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與制度》是2011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宏圖。
基本介紹
- 書名:組織與制度
- 作者:鄧宏圖
- ISBN:9787505888159
- 頁數:326
- 定價:39.00元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12
- 副標題:基於歷史主義經濟學的邏輯解釋
內容簡介
目錄
一、總的說明:“歷史理,陸”何以可能而且必要?
二、諾思與格雷夫的研究路徑:意識形態或心智模式在制度變遷中的“角色”
三、新的歷史主義的分析方法
四、可能的研究進路和邏輯結構
(一)馬克思理論範式:繼承、補充與發展
(二)組織演進理論分析史與“三個學派”
(三)組織演進的分析結構或邏輯:理論實證與經驗實證
五、經典案例的非經典“常談”:意識形態與制度選擇
六、結語:理論及可能或可行的研究
第二章 組織演進與制度變遷:文獻史與理論分析史——古典、新古典和馬克思經濟學的邏輯結構及比較
一、總的說明:為什麼是邏輯的“分析史”而非羅列(簡單排列)的“思想史”
二、古典學派
(一)斯密
(二)康芒斯
三、介於古典與新古典之間的馬歇爾
(一)作為進化論者的馬歇爾
(二)評論
四、效率替代學派:企業性質與企業演進:奈特、科思等人的探索
(一)組織演進=效率替代?
(二)評論
五、作為公共選擇理論的效率替代學派:布坎南與奧爾森
(一)布坎南和奧爾森的“演進”思想
(二)評論
六、演進學派:馬爾薩斯和凡勃倫
(一)馬爾薩斯及其評論
(二)凡勃倫
七、偏離新古典經濟學之演化理論:演進學者阿爾奇安和赫西列夫
(一)阿爾奇安
(二)赫西列夫(jackhirshleifer)
(三)評論
八、歷史在演進中進行:諾思
(一)理論與史料的“經驗實證”
(二)評論
九、進化博弈理論:青木昌彥的啟示
(一)青木昌彥的“理論結構”
(二)評論
十、馬克思的分析:歷史唯物主義和生產方式演進
(一)生產方式演進
(二)評論
十一、結論
第三章 理論和實證之間:傳統社會下私人交易治理機制演進的比較經濟史考察——以格雷夫經濟史理論評析為中心
一、導言
二、被文化信念、商人組織支撐的交易治理和市場拓展
三、作為多邊聲譽機制的行會
四、社群組織與非人格化交易的發展
五、作為“私序”的國家
六、傳統社會中的日本和中國:文化信念、交易與社會經濟組織
七、結論
第四章 作為公共品的組織的性質
一、導論
二、作為公共品的組織的性質:互惠、共容與交易
三、權利、權力與交易均衡
(一)兩人組(織)的討論:權利、交易與均衡
(二)權力與可置信威脅
(三)三人乃至n人組合(織)的討論:權利、權力與共容利益
四、選擇性激勵:懲罰與補償
(一)扭曲性激勵:懲罰、補償和中庸策略
(二)組織懲罰:公共品博弈中的“一報還一報策略”
五,實例
(一)家庭
(二)封建行會
(三)莊園制
(四)漢薩同盟
(五)馬格里布商人聯盟
(六)人民公社
(七)聯產承包制
六、結論
第五章 組織演進的邏輯:一個新的歷史主義分析視角
一、問題概要
二、組織、組織演進與制度變遷的經濟解釋
(一)組織(organization)
(二)組織演進(organizationevolution)
(三)制度變遷(institutionchange)
(四)歷史主義的分析:對“古典化”的“楊小凱範式”的評論
三、組織演進的純邏輯
(一)正統博弈論中的“歷史”與新歷史唯物主義中的“歷史”
(二)契約選擇、效率替代與組織演進“歷史性質”
(三)馬克思定理及其政治經濟學解釋
(四)歷史過程中的多階段或多重博弈均衡
(五)組織演進的動因
(六)組織演進純邏輯
(七)組織演進的“交易成本結構分析”
(八)小結:歷史理性假說下的“組織演進”
四、歷史主義演進邏輯的博弈論解釋
(一)道德與演進
(二)組織演進與多重均衡
(三)企業家類型、工人類型、權力博弈與組織結構:來自青木昌彥的案例
(四)有關企業家的簡短討論
五,結論
第六章 制度不確定性與組織行為
一、總的說明
二、不確定,陸的簡要說明
(一)“不確定性”的一般理論說明
(二)有關“不確定性”的經典理論
(三)幾點評析
三、組織行為:不確定性、風險與選擇
(一)不確定性、歷史理性與歷史主義的分析
(二)不確定性與組織行為凋整的基本邏輯
四、轉軌問題:制度不確定性對企業家和組織行為的影響
(一)狀態依存的制度
(二)潛規則與制度不確定性
(三)制度不確定性、潛規則、交易成本與產出率
(四)制度不確定性:圖形的進一步解釋
五、不確定,陸與組織選擇
六、不確定性:歷史與現實
(一)融資問題
(二)租賃和勞動市場中的“承諾問題”
(三)進入與退出問題
(四)企業內部問題
(五)一個案例的簡要討論:制度企業家邁高文
七、結論:不確定性與歷史主義分析
第七章 似乎與本書主題相偏離的話題:思潮與組織演進編年史——1949年以來的政治與經濟政策的路線
一、導論:政策源流考
二、毛澤東式的政治經濟學
(一)土地問題
(二)政治制度與國家戰略
(三)所有制
(四)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
(五)價值和價值法則(規律)
三、論十大關係:社會主義的探索
四、“毛澤東式工業革命”的後果
五、計畫與市場:改革的政治經濟學
(一)改革的政治經濟學:1956—1979年
(二)改革的政治經濟學的分析邏輯:1979—1992年
六、轉型的政治經濟學:1992年至今
七、結語:政治的或意識形態的政治經濟學?
附錄:歷史上的“官商”:一個經濟學分析
一、有關官商問題的綜述
二、西漢簡史與“官商”的緣起:財政波動與帝國財政選擇
(一)基本理論框架
(二)西漢的財政
(三)漢武帝時期的災荒與戰爭
(四)“官商合一”制度安排的後果
(五)基本結論
三、“官商合一”的政治經濟學
(一)解析“行政效率”
(二)“宮商合一”的政治經濟學分析框架
(三)史料說明
四、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