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心理

德育心理(psychology of moral education),教育心理學的一部分。研究德育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揭示學生在社會環境和教育影響下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規律,為採取適當的教育途徑和措施,提高學校品德教育質量提供心理學依據。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調整人們之間、社會與個人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而道德品質(或稱品德)是道德的個體化,是社會道德在個體身上的表現。德育心理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品德結構的心理成分及其形成特點;學生品德培養的途徑;問題行為及其矯正等等。

品德結構包含下列 4 種相互聯繫、協調發展的心理成分:(1)道德認識。對於社會道德現象、行為準則及其意義的認識,或對於客觀存在的道德關係以及處理這些關係的規範的認識。(2)道德情感。個人運用一定的道德標準衡量、評價別人或自己,或由於道德需要得到滿足所引起的情緒體驗。當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結合成為個人產生道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時便形成道德動機。(3)道德意志。調節道德行為,克服困難的一種道德力量,也是履行道德義務時表現出來的決心和毅力。(4)道德行為。具有道德評價意義的舉止,是品德的外在表現。在進行培養時,可有各種開端。可從培養行為技能和習慣開始;可從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著手;可從道德意志上突破;亦可從提高學生道德認識做起,上述各方面也可以同時並進,相互促進。只有在上述心理成分都得到相應發展,特別是彼此之間形成穩固的聯繫時,某些道德品質才能更好地形成。學生品德的培養可通過各種途徑,主要的有:依靠學生集體,其中特別有重要意義的是利用具有一定方向性的集體輿論的影響力;參加各種勞動和課外活動;提倡自我教育,等等。德育心理還重視問題行為研究,特別是對引起學生不良行為的客觀原因(如家庭的組合、教育水平、親子關係,學生與老師和同學的交往,學習成績,社會風氣等)和心理因素(如需要、氣質、性格等)進行分析。根據問題的性質和程度,探討採取何種相應的措施和方法進行教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