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雪豹到馬雅可夫斯基

從雪豹到馬雅可夫斯基

《從雪豹到馬雅可夫斯基》是吉狄馬加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16年11月。

該書匯集了作者多篇詩作、演講稿,集中體現了其對詩歌、民族和歷史的思考。在該書中,雪豹是一個引人矚目的話題,那是光的酋長、雪山的兒子,當流星划過的時候,它的身軀,宛如白雪燃燒的火焰,就是這么一種美麗的動物,卻難以逃脫被獵殺的命運。詩人為此扼腕而擔憂,這不僅是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關係,而是關係到宇宙的符碼與編程,“並非來自於偶然和混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從雪豹到馬雅可夫斯基
  • 作者:吉狄馬加
  • 文學體裁:詩集
  • 字數:約8萬字
  • 首版時間 :2016年11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分兩編:上編為詩歌卷,收錄34首詩歌;下篇是作者在國際詩歌活動中的演講與致辭,總計10篇,較為全面地展示了他的詩歌理念。無論是詩作還是演講,每首(篇)之後都附有英文翻譯,為不懂中文的外籍讀者提供了閱讀便利,從而具有一種“國際范”。就內容而言,這種“國際范”也比較突出,34首作品中近三分之一屬於國際題材,涉及西班牙的洛爾迦、阿根廷的博爾赫斯、喬治亞的塔比澤、前蘇聯的馬雅可夫斯基葉夫圖申科馬列維奇、德國的攝影家安德烈斯·古斯基,等等。

作品目錄

上篇
下篇
聖地和樂土
我們的父親——獻給納爾遜·曼德拉
無題——致諾爾德
雪的反光和天堂的顏色
致祖國
尼沙
口弦
河流
移動的棋子
而我——又怎能不回到這裡!
耶路撒冷的鴿子
尋找費德里科·加西亞·洛爾加
致尤若夫·阿蒂拉
重新誕生的萊茵河——致攝影家安德烈斯·古斯基
如果我死了……
巨石上的痕跡——致W.J.H.銅像
拉姆措湖的反光
致酒
我接受這樣的指令
契約
鷹的葬禮
盲人
銅像
流亡者——寫給詩人阿多尼斯和他流離失所的人民
黑色——寫給馬列維奇和我們自己
金駿馬
刺穿的心臟——寫給吉茨安·尤斯金諾維奇·塔比澤
詩人的結局
致葉夫圖申科
沒有告訴我
誰也不能高過你的頭顱——獻給屈原
我,雪豹……——獻給喬治·夏勒
致馬雅可夫斯基
不朽者
“柔剛詩歌獎”頒獎會上的致答辭
在為費爾南多·倫東·梅里諾頒發青海湖國際詩歌節國際詩歌交流貢獻獎會上的致辭
青海湖國際詩歌節宣言
山地族群的生存記憶與被拯救中的邊緣影像——在2014中國(青海)世界山地紀錄片節圓桌會議上的發言
向詩歌致敬——在2014國際詩人帳篷圓桌會議上的致辭
詩歌的本土寫作和邊緣的聲音——在2014青海國際詩人帳篷圓桌會議上的演講
詩歌是人類邁向明天最樂觀的理由——在2015青海湖國際詩歌節開幕式上的致辭
何為詩人?何為詩?——2016西昌邛海“絲綢之路”國際詩歌周開幕式演講
一個中國詩人的非洲情結——在2014南非姆基瓦人道主義大獎頒獎儀式上的書面致答辭
在2016歐洲詩歌與藝術荷馬獎頒獎儀式上的致辭

作品鑑賞

在詩人的筆底,博爾赫斯煥發一種神秘的光澤,在他乾枯的眼底也會“浮現出一片黃金般的沙漠”(《盲人》),那些透明的石頭、沒有重量的宮殿、彎曲的鑰匙與通向時間花園之外的小徑,而當詩人無意之中摸到自己金屬的頭像:“那金屬的冰涼”(《銅像》),著實讓他下了一跳,他不相信那個頭像與自己有關,但他卻知道逝去的生命已經不再回頭。對馬雅可夫斯基,詩人充滿崇仰之情,讚頌他的詩是新的諾亞方舟,在曙光照耀的群山之巔等待降臨在陸地與海洋盡頭,而他站在人類道德法庭的最高處,一步也不會離去,“用心靈用嘴唇用骨架構築新的殿堂”。而對於葉夫圖申科,詩人則懷有深刻的同感:“對於我們這樣的詩人:/忠誠於自己的祖國,/也熱愛各自的民族。”(《致葉夫圖申科》)而“我”的祖國是東方的一株巨樹,在黃色的土地上,流淌著一條金色的河流,晴朗的天空蔚藍如海,飛翔著一隻美麗的鳥兒,“雙翅上/閃動著黃金的雨滴/正在穿越黎明的拂曉”(《致祖國》)。
詩人忠於自己的祖國,也熱愛自己的家鄉,在那裡有巍峨的藍色群山,烏黑而幽深的河流,溫暖的火塘與美妙的口弦,而口弦從來不是為所有人彈奏,“但她微弱的訴說/將會在傾聽者的靈魂里/掀起一場/看不見的風暴!”(《口弦》)在這樣的風暴中,大概不會免掉生死輪迴的對話。在詩人的吟唱中,祭祀在人鬼之間搭起白色梯子,高高舉起煙火,傳送隔界的訊息。“吹響生命,也吹響死亡。”(《不朽者》)生命是豐盈、妖嬈的,飄動的裙裾綻放夢一樣的花朵,而死亡不過是生命的另一種開始,在那裡,有勇士的鎧甲與透明的寶劍、鳥兒的馬鞍與母語的鹽、蕎麥發出簌簌聲響、振翅的太陽穿過懸崖上的蜂巢、溢出神的甜蜜、詞語的乳房、金鑰與“穀粒的河流”(《如果我死了……》)。在彝族的傳說中,認為人有三魂,一魂留在火葬處,一魂被供奉,一魂被送到祖先最後的歸宿之地。在火焰之上,靈魂便已然開始遠行,在黃昏瀰漫的路上,靈魂的影子一刻也不會停留,人人如此而無人可以赦免,詩人當然也是如此,但是詩人卻可以世代吟唱,因此對詩人而言,死亡不過是改變了時間的方向。因為他們是為大地,溪流,為母親、大眾傳遞心聲,因此詩人可以自豪地宣稱:“我的名字,還沒有等到光明全部湧入/就已經披上了黃金的顏色:閃著光!”詩人不朽是因為詩歌不朽,縱使現代詩歌已經傷痕累累,卻依舊吐射不息的光芒。彝人古老悠遠的文化在詩人的歌喉中,被賦予了積極的現代感的美學意義,在斑駁厚重的玄想里,詩歌的光輝格外絢爛、迷離。
毫無疑問,在該書中,雪豹是一個引人矚目的話題,那是光的酋長、雪山的兒子,當流星划過的時候,它的身軀,宛如白雪燃燒的火焰,就是這么一種美麗的動物,卻難以逃脫被獵殺的命運。詩人為此扼腕而擔憂,這不僅是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關係,而是關係到宇宙的符碼與編程,“並非來自於偶然和混亂”(《我,雪豹……——獻給喬治·夏勒》)。這就涉及到中西文化差異了。西土信奉基督,認為天地萬物源於神而人最尊貴,因為人是按照上帝形象製造的,為神的衍生物,是神的代理,而其他生靈相對於人則低一個等級,屬於為人所用的“受造物”。中國文化則恰好相反,認為天地對人有養育之恩,所謂“天地之德曰生”,“生生之謂易”,天生人,地養人,人應該愛天敬地,進而愛天地萬物。人如果“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人們既不是上帝的代理人,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受造物,而是參與共建和諧社會——包括天地與萬物的能動者,也就是天人合一。《我,雪豹……——獻給喬治·夏勒》所反射的文化內涵便是這一思想的折光。在明澈的星光照耀下,詩可以讓人們愜意地棲居,也應該讓人們深邃地思索,《從雪豹到馬雅可夫斯基》的詩學價值與啟迪意義就在這裡。

作品評價

委內瑞拉詩人、散文家弗萊迪·納涅茲:“吉狄馬加在第16屆委內瑞拉國際書展上推出的作品《從雪豹到馬雅可夫斯基》令委內瑞拉的讀者為之驚嘆。它已經宣告了一種聲音能夠詩意地思考——典型的東方傳統——與西方現代詩中呈現的、更令人陶醉的精微表達在模糊邊緣之間徐徐展開。在讀吉狄馬加作品的時候,我深受鼓舞地說,每一段旅程都是一個人消散於無限中的預兆。只有了解了我們所有人,才能了解關閉和開啟了千萬部人類史詩的零點。在《從雪豹到馬雅可夫斯基》的文本里,至少有一點是清楚的,這段旅程只會通往那寬宥了人類症候的起源。”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從雪豹到馬雅可夫斯基》
2016年11月
長江文藝出版社
978-7-5354-8903-6

作者簡介

吉狄馬加,中國當代少數民族代表性詩人,同時也是一位具有廣泛影響的國際性詩人,其詩歌已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近三十個國家或地區出版發行。曾獲中國第三屆詩歌獎、郭沫若文學獎榮譽獎、莊重文文學獎、肖洛霍夫文學紀念獎、柔剛詩歌成就獎、國際華人詩人筆會“中國詩魂獎”、南非姆基瓦人道主義獎、2016歐洲詩歌與藝術荷馬獎。2007年創辦青海湖國際詩歌節、青海國際詩人帳篷圓桌會議以及涼山西昌邛海國際詩歌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