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堅(唐代官員)

徐堅(660年-729年),字元固,浙江長興人。唐玄宗朝重臣,以文行於世。少舉進士,累授太學。初官為參軍,多次升遷,深得玄宗信任,奉敕修撰《則天實錄》、《初學記》等書籍。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卒,贈從一品太子少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堅
  • 別名:字元固
  • 國籍:中國(唐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公元660年(唐顯慶五年)
  • 逝世日期:公元729年(唐開元十七年)
  • 職業:官員
  • 信仰:儒學
  • 主要成就:修撰太極格、姓族系錄、唐史等
  • 代表作品:《初學記》,《大隱傳》
  • 籍貫:浙江長興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出身世家,仕途通達,玄宗重用,軼事典故,好友張說,三館學士,徐堅作品,初學記,徐堅詩詞,家世淵源,先祖,妻室,兒子,徐堅碑銘,史籍記載,歷史評價,

人物簡介

徐堅,是今湖州長興人,出生於唐高宗顯慶四年,其父擔任蘭台舍人,徐堅幼承庭訓,博覽群書。在徐堅少年時,其父徐齊聃被貶官流放至欽州,在徐堅14歲時就去世了,徐堅在此之後(註:按其墓誌碑銘)由祖母金城郡君姜氏撫養長大。
徐堅年幼時就智力過人,唐沛王李賢召見面試後,十分讚賞其才華。及壯舉進士及第,任汾州參軍,遷萬年縣主簿。聖歷中徐堅為東都留守判官,專主表奏,王方慶稱徐堅為“掌綸誥之選”。楊再思說徐堅:“此鳳閣舍人樣”。歷官至太子左庶子、秘書監、左散騎常侍、崇文館學士、集賢院學士。與劉知幾等同修《三教珠英》、《則天實錄》。卒,贈太子少保,謚曰文。著有《大隱傳》、輯有《初學記》傳於世。堅與父齊聃俱以詞學著聞。堅長姑徐惠為太宗充容,次姑為高宗婕妤,並有文藻。議者以為“方之漢世班氏”。

人物生平

出身世家

據《舊唐書》記載:徐堅生於官宦世家,祖父徐孝德是隋唐兩朝大臣,終官至果州(今四川南充刺史。徐堅之父徐齊聃,少善屬文,唐高宗時累遷蘭台舍人、蘄州司馬。徐齊聃善於文誥,甚為當時所稱。公元673年(唐鹹亨四年)去世,卒年四十三歲。唐睿宗即位,追錄舊恩,累贈徐齊聃禮部尚書。

仕途通達

徐堅,自幼聰慧好學,遍覽經史,性格寬厚。中進士舉,累授太學。聖歷中,皇帝車駕在三陽宮,徐堅留守東都為判官。
公元699年(聖歷二年),徐堅與定王府曹劉知幾、給事中徐彥伯、右補闕張說同修《三教珠英》。
公元703年(長安三年)又與劉知幾、吳兢等撰修唐史,成《唐書》八十卷。
公元705年(神龍元年),柳沖上書,請改修《氏族志》。唐中宗命徐堅與柳沖、左朴射魏元忠、史官張錫、劉憲等八人,依據《氏族志》,重加修撰。至唐玄宗先天初年,柳沖與徐堅、劉子玄、吳兢等撰成《姓族系錄》二百卷奏上。武則天又令堅刪改《唐史》,會武則天遜位而止。
唐中宗神龍初年,徐堅官居給事中。是植盛夏,雍州人韋月將上書告發武三思不臣之跡,反為武三思陷害,唐中宗即令殺韋月將。徐堅上表奏請曰:“今朱夏天道生長,夏行秋令,則禾稼不熟。願陛下詳依國典,許至秋分,則知陛下恤刑之規冠於千載,哀矜之惠洽乎四海。” 唐中宗採納了徐堅所奏,遂令杖責韋月將,流配嶺表
公元707年(神龍三年),徐堅與吳兢、劉知幾等修成《則天實錄》。
唐睿宗即位,徐堅自刑部侍郎加封銀青光祿大夫,官拜左散騎常侍,俄而轉黃門侍郎。監察御史李知古兵出姚州(今雲南姚安洱河,攻擊蠻族,蠻即降附,又請築城,重征洱河之稅。徐堅則主張蠻夷生梗,未得同與華夏之制,恐勞師遠伐,益不償損。睿宗沒有聽從徐堅的建議。蠻眾恐懼,相率反叛,殺掉李知古,役徒奔潰,由是姚、(xī)路絕,連年不通。
徐堅的妻子岑氏,是侍中岑羲的妹妹,徐堅因為是岑羲的近親,辭去掌管機密的官職,轉為太子詹事,告訴別人:“非敢求高,蓋避難也”及至唐玄宗時,岑羲謀逆太子,事敗伏誅,徐堅竟免於坐累。唐玄宗出徐堅為絳州刺史,五轉復入京城為秘書監。公元710年,唐睿宗,授徐堅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館學士,修史。

玄宗重用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改麗正書院為集賢院,以徐堅為學士,副張說知院事,累封徐堅至東海郡公。公元725年(開元十三年),徐堅官居左散騎常侍。又因修東封儀注之功,特加封徐堅為光祿大夫
徐堅熟悉典禮制度,曾先後參與編撰唐六典》、《太極格》、《史記注》、《姓族系錄》、《唐史》等,凡七入書府,時論讚美。又與賀知章趙冬曦輯“文府”20卷,續“文集”30卷。著作有《大隱傳》、《初學記》,集三十卷,今存詩九首。
公元729年(開元十七年),徐堅去世,年七十。唐玄宗深悼惜之,遣中使就家弔唁,宮內出絹布作為賻金,贈徐堅太子少保,謚曰。徐堅與父親齊俱以詞學聞著與世。徐堅的兩個姑姑亦有文藻。人們議論徐堅家族可比漢朝的班固家族。

軼事典故

好友張說

據《太平廣記》所載
唐時,張說和徐堅同在集賢院當學士十多年,兩人愛好一致,感情相投。當時和他們共 事的學士們,已經衰落的很多,獨有張、徐二人還留在集學院。張說把當年的學士名字都寫出來,和徐堅一起觀看。徐堅對張說問:“諸位當年都是各有專長,各領風騷啊,請問文章方面,誰先誰後?”張說答:“李嶠、崔融、薛稷、宋之問的文章,都是良金美玉,無可挑剔。富嘉謨的文章,嚴峻峭拔,雄奇豪放,別具一格,他這種言論,若是用在議論朝政的地方,必然引起大亂子。閻朝隱的文章,濃妝艷抹,詞藻華麗,輕歌曼舞,讀後令讀者愉悅,雖然有些風流儒雅,但是有點過於幽默詼諧。”徐堅又問:“現在的後起之秀,誰的文章好?”張說回答:“韓休的文章,有如美酒佳肴,詞語典雅,但缺少韻味。許景先的文章,雖然肌膚豐滿,華麗可愛,但缺少風骨。張九齡的文章,有如淡妝素裹,應時實用,但缺少潤飾。王翰的文章,像華美的玉器,燦爛珍貴,但多有瑕疵。若能去其所短,揚其所長,也是一時之秀啊!”(譯文)
【原文】
唐張說、徐堅同為集賢學士十餘年,好尚頗同,情契相得。時諸學士凋落者眾,說、堅二人焉。說手疏諸人名,與堅同觀之。堅謂說曰:“諸公昔年皆擅一時之美,敢問藝之先後?”說曰:“李嶠、崔融、薛稷、宋之問之文,皆如良金美玉,無施不可。富嘉謨之文,如孤峰絕岸,壁立萬仞,叢雲郁興,震雷俱發,誠可異乎?若施之於廊廟,則為駭矣。閻朝隱之文,則如麗色靚妝,衣之綺繡,燕歌趙舞,觀者忘憂。然類之風雅,則為俳矣。”堅又曰:“今之後進,文詞孰賢”說曰:“韓休之文,有如大羹玄酒,雖雅有典則,而薄於滋味。許景先之文,有如豐肌膩體,雖穠華可愛,而乏風骨。張九齡之文,有如輕縑素練,實濟時用,而窘於邊幅。王翰之文,有如瓊林玉斝,雖爛然可珍,而多有玷缺。若能箴其所短,濟其所長,亦一時之秀也。”

三館學士

據《唐語林·卷七·補遺》所載
唐宣宗時,御史馮緘三院退朝入御史台,路逢集賢校理楊收,學士楊收沒有給馮緘讓路;馮緘為朝長,取收仆楊收。集賢大學士馬植啟奏宣宗,論曰:“開元中,玄宗幸麗正殿賜酒,大學士張說、學士副知院事徐堅以下十八人,不知先舉酒者。說奏:'學士以德行相先,非其員吏。'遂十八爵一時舉酒。今馮緘笞收仆,是笞植仆隸一般,請之。”御史中丞令狐,又引故事論救,宣宗把御史馮緘、學士楊收都釋放了。宣宗下令:三館學士不避行台。

徐堅作品

初學記

《初學記》,全書共三十卷,唐代徐堅撰。
《初學記》共分二十四部,三百十三個子目,每個子目先分“敘事”,再“事對”,再是“賦”、“詩”、“頌”、“讃”、“箴”“銘”、“論”、“書”、“祭文”等各體詩文,大體同於其時盛行的《昭明文選》的分類,所引也多整段整篇。敘事部分談及唐代制度,有時可補兩《唐書》志的疏略。詩文部分有多有初唐君臣的唱和詩和詔冊制敕,唱和詩雖語多空泛,也不無史料可取,詔冊制數中不少是任職、封號的文書,可以得知某人履歷。從歲時、居處、器物、服饌、果木等部的類目和內容,可以窺見其時社會生活,知悉名物品種。
《初學記》中華書局繁體豎版封面《初學記》中華書局繁體豎版封面

徐堅詩詞

棹女飾銀鉤,新妝下翠樓。
霜絲青桂楫,蘭枻紫霞舟。 
水落金陵曙,風起洞庭秋。
扣船過曲浦,飛帆越回流。 
影入桃花浪,香飄杜若洲。
洲長殊未返,蕭散雲霞晚。 
日下大江平,煙生歸岸遠。
岸遠聞潮波,爭途遊戲多。 
因聲趙津女,來聽采菱歌。

家世淵源

先祖

五世祖徐文整,梁雲騎將軍,陽平太守,慈源候。
高祖徐綜,陳稜威將軍,始安太守,襲慈源候。駙馬都尉,尚陳永嘉公主。
曾祖徐方貴,陳奉朝請,江夏王侍郎,伏波將軍,早卒。
祖父徐孝德,隋唐兩朝大臣,隋末任謁者台奉員外郎,唐朝時官至果州刺史。
 祖母姜氏,依唐制,因長女徐惠為太宗賢妃,封正四品金城郡君。
父親徐齊聃,“善制誥,為時所稱” 唐高宗時累遷蘭台舍人、蘄州司馬。
 叔父徐齊莊,玄宗朝恩封長城縣子。
長姑徐惠,唐太宗徐賢妃,工於詩文。
次姑徐氏,唐高宗徐婕妤,有文藻。

妻室

嫡妻岑氏,是岑羲之妹。

兒子

徐嶠,字巨山。開元中為駕部員外郎、集賢院直學士,遷中書舍人、內供奉、河南尹。封慈源縣公。父子相次為學士,三世為中書舍人。

徐堅碑銘

全唐文》第03部卷二百九十一張九齡(九)
大唐故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集賢院學士贈太子少保東海徐文公神道碑銘(並序)
夫物之所宗也,莫善乎德行;道之以明也,莫先乎文學。人倫以具體為難,世業以濟美為貴:有能兼之者,其東海公乎。公諱堅,字元固,其先東海郯人。永嘉之後,仕業南國,因家吳興焉;隋氏平陳,徙族入雍,今為馮翊人也。原其伯翳平水土,實佐文命;偃王行仁義,大啟徐方:因國保姓,克昌厥後。逮乎漢魏,出仁賢:十二代祖晉江州刺史順德簡侯寧,至五代祖梁直閣將軍慈源侯整;整生陳始安太守綜,綜生隋延州臨真令方貴,方貴生唐果州刺史孝德,孝德生唐西台舍人贈禮部尚書齊冉:出入六朝,載祀數百,文武冠冕,存歿光靈。訓子克家,謀孫必復,賢風儒行,世有其人,公即尚書府君之元子也。
生而發,默識經藝,粵自童齔,則善文言,時先府君為沛王侍讀,公之岐嶷,聲振平台。王聞而延佇,與之談議,授簡能賦,博奕惟賢,門客府寮,深所厭服。奄遭不造,十四而孤,祖母金城郡君姜太夫人,念其聰異,誨以志學。公遂刻勉,詣心精微,磅礴九流,激昂三變,景倩幼露,實賴愍孫,令伯大成,抑由祖母。上元中,遭姜太夫人喪,哀幾滅性,制則從禮,有感斯絕,無聲常淚。服闋,州辟秀才,其年登科,解巾補汾州參軍事,部送邊糈,至於定襄。軍使王本立,素重公才,署為管記,書奏謀算,悉以咨之,坐耀鋒,未嘗肯綮。尋而換雲陽尉、萬年主簿,親累出為楊府功曹。振鱗將摶,載躍京轂,垂翼遠逝,有聲東南。俄遷太子文學,時秘閣群籍,大抵訛謬,有敕召學士詳定,公實在焉,為之刊緝,卷盈二萬時輩絕倒,服其博達。尋與李嶠等撰《三教珠英》,書成奏御,拜司封員外,尋加朝散大夫,即拜郎中。稍遷給事中,以公代及文史,詞不失舊,雖居瑣闥,尚比纏牽,遂除中書舍人。君子曰:「舜之官人也。」二年,敕公修《則天聖后實錄》及文集等絕筆,中宗嘉之,璽書敦慰,賜爵慈源縣子,齎物五百段,旌良史也。
遷刑部侍郎,加秩銀青光祿大夫,轉禮部侍郎兼判戶部。公久踐朝廷,累登省閣,舊章必練,即事無疑,雅不煩文,深得大體,台高議,以此歸之。進封縣伯,食邑五百戶,兼昭文館學士,受詔與聽琶僧菩提流志譯《寶積經》,及柳沖等同修《姓氏系錄》:三教寶真,萬族有倫,亟見成矣。太平公主內秉國權,駙馬武攸暨外收人望,命公至第,拒而不行,惡夫佞也。景?初,今上夷亂,主鬯東朝,宮相四員,時難其選,二以宰臣兼領,一則天子故人,任良兩宮,實在公矣。遂除右庶子兼崇文館學士,修史如故,進爵東海郡公,食邑二千戶,遷右散騎常侍,以本官兼黃門侍郎,尋而即真,祿賜同三品。爵崇五等,道茂兩宮,利君謀身,舉代皆譽。又以刪定格令,承恩進爵二等,公請回授叔父齊莊,帝用懷之,遂封齊莊為長城縣子,天下義士,莫不激昂焉。
侍中岑羲,公之姻婭,與其聯事,深自危懼,求典?司,以遠?悔,遂改太子詹事。迨羲禍敗,地絕嫌疑,先是不交定王,及此不昵岑氏,見炎莫附,思患預防,信達人也。復以親累出為絳州,歷永、棣、衢四郡。山川分位,楚夏異齊,公政不易宣,教以因俗;德化歸厚,人共由之。開元中,會同京師,遷秘書監,無何,轉國子祭酒。皇帝稽古崇訓,開堂集儒,以公才學元長,命登首席,遂令集賢殿修撰,又除右常侍,以公為學士,副丞相燕公知院事。綢繆顧問,日月獻納,恩渥尢及,少有其比。上將柴於岱宗,詔公草其儀注,定祀之位,廣配類之儀,博文約禮,或公或革,言出而人伏,事立而天從,時議遠矣。及禮畢,承恩特加光祿大夫。時置十銓,公在分掌,程不愆素,且無遺才。公既贊相謨,猶從容諷議,大锺必諫,溫樹不言,啟沃盡規,實致君於堯舜;死生有命,空比德於老彭。享年若干,以開元十七年龍集己巳五月丁酉,薨於長安頒政里之私第。聖人震悼,君子稱嗟,翌日,有詔褒贈太子少保,贈物若干段,粟若石。特遣中使內侍伊鳳祥弔祭,而別賜布帛若干端匹,俾鴻臚少卿元復監護葬事,官給鼓吹儀仗。太常考行曰文。群子曰:仁而愛人,敏而好學,家有榮業,紹其弓冶,國有大事,修其典章,謚之曰文,不亦宣乎!其年冬甲子,與夫人故南陽郡夫人合葬於萬年縣之少陵原先塋,禮也。公寬裕有禮,溫良能斷,智出於象外,樞得其環中,行之積也厚,名之立也大。故起自黃綬,累踐赤墀,五省推高,連州得最,事將時並,位與才偕:莫之夭閼也。至於升堂入室,探微睹奧,動有禮樂之運,言有雅頌之聲,是惟無作,作則萬物和而八音備矣。藎嘗注《史記》,修《晉書》,續《文選》、《大隱傳》,及有文集三十卷,皆資於故實,古今通變,博於遺訓,河漢共高,或升天府,或藏名山,然各得其所。嗚呼!文仲歿而其言立,子產終而遺愛存:公則備焉,宣受戩,保艾厥後,代代守之。有子曰峻、嶠、嵬等,才以雅著,孝以特聞,學茂高曾之科旨,詞雄祖考之風格,備歷清貫,皆立能名。三賢德聲,方賈氏無愧;累葉儒訓,與班門孰多?鹹瞿瞿如,皇皇如,昊天不追,終身積痛,求舊撰實,勒諸墳道。僕從述者之後,敬而伸之,為銘曰:舜命益虞,疇功帝俞。偃行文教,代集通儒。光華鼎閥,出入秦吳。門多長者,君其最乎。(其一)曾是好學,果行洵美。日就鱗成,風積鵬起。黃綬覆簣,朱門方軌。官籍正人,朝稱良史。(其二)三入承明,五遷外郡。道有出處,心齊喜慍。帝思啟沃,國尚師訓。屢獻箴規,偏承顧問。(其三)居常有異,博而無惑。綿孫通,銓衡叔則。為黽為鏡,立言立德。胡不遺?左右王國。(其四)悼興冕旒,哀結衣簪。官供羽仗,士惜人琴。已矣終古,平生德音。松枝掛劍,碑字生金。(其五)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二·列傳第五十二》:
徐堅,西台舍人齊聃子也。少好學,遍覽經史,性寬厚長者。進士舉,累授太學。聖歷中,車駕在三陽宮,御史大夫楊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慶為東都留守,引堅為判官,表奏專以委之。方慶善《三禮》之學,每有疑滯,常就堅質問,堅必能征舊說,訓釋詳明,方慶深善之。又賞其文章典實,常稱曰:“掌綸誥之選也。”再思亦曰:“此鳳閣舍人樣,如此才識,走避不得。”堅又與給事中徐彥伯、定王府倉曹劉知幾、右補闕張說同修《三教珠英》。時麟台監張昌宗及成均祭酒李嶠總領其事,廣引文詞之士,日夕談論,賦詩聚會,歷年未能下筆。堅獨與說構意撰錄,以《文思博要》為本,更加《姓氏》、《親族》二部,漸有條匯。諸人依堅等規制,俄而書成,遷司封員外郎。則天又令堅刪改《唐史》,會則天遜位而止。
神龍初,再遷給事中。時雍州人韋月將上書告武三思不臣之跡,反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殺之。時方盛夏,堅上表曰:“月將誣構良善,故違制命,準其情狀,誠合嚴誅。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長,即從明戮,有乖時令。謹按《月令》:'夏行秋令,則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誕膺靈命,中興聖圖,將弘義、軒之風,以光史策之美,豈可非時行戮,致傷和氣哉!君舉必書,將何以訓?伏願詳依國典,許至秋分,則知恤刑之規,冠於千載;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納堅所奏,遂令決杖,配流嶺表。
睿宗即位,堅自刑部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拜左散騎常侍,俄轉黃門侍郎。時監察御史李知古請兵以擊姚州西貳河蠻,既降附,又請築城,重徵稅之。堅以蠻夷生梗,可以羈縻屬之,未得同華夏之制,勞師涉遠,所損不補所獲,獨建議以為不便。睿宗不從,令知古發劍南兵往築城,將以列置州縣。知古因是欲誅其豪傑,沒子女以為奴婢。蠻眾恐懼,乃殺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潰,姚、巂路由是歷年不通。
堅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堅以與羲近親,固辭機密,乃轉太子詹事,謂人曰:“非敢求高,蓋避難也。”及羲誅,堅竟免坐累。出為絳州刺史,五轉復入為秘書監。開元十三年,再遷左散騎常侍。其年,玄宗改麗正書院為集賢院,以堅為學士,副張說知院事,累封東海郡公。以修東封儀注及從升泰山之功,特加光祿大夫。堅多識典故,前後修撰格式、氏族及國史等,凡七入書府,時論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餘。上深悼惜之,遣中使就家吊,內出絹布以賻,贈太子少保,謚曰文。堅長姑為太宗充容,次姑為高宗婕妤,並有文藻。徐堅父子以詞學著聞,議者方之漢朝班氏。

歷史評價

《舊唐書》稱徐堅家族:“堅父子以詞學著聞,議者方之漢世班氏。”
《張九齡碑略》中稱徐堅的著作:“皆資於故實,博於遺訓,古今通變,河漢共高,或藏名山,或升天府,然各得其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