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建築文化》是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明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彝族建築文化
- 作者:李明鋒
- 出版社:雲南民族出版社
- 定價:43 元
- ISBN:9787536742574
《彝族建築文化》是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明鋒。
彝族穿斗式榫卯結構建築是在“井幹式”基礎上,吸收了抬梁、穿斗等建築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建築形式,以精湛的工藝,濃郁的民族風格,堪稱彝族建築的典範。穿斗式榫卯結構建築,屋頂為“人字形”斜坡瓦板房,牆壁多為土牆或磚,室內分上下兩層,上層多為三、五、九、十一層不等的穿枋,下層依據主位、客位、活動...
土掌房,位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瀘西縣永寧鄉。土掌房,為彝族先民的傳統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層層疊落,相互連通,遠遠看去甚是壯觀,後期彝漢混居,融合了部分漢族民居的特點,逐步形成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築,堪稱民居建築文化與建造技術發展史上的”活化石”。以石為牆基,用土坯砌牆或用土築牆,牆上...
彝族建築文化 《彝族建築文化》是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明鋒。
彝族土掌房是一種彝族民房建築。多建於斜坡上。以石為牆基,用土坯砌牆或用土築牆,牆上架梁,樑上鋪木板、木條或竹子,上面再鋪一層土,經灑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頂,不漏雨水。房頂又是曬場。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擔上墊木,鋪茅草或稻草,草上覆蓋稀泥,再放細土捶實而成。多為平房,部分為二屋或三層。建...
《涼山彝族民居》是2017年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成斌。內容簡介 《涼山彝族民居》一書記載和反映了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傳統民居建築的生成背景、發展歷程、聚落選址與布局、建築類型與單體建築特點等內容,其民族特色鮮明,具有很高的地域建築技術價值和一定的建築藝術價值。本書通過民居測繪,對其主要...
《西南彝族傳統聚落與建築研究》是201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溫泉、董莉莉。內容簡介 本書從建築史學的視角,以田野調查為基礎,從相關歷史研究文獻探索了彝族聚落髮展演變的基本歷史規律和特徵;採用文化區系的分類方法,在彝區山形走勢、族群與風俗習慣、流域與文化傳播等基礎上建立西南彝族建築文化分區,介紹...
建築 彝族村寨多為彝族聚居的大村寨。解放前,房屋多為土木結構的茅草房或閃片房。有門無窗,習慣於“黑房亮灶”。忌諱向北開門,無論房門、灶門和廄門都不向北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逐步建起有樓有廈的土木結構的瓦房,有部分建了磚木結構的瓦房。服飾 彝族男女喜用自織自染的土布做衣服。男子頭纏青...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西部、中部6種方言,其中包括5個次方言,25個土語。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區)的高原與沿海丘陵之間,主要聚集在楚雄、紅河、涼山、畢節、六盤水和安順等地,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
彝族古建築群 彝族古建築群,布拖縣景點。布拖是保持彝族古文化最好的一個縣,是阿都文化的中心點,是涼山彝族文化的腹心,至今還保留著原始的彝族古建築風格,其中以拖覺鎮石咀村老吉組35戶、亞河村40戶,樂安鄉洛思村50戶,偉只堡村50戶最為典型。
《土掌房文化及審美深描--城子彝寨》是2021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研究對象:本書是典型個案的深入研究。瀘西縣彝族城子村是目前已知國內的土掌房群落,是中國傳統村落與民居建築的的典型代表,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景觀獨特,具有豐富的遺產價值,分別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革里竇氏彝族民居群,位於興義市烏沙鎮革里村。革里竇氏家族均屬彝族,祖上由滇遷黔,經數百年生息繁衍,在革里成了一個大家族。竇氏居有建築5組及原有石板巷道,此外還保存部分別姓民居殘存部分,現存竇氏民居均座東北向西南。據專家考證,這裡的民居建築受滇東民居文化的影響較大,同時又受到一定的漢文化影響...
《雲南鄉土建築文化》是2003-9-1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克輝 / 胡雪松。內容介紹 雲南是多民族建築文化交融共生的聖地:漢族的“一顆印”;傣族的“竹樓”;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彝族的“土掌房”;哈尼族的“蘑菇房”;納西族的“石頭房”;摩梭人的“木楞房”;藏族的“碉房”等……都仍保留著一種完全與自然...
彝族主要從事山地農業,兼牧業。漆器歷史悠久。傳統節慶:火把節、彝年、密枝節、賽裝節、插花節等。傳統歌舞:阿細跳月、打歌舞、鍋莊舞及爬山調、娶親調等。傳統飲食:轉轉酒、桿桿酒、跳菜、砣砣肉。傳統競技:鬥牛、摔跤、賽馬、磨秋等。彝族崇拜祖先,信奉萬物有靈,信鬼神。建築布局 彝族博物館由涼山彝族...
屋面四翼角飛檐高翹,弧度柔和,加之飾以高空花脊,使得整個建築的外觀秀麗飄逸、玲瓏剔透。樓的上檐北面懸掛“星拱樓”字匾,在下檐的東南西北四面分別懸掛“瑞靄華峰”、“巍霞擁鶴”、“玉環瓜浦”、“蒼影盤龍”匾額,繪寫巍山四環景色。1981年4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傳統建築解析與傳承 四川卷》本著“系統總結傳統建築精粹,傳承傳統建築文化”的目的和宗旨,對四川傳統建築產生、形成、發展的自然環境、社會歷史和人文背景作了全面的概述,並在此基礎上分漢族地區和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地區,深入細緻地分析梳理了上述各個區域傳統建築的風格特徵,以期提取出四川傳統建築的...
第三節 西北地區伊斯蘭建築簡述 第四節 新疆維吾爾族伊斯蘭建築 第五節 回族伊斯蘭建築 第六節 維吾爾族民居建築 第五章 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建築 第一節 西南少數民族區域概述 第二節 西南少數民族分布與概況 第三節 白族民居 第四節 傣族建築 第五節 羌族碉樓 第六節 哈尼族民居 第七節 彝族民居 第八節 景頗族...
涼山民族文化藝術中心建築造型古樸厚重,外部形式純淨簡潔,色彩豐富,追求戲劇性的效果與藝術的震撼力。藝術中心300米長的建築立面沿航天大道東延線展開,為城市主幹道提供了完整的建築景觀。建築立面的處理,借鑑了彝族傳統的裝飾紋樣與色彩,將其抽象簡化、變形重組,並與現代結構、建築材料有機結合,形成彩色鏤空的肌理...
彝家山寨是彝族人民聚居築有柵欄等防守工事的山莊,房屋結構有的地區和周圍漢族相同,涼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頂、土牆;廣西和雲南東部彝區有形似“乾欄”的住宅。風俗文化 土掌房——彝族獨特的民居建築:彝族的“土掌房”與藏式石樓非常相似,一樣的平頂,一樣的厚實。所不同的,是它的牆體以泥土為料,修建時使用...
2023年2月25日,2023年迤沙拉“姊妹節”熱鬧開幕,俚頗長街宴、打姊妹糕、彝族打跳舞、“姊妹手牽手”篝火晚會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吸引了眾多遊客進村遊玩。3天的活動累計接待遊客1.8萬餘人,實現旅遊收入900餘萬元。建築風格 依平緩的金沙江西岸台地而建的迤沙拉民居,大都採用青瓦白牆、土木結構,呈現出一派...
白倮人為彝族支系,分布在雲南省文山州東南部,歷史文化悠久,沒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語言。其衣食住行與其他地區彝族相比,存在較大差異。保留完整的古樸著裝、奇異民間風俗和獨具特色的乾欄式建築,正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遠古遷徙 一直以來,生活在這個古老神秘的原始部落里的人們,對外自稱白倮人,直到新中國...
該館是一座具有彝族傳統建築藝術特色,形式別具一格的仿古建築。整個布局,結構緊湊,樓台重疊,仿佛壁立,嵯峨雄渾,氣象奇偉。史書稱為“盧鹿部”或“水西彝”。在蜀漢時,有過妥阿哲為羅甸王,建都大方;在明朝初期,有過奢香夫人攝貴州宣慰使,開闢龍場九驛等興盛時期。奢香翹楚水西,奄奄聲華夏,彪炳千秋,是...
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高奣映,字雪君,清康熙年間姚州府土同知,性警悟,自幼好學,過目成誦,常結廬結山博覽群書,故號結璘山叟,著書81種,是清初有名的彝族文人。文物價值 德豐寺雖幾經修葺,但其正殿的建築結構仍保持著原有的構件和風格,有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風格,它在雲南古建築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物保護...
建築特色 吉克家族即彝族啟蒙化。吉克家族的房屋結構有的地區和周圍彝族相同,涼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頂、土牆;廣西和雲南東部彝區有形似“乾欄”的住宅。土掌房——吉克家族獨特的民居建築:吉克家族的“土掌房”與藏式石樓非常相似,一樣的平頂,一樣的厚實。所不同的,是它的牆體以泥土為料,修建時使用夾板固定,...
煖帶密土司衙門是涼山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該地區官建制度由朝庭封賜彝人管理彝務的歷史見證物。煖帶密土司衙門見證了涼山社會制度的發展變遷,對研究我國土司制度史、西南民族史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2年7月16日,燰帶密土司衙門被列為第八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指林寺大殿,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臨安鎮文廟社區臨安路西段,是元朝至清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址。指林寺始建於元元貞年間(1295~1297年),坐南朝北,分布面積約530平方米。內原有二殿、二廡、二塔、一牌坊及山門、鐘鼓樓等,現存正殿及“第一山”牌坊。正殿為重檐歇山頂抬梁式屋架,迴廊式建築,...
團山民居位於建水古城以西13公里處,歷史上是彝族的居住地,彝語稱“突舍爾”,意為“藏金埋銀之地”。村莊建在一坡地之上,背依青山,面臨肥沃的西莊壩子、瀘江河、個碧石鐵路、雞石高速公路東西向穿越村前,交通十分便利,並有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2002年全村227戶,854人,張姓占608人。地區簡介 團山村是一...
瀘西萬壽寺三佛殿,又名西寺,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瀘西縣城西鐵籠山麓。瀘西萬壽寺三佛殿始建於明代嘉靖初年。清康熙三年(1664年),重建瀘西萬壽寺三佛殿,成為瀘西規模較大的古建築群。瀘西萬壽寺三佛殿有山門,彌勒閣、觀音堂、三佛殿、兩廂等主要建築。占地面積316.8平方米。存有三佛殿,面闊三間...
、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川南民居木作技藝)、傳統民居營造技藝(踏板房建築)、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新龍民居建造技藝)、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木里藏族民居營造技藝)、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摩梭人傳統民居建築技藝)、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彝族建築技藝)被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