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罪,漢語詞語,
拼音為tú zuì,
釋義:指徒刑之罪,泛指罪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徒罪
- 拼音:tú zuì
- 釋義:徒刑之罪,泛指罪罰
- 出處:《宋史·太宗紀二》
徒罪,漢語詞語,
拼音為tú zuì,
釋義:指徒刑之罪,泛指罪罰。
徒罪,漢語詞語,拼音為tú zuì,釋義:指徒刑之罪,泛指罪罰。...... 《宋史·太宗紀二》:“壬寅,詔御史府所斷徒罪以上獄具,令尚書丞郎、兩省給舍一人慮問。...
徒是中國古代剝奪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並強制其服勞役的刑罰(見五刑)。...... 宋代實行折杖制度﹐即折減笞杖的數目﹐並且杖後不再服勞役﹐即所謂“徒罪決而不役”...
總徒四年是刑律用語。...... 如重犯流罪者,三流並決杖一百,於犯所拘役四年;犯徒罪者,依後所犯杖數該徒年限決訖,仍令服役,通前亦總不得過四年;如先犯...
綱上疏諫,疏中有雲:“賊出沒其間”,詔尚書省詰問,所言不實,章宗以綱諫官,不之罪。遷刑部員外郎,綱言:“諸犯死罪除名移推相去二百里,並犯徒罪連逮二十...
【詞目】圈禁【拼音】juān jìn【釋義】1.清刑制名。宗室犯罪,應枷及徒以至軍流地,都折以板責,圈禁於空房。枷罪﹑徒罪為拘禁,軍流罪則鎖禁。...
唐、宋、明、清各代法律都有類似規定。唐律還規定,徒罪以上的判決,不僅要向罪犯宣讀,而且要將其內容告訴罪犯家屬。服辯一作伏辯,指服罪和辯冤。唐律規定,徒...
刑律制度。清制, 在京滿洲、蒙古、漢軍和外省駐防旗人,以及盛京、吉林等處屯居之無差使旗人,犯了軍遣流徒罪,並不像普通民人那樣發遣外地,於配所杖責服役,...
折枷是指徒、流、充軍皆按例免發遣而換為枷號監禁。 [1] 折枷鞭責,刑律名。清制,旗人犯軍流徒罪免除發遣,分別枷號,其軍流徒罪所附加杖,則依據旗人犯...
樂戶是一種罪役戶,也叫“樂人”,是把犯罪者的妻女或犯罪的婦女沒入官府,隸屬樂籍,成為樂工,有的年青樂工則充當官妓。清制,凡工匠、樂戶犯徒罪者,不論哪...
二罪從重指中國古代法典對二罪以同俱 發,應以重者論罪的規定。《唐律疏議·名例》:“諸二罪以上俱發,以重者論”。“不累輕以加重”。“假有甲任九品官...
刑律名。據《大清律例· 名例律》及光緒《大清會典》卷五十三載,凡欽天監天文生習業已成,能專其事者,如犯軍流徒罪,除了附杖一百照律執行外, 其流放拘役...
清制,旗人犯軍流徒罪免除發遣,分別枷號,其軍流徒罪所附加杖,則依據旗人犯笞杖罪,俱用鞭刑之例,各照數鞭責。其折算枷號的方法,在順治十三年(1656)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