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海鎮

彝海鎮,位於冕寧縣境東南部,東鄰後山鄉,南接瀘沽鎮,西與宏模鄉一衣帶水,北連復興鎮,國道108線縱貫全境,幅員面積23.2平方千米,鎮政府駐地北距縣城23千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彝海鎮
  • 外文名:Yihai Town
  • 地理位置:四川省冕寧縣東南部
  • 面積:23.2平方千米
  • 著名景點:彝海
  • 歷史事件:彝海結盟
  • 郵政編碼:615600
  • 電話區號:0834
  • 車牌號碼:川W
區域介紹,農業介紹,自然災害,革命事件,

區域介紹

2014年2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冕寧縣通過撤鄉設鎮撤銷彝海鄉,設立彝海鎮,轄原彝海鄉所屬行政區域

農業介紹

彝海鎮耕地面積10599畝,其中旱地2271.6畝、水田8327.6畝,是一個農業大鎮。農業以水稻、大麥、玉米種植為主。同時發展烤菸、蔬菜和蠶桑,蠶桑養殖已粗具規模,並成立蠶桑養殖專業合作社。畜牧業以生豬養殖為主,是四川省無公害生豬生產基地,鎮內目前已建成1個大型生豬養殖基地。

自然災害

2011年6月16日8時至17日8時,四川大部普降中到大雨,盆地西部、東北部和川西高原南部大到暴雨,個別地區大暴雨。強降雨造成涼山州冕寧縣彝海鄉勒帕村山洪、土石流爆發,致使1人死亡,16人失蹤。

革命事件

紅軍先遣司令劉伯承在冕寧彝海鄉與彝族頭人小葉丹歃血為盟,留下了“彝海結盟”的千古佳話,在冕寧建立了紅軍長征途中的第一個少數民族地區紅色政權冕寧縣革命委員會,和第一個少數民族革命武裝力量沽雞支隊。
紅軍長征“彝海結盟”遺址位於革命老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彝海鎮境內,坐落在風光秀麗的彝海景區。“彝海結盟紀念館”是在紀念紅軍長征過冕寧暨彝海結盟七十周年時修建的。
1935年,由於受國民黨反動宣傳的影響,不明真相的彝族民眾阻撓紅軍繼續北上,毛澤東同志親自接見彝族代表果基達列,總參謀長兼先遣隊司令劉伯承與彝族果基支頭人果基小葉丹在彝海邊歃血為盟,結為兄弟,從而使紅軍主力部隊順利迅速地通過彝區,為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繼續揮師北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彝海結盟紀念館”館名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同志親筆題寫。內設革命文物展廳、民俗文物展廳、臨時展廳、貴賓休息室、學術演講廳等,配有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並保存著較多彝海結盟時的珍貴文物,主要的館藏品有國家一級文物紅軍第三集團軍外出證章1件,國家三級文物紅軍封條、書、筆及冕寧縣抗捐軍(紅軍入川後建立的第一支革命武裝)用過的大刀等70餘件;未定級的紅軍文物200餘件;中國夷民沽雞支隊隊旗(彝海結盟時劉伯承授予小葉丹),中國工農紅軍布告,紅軍使用過的槍炮等複製品數十件,見證了當年那段富有傳奇色彩的漢彝民族團結進步的歷史和少數民族同胞對中國革命做出的重大貢獻。
彝海結盟”充分體現了黨的民族政策的勝利,也記載了漢、彝民族團結進步和少數民族同胞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彝海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