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疾病

心包是包裹心臟和出入心臟的大血管根部的纖維漿膜囊。它的作用是幫助心臟固定在胸腔內,防止心臟隨體位改變而過度移動;心包還可以減少心臟與周圍組織的摩擦,是組織炎症和惡性腫瘤侵犯心臟的天然屏障;心包還有調節心臟循環的作用。心包疾病是使心包發生生理或病理改變而引起臨床症狀的一系列疾病。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心血管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心臟
  • 常見病因:病毒感染,細菌感染,自身免疫病,外傷,手術,放射線,化學藥物等
  • 常見症狀:急性心包炎表現為胸骨後、心前區疼痛,慢性心包炎表現為勞累後呼吸困難,心臟壓塞的表現為貝克三體徵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心包疾病包括急性心包炎、慢性心包炎、心包積液、心臟壓塞、心包損傷、心包腫瘤等。其病因有病毒感染、細菌感染、自身免疫病、外傷、手術、放射線、化學藥物等,部分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環境變化、外界刺激也可成為引發心包疾病的誘因。

臨床表現

1.急性心包炎
(1)症狀:胸骨後、心前區疼痛為急性心包炎的特徵,常見於炎症變化的纖維蛋白滲出期。疼痛可放射至頸部、左肩、左臂,也可達上腹部,疼痛性質尖銳,與呼吸運動相關,常因咳嗽、深呼吸、變換體位或吞咽而加重,部分患者可因心臟壓塞出現呼吸困難、水腫等症狀,感染性心包炎可伴發熱。
(2)體徵:急性心包炎最具診斷價值的體徵為心包摩擦音,呈抓刮樣粗糙的高頻音,多位於心前區,以胸骨左緣第3~4肋間最為明顯。當積液增多將二層心包分開時,摩擦音消失。
2. 慢性心包炎
(1)症狀:勞累後呼吸困難常為縮窄性心包炎的最早期症狀,後期可因大量的胸腔積液、腹水致縱隔抬高和肺部充血,以致休息時也發生呼吸困難,甚至出現端坐呼吸。大量腹水和腫大的肝臟壓迫腹腔內臟器,產生腹部膨脹感。此外可有乏力、食慾減退、眩暈、衰弱、心悸、咳嗽、上腹部疼痛、水腫等。
(2)體徵:心臟受壓表現為頸靜脈怒張、肝大、腹水、胸腔積液、下肢水腫等。有時出現奇脈,心排血量減少使動脈收縮壓降低,靜脈淤血等。
3.心包積液與心臟壓塞
心臟壓塞的臨床特徵為貝克三體徵:低血壓、心音低弱、頸靜脈怒張。
(1)症狀:呼吸困難是心包積液時最突出的症狀。呼吸困難嚴重時,患者可呈端坐呼吸,也可有發紺、乾咳、聲嘶及吞咽困難,以及上腹部疼痛、全身水腫、胸腔積液或腹水等。
(2)體徵:心尖搏動減弱,位於心濁音界左緣的內側或不能觸及,心臟叩診濁音界向兩側增大,皆為絕對濁音區,心音低而遙遠。積液量大時肩胛骨下叩診濁音,聽診聞及支氣管呼吸音,稱心包積液征。依心臟壓塞程度,脈搏可減弱或出現奇脈。
(3)心臟壓塞:短期內出現大量心包積液可引起急性心臟壓塞,表現為竇性心動過速、血壓下降、脈壓變小和靜脈壓明顯升高。如果心輸出量顯著下降,可造成急性循環衰竭和休克。

檢查

X線檢查、超聲檢查、心電圖、CT檢查、磁共振成像(MRI)、心包穿刺檢查、生化檢查等可輔助診斷。

診斷

1.急性心包炎
臨床上出現胸痛、呼吸困難、心動過速、體靜脈淤血征或心界擴大、心包摩擦音,應高度懷疑急性心包炎。結合X線、心電圖及心臟超聲檢查,即可明確診斷。心包膜或心內膜心肌活檢是主要診斷依據。
2.慢性心包炎
有急性心包炎病史,伴有體、肺循環淤血的症狀和體徵,而無明顯心臟增大,脈壓小,有奇脈,X線顯示心包鈣化,診斷並不困難。
3.心包積液與心臟壓塞
對於呼吸困難的患者,如查體發現頸靜脈怒張、奇脈、心濁音界擴大、心音遙遠等典型體徵,應考慮此診斷,超聲心動圖見心包積液可確診。心包積液病因診斷可根據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心包穿刺液檢查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疾病而確定。

治療

針對病因治療,對症治療,根據情況手術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