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從“人文主義”到“保守主義”》2009年1月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作者是文學博士張源。
基本介紹
- 書名:從“人文主義”到“保守主義”
- 作者:張源
- ISBN:978-7-108-03104-4
- 類別:倫理學
- 頁數:322
- 定價:28.00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09-01-14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副書名:《學衡》中的白壁德
- 叢書名: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
主要內容,作者簡介,書籍目錄,
主要內容
該書對白璧德思想原典及其在西方文化中定位的論述,對白氏思想在新文化運動和“新時期”之闡釋形態的描述評析,都有創新之處。特別是作者能夠另闢蹊徑,將“翻譯研究”與“思想史”掛鈎,所辯者細微,所見者宏大,對於深入理解“學衡派”的思想資源與譯介策略,十分有益。該書結構緊湊合理,資料掌握充分,使用起來也得心應手,顯示出很好的細讀功夫。
關於“學衡派”與白壁德新人文主義關係的問題,是理解五四新文化運動之效應的重要課題。該書以“學衡”的有關譯介為關注點,由此考查白璧德人文主義進入中國之後發生的意義轉換及生成。文章思路清晰,中西文材料掌握運用很細緻而又有理論眼光,文氣簡潔大氣,舉重若輕。其賦予發現的紮實的探索,已經推進了所屬領域的研究深度。
關於“學衡派”與白壁德新人文主義關係的問題,是理解五四新文化運動之效應的重要課題。該書以“學衡”的有關譯介為關注點,由此考查白璧德人文主義進入中國之後發生的意義轉換及生成。文章思路清晰,中西文材料掌握運用很細緻而又有理論眼光,文氣簡潔大氣,舉重若輕。其賦予發現的紮實的探索,已經推進了所屬領域的研究深度。
作者簡介
張源,北京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國家人文研究所中國委員,美國羅阿諾克大學哥本哈弗駐校講席教授(2017年度),研究領域為文學與思想史。
書籍目錄
引言 《學衡》譯文:白璧德“人文主義”思想在
中國的第一個闡釋形態
第1章 歐文·白璧德及其“人文主義”思想
第一節 白璧德:美國“人文主義”思想奠基人
第二節 何為白璧德之“人文主義”(Humanisin)?
一 “人文主義”定義簡述
二 “人文”與“人道”:對立還是統一?
第三節 “人文主義”思想的基本概念
一 一個核心——“內在制約”(inner chock)
二 “二元論”(dualism)
三 “存在的三個等級”(thtree orders of being)
第四節 白璧德思想中隱含的一個基本問題
——“人文主義”與宗教的關係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白璧德的宗教觀
三 “人文主義者”內部的論爭
四 白璧德的“宗教”:“超自然的”versus“超人的”
第2章 “人文主義”譯入中國:
《學衡》徐震塄譯文研究
第一節 徐震塄、吳宓與(《白璧德釋人文主義》
一 引子:譯文與原文的出版時間問題
二 譯文的雙重作者:譯者徐震塄與編者吳宓
第二節 譯文文本研究
一 譯文“勘誤”
二 置換·增刪·翻譯意圖
第3章 “人文主義”的本土化(中國化):《學衡》胡先輔譯文研究
第一節 胡先輔、吳宓與(《白璧德中西人文教育談》
一 引子:譯文的“生產”問題
二 胡先輔:譯文的獨立生產者
第二節 文化與政治:白璧德人文教育觀的雙重面向
一 第一重面向:教育與文化觀念的關聯
二 第二重面向:教育與政治理想的關聯
三 (《中西人文教育談》:白璧德人文教育觀的總結性表述
第三節 譯文文本研究
一 “人文主義”的去政治化:白璧德人文教育觀
第二重面向的失落
二 歸化問題:“人文主義”過度本土化(中國化)後產生的接受效果
第4章 從“人文主義”到“保守主義”:《學衡》吳宓譯文研究
第一節“為我”還是“為他”?——吳宓譯文的雙重樣態
第二節 譯文中的譯者——“復古派”還是“古學派”?
一 “復古派”吳宓與“禮教”
二 “古學派”吳宓與“古學”
三 吳宓:兩難的身份
第三節 走向“保守主義”——吳宓譯文中“以理制欲”主題之個案研究
一 關於“以理制欲”
二 “以理制欲”抑或“以‘禮’治欲”?
三 “科玄之爭”的時代背景
四 立足於“我”:五四學人的特有心態
結語 《學衡》中的白璧德:“保守”與“自由”之辨
一 引子:“學衡派”的“帽子”問題
二 美國的自由主義傳統
三 白璧德的自由觀
四 如何看待“現代”——白璧德與柏克的根本歧異
五 “保守”與“自由”之辨
附錄 附表1 白璧德著述中譯版本列表
附表2 《學衡》雜誌各欄目
譯文篇目比例表
附表3 《學衡》雜誌“通論”欄目譯介
人物列表
附表4 《學衡》雜誌“述學”欄目譯介
人物列表
後記
參考書目
索引
第1章 歐文·白璧德及其“人文主義”思想
第一節 白璧德:美國“人文主義”思想奠基人
第二節 何為白璧德之“人文主義”(Humanisin)?
一 “人文主義”定義簡述
二 “人文”與“人道”:對立還是統一?
第三節 “人文主義”思想的基本概念
一 一個核心——“內在制約”(inner chock)
二 “二元論”(dualism)
三 “存在的三個等級”(thtree orders of being)
第四節 白璧德思想中隱含的一個基本問題
——“人文主義”與宗教的關係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白璧德的宗教觀
三 “人文主義者”內部的論爭
四 白璧德的“宗教”:“超自然的”versus“超人的”
第2章 “人文主義”譯入中國:
《學衡》徐震塄譯文研究
第一節 徐震塄、吳宓與(《白璧德釋人文主義》
一 引子:譯文與原文的出版時間問題
二 譯文的雙重作者:譯者徐震塄與編者吳宓
第二節 譯文文本研究
一 譯文“勘誤”
二 置換·增刪·翻譯意圖
第3章 “人文主義”的本土化(中國化):《學衡》胡先輔譯文研究
第一節 胡先輔、吳宓與(《白璧德中西人文教育談》
一 引子:譯文的“生產”問題
二 胡先輔:譯文的獨立生產者
第二節 文化與政治:白璧德人文教育觀的雙重面向
一 第一重面向:教育與文化觀念的關聯
二 第二重面向:教育與政治理想的關聯
三 (《中西人文教育談》:白璧德人文教育觀的總結性表述
第三節 譯文文本研究
一 “人文主義”的去政治化:白璧德人文教育觀
第二重面向的失落
二 歸化問題:“人文主義”過度本土化(中國化)後產生的接受效果
第4章 從“人文主義”到“保守主義”:《學衡》吳宓譯文研究
第一節“為我”還是“為他”?——吳宓譯文的雙重樣態
第二節 譯文中的譯者——“復古派”還是“古學派”?
一 “復古派”吳宓與“禮教”
二 “古學派”吳宓與“古學”
三 吳宓:兩難的身份
第三節 走向“保守主義”——吳宓譯文中“以理制欲”主題之個案研究
一 關於“以理制欲”
二 “以理制欲”抑或“以‘禮’治欲”?
三 “科玄之爭”的時代背景
四 立足於“我”:五四學人的特有心態
結語 《學衡》中的白璧德:“保守”與“自由”之辨
一 引子:“學衡派”的“帽子”問題
二 美國的自由主義傳統
三 白璧德的自由觀
四 如何看待“現代”——白璧德與柏克的根本歧異
五 “保守”與“自由”之辨
附錄 附表1 白璧德著述中譯版本列表
附表2 《學衡》雜誌各欄目
譯文篇目比例表
附表3 《學衡》雜誌“通論”欄目譯介
人物列表
附表4 《學衡》雜誌“述學”欄目譯介
人物列表
後記
參考書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