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雖然我以學術研究方法表達經文,而且在部分討論中我需要處理較為理論性的議題,但是整體而言,這本書是為修行者所寫的,如何能對禪修實踐有幫助,是我這個研究的出發點。」——無著比丘(Bhikkhu Anālayo) 「無著比丘的著作是無懈可擊的學術和修行寶典,對佛陀原始教法提供了明智、豁達、深刻的理解。」——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 本書為探討禪修根本佛典《念住經》的專論,希望提供禪修者實踐《念住經》之道。無著比丘接續前作《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此次更深度研究不同經文版本觀點,透過比較《念住經》巴利經文的對應版本,漢文版、梵文版和藏文版所呈現的觀點異同,探討禪修的各種議題。從學術觀點來看,根本不可能重構歷史上佛陀曾說過什麼。不過,在我們所掌握的有限文獻里,早期經典的比較研究,讓我們儘可能還原特定教導的原始版本,從而認識佛...(展開全部) 「雖然我以學術研究方法表達經文,而且在部分討論中我需要處理較為理論性的議題,但是整體而言,這本書是為修行者所寫的,如何能對禪修實踐有幫助,是我這個研究的出發點。」——無著比丘(Bhikkhu Anālayo) 「無著比丘的著作是無懈可擊的學術和修行寶典,對佛陀原始教法提供了明智、豁達、深刻的理解。」——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 本書為探討禪修根本佛典《念住經》的專論,希望提供禪修者實踐《念住經》之道。無著比丘接續前作《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此次更深度研究不同經文版本觀點,透過比較《念住經》巴利經文的對應版本,漢文版、梵文版和藏文版所呈現的觀點異同,探討禪修的各種議題。從學術觀點來看,根本不可能重構歷史上佛陀曾說過什麼。不過,在我們所掌握的有限文獻里,早期經典的比較研究,讓我們儘可能還原特定教導的原始版本,從而認識佛教中最早的關於念住禪修的思想。無論是哪一種譯本的《念住經》,不同傳承的版本文獻數據,都以不同方式各安其位,反映它們各自在修行上的重要性。而無著比丘以其深入的學術研究,結合對禪修的深度瞭悟,為此解脫修行的方法,提供了珍貴的指導。作者簡介 無著比丘(Bhikkhu Anālayo) 1962年生於德國,1995年於斯里蘭卡剃度出家。2000年獲頒裴拉甸尼亞(Peradeniya)大學博士學位。目前已從漢堡大學佛學教授一職退休,現為巴雷(Barre)佛學研究中心的常駐學者。無著比丘是法鼓文理學院阿含經研究小組的創始成員,也是漢堡大學沼田(Numata)佛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譯者簡介 釋心承 2003年於美國法雲寺佛學院畢業。2010年於美國西來大學,以比較研究南、北傳的止觀禪修完成博士學位。北傳師從玅境長老、南傳師從無著比丘學習,曾任教於台灣佛學院,長期研修《阿含經》。劉雅詩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教育大學講師及中文大學榮譽副研究員,主要研究跨國禪修和正念教育發展。 呂文仁 台灣大學心理系畢業,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雙語教育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為語言現...(展開全部) 作者簡介 無著比丘(BhikkhuAnālayo) 1962年生於德國,1995年於斯里蘭卡剃度出家。2000年獲頒裴拉甸尼亞(Peradeniya)大學博士學位。目前已從漢堡大學佛學教授一職退休,現為巴雷(Barre)佛學研究中心的常駐學者。無著比丘是法鼓文理學院阿含經研究小組的創始成員,也是漢堡大學沼田(Numata)佛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譯者簡介 釋心承 2003年於美國法雲寺佛學院畢業。2010年於美國西來大學,以比較研究南、北傳的止觀禪修完成博士學位。北傳師從玅境長老、南傳師從無著比丘學習,曾任教於台灣佛學院,長期研修《阿含經》。劉雅詩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教育大學講師及中文大學榮譽副研究員,主要研究跨國禪修和正念教育發展。 呂文仁 台灣大學心理系畢業,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雙語教育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為語言現象的心理歷程,特別是習得歷程與理解歷程。從聖嚴法師修習禪法,對漢傳禪宗中語言文字的功用與角色深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