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印紺珠經》,綜合性醫書,2卷。元代李湯卿撰。全書分為9個篇章,依次為:原道統、推運氣、明形氣、評脈法、察病機、理傷寒、演治法、辨藥性、十八劑。其中“十八劑”說為李氏所首創,為李氏學術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李氏“欲以輕、清、暑、火、解、甘、淡、緩、寒、調、奪、濕、補、平、榮、澀、和、溫(即‘十八劑’)數字賅之,未免失其拘泥”。元代趙瀛在校刻《心印紺珠經》時則指出本書具有“微而臧,約而達”的特點,內容較為簡要。
基本介紹
- 書名(異名):《心印紺珠經》
- 作者:李湯卿
- 成書年代:元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成書背景,流傳版本,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影響評價,
成書背景
本書以《素問》及張仲景為宗,兼取劉河間、張子和、李東垣三家之說,闡述中醫理論與臨證方法。
流傳版本
現存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嘉靖二十六年(1547)等多種明刻本,1980年上海古籍書店據明嘉靖二十六年刻本影印出版。
作者簡介
李湯卿,元末醫家。約生活於十三四世紀間。與劉完素三傳弟子王青字約略同時。學宗劉完素、張從正,尤重經絡及運氣學說。創十八劑(輕、清、暑、火、解、甘、淡、緩、寒、調、奪、濕、補、平、榮、澀、和、溫)。於病證立名,不循舊說。撰《心印紺珠經》兩卷。
內容簡介
全書包括原道統、推運氣、明形氣、評脈法、察病機、理傷寒、演治法、辨藥性、十八劑等九篇。“原道統”,敘醫學源流,所謂“道本一源,派分三歧”,“源”即《素問》、仲景,“三歧”即劉、李、張三氏。“推運氣”,摘自《素問》,繪五運配五音、五運五星、六氣司天、六氣正對化、六氣配七十二候、六十年紀運緒圖,並列天符、順化、天刑、小逆、不和、歲會、太乙天符、支德符、乾德符、同天符、同歲會等;“明形氣”,述五臟六腑、四海八溪一谷、十二經絡、奇經八脈等;“評脈法”,敘三部九候、四時平脈、六部主位、六部客脈、孕脈、小兒指紋等;“察病機”,論五運、六氣主病;“理傷寒”,述六氣傳授、汗氣傳染、內外傷辨、表里證及主療心法。“察病機”篇則節錄劉河間《素問玄機原病式》和《傷寒直格》;“演治法”,取張子和《儒門事親》之精義,述七方、十劑,論中風、風癇、風寒濕痹、霍亂吐瀉、外傷、內傷、瘧、痢、三消、五泄、二陽病、咳嗽、膈食、留飲、七疝等疾病證治,折衷劉、張、李三家之說;“辨藥性”,錄東垣之論,述藥物氣味、十八反、君臣佐使、諸品藥性、引經報使等;“十八劑”,將藥物分為輕、清、暑、火、解、甘、淡、緩、寒、調、奪、濕、補、平、榮、澀、和、溫十八類,各舉一例說明其功用、主治。
影響評價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本書“融會諸家之說,議論頗為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