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情境法

由美國心理學家艾恩斯沃斯等人設計的一種心理實驗,用來研究嬰兒在陌生的環境中並與母親分離後的行為和情緒表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陌生情境法
  • 提出者:艾恩斯沃斯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適用範圍:發展心理學
實驗過程,依戀類型,

實驗過程

實驗過程是由母親帶嬰兒進入實驗場所(陌生環境),實驗者作為陌生人出現在實驗場所里,但不干涉母子的活動,片刻後母親獨自離開,由嬰兒單獨與實驗者相處,由實驗者觀察嬰兒的表現,再片刻後母親返回。實驗者記錄這個過程中嬰兒從始至終的行為和情緒表現情況。這個測驗給嬰兒提供了三種潛在的難以適應的情景:陌生環境(實驗場所)、與親人分離和與陌生人相處,通過測驗來研究嬰兒在這幾種不同的情境下表現出的探索行為、分離焦慮反應和依戀行為等。
陌生情境大體包含8個片段(episode):
片段 現有的人 持續時間 情境變化 .
1 母親、嬰兒和實驗者 30秒 實驗者向母親和嬰兒作簡單介紹
2 母親、嬰兒 3分鐘 進入房間
3 母親、嬰兒、生人 3分鐘 生人進入房間
4 嬰兒、生人 3分鐘以下 母親離去
5 母親、嬰兒 3分鐘以上 母親回來、生人離去
6 嬰兒 3分鐘以下 母親再離去
7 嬰兒、生人 3分鐘以下 母親回來、生人離去
8 母親、嬰兒 3分鐘 母親回來、生人離去
陌生情境法

依戀類型

1973年,愛因斯沃斯採用陌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測驗,從嬰兒和母親的研究中界定了親子關係的三種基本類型:
1、安全型關係(securely attached)。媽媽在這種關係中對孩子關心、負責。體驗到這種依戀的嬰兒知道媽媽的負責和親切,甚至媽媽不在時也這樣想。安全型嬰兒一般比較快樂和自信。
2、焦慮-矛盾型關係(insecurely attached:ambivalent)。媽媽在這種關係中對孩子的需要不是特別關心和敏感。嬰兒在媽媽離開後很焦慮,一分離就大哭。別的大人不易讓他們安靜下來,這些孩子還害怕陌生環境。
3、迴避型關係(insecurely attached:avoidant)。這種關係中的媽媽對孩子也不很負責。孩子則對媽媽疏遠、冷漠。當媽媽離開時孩子不焦慮,母親回來也不特別高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