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特點
(1)規模小。一般20-30人左右。在這個群體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地位和崗位,每個人在另一個心目中被看作是一個特定的個人,每個人也都各自扮演著特定的角色,每個人都能與群體的活動,形成親密關係。
(2)不斷地面對面地互動。由於成員少,關係密切,因而成員間可以通過語言、動作或符號直接面對百地進行,信息傳遞不需要經過中介人或中介物。這種互動還經常有身體上的接觸,從而加深了成員間的全面了解和增進了感情。
(3)互動不僅是經常的,而是重複的。
(4)相對穩定性,持續時間可以是幾年,也可能是幾十年。
(5)感情上的融合。在心理群體中,由於成員間不斷地互動和感情的增進,所以一個人表示的某種態度、思想感情和願望的習慣性動作或表情,外人是很難理解的,而在內部則會被成員很快理解並作出反應。
(6)目標的一致性。心理群體的整合性是很強的,甚至群體中某一成員的目標可以成為整個心理群體的目標。同時,在心理群體中,個人的人格得以全全部投入並能得到充分體現的機會。因此,他們彼此之間的了解與合作是全面的,活動的配合是默契的。
影響形成因素
心理群體的形成,一般說來受到下面七個因素的影響:
(1)軀體在時空上的接近。
(2)少數的分子。
(3)共同的價值觀念與規範。
(4)持續不斷地互動。
(5)分子間的平衡。
(6)穩定的分子成分。
(7)相應的持續時間。
主要理論
心理群體基本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研究的。目前在國際學術界中出現了很多研究心理群體的課題,他們研究的實用目的,旨在通過心理群體的研究,去解釋社會。
主要理論項目有:
(1)把心理群體看作社會雛形;
(2)注意家庭及兒童遊戲的研究;
(3)把心理群體看成是人際關係的舞台;
(4)注意人際關係與群體感情的研究;
(5)探求社會心理學研究上反覆出現的普遍原則、命題與假設。
群體心理現象
國民心態:指一個國家的社會成員在一定社會發展時期普遍呈現的一種認識傾向、情感傾向和行為傾向的“集合”。它是社會心理的存在狀態。
國民性:指的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社會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符合該國(或該民族)國情的人格特徵及其行為方式。
國民性是國民人格發展的歷史凝聚;
國民心態則是國民人格在現實生活中的一種反映、表現;
國民性是歷史的、穩定的、靜態的、本質的;
國民心態是現實的、發展中的、動態的、現象性的。
影響社會轉型期國民心態的社會因素。
形態特徵
1.群體歸屬心理
這是個體自覺地歸屬於所參加群體的一種情感。有了這種情感,個體就會以這個群體為準則,進行自己的活動、認知和評價,自覺地維護這個群體的利益,並與群體內的其他成員在情感上發生共鳴,表現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為以及所屬群體的特點和準則。例如,一個大學生在社會上表明自己身份時,總是說我是某個學校的,到了學校,則強調是某個系的,到了系裡,又表明是某個班的。這種表現校、系、班身份的意識,就是歸屬感的一種具體表現。群體的歸屬感,由於
群體凝聚力的高低不同,其表現的程度也就不同。群體凝聚力越高,取得的成績越大,其成員的歸屬感也就越強烈,並以自己是這個群體的成員而自豪。所以,先進群體成員的歸屬感比落後群體成員的歸屬感要強烈。另外,一個人在一生中可以同時或先後參加幾個不同的群體,他對這些群體都產生歸屬感,而最強烈的歸屬感是對他生活、工作和其他方面影響最大的那個群體。一般來講,人們對家庭的歸屬感要比對工作群體的歸屬感強烈得多。
2.群體認同心理
群體認同感,即群體中的成員在認知和評價上保持一致的情感。由於群體中的各個成員有著共同的興趣和目的,有著共同的利益,同屬於一個群體,於是在對群體外部的一些重大事件和原則上,都自覺保持一致的看法和情感,自覺地使群體成員的意見統一起來,即使這種看法和評價是錯誤的,不符合客觀事實,群體成員也會保持一致,毫不懷疑。例如,某個成員與群體外的他人發生意見衝突,那么群體內的其他成員就會與本群體的這個成員的意見保持一致,認為他說的對而批駁對方。
一般來講,群體中會發生兩種情況的認同,一是由於群體內人際關係密切,群體對個人的吸引力大,在群體中能實現個人的價值,使各種需要得到滿足,於是成員會主動的與群體發生認同,這種認同是自覺的。另一種認同是被動性的,是在
群體壓力下,為避免被群體拋棄或受到冷遇而產生的
從眾行為。這後一種認同是模仿他人,受到他人的暗示影響而產生的,尤其是在外界情況不明,是非標準模糊不清,又缺乏必要的信息時,個人與群體的認同會更加容易。
3.群體促進心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個人單獨不敢表現的行為,在群體中則敢於表現,一個人單獨很少做的事情,在群體中卻做了。這就是說,個人在群體中變得膽大起來。這是由於歸屬感和認同感使個體把群體看做是強大的後盾,在群體中無形地得到了一種支持力量,從而鼓舞了個人的信心和勇氣,喚醒了個人的內在潛力,做出了獨處時不敢做的事情。並且當群體成員表現出與
群體規範的一致行為,做出符合群體期待的事情時,就會受到群體的讚揚,從而就使個體感到箕行為受到群體的支持。這種讚揚和支持,主要體現在個人心理的感受上,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種表情,甚至僅僅是同伴在場,都可以成為促進作用而被個體體會到,從而強化其行為。
然而,群體的這種鼓勵作用。並不是等同地發生在每個成員身上,有的受到的支持力量較大,有的劂較小,還有的則感受不到支持,甚至還會產生干擾作願。因此,一個群體能否對其成員產生促進作用,要受成員個人一窆條肄的制約。這些條件表現為:第一,群體成員必須服務本群體的規則,熱愛自己的群體,為群體的利益服務,而不能成為群體的越軌分子;第二,個人與群體認同,並希望得到群體的保護和支持,成為
個人利益的維護者。如果缺乏這兩個條件,這種作用就不會發生,有時反而會產生阻礙作用,使個人在群體中降低活動
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