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巳之變(後金攻明京師之戰)

己巳之變(後金攻明京畿之戰)

後金攻明京師之戰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己巳之變又稱後金攻明京畿之戰,是1629年(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十月至1630年(明崇禎三年、後金天聰四年)正月,在明朝與後金的戰爭中,後金大汗皇太極率軍突襲北京以及明軍阻擊後金軍的歷史事件。

1629年(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十月,皇太極率軍號稱10餘萬,避開寧遠、錦州,分兵三路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攻占遵化(今屬河北),直逼京師(今北京)。明廷急令各地兵馬馳援。督師袁崇煥統領諸路援軍,阻後金軍於廣渠、德勝等門外。皇太極進攻受挫,遂施反間計,中傷袁崇煥。援軍軍心動搖,總兵祖大壽還師寧遠。皇太極乘機夜襲盧溝橋,斬明軍副總兵申甫以下約7000人,繼而擊敗明援軍4萬於永定門外,明總兵滿桂,孫祖壽戰死。1630年(明崇禎三年、後金天聰四年)初,皇太極東進,連克數城,分兵駐守遵化、灤州(今河北灤縣)、永平(今河北盧龍)、遷安(今屬河北),自率主力返回都城瀋陽。

基本介紹

  • 名稱:乙巳之變
  • 發生時間:1629年十月至1630年正月
  • 地點:明朝京師(北京)周圍
  • 參戰方:明朝、後金
  • 結果:後金攻打劫掠明京師周圍後退回瀋陽
  • 參戰方兵力:後金號稱10餘萬
  • 主要指揮官:明朝:袁崇煥、孫承宗、滿桂、祖大壽、趙率教等
戰爭背景,後金方面,明朝方面,戰爭經過,突入長城,明軍回援,京城布防,城下初戰,京門再戰,滿桂戰死,劉策攻遵化,薊州之戰,太平寨之戰,陷永平遷安灤州,馬世龍攻遵化,劉之綸攻遵化,後金軍攻山海關,皇太極班師北上,永平雙望伏擊戰,馬世龍攻大安口,明收復遵永四城,戰爭結果,戰爭後續,袁崇煥下獄,清兵入塞,戰爭評價,戰爭影響,

戰爭背景

後金方面

努爾哈赤自從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薩爾滸之戰中大敗明軍之後乘勝進攻,相繼攻下遼陽和瀋陽,並於1622年(明天啟二年、後金天命七年)在進攻遼西重鎮廣寧之戰中大敗明軍,王化貞熊廷弼退保山海關,明朝遼西土地盡失。
1625年(明天啟五年、後金天命十年)十月,剛在蒙古取得勝利的後金天命汗努爾哈赤,得知明朝易帥提前回師,大力籌措攻明準備。努爾哈赤於1626年(明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正月親率大軍,直撲山海關而來,意圖打進山海關。在寧遠之戰中被袁崇煥紅衣大炮擊敗,不久病死。其第八子皇太極在激烈的角逐中奪得汗位,並繼續進攻寧錦,但皇太極圍攻寧、錦24天,取勝無望,遂下令撤軍,自返瀋陽。寧錦之戰的失敗促使皇太極放棄原來的進攻策略轉而尋找其他進攻路徑。
己巳之變
明朝與後金邊境
皇太極即位後,繼續籠絡蒙古諸部,孤立察哈爾部,並對其採取軍事行動。1628年(明崇禎元年、後金天聰二年)二月,皇太極親率精騎在敖木倫(今遼寧大凌河上游)閃擊其所屬的多羅特部落,俘獲1.1萬餘人。九月,又率滿、蒙軍征察哈爾,追至興安嶺,獲勝而歸。後金擊敗察哈爾蒙古為皇太極繞道蒙古、直接進攻明京師創造了條件。

明朝方面

明薊遼督師袁崇煥對後金繞道蒙古進攻北京的舉動已有所料。為此,袁崇煥曾正式向崇禎皇帝上疏,說:“臣在寧遠,敵必不得越關而西;薊門單弱,宜宿重兵。”袁崇煥看得很清楚,薊門比較薄弱,應當設重兵把守。
不僅如此,袁崇煥又上了一道奏疏,說:“惟薊門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萬一夷(指蒙古)為嚮導,通奴(指後金)入犯,禍有不可知者。”因為寧錦防線堅固,皇太極打不破,就會以蒙古為嚮導,突破長城,來威脅北京。但是,袁崇煥的兩次上疏,都沒有引起崇禎皇帝的足夠重視,不幸的後果被袁崇煥言中了。

戰爭經過

突入長城

皇太極吸取進兵寧遠(今遼寧興城)、錦州兵敗的教訓,放棄強攻寧、錦堅城的方略,於1629年(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十月初二,皇太極取道蒙古,以蒙古喀喇沁部騎兵為嚮導,親率八旗大軍,避開袁崇煥防守的關寧錦防線,繞道蒙古地區,突襲明長城薊鎮防區的脆弱隘口龍井關和大安口,破牆入塞,進攻北京。
己巳之變
清太宗皇太極
十月二十日,皇太極大軍抵達薊州鎮長城以北,駐紮在一處蒙古人的城市內。皇太極傳令各軍,只誅殺反抗的明軍,不能誅殺投降的軍民。對於投降歸順後金的軍民,不要分散他們的家庭,不得強占他們的婦女,不得搶奪他們的衣物,不得破壞他們的房屋、廟宇,不得破壞他們的財產,不得砍伐他們的果樹。如果有人違令殺降掠奪,一律鞭打懲罰。另外,切勿隨意食用明朝人的熟食和酒,聽聞明朝人會使用鴆毒。
各隊伍要平衡物資儲備和戰馬餵養,大軍趕路時,對瘦弱馬匹要餵養糧食,對肥壯的馬則以草料飼養。大軍休息時,隊伍可以蒐集糧食餵養肥壯馬匹。當收集物資時,必須組成隊伍,不能單獨行動,各級軍官要嚴加看管。
二十四日,皇太極將後金軍分為三路,由台吉阿巴泰、阿濟格率左翼前進,台吉岳托及濟爾哈朗率右翼前進。皇太極率領中路大軍前進。
二十七日,後金軍左翼攻破龍井關。皇太極中路占領洪山口、漢兒莊,大軍入城休息。皇太極下令,入城休息期間,不許騷擾已經投降的平民。 同時,皇太極派遣先鋒,抵達遵化城下偵察。右翼攻陷大安口城。各路後金軍一路上擊敗多次明軍隊伍。
二十八日,右翼後金軍抵達薊州城外的石門驛站,於郊野紮營,並在郊野擊敗一隊明軍,當天石門驛站投降歸順後金軍。
當時薊鎮“塞垣頹落,軍伍廢弛”,後金軍沒有遇到任何強有力的抵抗,順利突破長城。遵化在京師東北方向,距離京師300里。十一月初一日,京師戒嚴。

明軍回援

九月,袁崇煥集結一支機動隊伍,由謝尚政帶隊駐守遵化城,希望加強防備。但是薊州鎮的巡撫王元雅,拒絕遼軍入城,於是這支機動隊伍返回山海關。
十月二十八日,長城的烽火台升起濃煙,火炮聲響發出警告,絡繹不絕。
此時長城關卡的明軍傳出訊息,進攻者可能為蒙古部落。 崇禎皇帝得知訊息,傳令要求薊遼總督劉策必須在長城一帶堵截後金軍隊。
當天,山海關的總兵趙率教,集結兵馬與副將劉恩、參將杜弘坊、趙鳴鳳等將領出發前往長城戰場。
三十日,趙率教帶隊急行軍,三晝夜趕路三百五十里,抵達三屯營並要入城駐守。而三屯營拒絕遼軍入城,於是趙率教帶隊前往遵化城。
當天,皇太極中路軍從洪山口出發,直到遵化城五里之外,寫信勸降巡撫王元雅。 中路各隊伍集結在遵化城外紮營。
十一月初一,右翼後金軍匯合皇太極於遵化城外。
當天,後金軍左翼偵察兵四面巡邏,發現有明軍趙率教帶隊四千精兵,於是左翼進攻明軍。明軍趙率教且戰且退至遵化城下,又遇到軍皇太極大軍,兩路後金軍匯合夾擊,於是爆發大戰。當天的火炮震聲隆隆,傳至山海關都能聽見。 結果明軍慘敗,趙率教陣亡,部分士兵投降歸順了後金軍。
皇太極匯合各路大軍,開始布置圍攻遵化城。
正黃旗的額駙納穆泰,率領本旗攻擊城北的西方。鑲黃旗的額駙達爾哈,率領本旗攻擊城北的東方。正紅旗的額駙和碩圖,率領本旗攻擊城西的北方。鑲紅旗的雍舜,率領本旗攻擊城西的南方。鑲藍旗的額駙顧三台,率領本旗攻擊城南的西方。正藍旗攻擊城南的東方。鑲白旗的圖爾格,率領本旗攻擊城東的南方。正白旗的喀克篤禮,率領本旗攻擊城東的北方。
八旗軍各自休整隊伍,製造雲梯盾牌道具。
初三,皇太極巡視遵化城牆,認為很堅固,尤如袁崇煥的寧遠城一樣。八旗軍於城外列陣,一齊豎起雲梯,吶喊著前進攻城。
遵化城牆高三丈五,而大多數隊伍雲梯的長度只有三丈,不足以達到城牆的高度。然而,喀克都里隊伍的一座雲梯足夠高,伊拜牛錄部下的,薩木哈圖,率先登城。各隊伍緊跟著盡數攀登,早晨一戰就攻陷遵化城。八旗軍入城屠殺洗劫。同時一些人投降歸順八旗軍,則存活了。
皇太極傳令曰:數年來,八旗軍都不善於攻打袁崇煥的寧遠城。然而這次卻打下了遵化城,而且遵化城牆更堅固過於寧遠城,要獎賞攻城的勇士。
明巡撫王元雅自殺殉國。
初八日,皇太極召集眾人,犒賞勇士。
喀克都里,製造雲梯優秀,且督戰士兵攀登。皇太極親自敬酒,升職三等總兵官,賞財寶牲畜。
伊拜牛錄下,薩木哈圖,第一人登上城牆,皇太極親自敬酒,升職三等總兵官,賞財寶牲畜,賜號巴圖魯,以後家族所犯小罪一律赦免。伊拜牛錄下,胡希布,第二登城。赫臣牛錄下多禮善,第三登城。伊拜牛錄下,毛巴里,第四登城,全都賞財寶牲畜。
有軍官在攻城期間陣亡,阿海、音達䕶齊。皇太極賞賜他們的家庭可以世襲軍官職位。攻城期間有兩名士兵退縮,於是皇太極逮捕他們,于軍中斬首示眾。
十一日,皇太極命參將英古爾岱、游擊李思忠、范文程統領軍官八員,士兵八百,留守遵化城。皇太極率大軍自遵化出發,至郊野駐營。有一蒙古兵殺掠降民,皇太極下令逮捕,並親自用鳴鏑箭射擊這蒙古兵。
十月間,袁崇煥正在遼東錦州城駐紮,收集動物皮肉和訓練軍隊。
十一月初一,袁崇煥巡視山海關城內民間官府,一切正常。同時派出書信,令各地隊伍挑選精銳士兵到山海關集結。當時遼軍分散於各個城市堡壘,就地駐守補給,平均每處數千士兵。
部分隊伍當天抵達山海關,於是袁崇煥吩咐他們前往尋找趙率教,若找到趙率教則匯合優勢兵力作戰。如果沒找到,就等待遼軍大隊再匯合。
初二,來自寧遠錦州各地的一批遼軍抵達山海關。到初三,祖大壽親自率領大批兵馬,自錦州抵達山海關。
此時,遼軍已經有大量精兵隊伍在勤王。
第一批,有趙率教,劉恩方,裕侖,侯體乾,陳維翰,杜弘芳,李居正,趙率倫,趙鳳鳴等隊伍。
第二批,有張弘謨,張存仁,曹文詔,丁永綬,張外嘉,竇濬,朱梅,鄭一麟,王承胤,劉應國,周佑,及劉應邦下中軍,王進忠,锺宇下,李應元,何可綱,靳國臣,趙國臣,趙國志,孫遼,羅景榮,陳繼,劉撫民,祖大壽,祖可法,祖澤潤,祖澤洪等隊伍。
第三批,有關外騎兵坐營中軍,都司吳襄,參將祖大樂,劉天祿,游擊韓大勛,祖可法下中軍,李一松,孟道下中軍,陳邦選,費惟正中軍,李甫明,孫繼武下千搃,吳三桂,步兵營參游都,楊春,鄒宗武,謝尚政,龔彰,滿庫,丁國用,蔡佑,劉鎮華等隊伍。
初四,袁崇煥親自督軍,和祖大壽、何可綱一起,統帥大軍入關。二萬多步騎兵一路勤王趕路,天空已經開始下雪。
袁崇煥出發之後,山海關依然在不斷集結調動兵馬。
至此,袁崇煥在關外的三員大將——趙率教、祖大壽、何可綱,全部帶到關內,可見袁崇煥已經下定決心,不惜任何代價,誓死保衛京師。
初五日,遼軍行至撫寧縣。撫寧城文官在號召軍民防守,袁崇煥支援火器火炮給他們。
初六日,遼軍抵達永平府城。此時北京的崇禎皇帝傳令,袁崇煥可以指揮各路勤王兵馬。初六夜晚,袁崇煥急行軍至灤州城外榛子鎮,收到這個授權命令。
初七日,遼軍至遷安城外沙河驛站,偵察兵得知三屯營明軍已經崩潰逃跑了。
崇禎皇帝得知袁崇煥入關勤王,於是傳令曰:卿本職在山海關,心憂薊州鎮而派兵協助防守,一有警報就立刻入關勤王,忠誠和謀略都體現了。卿可以相機進止便宜行事,只要打仗立功,就會有犒賞。
初九日,袁崇煥遼軍到達玉田城,發現大部分民眾都逃散,十之八九。袁崇煥對當地官員說,“知縣是守衛土地的官員,守住才能生存,喪失就會滅亡。官員竟然紛紛先逃走,導致百姓驚慌失措,民居廬舍被燒毀,豈有此理!像豐潤知縣盡力守城,讓百姓安心,才是盡職盡責。玉田城官員都應該斬首,但玉田城不歸遼東督師管轄,所以只會將此事報告給薊遼總督劉策。”次日,袁崇煥遼軍從玉田城出發,繼續前進。有一批偵察兵在遵化城附近活動,收攏一些逃民,並獲得情報三屯營是軍官叛亂了,總兵朱國彥自殺,當地軍民盡行跑散。
袁崇煥為確保山海關一帶到薊州城的驛站道路,以聯血脈,於是布置遼軍駐守各地城市。以參將楊春領步兵三千,和游擊锺宇隊伍駐守永平城。游擊滿庫領步兵二千,駐守遷安城。參將鄒宗武領步兵二千,駐守豐潤城。游擊蔡裕及龔彰兵三千,駐守玉田城。游擊劉鎮華領步兵二千,駐守建昌城。以朱梅,鎮守山海關 。
初十日,袁軍馳入薊州。薊州是橫在遵化與通州之間的屏障,距離北京東郊通州約140里。袁軍在薊州阻截,“力為奮截,必不令越薊西一步”。
崇禎皇帝得知遵化淪陷,於是下聖旨,要求袁崇煥在薊州城附近決戰,必須堵截後金軍隊。
袁崇煥上疏崇禎帝說:“我們進入薊州讓兵馬稍微休息一下,細緻地偵察一下敵我形勢,然後嚴格注意後金軍的動向,奮力阻截住他們,一定不會讓後金軍越過薊西”。
當袁崇煥巡視薊州城,發現民眾疏於備戰,並沒準備大軍活動的物資。若強行匯集大軍,各隊伍可能會喧囂並掠奪民間,各隊伍若產生矛盾摩擦,明軍還沒開戰就先崩潰了。
袁崇煥又視察各路勤王軍,既沒進行充分的訓練,武器也不堅利,只是仰仗人數,物資消耗巨大,魚龍混雜,各隊伍都不可能齊心協力合作,混在一起會先摩擦內斗。若是分開駐守反而不容易摩擦矛盾。
而薊州城極限是駐守補給一萬士兵,例如馬世龍駐守薊州城期間,長期城內也不過一萬士兵。
於是傳令,昌平鎮尤世威隊伍回昌平,宣鎮侯世祿隊伍駐守三河,保定鎮曹鳴雷隊伍三千士兵駐守薊州城內,分散駐守補給。
崇禎皇帝擔心密雲地區防務,於是傳令劉策隊伍也離開薊州,返回密雲駐地。
當時,後金軍先鋒已到薊州城外,偵察情報。
十二日,明軍各處潰兵聚集在薊州城。遼軍派出偵察兵在郊野巡邏,以五十名偵察兵為一隊,發現石門驛站已經歸順後金軍。巡邏至馬伸橋時,遇到後金軍一隊兵馬,雙方爆發戰鬥。袁崇煥得知戰況,立刻獎勵戰鬥的勇士隊伍,犒賞白銀二百兩。這隊勇士為祖大壽之子祖澤潤的親兵。馬伸橋在城外二十里,袁崇煥得知後金軍大隊即將到達,與諸將領在城東樓上嚴密防守。
崇禎皇帝急於看到勝利,下聖旨催促袁崇煥,曰:卿本職負責遼東,關內的防守失敗是他人的責任。但既然卿已經統領兵力前來,務必取得完全勝利。
十三日,清晨,後金軍過石門驛站。袁崇煥下令馬步兵全部出城,建立軍營。突然出現約兩百名後金軍騎兵,停留在軍營的外邊。袁崇煥觀測四周,發現後金軍大隊都隱藏而不見蹤跡,於是下令炮擊,後金軍騎兵快速退走。袁崇煥下令遼軍一整天都堅守營地。 後金軍紮營於東南一帶,位於茂密的林木和崎嶇的山谷。於是後金軍在夜晚行動,以黑暗天色作掩護,在薊州城外五里行軍並紮營。
十四日,遼軍派出偵察兵,得知後金軍已經轉移,正在城外五里的西南一帶,於是袁崇煥也率遼軍至薊州城西南一帶紮營。
皇太極知道袁崇煥在薊州阻截他,並未與其交鋒,潛越薊州。十一月十四日,袁崇煥的斥候偵察到後金軍大隊潛越薊西。這樣袁崇煥在薊州攔截皇太極軍隊的計畫落空了。
袁崇煥在薊州攔截失敗後,並沒有選擇直接往西尾隨追擊後金軍,而是往位於薊州西南的河西務。十一月十六日,袁崇煥的軍隊到達河西務。河西務在天津和北京之間,大約離北京120里,位於三河西南、通州東南。
當時後金軍抵達通州城外運河,一方面在運河設下營寨,一方面則以威勢震撼京師,吸引袁崇煥進行決戰。袁崇煥為了避開沿途後金軍的埋伏截擊,於是繞路至通州城以南的渡口。
十一月十五日,皇太極下令派遣三千士兵作先鋒部隊前往通州,觀察渡口的情況,同時還負責捕捉明朝軍隊的偵察兵。皇太極則率大軍自三河縣出發。當天先鋒捕獲了一名漢人,並將其帶到了皇太極面前。皇太極詢問這名漢人有關明朝軍隊的訊息。該漢人向皇太極報告說:大同、宣府兩個邊鎮總兵的軍隊都駐紮在順義縣城。皇太極派遣了台吉阿巴泰和台吉岳托,率領二旗滿洲軍和蒙古僕從軍前往攻擊該地區。
明朝方面的滿桂大同鎮軍隊、侯世祿宣府軍隊在順義戰敗,撤退到北京。侯世祿在順義大戰中受重傷,左臂受傷嚴重,但他勉力支撐著在十八日回到了北京。
後金軍隊勝利追擊。由於明軍撤退得很遠很快,所以後金軍斬殺的敵人不算太多。戰後結算,後金軍獲得了一千多匹馬和一百多隻駱駝作為戰利品。此外,順義縣城的知縣率領當地民眾投降後金。
侯世祿的宣府鎮軍隊在撤退途中崩潰,而潰兵一路劫掠民間的村莊。鄉民都在籠統地傳報:“援兵在搶劫剽掠!”卻有鄉民錯誤地將“援”誤解成“袁”,說:“搶劫剽掠都是袁崇煥的軍隊!”潰兵一直劫掠到北京城郊。
十六日,袁崇煥於河西務渡口紮營。有一兵擅自取走民家的餅,袁崇煥立即對其斬殺示眾。
袁崇煥與遼軍將領舉行會議,有將領認為運河渡口物資豐富,可以供應大軍,先在通州集結隊伍,再相機行事。而袁崇煥則表態,如果八旗軍繼續繞路,最終逼近都城,那都城將面臨從未遇到過的民心動盪,而這種動盪又難預料。只有遼軍先到達城下,背靠都城,穩定各方,才能控制局面。最終各將領決定前往京師。
遼軍有六名偵察兵在前方探路,遇到一群明軍逃兵搶劫鄉村,於是遼軍偵察兵要驅逐逃兵,而逃兵拿兵器開打,傷了遼軍五名偵察兵,有一名偵察兵報告給袁崇煥。遼軍立刻派兵追捕逃兵,擒獲六人逃兵。
十七日夜晚,袁崇煥率軍抵達北京城左安門下,於城外韋公寺廟紮營。嚴令士兵不準騷擾民間,不準破壞民間財物。袁崇煥在韋公寺廟前審判斬殺六名逃兵。
當時袁崇煥隊伍屬於急行軍,第一批隊伍只有九千騎兵抵達城下,步兵隊伍則要分批次前進,隨地紮營休整,抵達都城匯合袁崇煥。袁崇煥隊伍因為急行軍,士兵和戰馬都很疲憊,袁崇煥請求入城休息,但崇禎皇帝拒絕遼軍入城。
十九日,遼軍偵察兵發現,後金軍已經抵達城外郊野的高密店。

京城布防

面對後金軍的大舉進攻,崇禎帝亂了方寸。首先,啟用年屆七旬、已經退休在籍的孫承宗做統帥,負責京畿地區的防務。但是,遭到前任兵部尚書王在晉的反對。最終崇禎帝還是決定啟用孫承宗。孫承宗從老家高陽(今河北高陽)趕到北京,崇禎帝任命他為兵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督理軍務,派他前往通州督理兵馬錢糧。
己巳之變(後金攻明京師之戰)
孫承宗
其次,崇禎帝諭袁崇煥調度各鎮援兵,相機進止。這時共有四個鎮的明軍前來勤王。除袁崇煥駐薊州外,昌平總兵尤世威駐密雲,大同總兵滿桂駐順義,宣府總兵侯世祿駐三河。
再次,加強北京城防。崇禎帝下令,在京官員、皇親國戚、功臣宿將,帶著自己的家丁到城牆巡邏和守衛。同時,還讓太監來守城。同時,明大同總兵滿桂、宣府總兵侯世祿率兵,也來到北京城德勝門外紮營。1629年(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八旗軍兵臨北京城下。

城下初戰

崇禎帝任命多位官員,協理京營戎政,練兵籌餉,料理守御。但北京已有多年沒有經歷過戰爭,這導致城防疏薄單弱。京門初戰首先在德勝門外打響,城外明軍,主要是大同總兵滿桂和宣府總兵侯世祿的勤王部隊,另外參加戰鬥的還有城上的衛戍部隊。
1629年(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己巳之變(後金攻明京師之戰)
廣渠門之戰
皇太極率大軍設立營地在北京城北,分為兩翼。偵察兵報告皇太極,明軍正集結在德勝門等地。皇太極率領右翼的軍隊前進。另外得到報告稱東南邊也有明軍袁崇煥部隊集結。皇太極派遣左翼軍隊前去攻擊。
皇太極先派兵偵察德勝門明軍,確認是大同總兵官滿桂和宣府總兵官侯世祿的軍隊。皇太極傳令,讓炮手先靠近射擊,引誘明軍火炮反擊,等待明軍的炮火停止,在填裝彈藥的空隙,後金軍大隊趁機進攻。然後,大軍按照皇太極給出的方略,兩路軍隊進攻。
皇太極親率大貝勒代善和貝勒濟爾哈朗岳託杜度薩哈廉等,統領滿洲右翼四旗,以及右翼蒙古兵,向滿桂和侯世祿的部隊發起猛攻。後金軍先發炮轟擊。發炮完成,蒙古兵及正紅旗護軍從西面突擊,正黃旗護軍從旁衝殺。不久,侯世祿兵被擊潰,滿桂率軍獨前搏戰。城上明兵,發炮配合,但誤傷滿桂官兵,死傷慘重。
後金軍進攻驅趕明軍到狹窄的地方,並消滅了大量明軍。有些明軍逃離戰場,皇太極又派遣親兵追擊斬殺了大量明軍潰兵。
滿桂身上多處負傷,帶敗兵一百多人在城外關帝廟中休整。第二天,守軍打開德勝門的瓮城,供滿桂的殘兵休養。
根據兵部記錄,宣府鎮大同鎮前後合計派發了一萬六千名士兵,勤王北京。開戰前抵達城門下的宣府大同軍隊,合計士兵一萬以上。但是都戰敗崩潰,或死或逃跑了。滿桂的大同鎮軍隊傷亡很多,戰後滿桂身邊還有大約二百名士兵,躲藏在了城外一處關羽廟裡面。皇帝派人收拾戰場上遺留的兵器,並讓滿桂進入北京城內。侯世祿的宣府軍隊則大多逃跑了,而潰兵又掠奪禍亂民間。
此戰德勝門潰敗的逃兵掠奪民間時,皆偽稱自己是袁兵,即袁崇煥遼軍。
戰役期間,城牆上的京營則用大炮射擊,但城上放的炮彈誤傷了滿桂兵,導致滿桂部隊遭受了重大傷亡。都察院的官員張道澤對京營總管的李邦華提起了彈劾,言官們也紛紛上書表達意見,最終李邦華被免職,被安排了退休。
就在德勝門之戰的同一天,廣渠門也發生激戰。
廣渠門之戰當天,袁崇煥、祖大壽率騎兵在廣渠門外,迎擊後金軍的進犯。大概有九千騎兵,以及一些步兵隊伍。皇太極派大貝勒莽古爾泰及貝勒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多鐸豪格等率領白甲護軍及蒙古兵,迎擊廣渠門袁崇煥軍。
當天,袁崇煥傳令,祖大壽在右翼埋伏於南面森林,王承胤在左翼北面,袁崇煥親自帶中路軍,遼軍結成“品”字形陣,闕東面以待。
後金軍發動攻擊,莽古爾泰先派出第一批先鋒,攻擊袁崇煥中路軍,爆發激烈戰鬥。隨即後金軍大隊匯合開始攻擊,由將領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豪格,帶隊進攻。
豪格先攻擊遼軍左翼,而左翼南下匯合中路軍,形成大陣。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帶隊從中路進攻遼軍大陣。
此時後金軍大批隊伍擁擠在遼軍大陣正面東方,則遼軍左翼北方只有豪格隊伍。
袁崇煥率領將士,英勇抵禦,奮力鏖戰。袁崇煥被箭矢射中,但因身穿重甲沒被射穿。後金軍有精銳隊伍突襲到袁崇煥旗幟大纛前。而遼軍將領袁升高,帶隊擊敗後金軍精銳隊伍,成功保護袁崇煥旗幟大纛。
有些後金軍隊伍見到戰況慘烈,開始退縮。
戰至最熾熱階段,遼軍右翼祖大壽,從南面森林突出襲擊正面後金軍,目標要與遼軍大陣一起夾擊後金軍隊伍。
後金軍將領莽古爾泰、多鐸,帶隊壓陣後方,見此情形立刻派第一批隊伍截擊祖大壽右翼,但是右翼擊退後金軍這批攔截隊伍,並成功匯合遼軍大陣。右翼南面大兵複合,前後夾擊正面的後金軍大隊伍。
莽古爾泰此時集結全部壓陣隊伍,繼續突擊右翼祖大壽,並接應後金軍大隊伍撤退。期間遼軍左翼的豪格隊伍沒得到接應,於是遼軍包圍絞殺豪格隊伍,豪格苦戰許久,後金軍才派隊伍到左翼接應豪格撤退。
後金軍開始撤退。明軍追擊到運河邊,後金軍損失嚴重。
後金軍且戰且退,遼軍追殺發起多次衝擊。戰鬥從中午打到下午,遼軍傷亡大約數百,在夜晚打掃戰場完畢才返回營地。祖大壽和袁崇煥的盔甲,都被箭矢射中,有輕傷。外出士兵巡邏時發現滿桂正臥在一處關帝廟內。
戰鬥當天早晨,袁崇煥察覺士兵和戰馬都疲勞饑渴,已經連續三天了,於是派遣親信旗鼓官傳遞奏疏,請求城內速發糧草給遼軍。戰鬥結束後,遼軍終於收到了一批糧食,有酒肉麥餅。袁崇煥將食物分發士兵,並拿著食物撫慰傷員。此時傷兵都在城外營地,餐霜宿露,無法入城休息。
依據後金記載,八旗軍傷亡頗多:圖魯什,與護軍同攻,鑲黃旗護軍二人陣亡,攜其屍歸。伊爾登,被射傷七處,重傷二處。色勒,鎖骨被射斷。哈寧阿,手被砍一處,箭傷一處,盔傷四處,甲袖刀傷二處,馬刀傷二處。鄂羅色臣,手傷一處,馬傷一處。烏賴,進擊負傷。布顏圖,率先進擊,手被錘擊。
此戰後金軍的蒙古僕從軍潰敗。一名蒙古人將領,索諾木,陣亡了。
皇太極處罰一批八旗軍官,包括康古禮、章京郎球、韓岱等將領的退縮行為,剝奪職務並罰款贖罪,並對一個總兵官剝奪牛錄人口給其弟。對於蒙古僕從軍則嚴重懲罰,要求必須繳納大量財寶贖罪。皇太極又下令,犒賞迎戰有功的將領。有罪將領的罰款財寶一半,分給有功的將領士兵。

京門再戰

1629年(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崇禎帝於紫禁城平台召見袁崇煥、祖大壽、滿桂、黑雲龍等,袁崇煥向崇禎帝提出,連日征戰,士馬疲憊不堪,請求援引滿桂所部進入德勝門瓮城的先例,準予所部官兵進到城內,稍事休整,補充給養。崇禎帝拒絕了他的請求。袁崇煥軍只得繼續在北京城外露宿,同皇太極軍進行野戰。
己巳之變(後金攻明京師之戰)
後金軍攻城
十一月二十四日,皇太極因在廣渠門作戰失利,發表“養精蓄銳”的話語後,移軍南海子(南苑),在此一面休養一面牧放馬匹,伺機再攻。
南苑為皇家貴族勛戚的園林莊園,後金軍在此收集到豐富馬匹物資。於是皇太極給各隊伍分配馬匹物資,並確保每一個人都能騎馬。
二十七日,雙方激戰於左安門外。
左安門之戰,初期皇太極在北京城外,聞袁崇煥、祖大壽營於城東南隅。豎立柵木。令八旗軍列陣。逼之而營。
十一月二十七日,皇太極派遣先鋒隊伍,試探左安門陣地。袁崇煥的遼軍炮擊退之。遼將於永綬,鄭一麟營,炮藥失火,兵立火中不敢退。袁崇煥當即給賞,每人二十兩白銀。
後金軍的正黃旗軍官,台弼善,當場陣亡。因為正黃旗是皇太極親兵部隊,左安門之戰是明確記載皇太極參與,所以這名軍官的陣亡戰鬥是指左安門之戰。
雙方短暫接觸後,鑒於袁崇煥駐軍固守,而且營壘太堅固了,不容易打。同時皇太極希望避免傷亡,保存實力,所以放棄了強攻。
袁崇煥勤王軍於二十日二十七日沙鍋(廣渠)左安等門,兩戰皆捷。
此戰後皇太極駐軍南海子。袁崇煥請鄉民為嚮導,派五百名炮手隊伍,抵達南海子後金軍之外一里,放炮騷擾。同時袁崇煥繼續集結隊伍,聯絡更多遼軍步兵匯合,積蓄力量。
明朝皇帝特召崇煥慰勞有加,賜玉帶彩幣六束,鎮總兵祖大壽玉帶彩幣四餘。大將各緋蟒一襲,戶部給各軍芻粟。但是也有的大臣感到不安,他們迫切希望進行一次決戰來徹底擊退敵人,因此譴責袁崇煥。然而,參與譴責的大臣對於軍事戰略和作戰計畫並不了解,因此認為袁崇煥膽怯無能。甚至謠言四起,指責袁崇煥與敵軍勾結。
北京城外的勛戚大臣等人對袁崇煥極度不滿,紛紛向朝廷告狀:“袁崇煥名為入援,卻聽任後金軍劫掠焚燒民舍,不敢前去阻攔,城外的外戚勛臣的莊園土地被後金軍蹂躪殆盡。”
皇太極對袁崇煥不能戰勝,便施用“反間計”,陷害袁崇煥,散播傳言袁崇煥勾結八旗軍。
十二月初一,後金軍開始撤離南海子,到其它地方蒐集物資,且獵且行。
遼軍偵察兵發現後金軍移動,袁崇煥集結隊伍,讓副將張弘謨帶隊追蹤。遼軍全副武裝正準備移動,忽然接到了崇禎皇帝的召喚,於是袁崇煥和祖大壽穿戴軍裝,入城面見皇帝。
崇禎皇帝命令錦衣衛出動,逮捕袁崇煥下詔獄。
祖大壽於夜晚返回軍營,通報此事,將士放聲大哭,嚎啕哭泣整個晚上。遼軍的旗鼓官當場帶隊離開都城,返回山海關。
初四凌晨,城外六七里的遼軍營地譁變。
士兵們口口聲聲說已經支援京師連日大捷,希望能得到豐厚的賞賜。打了勝仗卻不敢說功勞,半個月在城外壕溝露宿卻不敢說辛苦。但城上的人卻聲稱遼將和遼人都是奸細,故意用磚頭打死三名遼兵,有謝友才、李朝江和沈京玉有三人,並沒人出來阻止這個行為。城內跑出士兵,將遼兵砍死六名,有劉成田、汝洪、劉友貴、孫得復、張士功和張友明有六人,但遼軍士兵們不敢還手。彰義門的守兵,將遼軍的偵察兵抓住,都當作奸細殺了。左安門也抓了遼軍偵察兵,索要四十六兩白銀才放人。
遼軍士兵們說這都是因為督師袁崇煥被逮捕了,於是又放聲大哭。連日大戰,卻將督師拿問,有功者沒得到晉升和獎賞,陣亡者暴露野外卻沒棺材安葬,受傷者在冰地上呻吟,立功勞有什麼用!士兵們感到冤屈和氣憤,但不敢反抗。士兵們表示,既然都城認為遼人是奸細,現在就讓都城的人自己去打後金軍吧!於是遼軍士兵們簇擁著祖大壽,一起返回山海關。
當時袁崇煥在都城集結遼軍大約士兵二萬人,戰馬一萬一千,盡數同祖大壽離開都城。同時有一批遼軍步兵,自山海關出發到通州城外,本要匯合袁崇煥,得知情況後跟祖大壽一起跑回山海關。
後因孫承宗調度有方,才停兵待命。

滿桂戰死

崇禎帝聽說各路兵敗,準備撤出京師,被朝臣勸阻。此後,充任文武經略的尚書梁廷棟及滿桂相繼敗於西直門、安定門,滿桂戰死。
崇禎皇帝下獄袁崇煥之後,任命滿桂為武經略統帥大軍,並催促滿桂出戰。
十二月上旬,滿桂統帥大軍決定出戰,約四萬多士兵,出北京城外,於城南的永定門二里外,在涼水河一帶紮營。
皇太極反殺回馬槍,抵達盧溝橋,先擊敗明軍申甫的六千士兵。皇太極派遣偵察兵,發現北京城外有大量明軍,是滿桂、黑雲龍及麻登雲、孫祖壽,四總兵官,領馬步兵四萬、結柵木、四面排列槍炮十重。皇太極當機立斷,命令八旗軍以及蒙古僕從軍,行營兵列陣,呼喊齊進。明兵發射槍炮如雨雪,爆炸的轟鳴聲傳入北京城內。結果八旗軍進擊大勝,陣斬明總兵官滿桂、孫祖壽、副將、參將、游擊三十餘人等,千總、把總無數。生擒總兵官黑雲龍、麻登雲及參將一人。八旗軍大勝,繳獲明軍輜重繁多,俘虜戰馬六千多。
永定門之戰,明朝慘敗,數萬兵馬全軍覆沒。
戰後明朝收殮戰場屍體,朝廷官吏劉宗周統計,明軍約三萬多具屍體。在戰役當天的北京城內市民一開始歡欣鼓舞,以為明軍大勝。數日後明軍慘敗訊息傳入北京,然而天子腳下的官吏、市民生活一如往日淡然,對明軍慘敗麻木不仁。
永定門之戰後,明朝勤王軍元氣大損。皇太極率軍掠奪通州大運河各處渡口,掠燒大約一千艘舟船。
後金軍見此次南下目的已經達到,於次年正月連克通州、遷安、遵化、灤州(今河北灤縣)諸鎮北歸。

劉策攻遵化

崇禎二年十二月中旬,崇禎皇帝命令薊遼總督劉策,率薊州明軍反攻遵化。根據戶部記載,劉策薊州軍這一次出戰的開拔費大約白銀五萬兩。
在戰役初期。劉策薊州軍收復了一些關卡。並抓獲了一些明軍叛徒。
據清軍記載,劉策於崇禎二年十二月下旬,曾經率領薊州明軍圍攻遵化。第一天明軍圍城,八旗軍出戰,明軍失利。第二天明軍再次圍城,八旗軍再次出戰,明軍又失利,劉策明軍於夜晚撤離遵化。第三天凌晨,八旗軍追殺薊州明軍,大約追殺了明軍騎兵百餘人,步兵一千餘人。八旗軍將重點的要塞關卡又占據了。
此戰明軍失利,崇禎皇帝逮捕了薊遼總督劉策並處死。

薊州之戰

十二月中旬,孫承宗在山海關先後發一萬七千士兵,向西匯合馬世龍支援北京。至十二月下旬,有一批步兵抵達薊州。帶隊的步兵將領為高勛、俞沖霄,於廿七日在薊州城南五里橋,猝然遭遇八旗軍並進行了一場戰鬥。
根據八旗軍紀錄,在那一天,皇太極與大貝勒代善、莽古爾泰、貝勒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杜度一同率領護軍和火器營的五百士兵前往薊州,以查看情況。山海關的五千步兵也前來支援薊州,距離城池約兩里遠,與八旗軍隊相遇。明軍兵未能進入城內,遂紮營,並布置好車盾、槍炮等陣勢。諸位貝勒親自率軍沖入,將明軍擊敗了。當時皇太極命代善指揮左翼的四旗護軍攻擊明軍的東面,皇太極親自指揮右翼的正黃旗和紅旗護軍攻擊西面。但是,紅旗和鑲紅旗的護軍退縮,規避了進攻應對的敵壘,額駙楊古利率領御前內大臣侍衛以及正黃旗的護軍,攻入了明軍退避的地方,將其擊敗。皇太極下令將兩面紅旗所規避的官員的贖罪之物全部交給楊古利,讓他根據功績分賞給參與進攻的將士們。在這次戰鬥中,杜度受了腳傷,阿濟格所乘的馬被擊斃,也損失了一些軍官和士兵。例如祝邦成,覺羅阿賴,覺羅喇達,額爾機根,拉泰,烏兒坤,桑石。
明總兵馬世龍受命指揮各路援兵,保衛京師。於是馬世龍率領軍隊進入薊州城,匯合當地殘兵敗將,堅守薊州城市。

太平寨之戰

孫承宗下令劉興祚帶隊遼軍進入永平城防守,但是永平城文官表示糧草不足,拒絕劉興祚遼軍入城。
於是劉興祚只好在郊外相機作戰,匯合了附近城市的一些士兵,集結於永平城郊外,總計兩千餘人。然後策劃了一次偷襲營地,劉興祚安排王維城負責南方,永平城隊伍程應琦負責北方,自己則率領800名精銳騎兵占據中路,並派馬光遠率領步兵槍炮手伏擊敵人。隨後,他們在十二月二十九號的晚上行軍,趁暗夜掩護,偷襲後金軍的營地。由於劉興祚使用後金軍的語言和旗幟,讓後金軍無法分辨,加上各方明軍奮勇追擊,成功斬殺了許多敵人。後金軍逃跑並放棄了所掠奪的婦女和輜重物資。戰鬥結束後,各明軍隊伍回歸原本城市。
劉興祚在山海關的西側連續作戰,向孫承宗報告,前後殺敵五百,並截回了許多人和牲畜。孫承宗很高興,同時下達命令,劉興祚要謹慎行事,不能因為勝利而輕率進攻。
皇太極率大軍從灤河出發,抵達永平城郊外紮營。當晚,後金偵察兵捕獲了一個人,帶給皇太極。這個人稱,劉興祚已經從山海關抵達永平,帶領著數百名士兵。得知後金大軍在永平附近,劉興祚帶隊前往太平寨。遇到了後金的蒙古兵和掠奪的俘虜,劉興祚發動襲擊,斬殺了五十名後金軍蒙古兵,帶著二十顆人頭前往永平城中,向文官鄭國昌請功。而俘虜則自稱是永平城營兵,配合劉興祚作戰。之後,皇太極召集了貝勒和大臣們,表示希望能俘獲劉興祚,這價值大於永平城。因為劉興祚背叛了後金,辜負了皇太極的特殊恩養,並使用詭計逃脫後金,上天會懲罰他。於是皇太極派遣阿巴泰和濟爾哈朗,率八名武將,各士兵五百,星夜前往抓捕劉興祚。
黎明,貝勒阿巴泰、濟爾哈朗帶隊後金軍精銳騎兵,追上了劉興祚和劉興賢等人的隊伍。阿巴泰帶隊在前方堵路,濟爾哈朗則在後面夾擊。
當時劉興祚率領八百騎兵,行軍至兩灰口,猝然應戰。由於馱馬跑了,而甲冑在馱馬上,劉興祚未能及時穿上甲冑,但他仍以箭衣抵擋敵人的進攻,從清晨一直戰鬥到下午,被射中而死。
後金軍隊在戰鬥中殺死了劉興祚,並擊敗了其麾下部隊,俘獲了劉興祚的弟弟劉興賢。劉興祚的身體被剝光衣服且裸體丟棄,但他的故交,巴克什庫爾纏,則找到了他的屍體,用衣物將其殮葬,並用草蓆包裹屍體。皇太極表示劉興祚背叛了後金的信任,逃亡而被擊殺,希望拿他的屍體示眾。於是,劉興祚被碎屍示眾。
在後金軍的大營之內,眾目睽睽之下,劉興祚的屍體被剖開胸腔,撕裂腸腑,以發泄皇太極和眾多貝勒的怨憤。這場戰鬥中,劉興祚率領八百騎兵對抗了大量後金軍,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和殺戮。劉興祚最終以捐軀殉國的方式,實現了回歸明朝的初衷。
劉興祚的營地里有士兵逃往山海關,告訴孫承宗,劉興祚陣亡了,中了兩箭和兩刀,屍體被帶往八旗軍大營。劉家侄子收攏殘兵敗將,撤退往山海關。孫承宗問詳細經歷,得知是後金軍先抓獲了永平城士兵,並問及劉興祚的所在,後金軍派出四千名精銳騎兵追擊並圍攻。劉興祚射箭反擊,以身殉國。孫承宗對此十分感慨,深感其忠勇之德。劉家的劉興基重整本家隊伍,繼續戰鬥。

陷永平遷安灤州

崇禎三年正月後,皇太極率八旗軍在山海關和北京之間,攻陷了關內許多城市,包括三座大城市,永平、遷安、灤州。
正月初,後金大軍抵達永平城下,沿河伐樹製造雲梯。
皇太極準備趁夜偷襲永平城。命令阿山葉臣挑選二十四名勇士,組成突擊隊進行夜間偷襲。臨行前皇太極吩咐攻城事宜,要求在攀登雲梯時先讓四人上去,然後每旁邊再站兩人,接著讓另外四人快速上去,再次讓十六人依次上去。最後,阿山葉臣親自登上攻城梯。然後又命令八旗軍,每個旗各派遣官員率領一千士兵前去協助攻城。
凌晨時分,八旗軍排列雲梯和盾牌,開始攻城。雙方在黑夜中爆發戰鬥,守城明軍用槍炮射擊,很快城上發生了火藥爆炸,導致城北的明軍大量受傷。接著,八旗軍乘勢登城。黎明時,皇太極下令屠戮抵抗的明軍,投降的俘虜不得妄殺。隨後,八旗軍占據在城牆上,環立等待天明。城內文武官員有一些自殺了,有一些逃跑了,還有一些人投降。天光大亮時,皇太極下令讓巴克什達海、愛巴禮、寧完我、索尼、白格、喀木圖、穆成格、高鴻中、麻登雲等傳達命令,手執黃旗在城牆上宣布,要求城內官民都剃髮。又派遣貝勒濟爾哈朗、薩哈廉和一些文臣達海等前去傳達命令,不要殺害城中的官員,強調城內官民必須剃髮。兩個貝勒進入城內的倉庫檢查,停留在公署,並接見歸順的各官員。
當地官府倉庫貯存了約一萬石糧食,二萬餘兩白銀。
在破城戰鬥中,許多明軍義勇死亡。遼軍楊武營參將楊春戰死,中軍呂鳴雲和趙飬忠都被射殺在城上。車左營千總羅峻和其兄生員某,戰死。文官鄭國昌及其中軍程應琦,自殺。他們的妻子一同自殺。盧龍縣教諭趙允殖率諸生守城戰死,武舉正科唐之靖和妻子冠帶焚香西向再拜後自殺,東勝衛指揮張國翰和妻子一同死亡,鄉兵中軍房應祥在城牆上戰死。經歷薛敷寬奉差任務未歸,其妻宋氏和兩個兒子以及兩個僕人共七人自縊。永平紳衿則中允廖汝欽在抵抗時戰死,同知楊爾俊因義不削髮並辱罵敵人而死,守備張繼光在抵抗時戰死,生員韓原洞在城牆上憤怒罵敵後死亡,周祚新、馮維京、胡赴鴻、胡光奎、田種玉及其全家都自縊,羅圻、羅世傑、田士俊、周士魁、劉可足、李文燦、劉安圻、武生張洪鸞、谷時進、管聲元、楊時泰、丁應鱗等人都在抵禦敵人時被射殺。
皇太極率大軍至永平東門外山岡,八旗軍穿上甲冑列隊。城內的文武官員紛紛朝見皇太極,表達感謝不殺之恩。白養粹被任命為巡撫,負責管理永平及附近事務。孟喬芳、楊文魁被任命為副將,負責管理城內漢人兵丁。家住永平的漢兵被配發馬匹、甲冑和弓箭。駐守永平的外地援軍,兵器則被收回,並被遣返原籍。皇太極率領眾貝勒進入城中,環視東街,經東門出城。城中的官民紛紛在街道下跪歡呼萬歲。貝勒濟爾哈朗、薩哈廉統領一萬兵力,駐守永平城。隨後,皇太極率領大軍向山海關進發。
很快永平城招募了第一批漢人新兵,大約四百人,出發匯合皇太極。新入伍的漢兵在背上縫合白布,上面寫著"新兵"字樣,並駐紮在八旗軍大營外。接著,皇太極觀察漢人新兵,讓他們前往附近村莊駐紮。
許多逃離永平的明軍並沒返鄉,而是紛紛逃入附近的昌黎縣,並且在昌黎繼續抵禦後金軍。也有一些人逃往山海關,傳遞情報給祖大壽和孫承宗。
除夕前,遼軍王承胤於沙河驛站郊外,遇到後金軍先鋒。這支後金軍先鋒組成較為精銳,由八旗軍抽調每牛錄(護)軍五人、每行營兵十人,由台吉岳托、台吉薩哈廉、台吉豪格帶隊,合計四千後金精兵攻擊五百遼軍,倉促間遼軍上山防守。後金軍強攻山崖,期間一名鑲紅旗軍官,覺羅鄂博恵,衝鋒並陣亡。遼軍失利撤退,王承胤帶隊到遷安縣,準備入城防守。但遷安縣文官以缺乏糧餉為由,拒絕了遼軍入城。同時沙河驛站的武將投降歸順了後金軍。沙河一戰遼軍傷亡許多士兵,無奈之下,王承胤帶隊返回到山海關。
後金占據永平,開始招降附近城市。遷安知縣派使者抵達了永平城,並表態投降。後金軍受降遷安,並下令讓遷安當地的一名退休兵部官員覲見永平。
原任兵部左侍郎郭鞏,逃出遷安,帶領其家口至北京。其妾石氏留在遷安,自縊。遷安鄉民高應觀及其妻子侯氏、劉聲遠及其妻子楊氏、劉承教及其妻子張氏、王惠民及其妻子沙氏都選擇了自殺而不受辱。郭鞏在北京被下獄論死,之後又充軍廣西。
永平破城後,灤州知州楊燫,到達了山海關,請求孫承宗派兵支援灤州。於是孫承宗派遣祖大壽率軍出發,至灤州進行防禦。同時令灤州當地壯丁和士紳組成民兵,共同守衛城池。灤州城雖然小,但堅固,儲備了足夠的食糧,並有一千多名壯丁可以進行防守。然而遼軍尚未到達,城中的士紳卻奪取城門並逃跑,導致城內混亂和掠奪發生。楊燫寫下了一首詩,自刎身亡。
其中包括曾任遼東經略高第,在戰亂中率先逃亡,路上家財和婦女被搶劫一空,城市鄉村都出現了劫掠暴亂。附近這一帶的流氓強橫暴行,比後金軍更加惡劣。
灤州的文武官員抵達了永平,表態歸順後金。他們報告,城中流氓進行了搶掠行為,而官府倉庫儲存了一萬九石的糧食和二百四十五兩的白銀,暗示請求後金軍進駐灤州。
皇太極令固山額真納穆泰和碩圖、圖爾格、顧三台各率領本部兵駐守灤州。皇太極令他們前去先觀察灤州,如果城內的官民順從,可以進入城市。如果不順從,則用計謀拿下灤州。如果灤州抵抗,就準備雲梯攻城。如果城內的兵力過強,無法攻城,就立即撤退。吩咐完畢,大軍於後方壓陣。然後游擊高鴻中,庫爾纏率領十人先前往誘使城門開放。
灤州百姓得知遷安已經投降,於是灤州官民出城,設立香案,迎接八旗軍。灤州生員郝沖和妻子劉氏,自縊。
後金大軍進城,將城中的房舍,劃分給滿洲人占一半,而漢人占一半。清查官府倉庫,有白銀四百七十兩和糧食一萬九石。
皇太極任命了各地文武官吏,同時下令清查各大城市的官庫,戰果結算大約二萬五千兩白銀,都交付給八旗軍。
祖大壽率遼軍出關西行,得到訊息各地淪陷投降了。孫承宗隨即發布命令,緊急調動祖大壽遼軍返回山海關,準備防守。
孫承宗在山海關告訴朝鮮使者,從如今形勢看,滿桂在永定門慘敗,證明各地的援軍都無法依靠。同時永平城很大,因為兵力不足而失守了。山海關附近的小城撫寧,卻被遼軍守住了,證明只有遼軍是可靠的。皇帝應該意識到遼軍的重要性,朝野間也應該都明白袁崇煥和遼軍的冤屈之事。

馬世龍攻遵化

崇禎三年正月,後金軍隊正在進攻永平灤州遷安等地。薊州城的馬世龍召集眾將領開會。計畫趁虛而入襲擊遵化城。副將官惟賢等人自願參加這次行動。馬世龍選派精銳部隊由惟賢等人統率,並前往遵化城西的波羅灣。遵化後金軍的八旗軍和蒙古僕從軍出城迎擊,明軍先鋒則奮勇激戰。旋即後金軍隊撤入遵化城,明軍大隊也抵達遵化城下。
後金軍的守城兵射箭阻擊明軍,同時後金軍整理隊伍再次出城列陣。雙方互相發射槍炮進行攻擊,造成雙方損傷。明軍副將的官惟賢,游擊張奇化,在戰鬥中被射中身亡。
直到傍晚,明軍趁夜色撤退。收兵返回到薊州城外的石門驛站。
清軍勝利並追擊,貝勒杜度結算戰果,擊敗了明軍約五千人,後金軍繳獲了馬匹一千多。
當時北京有流言蜚語,傳播說馬世龍在遵化損失上萬人。馬世龍則表示明軍只傷亡了三百多士兵,並要求朝廷派人調查在薊兵馬是否有大量士兵傷亡的情況。

劉之綸攻遵化

時後金侵掠京畿,劉之綸毅然請戰,崇禎皇帝任命劉之綸以兵部官職,並資助招募萬人軍隊。
崇禎三年正月,劉之綸率萬人軍隊,在雨雪紛飛中誓師,激勵將士。率軍離京,到達通州時,守城的將官拒不接納。他和將士們只好冒雨雪宿營於古廟中。這時言官趁此攻擊他逗留。劉之綸很氣憤,給崇禎上疏,說:“小人嫉妒,有事推卸責任,沒事則挑撥是非,只因為臣驟然擔任高官的侍郎職而惹起事端。請削去臣官,賜臣這骸骨還鄉。”崇禎閱了奏疏,沒有同意。之綸上奏軍機,皇帝沒有答覆。劉之綸在遵化慘敗,戰後屍體被送回北京,箭沒入頭顱,拔不出來。金聲用牙齒咬出來,把屍體交還到他家人。
根據清軍的記載,先是杜度向皇太極匯報稱,羅文峪關的蒙古部落擊敗了明軍先鋒的的兩個營,並俘獲了明朝的副將丁啟明、一個游擊和兩個都司。皇太極接到報告後,命令八旗士兵整裝出發,同時哨兵也俘獲了一位明朝守備官。審問這位守備官得知,明朝派遣了八個營,副將有八人,游擊有十六人,都司有十六人。前後合計明軍大約有八千人,劉之綸率主力抵達了遵化城的十五里之外。
劉之綸駐紮在山上的營地中。皇太極命令代善用兵將山上的營地包圍,招降劉之綸。然而,劉之綸不從,於是清軍放開攻勢,攻破了劉之綸的營地,殲滅了明軍的大部分。劉之綸逃入石岩中,最終被總兵官楞額禮子穆成格射殺。這一天,清軍擊敗了明軍的五個營,生擒了一個游擊和一個守備官。兩天內前後共擊敗了劉之綸的七個營,只有一個營乘夜逃離戰場。成功撤退者是遼軍劉鎮華隊伍,逃回薊州。

後金軍攻山海關

當時各地鄉民逃難,有五六萬人湧入了山海關。孫承宗將下令設立腰牌以核實人員身份,並用十家牌法,每十個家庭為一個小組,互相監督。接著任命朱梅指揮山海關軍隊,派遣申其祐等人修築城池。
此時山海關猶如徐達所築的老舊城牆,已有二百六十年未經修整,如同窟窿和龕洞,各處護牆鬆動散落,只需一炮打上去就可能牆體裂開,且護城河也被淤積得很淺。孫承宗命令招募民夫,各隊士兵和衙役共同協助,一個月內趕工修完工事,城牆修補平整,護城河池水廣闊洋浩,
孫承宗又指派朱國儀、羅立等人專司火器,並按炮的大小進行分配,藥彈也按數量進行分配,西洋大炮則根據地勢的高低緩急進行布置。布置有紅衣炮五十餘具和普通火炮二千餘具。 城內的號手靜街鳴鑼,吩咐有序送飯給軍隊。
正月初三,祖大壽率領大軍進關,次日與何可綱、張弘謨先後拜見孫承宗。入關有騎兵步兵合計三萬三百三十六名,夫役四百二十名,馬一萬四千九十五匹,車四百三十輛,駱駝牛三百三十頭。
初四,行誓師禮。軍隊在演武場陳列,孫承宗率領諸將軍向西面對皇帝叩頭,向陛下表達忠誠。又向山川、社稷和旗幟大纛諸多神明,祈禱勝利。
演武場上,將士們齊聲呼喊,聲音如雷霆般響徹,金戈、甲冑和戰馬的光芒閃耀,陽光折射照亮天地,彰顯威武飛揚的氣勢。孫承宗感慨,天下最雄壯的將領都在此處,最精銳的士兵都在此處。
皇太極亦率領大軍抵達薊州鎮東部,與山海關相距三十里紮營,多次攻打附近的城市堡壘。
正月初六,祖大壽派遣黃惟正、孟道、祖可法和劉天祿,四位將領率領四個騎兵營,前往撫寧城駐守。後金軍騎兵賓士四處,窺視撫寧山海關各地,但不攻城。遼軍蒙古人都司桑昂兒介率領三千蒙古士兵,與山海關相距三里外的龍王廟下紮營,以備迎截。祖大壽傳令,若是有勇士襲擊後金軍隊伍,所獲得戰利品都歸屬勇士本人,此外還將犒賞十兩白銀給勇士。
初九,後金軍對撫寧發動猛攻,但被守軍擊退。
初十日,皇太極率領大軍出動,距離山海關三十里外,於鳳凰店列營三處。遼軍副將官惟賢,率領各將領陳維翰、王成、李居正、郝尚仁等,士兵二千五百餘名,設立奇正兩個營以待命。
十二日,山海關朱梅派兵前往西邊進行偵察,而士兵偽裝成貧苦乞丐,偵察後金軍營地人數等情況。
十三日,後金軍派遣六甲騎,多次引誘明軍出擊,而官惟賢明軍堅守陣地。正午時分,山灣處湧出後金軍大批步兵騎兵,突襲明軍營地。官惟賢明軍以炮火齊發反擊,從中午打到下午,後金軍於當晚撤回撫寧。而撫寧城內明軍以火炮射擊後金軍營,於是後金軍撤退西行。
十四日,祖大壽派遣偵察兵,確認後金軍已經撤離了。戰況稍微平靜,有數百名鄉民聚集在山海關城門,要求出城尋找木材米糧,孫承宗允許鄉民自行出城。
十五日,山海關營地運送一批火藥至撫寧城內。至此明軍守城勝利,孫承宗很高興,說守城功勞屬於祖大壽將軍。
十七日,祖大壽在山海關檢驗士兵所上交的十七顆首級,對士兵獎勵給予十七錠元寶,在城內以鼓樂引導隊伍遊行,歡送出城。以表彰各營功勞,誇耀戰績,激勵士氣。
十九日,撫寧城四將領帶隊騎兵出城,與後金軍在郊外爆發一場戰鬥,遼軍騎兵優勢一路追擊至永平城外,偵察發現皇太極大營。於是皇太極派兵出戰,驅逐了遼軍騎兵。
此戰後,皇太極轉移大軍營地,離開永平,但是依然保持派兵偵察撫寧城一帶。
孫承宗派遣遼軍步兵,希望入駐黎昌城,但是黎昌城文官拒絕遼軍入城。
初九,皇太極下令蒙古僕從軍,敖汗、柰曼、巴林、扎魯特部落攻打昌黎城。並宣布如果攻克城池,城中的財物可以任蒙古部落取走。
蒙古隊伍先是派遣數十名騎兵至城下,招降昌黎縣。縣令左應選拒絕投降,集結鄉兵守城。於是蒙古隊伍開始攻城,從東北面進攻,排列七十多架攻城梯子,但云梯都被推倒了,攻城失敗。
皇太極得知此事,再派遣達爾哈、喀克篤禮、顧三台、雍舜,率領一千人的兵力前往一起攻城。
初十,後金軍攻擊東面城牆,排列雲梯三十多架,失敗了。
十一日,後金軍攻擊西面城牆,排列雲梯四十多架,失敗了。
十二日,皇太極放棄進攻撫寧,並將所準備的攻具雲梯盾牌,轉移前往昌黎城。
十三日,皇太極調集大批隊伍,下令進攻昌黎城,如有退縮逃避的士兵,當場斬殺。
攻城分成三個隊伍,八旗軍的右翼四旗攻擊南面,左翼四旗攻擊東面,蒙古僕從軍以敖漢、柰曼、巴林、扎魯特部落攻擊北面。
後金軍以火箭火炮攻擊守軍,並排列雲梯一百多架,攻城士兵搭梯攀登。而守軍投下滾木礌石、火炮鳥銃齊發,以大火焚燒雲梯。後金軍又以盾牌掩護至城下,計畫鑿城牆,但缺乏鍬和鉤,鑿牆失敗了。
戰鬥從黎明一直到下午才停止。皇太極於傍晚派遣使者勸降,左應選則殺了使者。皇太極下令焚燒城郊的房屋廬舍,然後撤退。
此時祖大壽隊伍騎兵出擊,巡邏肅清山海關至昌黎之間的道路。
十六日,遼軍騎兵在郊野與後金軍爆發戰鬥,並奪取了一些牛馬。
十八日,黎昌文官派人至山海關,請求支援火藥運至黎昌城,孫承宗派人送給。
左應選得知城外鳳凰山處,雲峰寺聚集一夥白蓮教,趁機到處搶掠。於是左應選派遣鄉兵剿匪,進攻寺廟並放火燒毀宮殿。至此黎昌城附近結束戰鬥。
正月二十七日。灤州城後金軍派出隊伍,圖爾格依、庫爾禪、高鴻中率領數百名士兵,前往勸降樂亭城官民。距離灤州五十里外的凌河各村,有一百多村民手持棍棒。後金軍要求村民都剃髮,並留在村莊中。
當後金軍抵達樂亭城下,發現城牆四門都關閉,城上準備守城的滾木。後金軍發出勸降信函,城上官員沒回應是否投降,只說讓後金軍稍等片刻。一直等到夜晚,後金軍撤走,沿途經過村莊,觀察到此時村民都沒剃髮。
二月初四,樂亭城南三十里外,推城和邱口莊這兩個村莊,有五人率領村民剃髮歸降後金軍。於是後金軍對他們給予十兩白銀的獎勵,並送了告示和令旗,讓他們返回樂亭。
當時孫承宗在山海關集結隊伍,讓蔡可賢、孫定遼、張存仁帶隊騎兵,都司劉雄帶隊步兵,前往樂亭城駐守,但是樂亭城拒絕遼軍入城。
遼軍在城外發現一支剃髮隊伍,分別是兩名生員,三名官吏,而樂亭官吏在城下的古祠中設宴招待他們。於是遼軍出擊俘獲了他們,並搜出了後金軍對樂亭城招降信函。當地官吏提供五十兩白銀,希望賄賂遼軍保密此事,但遼軍撤回山海關並報告給孫承宗。
初七,孫承宗得知此事 ,派出五百名炮兵和騎兵,前往樂亭城駐守,確保城中官吏忠於明朝。騎兵到達城外時,有一千多村民戴著後金的帽子,揮舞后金的旗幟迎接騎兵,而遼軍當場奪下旗幟,斬殺幾人後,其餘村民都跑光了。
最終,遼軍進入樂亭城駐守。灤州城後金軍沒收到回信,意識到勸降失敗,放棄了派兵勸降樂亭城。
正月二十二日,皇太極發出二千兩白銀,收買建昌城武將完全歸順後金。
二十六日,皇太極下令,調動建昌軍的守備張文賢帶隊,駐守長城冷口,配合後金軍偵察明軍動向。
二月初,孫承宗籌集六百兩白銀,令朱梅帶隊前往山海關附近的城堡台頭、燕河,犒賞明軍,並嘗試在建昌城收買內應。
初七,祖大壽率領大軍,抵達建昌城下。而城中內應捆綁了高級將領,交給祖大壽,自此明軍兵不血刃收復建昌城。於是祖大壽先挑出背叛明朝的十九個人,全部斬殺於市場上。並挑出將罪大惡極的叛徒,傳送山海關,交由孫承宗處理。初八收復建昌捷報傳至孫承宗,初九首惡押送至山海關。
孫承宗先是將叛徒在市場上梟首,並下令派兵駐守建昌城內。祖大壽選出二千多騎兵,以劉應國、劉源清、鐘宇帶隊駐守。
十一日,有後金軍隊伍出現於建昌城下,並在城外燒毀關廂房屋。建昌城駐軍出城迎戰,驅逐了後金軍。
正月,馬世龍在薊州集結五千士兵,由楊肇基帶隊,進入三屯營駐紮。
十八日,明軍楊肇基進入三屯營,此時三屯營內很缺乏糧餉,有些將領出私房錢湊了一百餘兩白銀,給每名士兵分了銅錢十三文,結果很多士兵都逃跑了。
皇太極得知三屯營戰況,於是率大軍抵達城外西側,並派人送信要求三屯營投降。楊肇基拒絕了投降,並指揮明軍在城內外設立陣地,布置大量火器槍炮,嚴密防守。
皇太極下令縱火焚燒城外的房屋廬舍,然後率八旗軍撤退。
此後,皇太極派遣隊伍前往三屯營附近,燒掠三屯營至豐潤城之間的補給線道路,搶奪了四十匹馬的米麵運輸隊伍。
楊肇基派人抵達山海關,請求孫承宗發騎兵支援三屯營,於是祖大壽挑選派出五百名蒙古人騎兵,支援三屯營。
在補給線道路旁有一處鐵廠,遼軍騎兵遭遇後金軍隊伍,雙方爆發戰鬥,後金軍撤走了。遼軍騎兵則一直駐紮於三屯營,保護補給線道路,直到戰事結束。
二月,遵化後金軍多次派出輕騎兵,遊蕩在豐潤城、玉田城之間,攔截在山海關至北京之間的道路。
有次,後金軍的五十人騎兵小隊巡邏,遭遇明軍的十人偵察兵小隊,殺得明軍小隊只剩下一個人活著逃回薊州城。
薊州馬世龍,召集吳阿衡、吳自勉、宋偉、曹鳴雷、賈克忠等將帥進行軍事會議,決定派兵出擊。
以遼軍游擊曹文詔帶隊,集合參游王承胤、張叔嘉,都司王成、李居正、左良玉、薛光胤、馬獻圖等隊伍,前往玉田、枯樹洪橋等地設伏
曹文詔被賜予令旗和軍法刀,看見在戰場上退縮的明軍士兵,可以立即斬殺。
初九,後金軍的蒙古人恩格德爾隊伍,至玉田城外,在洪橋村莊一帶掠奪,遭遇明軍大約三百步兵,於是後金軍發起了追擊。
明軍伏兵出動,三千名騎兵包圍進攻後金軍隊伍。而後金軍且戰且退,從上午打到下午,撤回遵化城。同時遵化城內的後金軍也出動,大張旗鼓,反擊城外明軍。於是明軍迅速撤走,遺棄了一百多疲勞馬匹。此戰,後金軍損失三十人。
皇太極召集部下議論軍事,認為這是上天賜予後金的好機會,山海關、錦州等地防守嚴密,後金軍若進攻則得不償失。所以後金軍應當深入明朝內地,攻取無備的城邑才是可行的,且可以騷擾農民,破壞明朝戰爭潛力。
又詢問了歸順後金的總兵麻登雲、郎中賈維鑰、副將楊文魁、孟喬芳、游擊楊聲遠、臧調元。皇太極曰,明國君對待如此眾多將士的命運,竟視如草芥,常驅趕進入死地。後金屢次派使者議和,明朝為何沒回復一次?
麻登雲回答,大臣圖謀自保,對於議和的事情,因恐懼皇帝而不敢上報。若上報了卻被聽之任之,那當然是好事。但如果上報後卻惹怒皇帝,大臣親族將會被殘害滅絕,所以不敢言說。
二月十一日,皇太極派兵前往太平寨,勸降當地明軍。太平寨拒絕投降,並且說一旦投降,後金軍卻撤出關外,然後明軍再次收復城池,投降叛徒將會被屠殺,所以守軍害怕明朝報復而不願歸順後金軍。
皇太極分析,如果後金軍不攻打昌黎,那么像太平寨這樣的小城自然會歸附。但守軍聽說昌黎堅守不降,而後金軍攻城失敗,所以明軍認為有可能守城勝利才不願投降。至於後金軍撤走後的明朝報復屠殺,確實值得擔憂。
二月下旬,孫承宗告訴皇帝,遼軍已經半年沒得到餉銀了,朝廷拖欠遼軍餉銀高達一百多萬兩白銀。遼東各地官府湊集八萬兩白銀,官吏又向商賈貸入十二萬兩白銀,孫承宗先將這二十萬兩白銀髮給遼軍,並請求皇帝儘快運送餉銀。為此,孫承宗特意派兵駐紮在山海關附近的港口。遼軍何可綱、張弘謨、金國奇帶兵巡邏沿海港口,肅清了附近的後金軍,解救被俘漢人一千多,牲畜二百多。
在二月,皇太極停止攻勢,轉而清點糧草倉庫、戰馬牲畜情況。因為日前大戰消耗兵器過多,又下令八旗軍工匠打造兵器,每旗準備梅花箭二三百支。
各地八旗軍則報告皇太極,軍馬餵養得基本肥壯,糧草收集充足。於是皇太極下令,八旗軍儘可能在各地收集牲畜,財帛和布匹各類物資,再強調馬匹必須治療健康,保持餵養肥壯。

皇太極班師北上

皇太極從十月開始,攻破長城,直抵北京。然後又轉戰各地,先後征服了遵化、永平、遷安和灤州等地,最終決定班師北上。
於是皇太極下令,將阿巴泰、濟爾哈朗、薩哈廉等貝勒,以及索尼、寧完我喀木圖等文臣率領正白、鑲紅、正藍三旗的留守士兵駐守永平府。而鮑承先、白格等文臣,則率領鑲黃、鑲藍兩旗的留守士兵駐守遷安縣,因為灤州是前線,讓固山額真圖爾格和納穆泰等人作為帥,與庫爾纏、高鴻中等文臣一起,率領正黃、正紅、鑲白三旗的留守士兵駐守該地。同時,察哈喇也被任命為帥,與范文程等文臣一起,率領蒙古和八旗軍的留守士兵駐守遵化。
皇太極駐紮灤河,並下令,駐守各地城市的八旗軍將士,帶著駱駝,抵達大本營,進行論功行賞。表現出勇敢立功的人將得到晉升,而雖然有功但不適合授予職位的人則不會被晉升,但仍會得到獎賞。而在戰鬥中退縮的人將被撤職並被懲罰。
皇太極宣布,明朝的臣民如果願意歸附後金,則是後金的臣民。皇太極要求諸貝勒大臣嚴厲管束將士,若殺害歸降的人,兇手則鞭一百,刺耳,並罰錢給被殺之人的家庭。行竊者,勒令賠償所竊之物,並鞭八十二,刺耳。搶掠者,亦按盜竊論罪。對於牛錄額真、章京等官員,如果不了解犯罪情況的話,要按照失職的規定進行處理。如果知情而不舉報,將與首犯一同受罰。
二月十六日,皇太極駐紮遵化,集結大軍,過長城董家口,班師北上瀋陽。
馬世龍等明軍將帥駐紮薊州,打算趁機攻取遵化,並諮詢孫承宗的相關意見。孫承宗表示,當後金軍撤離經過董口、大安,不必阻攔。
後金軍的大部隊已經北上班師,車隊載滿了戰利品和輜重物資。同時還留下了部分殿後的軍隊,而殿後的隊伍則渴望得到更多的戰利品,必然會努力戰鬥追求勝利和財富。孫承宗認為,遵化一帶的邊關,道路崎嶇難行,明軍很難補給,主客倒轉,明軍勞飢,後金軍逸飽。明軍如果出動一兩萬軍隊圍攻遵化城,不可能像鷹隼一樣快速破城。同時圍城明軍缺乏足夠糧草供應兵馬,圍攻三天還不破城,明軍就已經耗盡補給了。
明軍內部有的將帥表示,遵化的後金軍很少,可以一舉攻破,立下大功勞。孫承宗批判了這種想法,認為劉策、劉之綸等人都戰敗於遵化,必須承認遵化防守嚴密。
他引用一句格言:“勿遏歸路”,非放棄堵截,而是打擊敵人的漏洞。孫承宗下令各個城市的明軍都繼續防守,可以派出少量隊伍騷擾後金軍,但明軍不能出動大部隊。孫承宗又表示,山海關的遼軍很缺乏餉銀和糧食,官兵對於飢餓的擔憂,還超過了對敵人的擔憂。官員和商民協定,官府貸入商民的金錢和糧食,勉強維持軍隊的補給,因此山海關大軍很難出征。
皇太極班師行軍一路上經過了許多蒙古部落的地區。二十二日,遇到了一股明軍,八旗軍出動圍剿,在山區斬殺了數十名明軍。二月三十日,皇太極大軍渡過遼河,抵達瀋陽城外。

永平雙望伏擊戰

山海關一帶的明軍因為缺乏糧餉,所以孫承宗只計畫作短距離的出征範圍,在永平城外打一次伏擊戰。城外有許多山岡地形可以埋伏,孫承宗計畫以三個隊伍分散埋伏在三個地點,在山崗上設定偵察兵,且以雙望本土人作為嚮導。先利用一支輕騎兵作為誘餌,吸引後金軍發起進攻,引入埋伏圈內,再讓明軍伏兵四面夾擊。
三月上旬,山海關官吏準備粸炒乾糧約二百石,且官府貸入民間白銀數百兩,賞賜給遼軍內蒙古人官兵。
初十一,祖大壽集結各路騎兵隊伍,以副總兵張弘謨、參將祖大樂、游擊羅景榮、都守刁兒計、靳國臣等將領為伏擊陣地的中路。劉應國率領四名將領,為伏擊陣地的右翼。張存仁率領三名將領,為伏擊陣地的左翼。三路伏兵各帶二千騎兵,合計六千騎兵。祖大壽親統副總兵何可綱、坐營都司吳襄、游擊祖澤洪、都守孟繼孔、梁邦弼等將領,作為大本營在後方準備接應。
初十三,明軍抵達永平城外的雙望山林。祖大壽先發紅旗守備丁思信、楚計功,領輕騎兵二百,至永平城下挑釁後金軍隊。
永平城很快發現了明軍輕騎兵,於是後金軍隊出動,貝勒濟爾哈朗、阿巴泰、薩哈廉、令圖魯什等,(各)率兵四十人出擊。又派出巴都禮、屯布祿等,(各)帶領一百士兵跟進。出城的後金軍匯合,以圖魯什帶隊,合計大約數百士兵,一路追擊明軍輕騎兵,奔跑十餘里直入山岡密林之內。
明軍在半山腰出動,隊伍瀰漫下山,如同雪花雲彩在空中飛舞,明軍各路伏兵包圍了後金軍隊。戰鬥時大風揚起沙塵,鄉村的義勇也遠遠傳播支援明軍的呼聲。
後金軍的屯布祿隊伍,攜帶軍旗大纛先撤退,其餘隊伍且戰且退。巴都禮隊伍陷入苦戰,其弟弟課約,戰馬被射中倒下。戰鬥從中午打到夜晚,圖魯什帶隊撤退至永平城下東門,明軍中路副總兵張弘謨、參將祖大樂追殺至東門下。圖魯什又帶隊撤至北門,但劉應國右翼也直抵北門,張存仁也抵達南門,圍堵圖魯什隊伍。
永平城的後金將領阿巴泰、濟爾哈朗、薩哈廉等,集結軍隊,出城反擊明軍,並接應城外圖魯什隊伍。明軍各路匯合,且戰且退,收兵返回撫寧城。
戰果結算,明軍斬殺首級為二十三級,都是八旗精銳騎兵。明軍對八旗將領親兵,稱作曰,伯言,或曰,擺彥,此專門負責戰鬥。明軍擊殺了一些八旗軍官,其中有一名軍官級別較高,所帶馬匹、盔甲、旗幟和鞭轡都是精良的,還有許多金銀龍鳳等裝飾品。據八旗軍記錄,此戰損失包括一名正藍旗軍官,布爾機,陣亡了。
雙方傷亡大約各數十。

馬世龍攻大安口

崇禎三年四月上旬,馬世龍率數千明軍,會同總兵宋偉、副總兵謝尚政、曹文詔、金日觀等將領,嘗試了進攻大安口,初期奇襲成功並收復了大安口。當時大安口城內並無駐軍,於是城內的漢人開啟城門,迎接了明軍。駐守在遵化的後金軍總兵官烏納格和參將察哈喇,立即率領八旗軍反擊大安口並勝利,繳獲了明軍許多馬匹。馬世龍明軍失利並撤出了大安口。此戰八旗軍損失大約二百五十,明軍損失大約八百。儘管明軍打了敗仗,兵部依然賞賜了參戰將領。

明收復遵永四城

皇太極下令,讓大貝勒阿敏、貝勒碩托,率領五千士兵。前往關內交接換班,代替貝勒阿巴泰等鎮守關內遵永四城各地。孫承宗得知後金軍隊可能要交接換班,於是趁機讓祖大壽帶兵抵達灤州城,試探攻打。
夜晚,明軍抵達灤州城南門,並繼續攻擊城西北角,但是城內並無內應給明軍開門。於是祖大壽趁著夜色掩護,帶隊渡過河流撤退。阿巴泰,薩哈廉從永平率領三旗兵出發支援灤州,但到達灤河岸邊時,明軍已經撤退了,於是後金軍返回永平。 祖大壽率軍駐紮撫寧城,繼續以小隊出擊騷擾為主。
四月上旬,貝勒阿巴泰、濟爾哈朗和薩哈廉率領大軍,班師北上。凱旋隊伍帶有大量俘虜人口、牲畜、金銀財貨等物品。四月底,這批隊伍抵達瀋陽城外,皇太極詢問這次俘獲多少,他們回答說這次俘獲了許多漢人。皇太極很高興,認為金銀財寶雖然多了也不足以喜悅,唯獨多得人口才是值得欣喜的。金銀財寶用得完了會消耗盡,但人口可以用之不盡。得到人口加入後金,他們所生的子孫,就屬於八旗軍自己人了。
而此時的關內後金軍,則只有阿敏所率五千多士兵。大貝勒阿敏榜發聲明,告誡眾人,指責居民們遇到明軍斥候卻不告訴後金軍。阿敏宣布,凡是有居民隱藏明軍行蹤,居民全家將被判處死刑,妻子作奴隸,而異居兄弟將免於罪。若有勇士能捕獲明軍首領,將獎賞十兩銀子並將戰利品交給勇士。明軍斥候經過鄉村時,若民眾無法抵擋,可立即報告後金軍。若居民不報告,後金軍將追查行蹤,找到明軍經過的村莊,將居民一律誅殺。
當時祖大壽多次派遣間諜,前往後金軍駐守的城市,蒐集情報。阿敏第一次抓獲明人間諜,寫信並讓他帶給祖大壽。第二次則斬殺了明人間諜,曾幫助間諜的平民則被割掉耳鼻。阿敏又寫信給祖大壽,若有幫助明人間諜的平民,都將會被誅殺。
阿敏交接班次之後,後金軍在出城收集糧草時,多次遇到了明軍小隊的騷擾。其中一次遭遇祖大壽的精兵隊伍,一名正白旗軍官,卓爾糾,陣亡。
阿敏派出間諜前往各地。得知薊州馬世龍在集結軍隊。且得知山海關一帶明軍在集結數萬士兵,以及數千人工匠隊伍,正圖謀進攻永平城、或灤州城。阿敏得知情報,給漢人間諜賞賜了白銀,每人三兩至十兩白銀。
明軍于山海關一帶打造攻城器具,計畫在四月廿五日完成。孫承宗調兵遣將,集結各地軍隊,攜帶攻城器具和糧草,抵達前線。此外,還下令薊州一帶的明軍,出兵遵化和永平,牽制一部分後金軍隊。山海關一帶明軍,計畫於五月初四日集結誓師,以初六日出師。
明軍將領周文郁,聯絡了灤州城外的鄉紳,請鄉紳集結各地難民組成義勇鄉兵,並教授團練戰法給鄉紳。孫承宗大軍出征灤州之時,郊野鄉兵已經高達數萬,自備乾糧,以大棍棒作兵器,且為明軍嚮導。
五月初四日,祖大壽舉行了誓師儀式,牛酒祭天,士氣高昂。朝廷宣布承諾論功行賞,獎勵大量的戰馬和白銀,於是士兵們都積極踴躍,願意竭盡全力。
初六日凌晨,大軍出發,經過四十里的撫寧,宿營於昌黎。次日行軍八十里到達樂亭。樂亭知縣李鳳翥為大軍繼續打造攻城器具,並準備更多餱糧、火藥、鉛子,以典史張可禮督運。
孫承宗下令明軍列陣,出征灤州城。
左翼先鋒,為祖可法、祖澤潤、孟道、蔡可賢。以及左脅營曹恭誠、韓大勲、孫定遼。
右翼先鋒,為黃惟正、張存仁、鄭一麟、於永綬為右哨。以及右脅營羅景榮、孟繼孔、趙國志;
左翼中軍,為鐘宇、劉源清、張弘謨、劉天祿。以及左步營黃龍,
右翼中軍,為劉應選、劉定邦、劉應國、李正蓁。以及右步營汪子靜。
大本營後勁軍,為祖大壽、祖澤洪、儲定邦、於應選、楊汝梅。以及左夷營海參代,劉漢唐,吳襄,竇承武。
張春亦統門下官丁及匡永營黃詩,兵三千。鄉兵都守邵思忠等,鄉兵六七萬餘,攜火炮、弓箭。邱禾嘉亦同滿庫等率馬步官兵三千餘。共同匯合孫承宗。
大軍雲集於灤州城外的汀流河。
初十,中午,大軍抵灤城下。各位將領統帥整頓士兵火器,分配攻城的任務。祖大壽和二十多員遼軍將領進攻南面城牆,丘禾嘉進攻東面城牆,張春進攻西面城牆,留北面為後金軍逃生之路。
且明軍發副參黃惟正、張存仁、孟道、祖可法、祖澤潤、孫定遼、韓大勲、鄭一麟、於永綬、曹恭誠、蔡可賢十一將領,統一萬精銳騎兵,埋伏於灤州城以北的山地,截殺後金軍逃兵。
黃龍隊伍先以西洋炮射擊城上垛口,而垛口多處墜落。後金軍立即用木板門遮蔽城上,堵塞缺口。到下午,明軍紮營休息。祖大壽親自巡邏軍營,命令立功的總兵竇承武保持警惕,以防止後金軍的夜襲。
十一日,祖大壽督造攻城器具,士兵要每人準備一囊沙土和一束柳梢,而鄉兵要用柳梢和沙土填平城外壕塹。孫承宗傳令各隊伍曰,用榆樹和柳樹來填壕塹,還需要沙土覆蓋防止著火。
明軍大炮開始射擊城上後金軍,同時明軍在城下前進,使用廢屋的磚石、瓦坯、土囊,以及枝梢來建造通道,抵達城下,挖掘牆壁,開出洞口,作剜城戰術。
至中午時分,總理鎮馬世龍、寧夏鎮尤世祿、延綏鎮吳自勉、三屯鎮楊肇基、固原鎮楊麒、臨洮鎮王承恩相繼抵達灤城外。
馬世龍率領標下的副總兵曹文詔,指揮參游王承胤、石柱國、鄭一亨等二百二十五名軍官到達。尤世祿督統寧綏官兵,副總兵高鵬游,都來胤昌、李夢暘等五十九名軍官到達。楊麒督統將領陳邊務、李鴻嗣等八十五名軍官到達。王承恩督統都司馬燮等七十二名軍官到達。吳自勉督統都司高普見等九十二名軍官到達。楊肇基督統中軍參將劉澤清等九十三名軍官到達。這批援軍總共六個鎮,合計騎兵上萬。
而總督張鳳翼、巡撫許如蘭、薊鎮賈克忠、監軍御史吳阿衡、四川監軍道劉可訓指揮總兵宋偉、副總兵謝尚政、鄧玘等將領攻擊遵化,以牽制後金軍。
此時明朝軍隊簇擁在城外郊野,如同白雪覆蓋河岸,雲層籠罩山脈。孫承宗的山海關大軍、六鎮援軍、和八九萬的義勇鄉兵,排列在灤河沿岸,更是猶如聚集的蟻群和蜂巢,顯得白雲、山脈、草木都到處充滿士兵。就伙夫也覺得明軍強盛可靠,人人歡呼。即使後金軍射擊箭如雨下,明軍卻幾乎沒有人感到恐懼。
這天明軍暫停進攻,回營休息,由鄉兵出動填補壕塹。孫承宗約定各軍,次日全體攻城。以祖大壽,丘禾嘉隊伍攻擊東面城牆,堵截追殺北門後金軍;楊肇基和楊麒攻擊東南角,吳自勉和尤世祿攻擊西南角。張春,王承恩與鄭一亨,攻擊南面城牆。
後金軍守城將領,為固山額真納穆泰、圖爾格、湯古代等,各自設立據點備戰。阿敏、碩托、聽聞明軍圍攻灤州,派出圖賴、阿山、吳拜、邦素、伊勒木等將領率護軍,相機偷襲明軍陣營。又遣大臣巴都禮,率兵數百人,往援灤州。巴都禮等以深夜作掩護,於初十二凌晨進入灤州,參與決戰。
十二日,黎明。馬世龍、尤世祿各布誓詞于軍,以三百兩白銀,招募先登之士。當時軍中有退縮的千總和三名士兵,祖大壽立刻斬殺了退縮的官兵。馬世龍也斬殺了一名逃跑的千總。各大將帥都親自上戰場督戰。
戰鬥開始,明軍使用炮火和箭矢射擊城上,隨後布置梯子向城牆進攻。後金軍防守充足,使用滾木和火藥罐防禦打擊明軍。明軍攀登梯子的士兵會墜落,但後續的士兵會繼續攀登;前面的明軍死亡,後面的士兵仍然勇往直前。
明軍使用西洋大炮,射擊城上垛口,使後金軍無法投擲火藥罐。同時明軍還用鍬鐝鏟子,挖掘城牆下方,並成功挖開了一段缺口。然後明軍將大炮放入牆壁缺口,從城下進行炮擊,還使用西洋炮從中射擊,每一次炮擊後都能聽到建築倒塌或人的慘叫聲。
後金軍從東門突擊,意圖破壞城下明軍火炮。祖大壽已經嚴陣以待,明軍擺卻月陣型,萬弩齊發,後金軍撤回城內。祖大壽將城下火炮轉移,布置在高阜丘陵和屋頂脊上,以便用更好的射擊角度攻打城牆。
中午,明軍火炮彈藥不足,樂亭的運輸隊到達,令明軍士氣大增,而後金軍的彈藥箭矢則幾乎消耗光了。明軍成功登上城牆,後金軍頑強地殊死抵抗。於是明軍發動決戰進攻,大量士兵攀爬雲梯,登上城牆。雲梯中掉落的明軍士兵尤如連貫的珠子,而沒掉落的士兵則和隊友繼續在城上戰鬥。
大將親自上場督戰,距離城牆只有五六十步,箭矢射中肩膀和馬匹,或飛過頭頂,都沒退縮怯懦。
還有許多明軍在填補壕溝,利用囊袋裝滿沙土,或拖拽著柴禾,投入壕溝,有成千上萬的士兵雲集一起。而附近鄉村的男丁都在幫助明軍,在村莊裡蒐集物資,取飲用水,取門板作成盾牌,尋覓钁鏟和梯子各色道具,供應給攻城的明軍陣營。
在東門,祖大壽隊伍先摧毀了三座城角樓,三座角腰台,和數十個城上垛口,曹文詔使用噴筒縱火焚燒城樓。其中一些騎兵步行,與黃龍一同登上城牆,豎起一面旗幟,使用長矛抵擋箭矢,雖然受傷但不退縮,並擊殺城上後金兵,為萬人所喝彩。
東南角,固原隊伍與祖大壽隊伍一起,摧毀了角樓。
南門,由臨洮隊伍鎮守,確保後金軍無法突圍。
西南角,固原隊伍又同寧延隊伍一起,摧毀角樓,和附近樓台。
在西門,寧延隊伍也摧毀了城樓,和七八十臨個垛口。
當時明軍以噴筒乘著風勢縱火,焚毀城牆懸樓。然而,後金軍也破壞懸樓木材、並用縱火焚燒屍體等手段,以阻止明軍的進攻。
突然大雨猶如傾盆而下,明軍暫時撤退,祖大壽挑選戰力保存較好的隊伍集結,並命令士兵安靜地出發往城北山麓,下令埋伏的十一名將領檢查兵器,準備戰鬥。馬世龍、曹文詔等將領也參與了伏擊戰。明軍伏擊隊等待了相當長的時間,士兵們也感到疲憊不堪。突然間大雨灑落,如同洗滌了士兵們的疲憊和困頓,讓精神煥發出百倍的力量。
深夜,後金軍趁著大雨北逃,抵達山麓。此時明軍埋伏的士兵四面齊起,甲馬的聲音與風雨聲混雜在一起,使得山谷震撼。其中一名後金兵舉起長槍突擊,但黃惟正應聲射殺此後金兵。後金軍隊大亂,驚慌失措,膽魄跌落,四處亂竄轉轡,被擊殺的屍體互相堆積在一起,後金軍一路崩潰逃入永平城。而明軍一路追殺,直到永平城外才停止了追擊。
後金軍隊的士兵,有的小隊二十人,或小隊三十人,互相結成小隊突圍逃跑。由於士兵中有疾病或受傷,以及缺乏馬匹,大約有四百餘人陣亡於逃亡途中,部分士兵逃到了永平城內。期間包括一名正白旗軍官,滕應元,陣亡了。
孫承宗派遣官員犒勞將士,祭祀陣亡忠勇。此戰,祖大壽的隊伍傷亡很多。
戰後紀錄功績,祖大壽隊伍斬獲七百五十三首級,擒獲東夷十一偽官、六面旗甲、馬匹一千三百多。而弓刀不計其數。馬世龍總理鎮下斬獲二百三級,器甲馬匹五百有奇,而有偽龍飾旗甲;固原鎮斬獲一百三十九級;臨洮鎮斬獲七十一級;延綏鎮斬獲八十三級;寧夏鎮斬獲二百十二級;永平道斬獲九級,擒活夷四。
各個隊伍繳獲的戰利品,都由本隊自行分配。
孫承宗傳令,除首叛外,不允許隨意殺害人,面目不清的屍體不算戰績,以遏制貪殺剃頭漢人的行為。四門開放,軍隊嚴明紀律,安撫還存活的城市居民,立即修復倒塌的城垣,以便進行駐防。
阿敏得知灤州危險,下令控制遷安縣的居民,並帶入永平府,且準備從永平離開。
五月初四,朱梅挑選漢夷親兵,又調中前游擊朱國柱,及右部副將,王應暉健丁、奇武營都司張文善官丁、石門路副將張國振騎兵,匯合孫承宗標下驍騎營,以游擊靳國臣、招練營都司冷允登,作為統領。各隊伍在山海關準備騾駝和粸炒乾糧,集結出征遷安,以奪回城池為功績。
另外,朱梅派遣駐建昌的劉邦域統領步兵,葉時新的步兵,以坐營游擊王良臣統領,星夜前往燕河,鎮守建昌城。
初八,王維城、馬明英、劉邦域、孫承業和靳國臣等將領集結在建昌城,以輕騎兵巡邏城東郊外,斬殺後金軍軍的斥候,以切斷交流絕其耳目。
初九,大軍紮營於城外蟒山,深夜時分抵達城下,嘗試了圍攻試探。後金軍表現出不願大戰的態勢,於是明軍停止了攻城。建昌隊伍派出輕騎哨丁,在城東不斷靠近城下騷擾,以逼迫後金軍主動撤離。
十三日,再次圍攻城池,以一支隊伍攔截道路,另一支部隊堵住各個城門。午後大雨,後金軍趁大雨掩護,闖出南門,快速奔逃而不交戰。明軍攔截了人口俘虜和牲畜,但由於雨夜和山林的遮蔽,無法追擊。靳國臣帶隊入城,遵循命令,不隨意殺人,不隨意搜刮民間財物,而遷安城中沒有人喪生。但有一些遷安居民已經被帶往永平,並死在了永平城。
五月初七,中軍將領何可綱,領握奇營中軍劉撫民、山海路將申其佑、孫承宗標下將備岳維忠、牛允中、李平東等將領,率大軍前往永平,抵達城外雙望,分布駐紮鞍山各地,同時鄉兵也四散屯駐,形成攻城的態勢。
何可綱本部有四百騎兵,並收集各類可用的坐騎馬匹,且鄉民也提供了一部分馬匹給明軍,合計一千餘馬匹。有騎兵以及大批鄉兵輔助,聲威壯闊,甚至連後金軍偵察兵都不敢靠近明軍陣營了。
一旦明軍靠近城市,後金軍偵察兵就會通過炮擊發出信號,同時永平城也會以炮火回應信號。然而由於明軍逼近,後金軍越來越頻繁猜疑,就連鄉兵靠近城市也有炮擊信號。
十四日凌晨,何可綱帶隊追擊後金軍偵察兵,抵達城下。後金軍有一部分駐紮在城外東部陣地。何可綱等人擊破此陣地,一路追擊向北,斬二十首級,明軍突破城門進入城內。城南也有一處後金軍陣地,黃惟正帶隊進攻,斬首級五十九,生擒二,並繳獲了大旗、弓刀、甲馬等大量物資。
阿敏將永平城內的歸降漢官者全部處決,包括巡撫白養粹、知府張養初、太僕寺卿陳王庭、行人司崔及第、主事白養元、知縣白珩、掌印官陳清華、王業弘、陳延美、參將羅墀、都司高攀桂等人,一概殺戮。同時,他們屠殺了城中的百姓,並搜刮其財物。然後趁夜色掩護,放棄了永平城,北上長城冷口,班師瀋陽。
此時,邱禾嘉、張春、馬世龍、祖大壽等將領也一同進入永平。隨後,祖大壽派遣精銳騎兵,追擊後金軍,而馬世龍也出兵追擊。一路追擊到達冷口,斬殺了許多後金軍。
孫承宗猜測,白養粹和崔及第等叛徒之所以被處死,是因此明軍多次派間諜在他們的身邊。儘管白養粹等叛徒堅決處死了明人間諜,但是依然引起了懷疑。後金軍將領懷疑白養粹只是在偽裝忠於後金,實際上要和明軍裡應外合抓住後金軍,最終猜疑變成了殺戮白養粹等叛徒。
十六日,孫承宗抵達永平,旨在恢復秩序、平息紛爭。許多歸順後金的漢人官員被殺害了,因為後金軍懷疑是漢人官員勾結明軍大舉進攻灤州城。他們家族還有一些人存活,以婦女居多。白養粹的妻妾都被絞殺在屋樑上,崔及第的母親、張養初的妻子和女兒則還存活,而原任太僕卿陳王庭雖然剃髮但未歸順後金也全家存活。
孫承宗宣布安撫難民,各自安居,禁止互相攻擊和追責,禁止士兵掠奪婦女。
五月初十,張鳳翼、吳阿衡並同順天巡撫許如蘭,以宋偉同關外副將謝尚政、川湖副將鄧玘等將領,前往遵化。
十四,抵達遵化城下紮營。後金軍曾有隊伍從潘家口和洪山口出發,支援遵化,但被明軍擊退。
十六,攻城開始,謝尚政麾下守備,向葵,率先登上城牆。隨後三十多名士兵蜂擁而上,打開城門。
鎮守遵化的察哈喇等將領,放棄遵化,率領後金軍隊從北門逃離,成功突圍北上。
戰後記錄功勞,宋偉隊伍斬獲三百五十四首級,生擒叛逆一、活夷一;謝尚政隊伍斬獲四百一十四首級,生擒叛逆一;鄧玘隊伍斬獲五百三十五首級,生擒叛逆十三;中協副總兵李秉春隊伍於潘關、龍井、洪山等處,亦有斬獲,並收復了這些關卡。
孫承宗又下令,祖大壽隊伍發劉天祿、韓大勛和孫定遼等三個營的兵馬出關,前往紅螺山進行埋伏和襲擊。劉天祿等將領剛出征追擊後金軍,斬獲首級十八顆。
孫承宗上奏書,崇禎三年五月以來,灤州、永平、遵化和遷安相繼收復。根據總兵官祖大壽等人的報告,明軍追殺轉戰了三百多里,合計四城斬殺三千餘,其中包括偽知府張養初首級一顆,生擒東夷𤠇𤠇(犭革)木等二十一名,又生擒其偽都堂馬思恭、偽兵道賈維鑰、偽知州揚熠、偽都督李際春、偽守備呂及第、偽備御張世祿、張克明、石國鼎、勾(虜)叛首柴通,勾結後金為內應的朱運泰、卜文璜,獻俘給皇帝陛下。臣由衷地歡欣慶賀,謹向陛下頓首致敬。臣衷心祝願陛下萬年長治,威震歷代。臣深信陛下聰慧睿智,文武聖神。
朝廷得知遵永四城大捷,即刻發白銀十萬兩,犒賞大軍。

戰爭結果

1629年(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十二月一日,崇禎帝逮捕袁崇煥,祖大壽在旁見此情景,戰慄失措,立刻逃回錦州。袁崇煥下獄,遼東兵潰,皇太極所率後金兵繼續得以在京師附近攻掠。他們見北京不可下,便西趨良鄉,克固安,然後返回,過北京近郊時得到訊息,原來攻下的十餘城皆叛。
己巳之變(後金攻明京師之戰)
崇禎帝
1630年(明崇禎三年、後金天聰四年)正月,皇太極親自指揮後金兵攻下永平,遷安不戰而降,灤州也降。二月皇太極率軍北返,所得永平、遷安、灤州、遵化皆令貝勒大臣率滿洲、蒙古八旗駐守。在這四個多月的入口作戰中,皇太極對明朝地方官民發布了很多招降的“諭令”,並不斷派遣使者要求與明朝政府議和。這裡既表現出他對已奪取的土地不肯放棄,也對未得到的地方心嚮往之。
皇太極得知五月間遵永之戰結果,下令嚴格盤查逃回後金的八旗軍。凡是放棄永平、遷安、灤州而逃回的貝勒大臣,所帶的牲畜和行李,都要沒收入官庫。對於逃回的八旗軍士兵,則對行李進行搜查,金銀、絲綢、綢緞和各類奢侈品都要沒收。至於毛青布衣服,士兵可以保留。
皇太極對結果極為憤怒,召集各貝勒大臣訓斥曰,貝勒阿敏、台吉碩托和其他大臣們,天賜予後金城池和土地,卻選擇放棄它們而回來。灤州城被攻陷時,灤州的軍官是否帶著全體士兵們回來了?而駐守永平的貝勒阿敏、台吉碩托和其他大臣,是否守城抵抗過後才失去了永平城?你們就匆忙地返回,沒有收攏軍隊的尾部,結果被明朝襲擊。你們珍視明朝的金銀、華麗綢緞、蟒緞和纏足的殘疾女人,卻對我們的士兵不屑一顧,拋棄他們。隨後阿敏貝勒自認罪過,其他軍官們也無話可說。於是皇太極下令,逃回者總兵官以下,備御以上,其中有職務的軍官都逮捕了。
當時明朝天下各地紛紛派遣援軍勤王,包括關內、寧、薊州、昌平等地的軍隊,總數可達三十萬人。經過七個月的戰鬥和防守,先後奪回約四座大城市、四十座關卡堡壘。宣布先後累計斬殺後金軍九千餘人,成功守住了許多陣地,在關內有千里範圍,遼東則有四百里防線,堅守住了大城市有二十座,堡壘共有六十座。明朝文武功勳,共有七千九百餘人表現出色,有功勞的士兵達到二萬餘人。崇禎皇帝對孫承宗說,卿作為綸閣元臣,展現了卓越的功績,朕心悅誠服,輿論都期待著卿的帶領,切勿推辭。
大戰結束,而多數戰功屬於袁崇煥所訓練的遼東軍隊,當時一些大臣和遼軍祖大壽為袁崇煥求情。
1630年(明崇禎三年、後金天聰四年)八月,崇禎帝凌遲處死袁崇煥。《明史》評價“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

戰爭後續

袁崇煥下獄

廣渠門之戰前後,袁崇煥率領的關寧軍多次要求入城休整,均未獲得允許而滿桂勤王軍卻能入城休整。袁崇煥率遼軍在北京城門下多次戰鬥,擊退了後金軍。這時袁崇煥急不可待地要入城“議餉”。袁崇煥來到北京城下。北京這時是九門戒嚴,城門禁閉。城上用繩子吊一個筐子下來,袁崇煥就坐在筐子裡被提到城上。袁崇煥到了平台之後,崇禎皇帝嚴肅地坐在那裡,沒有議軍餉,而是下令將袁崇煥逮捕。這件事情,學者張岱在他的《石匱書後集》裡面有記載,《崇禎長編》也記載,說:“逮督師袁崇煥於獄。”就是逮捕袁崇煥下獄。計六奇的《明季北略》記述較詳:“著錦衣衛拏(ná)擲殿下。校尉十人,褫(chǐ)其朝服,杻(chǒu)押西長安門外錦衣衛大堂,發南鎮撫司監候。”袁崇煥被剝掉官服,身受刑具,押送到錦衣衛大獄。
己巳之變(後金攻明京師之戰)
袁崇煥
1630年(明崇禎三年、後金天聰四年)八月十六日(9月22日),薊遼督師袁崇煥被凌遲處死。

清兵入塞

參見:清兵入塞
己巳之變之後,後金軍曾先後五度入長城,其中兩次打到北京城,最遠的一次侵犯到山東濟南,皆大舉劫掠而歸。例如1634年(明崇禎七年、後金天聰八年)五月,皇太極第二次攻入長城,遍蹂京畿,歷時四個多月。1636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清軍第三次入塞,歷時四個多月,清軍縱兵馳騁京畿地區,大小五十餘戰全部告捷,俘獲大批人畜,明軍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擊之力。明軍完全失去優勢,日益走向崩潰。
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清崇德三年),清軍第四次入塞,盧象升拚死奮戰,最後陣亡。崇禎年間明廷始終和戰不定,在清軍與流寇之間陷入兩面作戰之困境。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清崇德五年)三月,洪承疇松山之役戰敗被清軍俘獲。

戰爭評價

戰爭影響

第一,廟社震驚,根本動搖。皇太極率軍進攻北京,標誌著崇禎帝中興之夢的破滅。明朝京畿地區的防禦體系遭到重創或破壞,失去(陣亡或被俘)總兵趙率教、滿桂、孫祖壽、麻登雲、黑雲龍、朱國彥六員,兵部尚書王洽、工部尚書張鳳翔、薊遼督師袁崇煥、遵化巡撫王元雅、總理薊遼保軍務劉策等或死或下獄。明朝受到巨大震動,元氣大傷。
第二,閹黨餘孽,掌控閣部。後金軍撤退之後,明廷沒有認真地總結經驗教訓,而是藉機傾軋,進行黨爭。崇禎帝沒有從全局分析北京己巳之役的歷史經驗和教訓,而是以殺袁崇煥出氣、泄憤。閹黨餘孽藉機翻逆案,打擊東林黨。東林黨內閣大學士韓爌錢龍錫成基命、李標等去職,而代之以周延儒溫體仁等佞臣入主內閣。六部九卿也相應變更。這標誌著崇禎新政的結束。
第三,京師城防,守備虛懈。在此戰之前,北京人過了180年的和平生活,戰爭突然降臨,沒有任何實際準備。守城官兵既不知道火器的名稱,也不知道火器的使用。北京城險些喪於皇太極之手。這次戰役在明清易代史上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從巨觀上來說,它標誌著雙方戰略形勢的又一次重大轉變。明朝的堡壘推進、經濟封鎖和外交聯盟政策都在此役後逐漸瓦解,永久性地失去了戰略主動。
第四,財富被掠,生民塗炭。京畿、京東地區遭到後金軍的大肆擄掠。占領永平的後金貝勒阿敏撤退時,進行屠城。總之,後金軍隊殃及的地區,生民塗炭,百業凋零。這些都加劇了明朝的社會矛盾,加速明朝滅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