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房泥玩具是民間自生自長的一種手工藝品,用的是當地的一種“白糖土,此土細膩、黏合,製作出的產品不但不破裂,而且還光潔。泥具是流傳魯南地區及蘇北地區流傳近200年的傳統工藝品,由創始之初的養家餬口、謀生之道的營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房泥玩具
- 分類:民俗文化
- 地區:山東
起源,發展,分類,製作流程,器具,原料,製作種類,
起源
洛房泥玩具經歷了近200年的發展歷史。據泥塑老人說,大約起源於清朝鹹豐年間。清光緒四年,張有力從老家滕州楊莊張坡村遷居前洛房村,學會了泥塑技藝,但他不滿足於現狀,大膽摸索實驗,改用模型製作(當地叫“模子”)。泥塑在張氏家族裡一代一代傳下來,到張玉明已是第四代了,他現在存有祖傳(包括本人製作)模型種類近百種。同是光緒年間,“不倒翁”(薛城阿福)的創始者楊××大膽摸索,創製了“不倒翁”。他一改純用泥的做法:“不倒翁”的底座用“白糖泥”,它的上身改用了灰平紙,這樣底重上輕,使之不倒。“不倒翁”的上市,受到人們的歡迎,它寓示著“人財不倒之意”。楊其富是第四代製作“不倒翁”的傳承人了。
玩具製品從模型中取出後,晾乾後用白土粉將製品塗抹3次,再用各種顏料繪製所需的花紋。泥塑製品有黑、白貨之分,製作的獸禽類需用火燒烤,稱黑貨;所製作的人物類,用白土粉塗抹不需燒烤,稱白貨。
發展
洛房村位於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常莊鎮西部,風景秀麗、交通便利。洛房泥玩具(包括洛房泥塑和不倒翁)就是從這裡生根、開花、結果,經歷了二百多年的歷史。
據泥塑老人說,洛房泥玩具大約起源於清朝鹹豐年間。不過當時製作的非常粗糙、單調,沒有模型,全靠手工捏制,而且只能捏制一些“小麻雀’等小玩藝兒。
光緒四年,張有力從老家滕縣楊莊張坡村遷居前洛房。他不滿足於現狀,大膽摸索,用手工試製模型,經過很長時間多次試做,終於把模型製作出來。從此後,泥塑在張氏家族裡才得以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到張玉明已是第四代。現在,張玉明存有各種泥玩具模型近百種。同在光緒年間,楊XX(名字不詳)從老家楊閘遷居到前洛房村,創製了“不倒翁”(又叫“薛城阿福”,一改以往單純用泥的做法,加進了紙材,即“不倒翁”的底座用“白糖泥”,上身改用灰平紙。這樣底重身輕,使之不倒。“不倒翁”的上市,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它寓示著“人、財不倒之意”。楊其富是第四代製作“不倒翁”的傳承人。
分類
洛房泥塑與不倒翁,是土生土長的民間手工技藝。起初用的是平常土,製作出的產品既粗糙,又不光潔,還容易破裂,後來張有力在大辛莊找到了一種“白糖土”,此土細膩、粘合,製作出的產品不但不破裂,而且還光潔細膩;再就是“白上粉”,製品從模型中取出後,先放在陽光下晾曬,然後先用白土粉將製品塗抹3次,再用各種顏料繪製花紋。泥塑製品有黑、白貨之分,製作的獸禽類需用文火燒烤,稱黑貨;人物類用白上粉塗抹不需燒烤,稱自貨。
製作流程
器具
1、模型:模型有近百種,它是製作各類製品的模具。
2、小弓子:由一根粗鐵絲勒成的弓和用細鐵絲繃成的弦組成,用於把出模後的廢泥刮掉。
3、小刀:用於刻制模型印不出的細微部位。
4、竹籤及林秸棒:它們是用來投孔的,使製品能吹奏出不同的聲音。
5、毛筆:用於繪製花紋。
原料
1、白糖土:泥塑中的主要原料。
2、白土粉:對作品的底子進行塗抹。
3、水膠、松香、燒酒、雞蛋黃:用於調製顏料。
4、各種顏料。
製作種類
洛房泥玩具的製作中,分人物和動物兩大類。
人物類:不倒翁、財神爺、關公、劉孩撒金錢、鐘魁、劉孩獻瓜、縣官、書童、小道姑、尼姑、和尚、道人、母抱子、消遙婦、小媳婦回娘家等。
動物類:有色雄獅、無色雄獅、猴子、斑鳩、孔雀、麻雀、小鳥、家狗、小貓、公雞、小鴨、小魚、貝殼等。
洛房泥玩具歷史悠久,品種繁多,銷售面廣。南到安徽蚌埠、江蘇徐州,西往豐縣、沛縣、蕭縣,東達蒼山、峰城、台兒莊、邱州,北至鄒縣、曲阜、滕州等地,方圓幾百里都曾有洛房泥塑的製作品銷售,而且一度十分繁榮。但現在,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一些高科技的兒童玩具擠進市場,泥塑玩具漸遭冷遇。即使用它作為家庭裝飾,也往往占不到主要位置,在市場上更得不到相應的地位。泥塑製作者沒有經濟效益,也失去了製作和創新的積極性,這門工藝面臨著失傳的危險。為了使這一古老的手藝不致失傳,國家應加大力度,對其進行保護和挖掘,以便使其進一步得到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