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語

徽宗語

徽宗語,又稱“襥語”“Yi a語”,俗稱"瞎子語",是漢語的一種隱語,是運用反切發音等技巧對漢語的另一種使用和運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徽宗語
  • 別稱:襥語
  • 俗稱:瞎子語
  • 釋義:漢語的一種隱語
由來,流傳,範圍,消失原因,
“襥語”有“徽宗語”這個雅稱,據說和徽宗有關。宋徽宗在政治上昏庸無能,在文學藝術方面卻造詣頗高。,在他被金人囚禁期間,為防止與欽宗和隨囚大臣的商談被人竊聽而專門研究出來的,這種交流方式是北宋徽欽二帝被囚金國後為尋機逃走做聯絡準備的.
“襥語”流傳開來,則是因為封建社會,民間藝人流浪各地,常受到欺負,他們就選擇了“襥語”作為交流工具,逐漸成了“行話”。算命卜卦的盲人就選擇了這種語言,盲人卜卦時,師傅也會將“徽宗語”傳授給徒弟,便於同行間的機密不為外人所知。此語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小,外人根本聽不懂。在解放前,由於感興趣,除了盲人外,還有許多人會說這種語言.但是解放後,這種語言成滅絕的態勢.  “徽宗語”就是漢語反切法的分讀,即把每個漢字分為兩個漢字讀。比如“我”字讀作“歪、各”二字,取“歪”字的聲母“w”,“各”字的韻母“e”(“徽宗語”的發音與現代漢語的發音不盡相同),拼在一起就可以讀成“我”音,聲調同韻母的聲調,為上聲。他舉例說“我今天做了一大宗買賣”就可以說成:“歪各皆根貼甘最個列高也給代尬最更莫改莫蓋”,意思就是當天為人算卦賺了一大筆錢。  “徽宗語”並非字字反切,有時是反切與漢語混合使用,一般是在保密的話中使用。
在河南焦作博愛和南陽一帶,有些回族村莊全村人都能熟練使用這種語言,但是由於分化原因,發音不盡相同。 在邢台地區尤其威縣一帶,據說80歲以上的老人中有一部分人都還能說這種語言.不過這些語言正在消逝。
1.建國以來,各民族團結互助,相互猜忌心理減弱,相互融合,民族之間沒有牴觸情緒
2.由於這種語言不能書寫和標註,傳授是極不方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