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德魯·博迪(Drew Boyd),擁有30年豐富經驗的資深專業人士,曾致力於強生公司的行銷、併購以及國際市場拓展等工作,2010年退休。他開設了強生公司廣受好評的“行銷學推廣課程”,使之成為企業內部的“行銷大學”。他主要在創新、談判和社交媒體等領域開展培訓和諮詢講座,兼任辛辛那提大學助理教授,開設行銷學和創新課。
雅各布·戈登堡(Jacob Goldenberg),哥倫比亞大學及以色利希伯萊大學行銷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創造力、新產品開發、創新成果推廣、市場動態複雜性及社交媒體效應。著有《產品創新中的創造力》(Creativity in New Product Innovation,劍橋出版社)等,並在多個頂尖雜誌上發表過文章。他還是SIT公司創始人之一。《華爾街日報》稱讚他是創新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研究者之一,將其列入“十大最可能改變世界的人”。
編輯推薦
好產品不一定要顛覆,微小改進就能讓用戶尖叫!
引爆創新領域的全新方法論
網際網路時代行之有效的5大創新策略
創業者、產品經理必讀的創新行動指南
《怪誕行為學》作者 丹·艾瑞里
《影響力》作者 羅伯特·西奧迪尼
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之一丹尼爾·平克
周鴻禕、黎萬強、羅振宇、牛文文、張鵬
聯袂重磅推薦
媒體及專家評論
書中的很多觀點徹底改變了我看待生活的方式,其中一個觀點就是:創新可以非常簡單,而且有系統性。在這本書中,作者雅各布和德魯解釋了創造力的基本要素,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創新潛力。
——丹·艾瑞里,著有《怪誕行為學》
“框架”里到底有什麼?在《微創新》中,“框架”中是獨創的思維方式,以及將創造力付諸實施的獨特方法。如果你想要獲取競爭優勢打敗對手,那么先翻開這本充滿深刻洞見的書。
——羅伯特·西奧迪尼,著有超級暢銷書《影響力》
為什麼要被動地等待著靈光乍現?你可以通過學習並套用一些簡單的工具,來增加靈感迸發的機率,這些工具一次又一次得到實踐的印證。很多創意就近在眼前,卻被人視而不見,而雅各布和德魯描述的“框架內的創新”就讓你可以發現這些被忽略的絕妙創意。很難想像現實世界中有什麼問題是這些方法解決不了的。
——丹尼爾·平克,著有《全新思維》,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之一
人們經常簡單地把創新誤解為發明。我通過總結失敗教訓和對相關案例的了解發現,創新是件很簡單的事兒,並沒有大家想的那么神秘。用最通俗的話來講,創新就是對傳統的破壞和顛覆,就是屌絲逆襲高富帥。只要你從用戶體驗的角度持續不斷地進行微創新,堅持到一定時間,你會發現你也有機會把它變成一個顛覆式創新。
——周鴻禕,360公司董事長
這是一本直接有效的創新工具書!我們產品經理、設計師或行銷策劃的同行,在進行創新的過程中,除了依賴靈感,其實可以活用此書關於微創新的“框架”,裡面有相應的方法論及系統化的思維路徑。以往常說要跳出已有的“框架”,但今天不妨先把關於創新的“框架”弄明白!
—— 黎萬強,小米聯合創始人
暴露在網際網路生態里的大企業組織,就像是一個氣球。不確定性隨時可以刺破它們的針尖。此時的攻守之道不再是大計畫,而是微創新。
——羅振宇,資深媒體人,《羅輯思維》主講
你怎么理解創新,決定著你怎么去創新。談到中國企業家的創新困境,人們大多討論的是社會環境問題、經濟制度問題,但實際上這是創新方法的問題。《微創新》告訴我們,在現有基礎上進行微小改進,對現有資源重新排列組合,也會產生創新,而且是一些更加精彩的創新。
——牛文文,《創業家》總編
創新並不意味著都是驚天動地的改造,很多時候對細微之處最佳化形成的質變,反而能引發驚天動地的客觀結果。《微創新》的方法無論是對網際網路行業,還是對傳統行業,都值得學習和借鑑。
——張鵬,極客公園創始人,《商業價值》主編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框架內的微創新
為什麼微小的改變就能帶來偉大創意?
創造力的提升源於對思想的制約,而非放任。在需要運用創造力來解決問題時,先明確你的所需,限定一個框架,然後在框架內尋找答案。這遠比漫無目的的發散思維或靜候靈感降臨更有效。
第二章 少即是多:減法策略
“更少”如何變成“更多”?
刪除一項產品或服務中的某個基本部件,甚至可能是其中的精華,而不找替代物。比如刪除錄音機的錄音功能,或是去掉電話的撥打功能。聽起來匪夷所思?那事實一定會改變你的想法。
第三章 分而治之:除法策略
化整為散,分解以致勝
我們容易把某產品或服務看成一個整體,認為它們就應該以我們熟悉的樣子而存在。打破這種“結構性固著”,把它分解成多個部分,然後將分解後的部分重組,這樣往往會出現大驚喜。
第四章 生生不息:乘法策略
“更多”如何變成“更有新意”?
先明確產品、服務或流程的組成部分,選擇某個基本部分加以複製,而後將其改造成乍看上去毫無價值的東西。信不信由你,這樣做乘法一定會讓你抓住良機並且收穫創意。
第五章 一專多能:任務統籌策略
如何教老狗學會新把戲?
給產品、服務中的某個部分分配一個附加的任務或功能,讓它在發揮原本作用的前提下完成新的任務。比如,當你的登入網站時輸入過驗證碼,那么在不知不覺中你可能已經在為《紐約時報》工作了。
第六章 巧妙相關:屬性依存策略
讓原本不相關的屬性,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關聯
選取產品或流程兩個原本不相關的屬性,讓一個變數隨著另一個變數的變化而變化,就像變色龍會隨著環境的不同而變換顏色。構想一下:這個依存關係有什麼潛在好處?誰會需要這樣的新產品或是新服務?
第七章 矛盾:創新路上的燈塔
如何通過逆向思維扭轉乾坤
矛盾總是讓人惶恐不安。但在創新路上,探尋矛盾卻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找出矛盾中的“聯繫”,打破錯誤假設對我們思維的桎梏,在每個看似毫無邏輯的創意背後,都有一個充滿無限可能性的資源寶庫。
第八章 結語
創新並不是多么了不起的非凡之舉。創新靠的不是天賦,而是一種技能,跟生活中的其他技能一樣,任何人都能通過學習去掌握它,都可以熟能生巧。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