葬於司城後山土司皇墳後, 其墓至今保存完好。
覃鼎之弟覃傑, 欽依峒主。覃鼎及覃宗堯外出征戰期間,司事皆由覃傑和覃鼎妻田氏夫人主持,頗有政績。據覃傑墓碑銘文,覃傑子輩字派為“宗”,與覃鼎子宗堯同。證明覃鼎與覃傑同輩, 為兄弟。另據《覃氏族譜》載, 覃鼎父覃文瑞生三子, 分別為鼎、昇、星, 並無覃傑。據此可知覃傑並非覃鼎胞弟。又據《覃氏族譜》載,九世祖覃萬金嘉靖二十五年征麻陽苗變有功, 旨封其弟覃萬璋、覃萬巡皆為欽依峒主。據此,可推知覃傑為覃萬璋或覃萬巡之曾孫, 襲其欽依峒主之職。所以覃傑為覃鼎族弟。覃傑死後葬今尖山鎮楊家營村生基堡,現殘存其墓。
覃鼎女婿張雲松。據唐崖《張氏族譜》載,其祖籍湖北荊州府江陵縣沙市豬市街。因受到鄰居命案牽連而被迫出走, 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來到施州衛大田所滴水岩隱居。時值覃鼎夫婦執掌唐崖, 得知其博學多才。於是延請入衙署籌辦書院,教習諸生,傳授漢語,使覃氏子孫受益匪淺。覃鼎愛其才學, 招之為婿, 入贅唐崖。雲松死後葬於玄武山, 其墓至今保存完好。
覃鼎之弟覃昇, 為人忠厚。其“侄覃宗堯襲土官,肆行不道。昇勸之不聽, 反被疑忌。”於是, 覃昇退居田野, 不過問司事。生四子,長子覃宗禹;次子覃宗舜;三子覃宗武;四子覃宗。
13、覃宗堯
奉調征剿荊州流寇,後病故於任上,年僅二十九歲,無子。
13、覃宗禹
(《覃氏族譜》稱其為十四世祖, 後世遞之。但其與覃宗堯同輩, 也應為十三世祖,遂改之, 後世遞改)覃昇之長子,,覃宗堯堂弟。因宗堯英年早逝無子, 弟承堂兄職襲位。在其任內, 崇禎三年(1630),四川巡撫卲捷春令覃文珍祖頂孫名, 奉旨調守夔府、紫陽城等地, “時值里民作亂,平之”。
張獻忠流寇四川,覃宗禹奉調率兵堵之於麻渡河。其麾下舍把覃文孝、王先品、李朝松、覃世玉等二十七員將領英勇戰死, 斬敵三百餘名。後又堵之於大寧縣, 斬敵三百餘名, 並生擒敵兵五十三人。崇禎五年(1632), 卲捷春奏給宣慰司新印。康熙十八年(1679), 宗禹病故。葬於手扒崖。生子七人, 原配夫人黃氏生四子, 繼室夫人田氏生三子。長子覃鋐、次子覃鑲、三子覃鉉、四子覃繩、五子覃釗、六字覃鎬、七子覃鑒。
據《覃氏族譜》載, 康熙四年(1665), 唐崖司歸順清廷更換印篆:“將宣慰使司印篆, 並同知僉事、左右二副司官坊, 共四顆”上繳到兵部, 清廷仍頒給宣慰使司印, 官授原職, 唐崖土司勢力基本得到保全。康熙十三年(1674)吳三桂叛據云南, 鄂西諸土司迫於其威逼利誘而紛紛附之, 唐崖亦在其中。吳三桂授其“唐崖長官司印”一顆(1986 年9 月18 日出土)。《覃氏族譜》則載:“邊夷吳逆作判, 勒逼各土司繳換印信, 仍給宣慰偽印一顆到司” , 不確。以出土實物為證, 吳三桂所授為長官司印。
14、覃鋐
委託通判熊繼坤上繳吳三桂所授偽“唐崖長官司印”, 清廷復授唐崖長官司印。民國三年版《鹹豐縣誌》載, 康熙十九年(1680), 唐崖司歸順清廷。後李自成舊部譚宏叛據四川, 唐崖又叛而附之。次年復歸順清廷, 因而降職。以出土土司印實物為證, 唐崖司並不是因叛附吳三桂、譚宏而受罰降職為長官司。其於吳三桂叛亂時已經授為長官司, 所以後歸順清廷時並未降職, 而是以偽印換新印, 仍授長官司。
康熙四十二年(1703), 《覃氏族譜》僅載覃鋐因“川湖兩省大案”奉調至省, 後病故。而《黔江縣誌》載, 因是年唐崖土兵寇掠黔江縣境, 擄男女六十餘人。覃鋐被“疏劾提問”治罪, 死於獄中。顯然, 《覃氏家譜》對此有所諱避。覃鋐生九子, 長子覃溥澤;次子覃潤澤;三子覃滋澤;四子覃源澤;五子覃清澤;六子覃溢澤;七子覃浩澤;八子覃治澤;九子覃現澤。
15、覃溥澤
康熙四十九年(1710)襲職, 康熙六十年(1721)身故。據同治四年版《鹹豐縣誌》卷十九載, 在其身任土司期間, 施州衛大田軍民千戶所掌印千戶鈕正已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贖回唐崖司此前所侵占民屯十七處:四度壩、麻地坨、冉家屯、大河邊、謝家泉、龜肚溪、生地壩、偏坡屯、陵家田、柿子堡、官岩溝、王家溝、紅石坡、趙家堡、銅廠溝、魏家壩、長沙壩等地。由此可見, 唐崖土司漸趨衰弱,難以與清廷抗衡。這客觀上也為雍正年間唐崖土司被迫附列於鄂西十五土司自呈改流作下了鋪墊。覃溥澤生六子, 長子覃梓椿;次子覃梓林;三子覃梓桂;四子覃梓榮;五子覃梓權;六子覃梓槐。
16、覃梓椿
《覃氏族譜》載“仍授宣慰使任事” 。顯然不確, 有所誇飾。此時, 唐崖已為長官司。改流後, 覃梓椿於乾隆元年(1736)赴省安插。生六子, 長子覃光烈;次子覃光德;三子覃光煊;四子覃光耀;五子覃光輝;六子覃光道。
17、覃光烈
遇改土歸流之際, “尚未承襲, 回籍身故”。生子覃世培, 年幼無知。於是, 覃光烈之叔覃梓桂祖代孫職, 以世襲把總之職“遷移漢陽西門外吳家廠吳家老衙署住居” 。乾隆十三年(1748), 呈請終老回籍。三十九(1774)病故。另據利川忠孝土司《田氏族譜》之《改土歸流後各土司冊籍》載:“唐崖土司覃梓桂, 在孝感縣, 坐房二十七間, 田四頃另五畝”。
軍政體系
副長官司
唐崖司在洪武年間有兩個副長官:黃章、秦國龍,永樂年間副長官為黃晟暹、秦俊,至清代康熙年間,方設蒼蒲、活龍坪二副司。
黃氏
宣德三年(1428),湖廣唐崖長官司已故副長官黃晟之子黃敏,貢馬。
秦氏
秦氏世係為:(1)秦思安;(2)秦國龍;(3)秦俊;(4)秦厚;(5)覃啟忠;(6)秦百萬;(7)秦萬都;(8)秦鎮;(9)秦興邦;(10)秦世雄;(11)秦永升,天啟間調征
奢安之亂;(12)秦拱,崇禎時奉調守夔州、平施州亂,再征
張獻忠;(13)覃天元,不願為官,繳印辭職。
1975年在鹹豐縣
活龍坪鄉出土唐崖長官司活龍副司官印,該印銅質、長方形,印文為九疊篆體,陽刻“唐崖長官司秦關克印”。印背上方僅刻一“上”字。另有一銅印盒,無字。
舍人與土民
唐崖土司社會中有“
舍人階層”,相當於中原的士紳貴族。
“土官舍人(簡稱‘土舍’)”是指長官司族人,例如嘉靖八年十月,皇帝“詔湖廣唐崖長官司土舍覃萬金,襲曾祖彥實職,為正長官”。
“舍人”則是異姓貴族,例如正統六年五月,“湖廣唐崖長官司遣舍人黃通”進貢方物。
“把事”是被差遣的普通土民,例如正統三年九月,“湖廣唐崖長官司把事王政……等各來朝貢馬及方物”。
隆慶年間唐崖司平定
金峒土司覃璧有功,朝廷遂將金峒司所轄的大、小村劃歸唐崖司,唐崖土司便將鄰近黔江等地的胡、向、肖等姓人民安插在馬洗、作諾、毛壩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