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的精華》是影響一世的東方智慧妙要之一,由陳春峰編著。 《智的精華》講述了:真正的智慧沒有固定的法則可以遵循,而要根據不同的現實情況,採取恰如其分的對策。 真正的大智慧其實是“無心”而至的,並非只要周全考慮就能達到。別人看到小的方面,我能看到大的方面;別人能看到眼前的,我卻能看到長遠的。 成大事的人爭的是百年,而不是片刻。然而一時的成敗,卻恰好是千秋成敗的開始。 要肩負天下的大事,需要有足夠的勇氣,而可否勝任,則取決於智慧,這勇氣和智慧,就稱之為“膽智”。
基本介紹
- 書名:影響一世的東方智慧妙要:智的精華
- 出版社: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 頁數:244頁
- 開本:16
- 品牌: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 作者:陳春峰 崔揚
- 出版日期:2011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04109406, 9787204109401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重典治國
賞罰分明
要馬的訣竅
知恩圖報的故事
人盡其才
任人唯賢
廣做善事
長遠的目光
心細的張飛
臣下的操守
宰相般的氣度
罰不分貴賤
明事理的衛青
為長遠打算
勸誡國君
真正的忠義
杯酒釋兵權
善於揣測的徐達
居安思危的重要
藏匿石碑
隱匿公文
聰明的文彥博
因流淚而免禍
諫官之責
明哲保身的方法
遠離小人
曹參為相之道
度的把握
安定民心的智計
萬事要妥當
年少有為的太守
廣施仁德
遇事要鎮定
以靜制動
裴公的智慧
大人有大量
姚崇巧賄制張說
東巡的後顧之憂
遠離是非之地
審時度勢
治軍有道
有才無度
放縱的後果
治國的方略
人心難測
偽善的小人
不因榮華富貴而折腰
貴賤難長久
物極必反
拒絕贈禮
不能過於聰明
愛財終害人
以退為進
準確的預測
經驗之談
莫要逼人太甚
有錯必改
善待他人
言多必失
趕盡殺絕的下場
廢黜太子
河伯娶親
以民生為重
解除饑荒的辦法
中肯的建議
依情勢定策略
政績卓著的楊一清
富民強民之舉
庸人誤國
以筆跡抓真兇
洗清冤屈
黃泥的妙用
智辨財物的主人
明眼查元兇
改變結黨之風
笨方法的用途
處事要懂得變通
做好一切準備
用詐術破案
智捕盜賊
盜賊的心理
不翼而飛的人頭
胸有成竹的班超
膽識過人
兵貴神速
怒斬懦弱的士兵
處事果斷
權以濟難
任用賢才當及時
士氣的重要
打蛇打七寸
禮法並用
理由的選擇
用心良苦
明哲保身之舉
真正為百姓所慮
大智若愚
商山四皓
虛實難料
借神明提士氣
大義之舉
投桃報李
放鬆警惕的後果
隨機應變
勇於承擔
明智之舉
賞賜應當無偏私
曹沖稱象
聰明反被聰明誤
魯仲連的辯才
一己之力為國分憂
談判的要旨
反語的作用
說話求情的學問
以逸待勞
老成持重的將軍
百戰百勝的岳家軍
知人善任
從內部瓦解敵軍
姜氏勸夫
李氏諫夫
義女報仇
紅拂女
慧妾救夫
智保貞潔
新婦
計退賊人
三女喬裝
騙金
老嫗行騙
丟驢
瘸腳行騙
斷腳的大盜
斯文騙子
猾吏騙包拯
辨貴賤
聰明的作者
童子騙馬
智勝大力士
斃敵之計
制繼母
變羊計
智勇雙全
戍邊之策
坐等時機到來
靜待時機
出其不意
破釜沉舟
張弛有度的軍隊
萬變的用兵之道
不可輕信流言
臨危不亂
兵法無定數
以糧草掩虛實
兵不厭詐
誘敵之策
稻草人的妙用
戰車的作用
排兵布陣的重要
妻子的教誨
識大體的母親
紙上談兵
女為悅己者容
與老者之約
領導如何用權
過而能改
堅強、勇敢乃成功之必備
要學會“低頭”
有志者,事竟成
學會節制欲望
郭子儀單騎退回紇
學無止境
仁者得天下
臨危不亂,處事不驚
顧全大局
善於吸引別人眼球
知足常樂
當仁不讓
細節決定成敗
劉邦從長計議
善於置身事外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性格決定命運
英雄本色,寬容為本
葉天士不恥下問
巧做人,能立世
謙虛做人
子產憑哭聲斷案
攻心為上
兼聽則明
真誠待人
創造機會
欲擒故縱
以退為進
韜光養晦
結心得死士
柳宗元的種樹之道
恩威並施
性格決定命運
不拘一格用人才
要勇於剔除絆腳石
找準自己的定位
業精於勤,荒於嬉
從旁掣肘
做人應知進退
文摘
周武王時,太公望掌管齊國大小事務。齊國有個叫做華士的人,人們都稱讚他的曠達賢明。他認為自己既不是天子之臣,也不是諸侯的朋友,太公望派人請了他三次他都不肯來,於是就派人把他殺了。
周公於是問太公望說:“華士是齊國的一位高士,為什麼殺了他呢?”太公望說:“這樣一個不做天子之臣,不做諸侯之友的人,我呂望還能以其為臣,與之交友嗎?我呂望都無法臣服、難以結交的人,就一定是不可教訓而應該要拋棄的人。召他三次而不來,就是叛逆之民。如果為此反而要表彰他,讓他成為全國百姓效法的榜樣,那還要我這個當國君的有什麼用呢?”
少正卯與孔子同處於一個時代。孔子的學生曾經多次受到少正卯言論的誘惑,離開學堂到少正卯那裡去聽講課,導致學堂空無一人。於是到了孔子做大司寇的時候,就判處少正卯死刑,在宮門外把他殺了。
子貢向孔子進言說:“少正卯是魯國名望很高的人。老師您殺了他,會不會有些不合適啊?”孔子說:“人有五種罪惡,而盜竊與之相比還算好的行為:第一種是心思通達而為人陰險,第二種是行為乖僻反常卻固執不改,第三種是言辭虛偽無實但卻十分雄辯並能動人心,第四種是所記多為怪異之說但是卻旁徵博引,第五種是順助別人之錯誤還為其掩飾辯白。一個人如果有這五種罪惡之一,就難免被君子所殺;而少正卯同時具備這五種惡行。正是小人中的奸雄,這是不可不殺的。”
如果小人沒有過人的才幹,就難以禍亂國家。如果小人有才能但願意接受君子的指揮,那么對國家就未嘗沒有好處,而君子也不應該一概摒棄他們。可是少正卯煽動迷惑年輕人,甚至連孔子的弟子也不能倖免,孔子還能和他同朝共事嗎?孔子狠下殺手,阻止了少正卯因口才雄辯而可能擾亂政局的狀況。
華士徒具虛名卻無實用;少正卯看上去好像可堪大用,實際上並不可用。一般的奸佞小人,賢明的君主就能夠發現並殺了他。然而對於一些所謂的名人隱士,只有大聖人才能認識到其該死的理由。
智慧感悟
奸佞小人的存在定會誤國,但是他們卻總是隱藏至深,只有真正的大賢之人才能發現並將他們剷除,免得貽害四方。
重典治國
蜀國曾經有人批評諸葛亮,說他執法過於嚴格,而在發布赦令的時候又很吝嗇,使得很多人受到了重刑。諸葛亮對此回應說:“治理天下應本著至公至德之心,而不該隨意施捨不當的小恩小惠。所以漢朝的匡衡、吳漢治國理,.政就認為無故開赦罪犯不是件好事。先帝劉備也曾說道:‘我曾與陳紀、鄭玄交往,從與他們的交談中,可以明了天下興衰治亂的道理,但他們從沒有說過大赦罪犯也是治國之道。’又如劉表父子年年都有大赦之令,結果身死國滅。赦免罪犯對治理國家有什麼好處呢?”後來費禕主政時,採用姑息寬赦的策略,蜀漢的國勢也因此逐漸削弱不振。
春秋時鄭國的子產對後繼者太叔說:“只有具有大德的人,才可以用寬容的方法來治理人民;次一等的就只能用嚴厲的律法來治理了。猛烈的大火,人看了就感到害怕,因此很少有人被燒死;平靜的河水,人們喜歡接近嬉戲,卻往往因此被淹死。所以用寬容的方法治理國家是很困難的,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後來太叔治理國家,不忍心用嚴厲的方法,從而導致鄭國盜匪猖獗,民怨沸騰,太叔非常後悔,但為時已晚。
孔子說:“政令過於寬容,百姓就會輕慢無禮,這時就要用嚴厲的律法來約束他們;過於嚴厲,百姓又可能凋殘不堪,這時則要用寬鬆的政令來緩和他們的處境。用寬容來約束殘弊,用嚴厲來整頓輕慢,這樣才能做到人事通達,政風和諧。”
戰國時,商鞅對棄灰於道的人也要加以刑罰,這樣就未免太過嚴苛了。梁武帝看見執行死刑就會心有不忍,往往流著淚把罪犯給釋放掉,這樣又太過寬容甚至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
智慧感悟
以法治國,既不能對小的過錯予以寬容,也不能放縱那些有大過錯的人,二者只有調和得當,才能實現政事的和諧。
賞罰分明
東漢光武帝劉秀在登上皇位之前,曾經做過大司馬。有一回,其府中的家奴犯了軍法,被軍市令祭遵下令殺掉。劉秀很生氣,命令部下將祭遵收押。
當時,主簿陳副規勸劉秀道:“主公一向希望能夠軍容整齊,紀律嚴明。現在祭遵依法辦事,正是遵行軍令的表現,怎么能怪罪他呢?”劉秀聽了這話很高興,不但赦免了祭遵,而且讓他擔任刺奸將軍一職。
劉秀又對軍官們說:“你們要多避讓祭遵啊!我府中的家奴犯法,他尚且將其斬殺,可見他的公正無私,他肯定不會對你們有所偏袒的。”
賞罰果斷分明,軍令才可以推行;軍令暢行無阻,將帥才會具有威嚴。正因如此,劉秀才能平定四方,統一國家。
智慧感悟
法紀是國家之綱,軍法如山。無論個人地位如何,一旦觸犯,都應當平等對待,依法處罰。P1-3
序言
真正的大智慧其實是“無心”而至的,並非只要周全考慮就能達到。別人看到小的方面,我能看到大的方面;別人能看到眼前的,我卻能看到長遠的。別人越動越亂,而我卻以靜制動;別人束手無策的事情,我卻遊刃有餘。這樣的話,看起來難的事情處理起來都很容易,大的事情也能像小事情一樣處理。有時候看起來有悖常理而實際上完全符合事理,有時候看起來似乎違背常識而實際上卻順乎事理。
要肩負天下的大事,需要有足夠的勇氣,而可否勝任,則取決於智慧,這勇氣和智慧,就稱之為“膽智”。知道水會溺人卻不被淹溺,知道火會灼人卻不被燒灼,這樣躲開淹溺和燒灼,並不是缺乏勇氣的行為,而正是智慧的表現。
然而若自信能入水而不淹溺,近火而不燒灼,則即使赴湯蹈火,又有何傷害可言呢?膽智二字,智在上而膽在下,勇氣的運用必須服從於智慧的判斷,若智慧的判斷認為應當勇往直前卻裹足猶豫,這是勇氣不足,有待智慧的鍛鍊。若是未經智慧的判斷而逞強蠻幹。則是勇氣有餘而需要用智慧來約束。智慧能生出勇氣,勇氣卻不能增加智慧,所以真正剛強勇敢的人,必然是智慧過人的人。
成大事的人爭的是百年,而不是片刻。然而一時的成敗,卻恰好是千秋成敗的開始。尤其在事物激變的時候,就會像大火漫天一樣瞬間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愚昧的人往往過不了當前的考驗,如果這樣,哪裡還有千秋大事的成敗可言呢?而真正的智者,能立刻遠離災患,並將那漫天大火消弭。因此,這樣的激變,剛好提供給了智者顯示自己才智的機會。以一里的短距離跑步為例,先到後到雖然相差的時間往往很短;但是十里百里的長路累積下來,所差的時間就會很大。更何況智慧的人和愚蠢人的遲速差別,本來就要遠遠大於人跑步速度的差異。
兵法中說:“用兵只有笨拙的迅捷,而沒有什麼巧妙的遲緩。”迅捷而不巧妙的,時間長了肯定更笨拙。就像把一壺美酒擺在大街之上,先到的人能暢飲大醉,其次到的人也還能喝到幾杯,至於最後到的人就只能是口乾舌燥的敗興而返了。用人力來摘樹葉,一天一棵樹也摘不完,而秋風一起霜雪一降,一夜之間樹葉就會全部隕落了,天地造化的迅捷便是這樣的。人們如果能夠掌握天地造化的精意,則當然能在事物激變的當下靈活應變,而環套在倉促之間束手無策,這便是真正敏悟智慧的人!
本書正是通過古往今來賢人智者的故事,向讀者展示智慧的精華,希望讀者能從一個個小故事當中發現智慧的根源,擁有真正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