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傳統建築營造技藝(涼山彝族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彝族傳統建築營造技藝(涼山彝族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彝族傳統建築營造技藝(涼山彝族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21年5月24日,彝族傳統建築營造技藝(涼山彝族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項目編號為Ⅷ-28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彝族傳統建築營造技藝(涼山彝族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 批准時間:2021年5月24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
  • 遺產編號:Ⅷ-284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彝族傳統建築營造技藝(涼山彝族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歷史上,主要分布於川、滇、黔、桂四省區的彝族民間,現今主要分布在四川省涼山州美姑、甘洛等彝族腹心地。考古表明,“井幹式”壁體和“乾欄式”構造相結合的形式是彝族早期的重要的建築形式。秦漢以後,抬梁式建築開始影響西南夷地區,特別是明、清在彝區實行土司制度,加強了彝漢文化的交流。“井幹式”結構逐步消失,抬梁式、穿斗式結構建築在彝區開始流行。

工藝特徵

彝族穿斗式榫卯結構建築是在“井幹式”基礎上,吸收了抬梁、穿斗等建築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建築形式,以精湛的工藝,濃郁的民族風格,堪稱彝族建築的典範。
穿斗式榫卯結構建築,屋頂為“人字形”斜坡瓦板房,牆壁多為土牆或磚,室內分上下兩層,上層多為三、五、九、十一層不等的穿枋,下層依據主位、客位、活動區不同的功能,以柱與板壁鑲嵌的方式裝飾。

傳承保護

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彝族傳統建築營造技藝(涼山彝族傳統民居營造技藝)項目保護單位美姑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