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征漕
- 拼音:zhēng cáo
- 注音:ㄓㄥ ㄘㄠˊ
- 解釋:徵收漕糧
解釋: 徵收漕糧。1 示例: 康熙中,江南有徵漕之案,官吏伏法者數人。——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 ...
辛亥革命後改征貨幣漕糧名存實亡。指徵收漕糧的官員。明清的漕糧主要從江蘇、...即由適合於內河航行的漕船,變為適合于海洋航行的木帆船;由受限於季風等天候...
漕,讀作:cáo。漢字基本字義指通過水道運輸糧食:漕運|漕糧。...... 漕,讀作:cáo。漢字基本字義指通過水道運輸糧食:漕運|漕糧。 中文名 漕 注音 ㄘㄠˊ ...
茅盾《秋收》二:“稻場上的情形正和他( 老通寶 )親身經過的 光緒 初年間的‘鬧漕’一樣。 ...
【出處】:《清會典事例·戶部·贈貼銀米》:“各省漕糧,舊系軍民交兌,運軍需索,多為民累。後改為官收官兌,因酌定贈貼,隨漕徵給。各省名目不同,多寡不一。...
明清以來,凡有關漕糧的徵收、監兌、挽運、督押、領運直到運抵通州交倉之一的規章政策及辦法,統稱為漕政。...
漕運是我國歷史上一項重要的經濟措施。用今天的話來說,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調運糧食(主要是公糧)的一種專業運輸。中國古代歷代封建王朝將征自田賦的部分...
漕項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cáo xiànɡ,指明清在民戶應納漕糧正稅外所征各項附加雜稅的總稱。...
折漕亦稱“漕折”。指明、清漕糧改折銀兩或其他實物。明代漕糧,向來納米,稱“漕米”,有時折征布匹或其他穀物以及貨幣。明宣德八年 (1433年),江南巡撫周忱奏...
有明一代稱它們為總督漕運和總督(理)河道,後世又分別稱其為總漕和總河,其中...便宜節制鎮巡等官,設法撫剿,選團營慣戰官軍三百人,人給銀二兩,隨綱聽征...
隨漕帶解,屬性是漕政名,行業是漕政。...... 各有漕省份征解漕糧,例有隨漕帶解一項。隨漕帶解者有板木(包括板片和楞木)、毛竹、席片。凡隨漕板木,按正...
第二節 江蘇、浙江、山東三省停止征漕第十四章 漕運與商品經濟第一節 漕運與商品流通第二節 漕運與商業城市第三節 商品流通與社會經濟...
六月初三日,清廷發布上諭,著閩浙總督左宗棠通飭杭嘉湖三屬,“將實在征漕稅則詳細確查,各按重輕分成量減。”(同治二年六月初三日)由於軍事需要,左宗棠隨即赴閩...
豐濟倉歷史上在淮安府境內共有兩處,一處在淮安府城西門城樓附近,一處在淮安府清河縣內。據光緒《淮安府志》中載,淮安府學東預備倉為漕糧征兌倉,豐濟倉則為賑濟...
漕政名。清代徵收漕糧之附加稅。清制,各倉所需用之鋪墊廒底之苫蓋等物品,例由各省隨糧帶徵、運解。如漕糧帶徵席片、木板、毛竹等項。各征漕省份所征之數,...
踢斛,讀音是tī hú,漢語詞語,是漕政用語,是清代漕糧徵收中的一種弊端。指的是各州縣徵收漕糧,蠹役為勒索百姓糧米,在糧米過斗之時,故意震動,以使斗內糧食...
副米是古代漕賦名,起源於清代,指額征漕糧正項數額之外附加徵收者。...... 副米是古代漕賦名,起源於清代,指額征漕糧正項數額之外附加徵收者。漕賦名。清制,...
贈貼漕截的銀兩。 清制,徵收漕糧,皆隨征貼贈銀米,以付運丁費用,此項銀米, 浙江 稱為“漕截”。《六部成語註解·戶部·貼現銀》:“貼截銀:貼,補也。...
漕政名, 即漕米。清代所征漕糧中,有米、麥、豆、蕎麥等品種,其中以米為主, 稱為正糧1。 ...
曬揚耗米漕政名。清代徵收漕糧中加征耗米名目。...... 漕政名。清代徵收漕糧中加征耗米名目。清制,各省津貼旗丁,照例於徵收漕糧中加征曬揚耗米一項,作為...
貼征是漢語辭彙,字義是封建時代,以漕運虧損為名,加征其損耗部分。...... 貼征是漢語辭彙,字義是封建時代,以漕運虧損...“戶部則例,各處有隨漕徵收貼徵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