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州泥塑
- 產地:徐州
- 類型:民間藝術
徐州泥塑藝術,徐州泥制玩具,泥塑類,壓模類,
徐州泥塑藝術
在隨後的年代裡,徐州民間泥塑玩具日漸增多。明、清時代,徐州市面上出現了泥猴、刀馬人、泥老虎、泥兔子及泥鴿哨、泥牛角哨等泥玩具,其中以泥模最為普及,而泥模又以沛縣泥模為代表。
徐州泥塑的代表性藝人除了有豐、沛縣以製作泥模、泥娃娃為主和新沂、邳州、睢寧以製作各種泥玩具為主的藝人外,市區還有一批代表性藝人,如:卜昭信、李本華、孫美玉、崔守址、周光臣等。
徐州泥塑以其深刻的人文精神、達觀的人生態度和淳厚的鄉土風情,展現了徐州6000餘年的歷史。泥塑作品色彩運用上以傳統的民間色彩為基色,色彩鮮艷明亮,觀賞性強、知識性強,能使人賞心悅目,陶冶情操,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
但是目前隨著現代化、機械化的大發展,傳統化、鄉土化的個體製作難以開展。泥塑作品雖然成本低,但費時耗力,許多藝人難以養家餬口,紛紛改行。亟待對這一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承和保護。
徐州泥制玩具
徐州民間泥玩具源遠流長,從近年來漢墓中出土的文物和徐州漢兵馬桶中,可以看出徐州地區泥塑藝術的精湛和悠久歷史。漢墓中的歌舞伎俑群的藝術造型與徐州民間泥玩具是一脈相承的,這種藝術形成幾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
徐州民間泥玩具可分泥塑和壓模兩種。
泥塑類
泥塑類泥玩具又可分上彩和不上彩兩種。不上彩的泥玩具有些是膠泥原色,古樸淡雅,多為文人騷客喜愛;有些是塗以全黑或全白,充滿莊肅之感,有驅鬼辟邪的寓意。如徐州地區較為流行的泥獅玩具,即是其中之一。泥獅玩具通體黝黑、油亮,形貌獰厲而威嚴,給人以嚴厲之美。
上彩的泥玩具為多數,彩分紅、綠、黃、黑、白五色,對比強烈,色澤鮮亮奪目,惹人喜愛。
泥玩具的造形大都採用誇張的手法,突出表現引人注目的部位。如泥娃娃,面部的比例均較大。造型的另一特徵是簡約而樸拙,不在形象的逼真而在意態傳神,憨態可掬。
製作泥玩具的膠泥要經過精心挑選,不能摻雜沙土雜質。先挑選上好的泥料,再進行碾壓、過篩及加水調和、滾揉,使之具有柔韌、不裂的性能。調製好膠泥後,便可動手製作。技藝高超的泥玩匠,可信手拈來,捏制出各式各樣的造形。也有先塑一個泥樣,再翻出模子,以模製作。制好“生坯”,先放蔭涼處晾乾後,放入土窯,覆以谷糠秫殼等物點火燒制。數小時後,即可取出,刷上底色(多為黑白色),再行彩繪。一般泥玩具的底部或腹部都裝有蘆哨,或竹哨,留有氣孔,可吹響,並能發出有節奏的樂音。如泥娃娃發出的聲音可象嬰兒啼哭,泥公雞發出的聲音如雞啼等。
壓模類
壓模類泥玩具又稱“泥模”、“孩模”。這類泥玩具製作較簡單,大部不上彩色。
首先要製作泥模子。工匠要有一定的藝術造詣,因泥模塑不好,就不會做出好玩具。工匠們在製作泥模時,都精雕細刻、精益求精。塑雕好的泥模要晾乾,放置窯內用炭火燒。
火燒半個時辰,即抽火使之慢慢冷卻,隔夜後,便可出窯。
燒制後的泥模即可用來製作泥玩具。只要把調製好的膠泥取適量一塊,壓進泥模內,使之具有各種造形,取出晾乾即可。有出售壓模玩具的,也有出售壓模的。有壓摸可自行製作,有單面(一面有形)、雙面(兩面有形)兩種,隨意而為,只是膠泥的選料以不散不裂為好。
泥玩具匠人大都於農閒時製作,時爾溜街串巷兜售,價錢都非常使宜,三五分錢即可買上一個。拿到手裡喜不自勝,置嘴邊一吹,嗚嗚哇哇直響,傳之遐邇。也有用雞蛋、糧食或廢舊物品兌換的。“嗚嗚哇哇嗚嗚,拿墨水瓶來換胖娃娃”,即是流傳在徐州地區的叫賣話語。
但大多數的泥玩具還是出現在城鄉四時的廟會上。徐州城鄉廟會不少,徐州城南就有雲龍山廟會、太山廟會,屆時相約而至或不約而至,萬人攢動,熙熙攘鑲,玩具花花綠綠擺滿一街,那是廟會中的一大景觀。趕會者不捎帶幾隻泥玩具回去,那算是白來一場。
徐州民間泥玩具地地道道的“土生土長”,那是從泥土裡扒拉出的玩藝,帶著純正的泥土馨香;再經過歷史的淘洗,倒顯得有幾分厚重。一團泥巴,捏捏掐掐,有鼻子有眼有了靈性,便活了起來。大凡鳥獸魚蟲、神仙鬼怪、英雄豪傑均可呈現,一經成形,不再是“泥”,就成了關公、如來佛、觀音、八仙、孫悟空、豬八戒、鯉魚、獅子、老虎……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無盡的樂趣和慰藉。
“泥娃娃”是泥玩具家族中的一種,確很有特色。採用誇張的手法,使泥娃娃的形態非常傳神,受到人民民眾的喜愛。久之,“泥娃娃”成了徐州大部分泥玩具的代稱。所以,徐州人大多把泥玩具稱為“泥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