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知官則思,孟子關於思維問題的主張。出自《孟子·告子上》。認為“心之官則思”,意為思維是心臟活動的結果。強調思維的作用,並明確地以“思”與“不思”來區分“心之官”與“耳目之官”的功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知官則思
- 主張人:孟子
心知官則思,孟子關於思維問題的主張。出自《孟子·告子上》。認為“心之官則思”,意為思維是心臟活動的結果。強調思維的作用,並明確地以“思”與“不思”來區分“心之官”與“耳目之官”的功能。
心知官則思 心知官則思,孟子關於思維問題的主張。出自《孟子·告子上》。認為“心之官則思”,意為思維是心臟活動的結果。強調思維的作用,並明確地以“思”與“不思”來區分“心之官”與“耳目之官”的功能。
《心之官則思》為叢來所著,連載於晉江文學網 內容梗概 那一年,有人跟靳則思感慨:“你們班那個官晉瀾啊……”靳則思只淡淡道:“喔,他啊,不知道,不熟。”這話被天之驕子官晉瀾聽到,心想:“靳則思,你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後來靳則思出國,明明有女朋友的官晉瀾卻覺得,心裡像是丟了一塊。後來...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弗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譯文:公都子問道:“同樣是人,有的成為君子,有的成為小人,這是為什麼呢?”孟子說:“注重身體重要部分的成為君子,注重身體次要部分...
孟子的“萬物皆備於我”,不是在心包容物質世界的意義上說的;他也不認為物質世界是心的產物。孟子的心物觀也不曾涉及心與客觀世界之間的認識與被認識的關係。他所謂的“心之官則思”不是指心對客觀世界的思考、思維,而是指心能夠向內反思,達到對心固有之物——仁、義等的自覺。荀子的心有徵知 與孟子不...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思其可少乎?沈空守寂,與安排思索,正是自私用智,其為喪失良知一也。良知是天理之昭明靈覺處。故良知即是天理,思是良知之發用。若是良知發用之思,則所思莫非天理矣。良知發用之思,自然明白簡易,良知亦自能知得。若是私意安排之思,自是紛紜勞擾,良知亦自會分別得。蓋...
不察予心重似雞更兼放處只緣私才知用理維持定正如有本出無稽。(末句鄭本作:“不待追求便在茲”。)【心之官則思】妙道皆形日用間即斯可見不須言特將天象明人事希聖工夫萬古存。【難言】自從載籍流傳後此是論心第一條剖析精明為訓切如何心學尚寥寥。【又】灑掃庭堂職是供步趨唯諾飾儀容是中有理今休...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告子上》一暴十寒。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上》捨生取義。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告子上》心之官則思,思則得...
“學而不思則罔”,“心之官則思”,慎思研慮,皆學者用功所在,安得糊塗!《易傳》之意,蓋言天下之理,同歸而塗自殊,一致而慮自百。我這裡真是廓然大公,則自然物來順應;我這裡真是寂然不動,則自然感而遂通,更復有何事可思,何物可慮,而有待於計較安排者耶!今不玩本章全文,而截其“何思何慮...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譯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該處於統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於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民眾。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
又朝廷治事處曰官。《禮·玉藻》:在官不俟屨。註:趨君命也。《前漢·賈誼傳》:學者,所學之官也。又事也。《禮·樂記》:禮樂明備,天地官矣。疏:官猶事也,謂各得其事也。又身有五官。《孟子》: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又: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又姓。又複姓三氏:晉王官氏,魯亓官氏,...
由此而言,官人之道可見矣。凡所求材藝者,為其可以治民。若有材藝而以正直為本者,必以其材而為治也;若有材藝而以奸偽為本者,將由其官而為亂也,何治之可得乎。是故將求材藝,必先擇志行。其志行善者,則舉之;其志行不善者,則去之。而今擇人者多云:“邦國無賢,莫知所舉”。此乃未之思也,...
知人則哲,漢語成語,拼音是zhī rén zé zhé,意思是謂能鑑察人的品行才能,即可謂之明智。出自《書·皋陶謨》。成語出處 《書·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曾運乾正讀:“哲,智;官,任……言知人則能器使。”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示例〗《魏書·肅宗紀》:“知人則哲,振古...
90.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91.上下相孚,才德稱位 92.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 93.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 94.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95.多行不義必自斃 96.驕奢淫泱,所自邪也 97.不軌不物,謂之亂政 98.官之失德,寵賂章也 99.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100.勤而無所,必有悖心 ...
註:䜭也,各本作“容也”,或以伏生《尚書》“思心曰容”說之,今正。皃(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心曰容,謂五者之德,非可以恭釋皃(貌)、以從釋言、以明聰釋視聽也。【谷部】曰:“䜭者,深通川也。”引“䜭畎澮歫川”。引申之,凡深通皆曰䜭。思與䜭雙聲,此亦門...
志於文也3,則申寫郁滯4,故宜從容率情,優柔適會5。若銷鑠精膽6,蹙迫和氣7,秉牘以驅齡8,灑翰以伐性9,豈聖賢之素心10,會文之直理哉11!且夫思有利鈍12,時有通塞13;沐則心覆14,且或反常,神之方昏15,再三愈黷16。是以吐納文藝17,務在節宣18,清和其心19,調暢其氣;煩而即舍20,勿使...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
——古禮,名子不以日月,不以國,不以隱疾,不以山川,亦不可與古先聖同名。但只名以理學之字,使之顧名思義可也。讀書寫字之規 ——欲知子弟讀書之成否,不必觀其氣質,亦不必觀其才華,先要觀其敬與不敬,則一生之事業,概可見矣。凡開蒙之後,能漸漸收斂,一惟師教之是從,親言之是聽;敬重經書,...
勿貪戶口,百姓汝走;勿#17壯城池,百姓汝疲;賦斂不中,窮者日窮;刑罰且二,貴者日貴;科禁不行,國則以傾。官吏非才,則寬猛失所。或與百姓爭利,由是狡詐之心生,所以百姓奸而難知。天#18下難知則上人疑,上人疑#19則下益惑,下既惑則官長勞,官長勞則賞不足勸,刑不能禁,易動而難靜#...
大抵凶神有物合去,則反凶為吉,吉神有物合去,則反吉為凶,吉凶神煞,看局中喜忌何神,不可執一論。《奧旨賦》云:陽日食神暗合官星,陰日食神竊侵印綬。觀此則知四柱無官印則喜食神,有官印則忌食神。又曰:貪合忘煞忘官。如六癸生人,幹頭透出己字為煞,再透甲字是己家合神,合去己字,不為煞...
是以唐虞俟乂在官,四凶流放,天下鹹服,以致雍熙。方今九德未事,嬖倖充庭。阿母王聖出自賤微,得遭千載,奉養聖躬,雖有推燥居濕之勤,前後賞惠,過報勞苦,而無厭之心,不知紀極,外交屬託,擾亂天下,損辱清朝,塵點日月。《書》誡牝雞牡鳴,《詩》刺哲婦喪國。昔鄭嚴公從母氏之欲,恣驕弟之情...
《御製大清律集解序略》(雍正三年)云:“先王立法定製,將以明示朝野,俾官習之而能斷,民知之而不犯,所由息爭化俗而致於刑措也。”要求“凡士之注名吏部,將膺民社之責者,講明有素,則臨民治事不假於幕客書吏,而判決有餘”。主要內容 從客觀條件來看,官員本身對法律知識也有著強烈的需求,這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