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82年,《廣州研究》創刊。
1986年,《廣州研究》由雙月刊更改為月刊。
1989年,《廣州研究》更名為《開放時代》,並由月刊更改為雙月刊。
2009年,《開放時代》由雙月刊更改為月刊。
2011年10月,《開放時代》官方網站正式改版並上線。
2013年,《開放時代》由月刊更改為雙月刊。
2014年12月,《開放時代》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開放時代》主要欄目有專題、人文天地、法學與政治、經濟社會、傳播與網路、他者的世界、批評、閱讀等。
人員編制
據2019年4月《開放時代》期刊官網顯示,《開放時代》雜誌社共有學術委員56人。
陳春聲
| 陳來
| 陳少明
| 陳宜中
| 丁耘
| 杜維明
| 范可
| 甘陽
|
郭於華
| 何高潮
| 何明
| 賀雪峰
| 洪濤
| 黃萬盛
| 黃宗智
| 強世功
|
李艷紅
| 林春
| 劉昶
| 劉民權
| 劉小楓
| 盧暉臨
| 麻國慶
| 倪梁康
|
潘毅
| 潘忠黨
| 渠敬東
| 任劍濤
| 單世聯
| 舒煒
| 孫歌
| 孫江
|
萬俊人
| 汪暉
| 王紹光
| 王則柯
| 王正緒
| 韋森
| 項飈
| 肖濱
|
徐滇慶
| 徐勇
| 許紀霖
| 許章潤
| 楊奎松
| 應星
| 袁偉時
| 翟學偉
|
翟振明
| 張靜
| 張曙光
| 張志林
| 鄭永年
| 鄭振滿
| 朱蘇力
| 莊孔韶
|
學術交流
2004年起,《開放時代》舉辦開放時代論壇,並每年舉辦一次。
2013年6月15日,由
日本文部科學省科研項目“以構築當代中國思想史為目的的中國知識界話語研究”課題組主辦,開放時代雜誌社、東京大學國際哲學研究中心協辦的“當下的中國與其人文知識:對話《開放時代》”研討會在日本東京大學舉行。
2015年起,《開放時代》舉辦開放時代工作坊,並每年舉辦一次。
制度保障
《開放時代》擁有由中國國內外相關學者組成的學術委員和審稿人隊伍,在中國國內社會科學期刊中率先推行雙向匿名評審制度。
辦刊成果
收錄情況
截至2016年,《開放時代》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AMI核心期刊”、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出版發行
《開放時代》挑選部分優秀論文,出版《開放時代》英文精選版,在中國之外的國家和地區發行。
據2019年4月27日中國知網顯示,《開放時代》出版文獻共4985篇。
據2019年4月2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開放時代》文獻量為1937篇。
影響因子
據2013年4月《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2012版)》顯示,《開放時代》在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期刊中的排名為:複合影響因子為第5名;期刊綜合影響因子為第3名;人文社科影響因子為第3名。
據2013年12月《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2013版)》顯示,《開放時代》雜誌在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期刊中的排序有所上升。複合影響因子由2012年的第5名升至第4名;期刊綜合影響因子、人文社科影響因子由2012年的第3名升至第2名。
據2019年4月27日中國知網顯示,《開放時代》總被下載1790698次、總被引35609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533,(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847。
據2019年4月2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開放時代》被引量為13798次、下載量為76733次;根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開放時代》影響因子為1.97,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名第196名。
榮譽表彰
2016年,《開放時代》被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
清華大學圖書館和中國學術文獻國際評價研究中心評為“2016年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文化傳統
《開放時代》的辦刊宗旨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改革開放路線,以深厚的學理關注中國的改革開放現實,以“大歷史”的立場貫通理解近現代以來的中國問題。《開放時代》突出兩個前沿(理論前沿、實踐前沿),堅持“以學術關懷社會”的理念,倡導更加現實、專業的學風。
1.該刊推行匿名審稿制度,論文須符合學術規範,嚴禁抄襲及剽竊他人成果。
2.請在郵件主題中註明作者、標題。
3.投稿應包含:標題、署名、內容提要(350字以內)、關鍵字(3—5個)、正文、注釋、個人信息。
4.無論是否採用,該刊對作者不收取任何費用。
5.請勿一稿多投或在網上發表相關內容。稿件發出後,如在兩個月內未收到通知,作者可另行處理。
現任領導
職務 | 名單 |
---|
社長 | 殷俊 |
---|
特約主編 | 吳重慶 |
---|
副社長/副主編 | 劉朝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