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刑並用,即道德與刑罰結合運用。東漢荀悅《申鑒·時事》:“問德刑並用,常典也,或先或後時宜?刑教不行,勢極也。”仁德可以感化民眾,使其從心底對君主產生愛戴之情;刑罰則通過震懾作用,能夠約束民眾不正當行為的發生。在治國安邦的過程中,應當發揮仁德與刑罰並用的社會心理效應。
德刑並用,即道德與刑罰結合運用。東漢荀悅《申鑒·時事》:“問德刑並用,常典也,或先或後時宜?刑教不行,勢極也。”仁德可以感化民眾,使其從心底對君主產生愛戴之情;刑罰則通過震懾作用,能夠約束民眾不正當行為的發生。在治國安邦的過程中,應當發揮仁德與刑罰並用的社會心理效應。
德刑並用,即道德與刑罰結合運用。東漢荀悅《申鑒·時事》:“問德刑並用,常典也,或先或後時宜?刑教不行,勢極也。”仁德可以感化民眾,使其從心底對君主產生...
德本刑用是唐朝的法制指導思想,出自文獻《唐律疏議》卷一《名例律》。...... 這一思想是對西周“禮刑並用”、漢朝“德主刑輔”、魏晉以來“引禮入律”思想的...
《經學刑德觀與漢代法律研究》是汪榮所寫的論文。...... 因而,本文以經學的刑德觀為視角,從刑德觀切入,對兩漢經學的刑德觀與漢律之關係進行探討,並進而對...
斯則斬右趾之刑復之可也自古肉刑之除也.斬右趾者死也.惟復肉刑.是謂生死而息民.此一首所謂生刑而死者但知肉刑也。問德刑並用.常典也.或先或後.時宜....
“德主刑輔”,是中國幾千年來治國理政基本經驗的總結。“刑”,在中國古代是“法”的代名詞;“德”,則有兩層基本的意思:一是“為政以德”的“德”,指與“...
三、德刑並用中尚刑而重法四、理學家對德刑合理性的論證及其對刑法的側重知行觀與道德教化的加強一、二程——“行難知亦難”二、朱熹——“知在先”與“...
“明德慎罰”思想的基本內容,包含了崇尚德政和慎用刑罰兩層含義。...周公認為在教與刑並用的情況下,應當先以教化,給人以改過自新機會。如經過教...
講學於稷下學宮的齊國法家,繼承發展了管仲的思想,汲取了黃老之學,主張法禮並重,先德後刑,因道生法,形成了一套較為溫和的法治理論。《管子》中的法家著作和...
玉皇閣建築文化,是起到刑德並用,“我像人”文物,她是教導人們要利用最簡單的民間理法來懲惡揚善,更是中華民族坦蕩誠實,紮實做人的“誠信”標誌。...
另外,黃老道家還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勞、清靜無為、因俗簡禮、休養生息、依法治國、寬刑簡政、刑德並用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張,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
另外,黃老道家還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勞、清淨無為、萬民自化、因俗簡禮、休養生息、依法治國、寬刑簡政、刑德並用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張,讓民眾...
黃老道家對儒家等級思想和仁義禮治思想多有吸收,同時,黃老道家的大一統思想、刑德並用的思想,對儒家也有深刻的影響。因為純用儒家會帶來王莽式的災難,所以以後的...
漢代中期以後,“以德配天,明德慎罰”的主張被儒家發揮成“德主刑輔,禮刑並用”的基本策略,從而為“禮法結合”為特徵的中國傳統法制奠定了理論基礎。...
因此,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子產就提出施政應“寬猛相濟”,旬況提出應把教化和刑法相結合,這種德、刑並用的施政方針被後世統治者所接受,已成為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
他吸取商末統治者殘酷壓榨人民因而被推翻的教訓,比較重視民心的向背,要求西周貴族以殷為鑑,主張“明德慎罰”,德刑並用,反對“罪人以族”,要求在判罪量刑時必須...
實現的,表現為“寬律令”,具體操作分為禮刑並用、簡約畫一、寬仁慎刑三個層...例如道家的基本思想是“以德輔道”,實際目的還是在“德”,也就是它的“治國...
與民休息,寬省刑法 指導思想2 禮法並用,德主刑輔 原因 秦末農民大起義 目錄...文帝、景帝時期的刑制改革,順應了歷史發展,為結束奴隸制肉刑制度,建立封建刑罰...
三、禮法兼用,德主刑輔四、“有司議罪,惟當守法”五、“吏不良,則有法而莫守”第三節 朱熹一、“法者,天下之理”二、德治與重刑並用三、變法改革與人治...
到了西漢以後,獨立的法家學派逐漸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學的體系中,德刑並用,成為維護地主階級專政的有力工具。但是,先秦法家對以後的一些唯物主義者和進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