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園制

莊園制

莊園制度是歐洲中世紀經濟的基礎。

中世紀(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由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開始計算,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公元1453年)之後,資本主義抬頭的時期為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莊園制
  • 時間中世紀
  • 地點:歐洲
  • 性質:歐洲中世紀經濟的基礎
  • 意義:促進了西歐經濟的發展
莊園制,歐洲中世紀的封建領主以莊園為財產制度的單位。莊園內部的關係是領主壓迫、剝削依附農民或農奴的關係。“而中世紀”一詞是從15世紀後期的人文主義者開始使用的。這個時期的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紀或者中世紀的早期在歐美普遍稱作“黑暗時代”,傳統上認為這是歐洲文明史上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而莊園制無疑是適應了這樣的背景的。
九世紀中葉,在今法、德境內莊園已經普遍存在。英國的莊園出現於九至十一世紀。十三世紀中葉,領主對貨幣的需求日益迫切,他們要增加收入,只有開墾新地和建立新村,而要達到目的,只有同移民好好商量的一法。他們終於發現,雇用自由民做日工,在經濟上更划算。……在這樣的情況下,農奴制漸漸被廢棄,莊園制衰落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