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北條氏

後北條氏

後北條氏是日本關東地方的氏族,特別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由於與鎌倉時代執權北條氏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故特此區分,或以居城為名,被稱為小田原北條氏,原姓伊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北條氏
  • 原性桓武平氏、伊勢氏流
  • 起源:以小田原城為關東的政治經濟中心
  • 出生:有五種說法
  • 家祖:伊勢盛時(北條早雲)
起源發展,歷史沿革,著名人物,

起源發展

後北條家五代約一百年間,一直以小田原城為關東的政治、經濟中心。而打下這五代百年繁榮基礎的當然是第一代早雲,這些基業可以說是他在一代間完成的。他的前半生至今還是個謎,他的出身、家譜、在哪長大等等一直眾說紛紜,到2012年為止,對他的出身至少有五種說法:
1山城宇治說;
2大和在原說;
3伊勢窮浪人說;
4京都伊勢氏說;
5備中伊勢氏說;
這其中,最流行的是伊勢窮浪人說,與早雲有關的小說也好,影視作品也好,都將他描寫成來歷不明的窮浪人,好像認定就是這樣的。但是,在研究者之間,普遍支持京都伊勢氏說。就是說根本不是一個窮浪人,而是作室町幕府政所執事的名門京都伊勢氏的一族之人。但是,在二戰後備中伊勢氏說也提了出來。江戶時代小瀨甫庵的《太閤記》中就有“早雲從備中到京城”的記載,同時這也出現在載有今川家譜的《別本今川記》中,所以也不算是全新的說法。
雖然被稱為北條早雲,早雲自己倒從來沒用過北條姓。一般通稱為伊勢新九郎,出家後號早雲庵宗瑞。作者自己認為備中伊勢氏說的可能性最大,早雲應該是備中高越山城主伊勢盛定之子新九郎盛時,後來到了京城作了京都伊勢一族的伊勢貞高的養子。
原為京都的御家人的伊勢宗瑞(即北條早雲),因為個人問題辭職,後來來到了東海地區大名今川氏的領地,因為宗瑞解決了今川家內部的問題,宗瑞自此獲得了領地最初的本據城為興國寺城,後來開始向關東相模地區侵略,1495年奪取了大森氏小田原城,確立了他們的根據地,宗瑞時代,已經將整個相模統一。第二代北條氏綱將姓氏改姓北條。此後,消滅了不少傳統守護代的勢力,北條氏曾經與武田軍和上杉軍經交戰,北條氏的領地多由關東地區,主要由東擴張,版圖最大的時期,擁有了相模、伊豆武藏、下總和上野,此外還擁有一部份的下野、駿河、甲斐和常陸的領土。
不過在1589年,因為名胡桃城奪取事件,導致惹來秀吉的不滿,後北條氏決定向豐臣秀吉抗戰(小田原之戰),不過最終1590年7月開城投降,氏直雖沒被處死,但是被流放到高野山,失去了大名的資格,一年後在高野山病死,原本打算讓氏直復歸大名的計畫被迫取消。

歷史沿革

一代早雲開創基業
寬正五年(1464年),上京的早雲作了足利義視的近侍,早雲生於永享四年(1432年),此時已經23歲,在當時算是出頭較晚了。
不過,他侍奉的不是將軍義政,而是其弟義視,這件事對早雲的將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果義政按慣例把將軍位讓給義視,早雲也就跟著順利的進入幕府的中樞,在裡面一展身手出人頭地。但是,因為義政和日野富子了義尚,就產生了義視和義尚誰來繼承的問題,這間事不用多說,因為它引發了應仁之亂
應仁元年(1467年)正月,應仁之亂爆發。義視由東軍的細川勝元擁戴,一時間沒地方可待,只好去了伊勢(三重縣),作為近侍的早雲也跟著去了伊勢。但是第二年,形勢好轉,義視又被迎回京城。而早雲卻留在了伊勢沒有再返回京都,這樣他就成為一名浪人,這就和窮浪人說合上了。此後,早雲作什麼就無從知曉了,最後他到了駿河(靜岡縣)。此前,應仁之亂開始時,駿河守護今川義忠領兵進京加入東軍,這期間見了早雲的妹妹北川殿並娶了她。北川殿知道哥哥作了浪人後,就捎信讓他來駿河,說是“希望你來輔佐我丈夫義忠”。
到了駿河的早雲,一時間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可是因為妹夫今川義忠的早逝,使得早雲很快得到了一個表現的機會。
文明八年(1476年)四月,攻打遠江(靜岡縣)的義忠戰死。義忠和北川殿所生的龍王丸剛6歲,今川家由此發生了一場繼承權之爭。這時,早雲出面進行調停,達成了“龍王丸成人之前由小鹿新五郎范滿代為執政”的協定。此後,范滿違背協定不想交出權力,長享元年(1487年)十一月,早雲突襲了駿府今川館的小鹿新五郎范滿,使龍王丸繼承家督。龍王丸元服後取名氏親,對功勞最大的舅父早雲賜予興國寺城,這是不是早雲自己所求也不可知。此後,早雲就擔當了今川家東面的防禦任務。
興國寺城地處伊豆的咽喉要道。站在興國寺城址上,也還能清楚的俯視伊豆半島。當時,伊豆的情報少有這裡不知道的。
早運因為年歲已高,常去修善寺的溫泉泡澡,自然也順便收集伊豆的情報。從這裡得到的情報中,早雲知道了堀越公方的內亂。
那時,伊豆最大的勢力就是堀越公方。所謂堀越公方,原是鎌倉府之主鎌倉公方,將軍義政之弟政知到關東就任,因入不了鎌倉,只好在伊豆堀越定居下來,這就是堀越公方的由來。
第一代堀越公方足利政知有三子。長男茶茶丸,二男潤童子,三男清晃(即後來的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澄)。長男為前妻所生,其餘兩子為後妻圓滿院之子。圓滿院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潤童子能繼承家業,找藉口將茶茶丸關入大牢
延德三年(1491)四月,足利政知病死之時,茶茶丸趁亂脫獄成功,殺死圓滿院和潤童子後,宣布自己是第二代堀越公方。但是,茶茶丸和政知時代的堀越公方重臣不和,這一情報流入了早雲的耳中。
一直以來,早雲侵入伊豆的時間被認為是延德三年。但這一年政知、圓滿院、潤童子相繼死去,所以,早雲的行動應該是兩年後才對。
早雲先在興國寺作攻城的演練,又從今川氏親及葛山氏處借來援軍,以總共五百多兵夜襲了堀越御所。茶茶丸逃到附近的守山後自殺,從此堀越公方滅亡。
《北條五代記》一書中,說是此時伊豆國中“風病”蔓延,早雲散藥以救之。又說將年貢從五公五民降為四公六民,還說伊豆一國只一個月就被平定等等。這些無非是想沖淡這次行動是“國盜”的印象。早雲在掘越御所附近建了新城並將此定為居城,這就是韭山城。
早雲的伊豆侵入,一直被作為戰國時代的開端。這是因為此前,都是守護大名之間互相交戰,早雲的伊豆侵入則和他們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堀越公方本來是作為鎌倉公方到關東來的,應該算是室町幕府的派出常駐機關。而消滅它的卻不過是駿河守護今川氏親的一名武將。地位低的代替地位高的,這稱為下克上,它反映了戰國時代的真髓,也就是弱肉強食。從這種意義上說,早雲的伊豆侵宣告了戰國時代的來臨。
按一般人的想法,成功的占有伊豆一國的早雲,先應該專注於伊豆的統治,確保戰果。但早雲並不滿足與擁有伊豆一國,他又把眼光投向了相模。這看起來不可思議,但卻是戰國大名的宿命。
戰國大名們在領土擴大戰中奪取勝利,將新奪取的土地賞給有功的家臣,以此才能保住對領國的控制。
早雲等來的機會是位處西相模要害之地的小田原城主大森氏賴之死。即使是早雲也沒辦法對付氏賴,只能等到氏賴之子藤賴繼位才有機會下手,開始對小田原城進行實際的攻城作戰。
早雲先是常送禮物給大森藤賴。有人要巴結你、常送禮物給你,誰也不會拒絕的。早運以此騙取了藤賴的信任,使藤賴不再提防他。
一天,“關係良好”的早雲寫了封信給藤賴,說是“在伊豆獵鹿時,鹿都跑到小田原城後面的山裡,請允許我派些人去把那些鹿趕回伊豆來”。一點也沒想到這是早雲計謀的藤賴,很快就答應了這個要求。明應4年(1495年)9月,一支化妝成打獵的早雲部隊,從小田原城後面一口氣攻下了小田原城。這是有紀念意義的一步,早雲這時已是64歲高齡。
理所當然的,拿下小田原城後,不可能不向東擴張。到永正13年(1516),攻下了三浦半島的新井城,消滅了三浦道寸、義意父子後,相模一國也被平定。
三年後,早雲在韭山城去世,享年88歲。
二代氏綱奠基武藏
北條早雲去世前一年,將家督讓位給兒子氏綱。氏綱生於長享元年(1487),此時32歲。
縱觀後北條家五代,以初代早雲最突出,三代氏康也很活躍,夾在中間的氏綱就顯的被他們的光芒掩蓋了,沒有什麼作為似的。事實上,正是氏綱為後北條家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首先,在軍事上的突出表現是進攻武藏。大永四年(1524)正月剛到,氏綱就利用當時江戶城主、扇谷上衫朝興的重臣太田資高投誠過來的大好時機,在武藏高輪原與扇谷上杉朝興開戰。
早雲死後,這還是氏綱第一次自己指揮戰鬥,結果以氏綱的勝利結束。這一仗標誌著後北條家的勢力開始擴張到武藏。
在此前後,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將姓由伊勢改為北條。
遺憾的是,象“從今天起,我們家由伊勢改姓北條”這樣的話並沒有見過,因此,具體的改姓時間也就無從考證。
氏綱的晚年,天文七年(1538),在下總的國府台迎戰小弓公方足利義明和里見義堯的聯軍,這被稱為第一次國府台之戰。因為這一戰的勝利,後北條家的勢力向(安)房(下)總方面擴展。
此後,氏綱臥病在床,天文十年(1541)五月二十一日,留下五條遺言給兒子氏康後去世。
三代氏康鞏固勢力
氏康生於永正12年(1515),身為長子,小名也叫新九郎。享祿3年(1530)六月,氏康16歲時,第一次參加戰鬥。雖然年僅16歲,卻在武藏小澤原擊敗扇谷上杉朝興,已初顯名將的風采。
父親氏綱並不僅僅教會氏康會戰,這可能就是北條家能夠取得飛躍的原因,那就是從小進行政治見習。例如,在天文六年(1537)7月23日交給鎌倉鶴岡八幡宮的文書中,就是由氏綱、氏康父子聯名簽署。氏綱有意讓氏康分擔責任,促使他提高自覺性。
天文十年(1541)年7月19日,趁氏綱去世,扇谷上杉朝定活動起來,不僅是扇谷上杉,山內上杉也一樣,都認為這是打倒北條家的好機會。
就這樣,代表關東舊勢力的兩上杉家和新興勢力後北條家的關東霸權之戰越來越近。
關東戰國史的分水嶺之戰,終於在天文十五年(1546)年4月拉開。這就是河越夜戰。此時氏康可以動員的最大兵力只有八千。與此相對,扇谷上杉朝定、山內上杉憲政古河公方足利晴氏的聯合軍在十倍以上,總數達八萬人。雖然八萬是有點誇張了,但兵力占壓倒性優勢卻是事實。但是,實際戰鬥卻是氏康的夜襲作戰取得少有的成功,以完全勝利結束了這場戰爭。
河越夜戰的勝利消除了氏康控制武藏的絆腳石,此後,兩上杉和古河公方的影響力急劇下降。
氏康強盛的秘密是什麼,說法很多,這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從各國招攬熟知兵法之人。這裡面特別有名的有三個:小笠原播磨守、伊勢備中守、大和彥三郎。三人都是從京都請來的,得到他們的幫助,氏康的戰法遠在原關東戰法之上,這也證明氏康的過人之處。
另一點引人注目的是,氏康常說“用兵謀略之事,不管身份有多低,只要有好主意,就可以對我說”。後北條家的活力就是這樣出來的。
  • 領國治理
後北條氏從早雲開始就是以戰國大名的身份出現。戰國大名和以前的守護大名不一樣,其一就是與守護大名相反,戰國大名是否定莊園制的。另一點就是守護大名要獲的幕府將軍的批准,戰國大名則是完全獨立的。
否定莊園制的表現形式就是戰國大名的檢地行動。後北條家從早雲就開始了檢地行動,此後,每當家主去世時,都會進行大規模的檢地行動。這被稱為“換代檢地”,氏康也同樣對相模中部,武藏南部、東南部,伊豆的一部份進行了檢地。
不過,這一次檢地,不僅是對北條家的直轄地,還包括主要家臣和寺院神社的領地,這被看成是氏康集中權利的手段。
同時,天文十九年(1550)氏康開始計畫中的稅制改革。這以前北條家的領國,從前代原封不動的繼承了各種各樣繁多的稅制,氏康整理後,統一成“貫高”的百分之六是段錢,百分之四是懸錢。
農民除了年租外,只要交段錢,懸錢和棟別錢,雖然沒有根本上減輕農民的負擔,但比起地主可以隨意剝削來,生活狀況已經是有大幅改善了。
因此,氏康的又一引人注目之處就是編制了“小田原眾所領役帳”。顧名思義,這是一本家臣所領的台帳,但不僅包括小田原眾,玉繩眾、江戶眾、伊豆眾、津久井眾、三浦眾等全部十八眾都有。這本台帳即有家臣的所領,也有與之對應的軍役、普請役等。
  • 政治情況
對氏康,不僅要寫檢地、稅制改革、“小田原眾所領役”,還要加上“小田原評定”。
提起“小田原評定”,大家想到的是豐臣秀吉的小田原討伐前,小田原城中意見對立,白白浪費了時間,那種“什麼結果也沒有的會議”。其實,“小田原評定”的本意是北條家不是專制統治,重臣們作為評定眾,進行民主合議的一種制度。戰國大名給人的印象是那種要求“閉著嘴照我說的去作”的武將,北條家可不是這樣。
再說外交上。氏康有八個兒子,除了長子早逝外,其他七子都被有效利用了。二男氏政留在小田原繼承家業,三男以下都派了出去。這其中一些是作別人的養子,如三男氏照、四南氏邦、六男氏忠、八男氏秀。以氏照為例,氏康在統一武藏時的最後一個對手是大石定久,氏康採用送照作養子的方法收編了大石家。氏邦、氏忠也一樣,只有氏秀稍有不同,他是作為人質送到上杉謙信家當養子的。另一些,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去開分店了。領國擴大後,如何有效的統治成了大問題。氏康把領國分成若干領,每一領設有支城,城主由兒子們擔當。五男氏規,開始是三浦半島三崎城主,後任韭山城主。七男氏堯是小機城主。女兒們則成了政略結婚的工具。長女作為“甲相駿三國同盟”的一環嫁給今川義元之子氏真。有了這個同盟,氏康沒有了後顧之憂,集中力量向東、向北發展。
四代氏政合縱外交
永祿二年(1559)12月,氏康將家督讓給氏政後隱居,這一年氏康45歲,像他這樣身體好好的就退位的還真是很少。
繼位的氏政剛22歲,還嫌年輕,氏康就留在小田原城的本丸,人稱“御本城”。
在氏政的時代是北條家的領國擴大到最大的範圍,同時這也是個艱難的時代。繼承家督的兩年後,永祿四年(1561)3月,長尾景虎(上杉謙信)的兵圍小田原就是代表。
後來,被認為是鐵三角的三國同盟也開始動搖。氏政終於和武田信玄斷決了關係,信玄的女兒,氏政的正室,也被遣回娘家。
永祿十二年(1569)10月,信玄率大軍包圍小田原,此後兩軍在三增山口發生激戰。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中,元龜二年(1571)10月,隱居的氏康去世。死前,氏康留下了和信玄和好的遺言。氏政遵照遺言,重新和信玄同盟。
信玄死後,後繼著是四男勝賴。氏政倒是可這個勝賴關係很好,還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他。但這個外交政策從結果看是失敗的。因為對武田家過去的榮譽過於看重,對當時的形勢就不能正確判斷,加上情報收集工作不合格,這些都對北條家產生了負面影響。
永祿年間,作為戰國代表的名將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都沒能攻下小田原城,這給了氏政過度的自信。正是對小田原城過於自信,才使的在豐臣秀吉攻擊小田原時作了錯誤的判斷。
不過,氏政後來還是和武田家斷絕關係。這是因為上杉謙信死後,氏政的弟弟氏秀(景虎)和景勝兩人爭奪繼承權時,勝賴支持景勝。氏政為此和織田信長通好,與勝賴交戰。
五代氏直繼承家督
天正八年(1580)八月,四代氏政也是在身體很好的時候將家督讓給其子氏直,自己隱居。他甚至比氏康還年輕,當時才43歲。
但氏政只是名義上隱居,實際上還握著實權,所有事情的決斷還要由氏政決定。
信長被明智光秀謀殺後,和信長通好的氏政、氏直父子可以保持通好的形式,和秀吉繼續通好,可他們卻選擇了和秀吉一刀兩斷。
那么為什麼能協助信長統一天下,卻拒絕協助秀吉統一天下?這一點很難明白,只能推斷是對信長,北條家是以同盟的身份,而對秀吉,卻要以臣屬的身份。對於關東王北條家來說,這一點不可接收。
當秀吉的勢力越來越大時,單獨對抗已不可能時,德川、伊達和北條結成同盟。以東國國家對抗秀吉統帥的西國國家。但隨著德川脫離這一同盟,使秀吉能夠實現天下統一的夢想。
太閤時代北條滅亡
豐臣秀吉在平定了西國後,就剩下關東和東北。
1588年,秀吉將後陽成天皇請到自己的城聚樂第,並號令天下大名出席,氏政、氏直父子沒有出席。因此秀吉一抓到口實後,就下令攻打下田原。
北條家早就知道有這一天,不但修築了支城,還建了包含小田原城下町的大圍牆。同時,武器、軍糧、彈藥等也都作了準備,真正進入了臨戰狀態。
氏政父子命令所有村中的成年男子全部從軍,北條家的領國共能動員出56000兵。這個數字,作為一個戰國大名確實是很驚人的,但秀吉的兵力在21萬到22萬左右。
不僅是量上,質上也相差很遠。北條軍是以農民為主力,秀吉已完成了兵農分離,主力是專業武士。在這種大軍面前,氏政倚仗的是對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的攻城戰經驗(上杉謙信及武田信玄都曾經攻打小田原城不下)。
秀吉在能俯視小田原全體的笠懸山建成一城設定大本營,這就是石垣山一夜城
小田原包圍戰持續三個月後,氏直開城投降。戰國大名後北條家滅亡。秀吉命令氏政、氏照及老臣大道寺政繁松田憲秀自殺,氏直被流放到高野山,原本打算讓氏直復歸大名的計畫被迫取消。
北條氏規小田原之戰時向豐臣軍投降,擁有七千石的領地,嫡男北條氏盛擁有四千石,關原之戰前,氏規病死一個月後,家康承認他與其父的七千石的領地,合共1萬1千石,自此成為狹山藩(今大阪府狹山市)的藩主,直到幕府,子孫仍然擁有該藩的內政權。明治時代更新華族的身份成為了子爵。
此外北條氏邦(氏政之弟)的義子北條直定成為德川家的家臣,成為了紀州德川家的藩士。氏直之弟直重成為了阿波國蜂須賀家政的家臣,後來姓氏改回伊勢。
除了狹山藩的藩主,後北條氏子孫曾成為大名,北條綱成兒子北條氏長的兒子北條氏勝成為了岩富藩的大名,後來義弟北條氏重繼承,經過了多次調藩以後,最終成為了掛川藩三萬石的大名。但是因為沒有子孫的繼承,領地被迫改易。近親北條氏長被幕府以500石登用。後來成為了4千石的旗本

著名人物

代目
全名
別稱/官職
一代目
北條早雲(伊勢長氏)
“戰國三梟雄”之一
二代目
相模守兼左京大夫
三代目
“相模之獅”
相模守兼左京大夫
五代目
左京大夫
北條早雲(伊勢宗瑞) - 第一代領主
北條氏綱 - 第二代領主
北條氏康 - 第三代領主
北條氏政 - 第四代領主
北條氏直 - 第五代領主
北條幻庵 - 宗瑞四男
北條綱成 - 氏綱養子
北條三郎 - 氏康八男,後來成為了上杉謙信的養子,名為上杉景虎
北條浩 - 日本創價學會第四代會長,可考的在世的後北條族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