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豫華
- 別名:雙兒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99年1月29日
- 逝世日期:1970年7月9日
- 職業:演員
- 代表作品:《小神仙》
藝術特點,人物生平,取得成績,人物紀念,
藝術特點
他的作品除了摹繪世態,也摻雜政治諷刺,表現出愛國思想與正義感。如《揣骨相》中有“軟骨頭殘害同胞,吸盡民脂民膏;沒骨頭,金錢摟足,以外人為護符”都是諷刺那些投靠帝國主義的賣國賊;還有“大賤骨頭,賣國求榮,明知挨罵裝聾”更是把矛頭直接指向賣國政府。《哏政部》是說當時內閣要設哏政部,解決國家疑難大症,讓某甲去當部長,結果鬧得一塌糊塗,揭露了當時反動政府的無能。
這些節目在當時的演出中,都得到觀眾的強烈共鳴。張壽臣繼李德鍚把相聲從“明地”(即街頭露天演出)挪進綜合曲藝場內,為適應當時的演出需要,還創作大量的相聲墊話,使他在舞台上不論接什麼節目,都能夠和前場節目適當的“墊話”連線,通過“包袱”很自然地過渡到要演的“正活”中來,現在流行的許多墊話小段,如《杜十娘》、《戰長沙》等,都是他當時接場時的創作。
人物生平
張壽臣勇於創新,從現實生話中吸取養分,創造許多生動的人物形象。如《洋錢傷寒》中的財迷形象,《哏政部》中某甲接到委任狀時的幾次感情變化,都使人感到真實可信。 他還以豐富的社會常識和生活閱歷,增添作品的許多細節描寫,如在《窩瓜鏢》中對練武術的論述,《洋錢傷寒》的開頭對傷寒病的分析;他在演出《大相面》時,可以根據捧哏演員不同的面部特徵,有多種不同演法,能使舊社會以相面為職業的人聽後感到驚服。他運用“包袱”的特點是鋪墊平穩,翻抖自然。例如《窩瓜鏢》中,表現某甲兄弟二人保鏢遇劫時的割牛頭一段,通過鋪墊使人誤認分“將賊殺死”,結果是“把牛宰了”,這個“包袱”從鋪墊到抖開毫不費力,顯示出他對鋪墊與翻抖關係的深刻理解。又如《百家姓》入底時,他主動請觀眾出題,能以頂針續麻的方式,在五句之中準能接上“周吳鄭王”,所以每次演出中,每當觀眾出了題目(不論提出哪句話來),他在五句之中找到“周吳鄭王”時,立即轉身下台,不看觀眾,表現出他信心十足的勁頭,哪次演出觀眾都報以熱烈的掌聲。這種表演卻是在穩重的基礎上顯示出瀟灑。與他合作時間最長的捧哏演員有陶湘如、侯一塵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