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後勤補給線

抗美援朝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運用人力、物力及各種技術手段,保障作戰需要、部隊生活和軍隊建設方面的後勤工作,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志願軍後勤補給線
  • 方式:人力、物力及各種技術
  • 時間 :1950年7月31日
  • 部隊:第13兵團為主
組建,補給線,輝煌戰果,

組建

1950年7月31日,中央軍事委員會根據朝鮮戰局的發展,確定以第13兵團為主組成東北邊防軍。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東北軍區後勤部組建三個後勤分部,共約7000人,部署三條通往戰區的縱向兵站線,突擊前運作戰物資補充修理技術裝備,組建了有4.5萬張床位的醫院和由3萬多人組成的民工擔架隊。10月23日,東北軍區後勤部組成前方後勤指揮所入朝,統一組織戰區後勤工作。
志願軍後勤補給線
1950年10月—1951年6月,志願軍協同朝鮮人民軍實施戰略反攻,“聯合國軍”為阻斷志願軍運輸供應,對朝鮮北部實施全面封鎖破壞,使志願軍後勤人員、車輛物資設施遭受嚴重損失,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志願軍後勤採取一系列應急措施後勤分部增至4個,人員增至2.8萬餘人;及時調整兵站線部署,通過兵站線的延伸對部隊實施跟進保障;把主要工作轉入夜間進行,以減少美機空襲所造成的損失;突擊搶運彈藥,前送大批炒麵,實行重點供應;從國內動員大批民工支援前線。這些措施使供需矛盾有所緩解。

補給線

7月開始,朝鮮北方發生特大洪水,美軍趁機集中其主要空軍力量志願軍後方實施“絞殺戰”。志願軍陸續增加鐵道運輸部隊、搶修部隊和護路高炮部隊,總人數達5萬餘人。後勤戰線對物資嚴密組織疏散並加強偽裝,有計畫地構築地下、半地下倉庫掩體,把人員、物資車輛轉入防護設施內。組織搶修,部隊鐵路公路隨炸隨修,在鐵路受阻地段,組織運輸部隊和裝卸部隊進行倒運、接運。加強高炮部隊的對空防禦和民眾性的對空射擊活動。與此同時,後勤還改變原來供應體制,實行分區供應與建制供應相結合,並建設與此相適應兵站運輸網。至1952年6月,志願軍挫敗了美軍的“絞殺戰”,並在反“絞殺戰”鬥爭中建成“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為保證持久戰打下了基礎
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前,志願軍後勤儲備作戰所需彈藥和兩個半月的主副食品;在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中,及時供應各種物資1.6萬多噸。在1953年反登入作戰準備中,囤積彈藥12.3萬多噸、糧食24.8萬多噸,可供全軍食用8個半月,為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提供了充分物資保證

輝煌戰果

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後勤共接運從中國運往前線物資260多萬噸,補充槍械48萬多支(挺)、火炮1.3萬多門、汽車2.1萬多輛,救治傷員38萬多人次、病員45萬多人次,修復槍枝7.5萬多支(挺)、火炮1.4萬多門次,新建公路2500多千米,加修公路8100多千米,新建倉庫1.5萬多個(座),病房6900多間,簡易營房7萬多座,汽車運輸204.4萬多台次、3.27億多噸千米、48.多萬噸運量,鐵路運輸38.5萬多車、800多萬噸運量。後勤部隊湧現出功臣4.8萬餘人,集體立功單位766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