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以來緬甸民族關係研究(1948-1998)

《獨立以來緬甸民族關係研究(1948-1998)》是雲南大學2008年博士論文,作者是陳真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獨立以來緬甸民族關係研究(1948-1998)
  • 論文作者:陳真波
  • 導師:何平
  • 學科專業:世界民族與民族問題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導師簡介,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論文作者:陳真波
導師:何平
學科專業:世界民族與民族問題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雲南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2008
關鍵字:民族關係 少數民族 民族主義 緬甸
館藏號:D733.7
館藏目錄:2010\D733.7\1

內容簡介

少數民族一直都是緬甸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關係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緬甸的政治穩定。殖民統治時期,英國殖民者採用“分而治之”的統治策略,在開發緬甸的同時,大量引進外來移民,在緬甸少數民族中間傳播基督教,造成了緬甸國內民族關係的複雜化。緬族民族主義者與日本侵略者的合作,進一步激化了緬甸國內民族矛盾。
二戰前後,隨著緬族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少數民族也逐步覺醒。為了儘快獲得獨立,緬族領導人昂山與少數民族代表就緬甸建國後少數民族的地位進行了談判,簽訂了《彬龍協定》。然而,緬族領導人卻沒有處理好與國內第一大少數民族克倫族的分歧。獨立後不久,克倫族就開始武裝反對緬甸中央政府。克倫族武裝反叛後,孟族若開族、克倫尼、克欽族也都公開武裝反對政府。戰爭初期,克倫武裝占據了較大優勢,不久,緬甸政府穩住陣腳,使得局勢朝著有利於政府的方向轉變。克倫武裝開始從城市向農村撤退,其領導人也被緬軍伏擊。後來,克倫武裝內部又因為如何處理與緬共的關係上再次發生分裂。 1962年3月,吳奈溫奪取政權後,對國內各種叛亂武裝進行了嚴厲的打擊。在政府軍的打擊下,緬甸中部的叛亂基本平息。然而,奈溫一味採取強硬政策,國內政治經濟矛盾加劇,撣族也加入到武裝反抗政府的叛亂之中,少數民族武裝越剿越多。在經過幾次分裂後,克倫族武裝最後在緬甸與泰國交界的東部山區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在克倫民族聯盟的倡導下,各少數民族武裝進行了幾次聯合,但成效不大,在總體上處於弱勢。
1988年,緬甸國內經濟社會矛盾總爆發。新的軍政府上台後,採取了軍事打擊和和平談判相結合的辦法,國內民族矛盾開始緩和下來。
直到1997年,先後有18支少數民族武裝與緬甸政府簽訂和平協定,在法律範圍內活動,使緬甸民族問題朝著和平解決的方向邁出了可喜的一步。處理好多民族國家內部民族關係的關鍵是在包容多樣性的基礎上,構建國族認同,而此項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

導師簡介

何平,男,教授,1956年3月出生,民盟盟員。1985年7月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在雲南省社科院東南亞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1995年10月調到雲南大學工作至今。長期從事東南亞問題的研究,特別是東南亞歷史與民族問題的研究。迄今為止,已出版個人專著4部,參著或與人合著專著4部。

作者簡介

陳真波,男,湖南安鄉縣人,2004年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世界史專業,獲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於雲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世界民族與民族問題專業,獲博士學位,從事東南亞民族關係研究。現為貴陽學院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