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彬龍協定
- 外文名:the Panglong Agreement
- 時間:1947年2月12日
- 地點:彬龍
彬龍協定(the Panglong Agreement)由撣、克欽以及欽族領導人同緬甸總督執行委員會的代表於1947年2月12日簽署於彬龍地區。彬龍(Panglong,也稱為班弄)是緬甸北部...
緬甸21世紀“彬龍會議”指的是於2016年8月31日舉行的會議,21世紀“彬龍會議”籌委會成員已數次與多支少數民族武裝會面,邀請武裝組織領導人參加這次和平大會。...
1947彬龍協定一個會議已在彬龍舉行,出席此次會議的有:緬甸總督執行委員會一些成員,以及撣邦地區、克欽山地地區和欽族山地地區所有的土司以及代表。與會成員認為,通過...
1947年2月12日,撣族、克欽族、欽族、緬族等多民族代表在撣邦彬龍小鎮簽署《彬龍協定》,欲聯合從英國殖民者手中爭取獨立。 [2] 1948年1月4日,撣族、克欽族...
1947年2月12日,撣族、克欽族、欽族等眾土著領袖,與代表緬甸本部的昂山(Aung San)將軍,在彬龍(Pinlong)鎮簽訂了彬龍協定,共同規定:可在10年後脫離緬甸聯邦的...
克欽獨立軍(英文譯為Kachin Independent Army,簡稱KIA),本名“克欽人民解放軍”,該軍成立於1961年2月5日,是依據彬龍協定(班弄協定)、以實現克欽邦(緬甸境內的...
1947年2月12日,撣邦、克欽邦、欽邦及緬甸本部於撣邦境內彬龍小鎮上籤署〈彬龍協定〉,協定之目的為聯合撣邦、緬甸、克欽邦、欽邦及英國統治下的各邦,聯合向英國...
1947年眾撣邦與緬甸簽署彬龍協定,1948年共同從英國手中獲得了聯合獨立,是年基於彬龍協定與緬甸組建了緬甸聯邦,1949年緬甸以驅逐中國國民黨殘軍為名入侵撣邦 ,......
1947年緬甸各邦向英國爭取獨立,同年翁山將軍依據彬龍協定同意將克欽邦、撣邦等地,劃為自治區。1948年緬甸獨立後,根據1947年的“彬龍會議”決議,緬甸政府正式將...
昂山為了將緬甸本部和山區少數民族地區統一為一個整體,於1947年2月12日與少數民族首領們簽定了彬龍協定。1947年4月9日,在建國議會選舉中,昂山以反法西斯人民自由...
1947年2月,昂山等人與少數民族代表在撣邦的彬龍鎮簽署了《彬龍協定》,同意了少數民族就聯合建國提出的條件。1947年9月24日,各族政治力量經過較量和利益均衡後,...
1947年2月,為了從英國殖民地獨立建國,克欽族、緬族等族的領導人簽署了《彬龍協定》,9月形成一部以《彬龍協定》為基礎的《緬甸聯邦憲法》,這是一部“邦際協定...
7、“彬龍協定:克欽與緬甸關係的歷史困境”,吳傑偉編《亞太未名論叢》第5輯,香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5月。8、“他者與面具——人類學家郭淨訪談錄”,...
1947年2月,昂山等人聯合各族土司、頭人在撣邦東枝附近的彬龍鎮舉行會議,通過了著名的《彬龍協定》,使邊區少數民族與緬族地區在國家統一問題上達成了一致意見。...
1947年2月,為了反對英國殖民政府“分而治之”、成立幾個國家的圖謀,緬族與主要少數民族在彬龍會議上籤署《彬龍協定》。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大英國協宣布獨立。...
同年2月,緬甸的“國父”昂山在與撣邦各族代表簽訂了《彬龍協定》,就共同建立緬甸聯邦達成一致,楊文炳以果敢族代表參加,並在“彬龍協定”上籤字。[12] 民國三十...
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最大城市仰光遷至內比都(前稱彬馬那)。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中文名 ...
為了儘快獲得獨立,緬族領導人昂山與少數民族代表就緬甸建國後少數民族的地位進行了談判,簽訂了《彬龍協定》。然而,緬族領導人卻沒有處理好與國內第一大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