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教育科研
所授課程
專著
1、《調解、法制與現代性:中國調解制度研究》(編),
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
4、《法律的現代性劇場:哈特富勒論戰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
論文
1、2012年,中國
憲政模式?——巴克爾對中國“單一政黨憲政國”體制的研究
2、2010年,“當代‘和諧世界之路’:來自
中非關係的視角”,《中國經濟》,2010年1期
3、Written and Unwritten Constitutional Governance, Modern China, 2010,No.1
4、2009 “香港政制發展之謎”(下),《讀書》
5、2009 “民主,如何是好”,《讀書》,第5期
6、 “司法主權之爭”,《清華法學》,第5期
7、“
碳政治:新型國際政治與中國的應對之道”,《中國經濟》,第9期
8、“
不成文憲法:英國憲法學傳統的啟示”,《讀書》,第11期
9、“中國憲法中的不成文憲法”,《開放時代》,2009年第12期
10、2008a “
言論自由與公民宗教”,《清華法學》,第1期
12、2008c “國家主席的演變”,《開放時代》,第1期
13、2008d “主權:政治的智慧與意志”,《讀書》,2008年第4期
14、“在大陸眺望海洋”,《讀書》,第5期
16、“一國之迷:country vs. state”,《讀書》,第7期
17、“一國之迷:中國 vs. 帝國”,《讀書》,第8期
18、“基本法之謎”,《讀書》,第9期
19、“政制發展之迷(上)”,《讀書》,第10期
20、“政制發展之迷(中)”,《讀書》,第12期
21、2007a “美國心靈的痛”,《文景》,第6期
22、2007b “文本、結構與立法原意:人大釋法的技藝”,《
中國社會科學》,第4期
23、2007c “和平革命下的司法管轄權之爭”,《
中外法學》,第6期
24、2007d “國家主權與公民倫理”,《讀書》,第1期
25、2007e “行政吸納政治的反思”, 《讀書》,第9期
26、2007f “隱秘的憂傷”,《讀書》,第10期
27、2007g “帝國的技藝”,《讀書》,第11期
28、2007h “在大陸思考海洋”,《讀書》,第12期
29、2007i Textualism, Structuring Reading and Originalism,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30、2006a, “自然權力與領土主權”,《公民與憲法》,“思想與社會”第三輯;
上海三聯出版社31、2006b, 憲法至上與政治權威,《文景》,第2期
32、2006c,“聯邦主權與州主權的迷思”,《
中國法學》,第4期
33、2005a,“邁向立法者的法理學”,《
中國社會科學》,第1期
34、2005b, “憲法案件及憲法的保衛”,《視角》,第5卷,第1期
35、2005c, “
大國崛起與文明復興”,《開放時代》,第5期
36、2005, Towards Legislater’s Jurisprudenc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37、2004a,Political Ideals and Guidelines of Democratic Election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 xxi, No. 1
38、2004b,“中國選舉制度的問題與出路”(與
蔡定劍合作),《
戰略與管理》,第2期
39、2004c,“誰來保衛憲法:圖示耐特的“大眾憲法”思想述評”,《南大法律評論》,春季號
40、2004d,“政治與哲學:甘陽和劉小楓對史特勞斯的兩種解讀”(筆名:水亦櫟),《
開放時代》,第4期
42、2004f,“基本權利的憲法解釋”,《
思想與社會》第七輯,上海人民出版社
43、2004g,“案件監督與行為監督:從共和政體看個案監督”(與羅玥合作),《洪範法律評論》,第2輯
44、2004h, “司法審查的迷霧”,《
環球法律評論》,冬季號
45、2004i, “圖示耐特與大眾司法”,《讀書》,第11期
46、2004j, The End of Legal Transplantatio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 xxi, No. 4
48、2003b,“憲法司法化的‘誤區’:從‘憲法司法化’的話語悖論看國家轉型的憲政悖論”,載
梁治平(編):《法制在中國:制度、話語與實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49、2003c,“民主制度下的自由實踐:讀《
蘇格拉底之死》”,《二十一世紀》,第2期
50、2003d, “
司法獨立與最高法院的權威”(與麥德福合作),《讀書》,第5期
51、2003e, “
司法審查與法治”(與麥德福合作),《讀書》,第8期
52、2003f,“文化、功能與治理:中國調解研究的幾個範式”,《清華法學》,第3期
53、2003g,“激情與利益:被誤解的關係”,《二十一世紀》, 第4期(總78期)
54、2003h,“誰來解釋憲法?”《中外法學》,第5期
55、2003. “十六大之後的治理危機與政治改革”,《明報月刊》,2003年第一期
56、2003, “法學院的守護神”,《書城》,2003年第12期
57、2003.“國家與社會的互動”,《明報月刊》2003年11期
58、2003, “憲法:與其修改,不如實施”,《21世紀經濟報導》
59、2002a,“懲罰與法治:中國的刑事實踐法律社會研究(1976-1982)”(下) 《
刑事法評論》(
陳興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10卷
60、2002.12.4,“
憲政的道路——紀念中國人民共和國頒布20周年”,《21世紀經濟報導》
61、2001a,“權力、技術與反抗:重讀《
一九八四》”,《二十一世紀》(香港),2001第5期
62、2001b,“懲罰與法治:中國的刑事實踐法律社會研究(1976-1982)”(上) 《刑事法評論》(陳興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9卷
63、2001d,“
科斯定理與陝北故事”,《讀書》,第8期
66、2001.6-7,“中國法制現代化進程中問題”(與蘇力的對話),《21世紀經濟報導》
67、2001.3.16, “WTO 與中國的司法改革”,《
人民法院報》
68、2001.2.12, “中國據
判例法制度有多遠”,《21世紀經濟報導》
69、2000a,“權力的組織網路與法律的治理化:中國法律新傳統的形成”,《北大法律評論》,2000年第3卷第6輯
70、2000a,“籠中鳥:法律制度還是
法律理論:評Bird in a Cage: Legal Reform in post-mao China”,《
中外法學》,第3期
71、2000b,“法制觀念與國家治理的轉型:中國的刑事實踐(1976-1982)”,《
戰略與管理》,第4期
72、2000.8.31, “轉型時期的法律與道德”,《北京青年報》
73、2000.7.30, “轉型社會中法官的作用”,《法制日報》
74、2000.4.30, “專業化與
法律共同體”,《法制日報》
75、2000.4.23, “司法儀式與法官的尊嚴”,《法制日報》
76、1998,“‘法律不入之地’的民事調解——一起依法收貸案的再分析”
78、1998,“
市民社會及其問題——評《國家與社會》”,《
中國書評》(香港),第3期
79、1998,“轉型社會中的法律、認同與權力技術”,《中國書評》(香港),第4期
82、1998,“‘法律’是如何實踐的——一起民事調解案的分析”載
王銘銘、
王斯福(編):《鄉村社會的公正、秩序與權威》,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83、1997,“民族國家、
憲政與法律移植:晚清國家轉型中的合法性重建”,《
戰略與管理》(北京),第 6期。頁95-104。
84、1997,“鄉村社會的司法實踐:知識、技術與權力”,《戰略與管理》,第4期。
85、1996,“
安提戈涅、竇娥與鮑西亞:文學中的法律——女權主義視角及其批評”,《
比較法研究》(北京),第2期
86、1995,“‘公的法律’與‘私的法’——《
羅馬法史》的一點啟示”,《
中國書評》(香港),第5期
87、1994,“法理學視野里的公平與效率”,《中國法學》(北京),第4期
88、1991,“比較法、文化與文明”,《
法律科學》(西安),第5期
譯著
1、考文:《美國憲法的高級法背景》,三聯書店,1997年。
2、亨金(等):《美國憲法的域外影響》(合譯),三聯書店,1997年。
“中國
憲政發展”(“中國-歐盟法律與司法合作項目”),課題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