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實驗(mental experiment)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實驗
- 外文名:mental experiment
- 所屬學科:自然辯證法
- 公布時間:2003年
心理實驗(mental experiment)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
心理實驗 心理實驗(mental experiment)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公布時間 200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自然辯證法名詞》第一版。
心理實驗法是指有目的地嚴格地控制或創設一定條件,人為地引起或改變某種心理現象並加以記錄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兩種。類型 心理實驗法是創造、控制和改變一定的條件,促使一定的心理現象產生,並對之進行分析研究的一種方法。第一,自然實驗法:自然實驗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情況下,適當地控制某些...
霍桑實驗是管理心理學中的一個著名實驗,是關於人群關係運動的實驗研究。1924—1932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奧(Mayo,George Elton,1880—1949)主持的在美國芝加哥郊外的西方電器公司霍桑工廠所進行的一系列實驗。它發現工人不是只受金錢刺激的 “經濟人”, 而個人的態度在決定其行為方面起重要作用。霍桑效應是一種人類...
實驗心理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實驗心理學是相對於人文取向的心理學體系,也叫科學心理學。狹義上來說,實驗心理學是研究心理實驗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術並介紹心理學各分支領域中實驗研究成果的科學。發展歷史 哲學思辨階段 19世紀以前,心理學的問題多半是在哲學領域內討論的,所用的是思辨和經驗概括的方法。當時...
守恆實驗是皮亞傑最著名的實驗。教育啟示 在這個實驗中,兒童出錯後,皮亞傑並沒有指出錯誤或批評,而是把這個錯誤當作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來看待,然後不斷探究出錯的原因,總結出現階段兒童的心理發展特徵,最後,根據總結出的心理規律,再重新指導工作。這一點對教育學生的過程很有啟示中,我們需要有這樣的原則,對...
斯坦福監獄實驗是菲利普·津巴多教授做的實驗。環境可以逐漸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而情境可以立刻改變一個人的行為。一個溫文爾雅的紳士,在某些情境下會變成嗜血的狂魔。實驗內容 1971年夏天,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同事們在大學地下室搭建了一個模擬的監獄,並且徵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體...
心理學家布萊姆以兒童作為實驗對象做了個有意思的實驗。他告訴孩子們有一些糖果給他們吃,他們可以在兩種糖果中任選其一。概況 布萊姆與孩子們說完這話就走了。他的助手緊隨其後走進房間。但是,這名助手並沒有像布萊姆所說的那樣做,他只是任意地將一種糖果發給每一個孩子,而不是讓孩子們自己來挑選糖果。這一...
例如在看《堂·吉訶德》這本書時,少年時讀它,你會覺得這本書非常好笑、有意思;中年時讀它,你會深思其中所反映的哲理;老年時讀它,你會潸然淚下。希望本書選取的各種心理實驗對於廣大心理學愛好者都能有所幫助,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這樣身為編寫本書的作者,也會感到欣慰。小刀 2014年5月 ...
實驗簡介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研究動物時發現,他起初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狗施加難以忍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裡逃避不了電擊,於是在籠子裡狂奔,屎滾尿流,驚恐哀叫。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狗就趴在地上,驚恐哀叫,也不狂奔。後來實驗者在給電擊前,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
棉花糖實驗(StanfordMarshmallowExperiment),是史丹福大學WalterMischel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稚園進行的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簡介 棉花糖實驗中,小孩子可以選擇立刻得到一樣獎勵(有時是棉花糖,也可以是曲奇餅、朱古力等等),或者選擇等待一段時間,實驗者返回房間(通常為15分鐘),得到相同的兩...
心理旋轉實驗一九七一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謝帕德(R.Shepard)和梅茨勒(Metzler)等做了一系列實驗。實驗的材料是一對對不同方位的立方體的二維形式圖(見左圖)。要求被試判斷所用的時間。(見左圖)中的A和B是兩對完全相同的圖形,所不同的僅僅是它們的方位,A中兩個物體在平面上相差80°角,B中兩個...
1973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者Rosenhan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羅森漢恩招募了8個人來做假病人。8個假病人由1名研究生、3名心理學家、1名兒科醫生、1名精神病學家、1名畫家、1名家庭主婦組成。他們要完成的任務是把自己送進12所精神病院。到了醫院後,所有假病人都說相同的指導語,他們說自己能聽到“轟”和“砰...
美國紐約有一位心理醫生,名叫夏皮諾,他曾經邀請一批人來做實驗。實驗一。“第一種選擇:有75%的機會得到 1000美元,但有25%的機會什麼都得不到;第二種選擇:明確能夠得到 700美元。”雖然夏皮諾一再向參加實驗者解釋,從機率上來說,第一選擇能得到 750美元,可結果還是有 80%的人選擇了第二選擇。“大...
《150個心理小實驗:幫你了解自己,洞悉他人》是2009年6月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塞爾日·西科迪。主要講述了150個心理小實驗。作者簡介 塞爾日·西科迪,心理學博士,巴黎第十大學助理研究員,心理學家。內容簡介 《150個心理小實驗:幫你了解自己,洞悉他人》內容為:我們日常的舉止有賴於某些神奇...
如今經常用各種斯特魯普實驗(不同版本的斯特魯普測試,又稱不同範式)來測試被試的執行功能中抑制能力。如:用情緒Stroop範式研究燒傷患者的認知障礙 來歷 Stroop效應早在1935年由美國心理學家JohnRiddlyStroop發現。當命名用紅墨水寫成的有意義刺激(如“綠”)和無意義的刺激詞的顏色時,會發現前者的顏色命名時間比...
霍桑效應屬於被試效應的一種。在實驗心理學領域,被試效應和主試效應作為額外變數,會干擾實驗,使實驗結果發生混淆 。被試效應,也稱要求特徵,是指被試對被試身份的認知和態度影響了實驗,被試自發地對實驗目的產生假設或猜想,再用自以為能滿足此假想目的的方式進行反應。其中霍桑效應指被試因被選中實驗而感到受關注和...
操作條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亦稱“工具性條件反射”。是由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20世紀30年代在經典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創立的實驗方法。他為研究動物的學習行為,採用精確的測量習得反應技術,設計了一種由動物進行操作活動的實驗箱(通常稱斯金納箱),用來測定動物完成壓桿或按鍵活動的特定反應。除了可訓練...
由美國心理學家艾恩斯沃斯等人設計的一種心理實驗,用來研究嬰兒在陌生的環境中並與母親分離後的行為和情緒表現。實驗過程 實驗過程是由母親帶嬰兒進入實驗場所(陌生環境),實驗者作為陌生人出現在實驗場所里,但不干涉母子的活動,片刻後母親獨自離開,由嬰兒單獨與實驗者相處,由實驗者觀察嬰兒的表現,再片刻後母親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