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禹(西漢大臣)

張禹(西漢大臣)

張禹(?—前5年),字子文,河內軹縣(今河南濟源東)人,後移居蓮勺。從施仇學《易經》,從王陽、庸生習《論語》,被推為郡文學。甘露年間,諸儒推薦做了博士。初元年間授太子《論語》,升任光祿大夫。河平四年(前25年),代王商任丞相,封安昌侯。建平二年(前5年),張禹去世,諡號節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禹
  • 國籍:西漢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內軹縣(今河南濟源東)
  • 逝世日期:前5年
  • 籍貫:河內軹縣(今河南濟源東)
  • 職業:丞相
  • 爵位:安昌侯
  • 諡號:節侯
人物生平,精通經學,封侯拜相,退職致富,突出弟子,要地求官,因病去世,眾儒稱讚,歷史評價,家庭成員,家族歷史,家族成員,史書記載,

人物生平

精通經學

張禹本是河內軹縣(今河南濟源東)人,在他父親時移居蓮勺。張禹還是孩童時,屢次隨家裡人到集市上,總喜歡在占卜、看相攤前觀看。久之,張禹了解一些卜卦、占卜之術,不時從旁參言。占卜者喜歡他,又認為他相貌不凡,對張禹父親說:“這個孩子聰明,可以讓他學習經術。”等張禹長大,到長安學習,從沛郡施仇學習《易經》,從琅琊王陽、膠東庸生問《論語》,不久都通曉熟悉,有了徒弟,被推薦為郡文學。甘露年間(前53年―前50年),諸儒推薦張禹,有詔令太子太傅蕭望之察問,張禹回答《易經》及《論語》大義,蕭望之很滿意,奏張禹經學精通,有師法,可以試職事。奏章未下,只好回去做原來的郡文學。很久以後,試做博士。初元年間(前48年―前44年),立皇太子,博士鄭寬中用《尚書》教太子,推薦說張禹善於《論語》。詔令張禹授太子《論語》,因此,升做光祿大夫。幾年後,出任東平內史。

封侯拜相

竟寧元年(前33年),漢元帝去世,漢成帝即位,徵召張禹、鄭寬中,都因是漢成帝的師傅,賜爵關內侯,鄭寬中食邑八百戶,張禹食邑六百戶。封為諸吏光祿大夫,俸祿中二千石,加官給事中,統領尚書事。此時,漢成帝的舅舅陽平侯王鳳為大將軍,輔政專權,而漢成帝正年富力強,謙讓,正向經學,敬重師傅。而張禹與王鳳並領尚書事,內心不安,屢以病上書請求退職,想退避王鳳。漢成帝回答說:“朕於幼年執政,萬機怕不適中,君因道德好而為師,所以委以國政。君怎么懷疑而多次請求退職,忽視師傅故舊之恩,想迴避流言?朕未聞有毀短之言。君還是安心專意。”加賜黃金百斤、活牛、上等貴酒,讓太官送餐,侍醫看病,使者到家問候。張禹惶恐,又起來治事,河平四年(前25年),代替王商任丞相,封安昌侯。

退職致富

張禹擔任丞相六年,鴻嘉元年(前20年)因年老有病退職,漢成帝加優再三,才準許退職。賜安車駟馬、黃金百斤,免職住在京師的府第,按列侯於每月初一、十五朝見,位特進於前,朝見禮節和丞相一樣,設從事史五人,增加封邑四百戶。天子屢加賞賜,前後數千萬。
張禹為人謹慎厚道,但仍然謀求發家致富,家裡以種田為業,買田多至四百頃,都屬涇水、渭水灌溉極肥腴的上價田。別的財物也應有盡有。張禹資性通聲律,內部奢侈過分,身居大府第,後堂演習音樂。

突出弟子

張禹成就突出的弟子,有淮陽彭宣,官至大司空;沛郡戴崇,官至少府九卿。彭宣為人恭順儉樸有法度,而戴崇性和樂多智,二人品行不同。張禹心裡喜歡戴崇,敬重彭宣而疏遠他。戴崇每次侍候張禹,常責老師應置酒設樂同弟子一起快樂。張禹將戴崇帶入後堂飲酒,婦女相陪,優令奏樂鏗鏘,極盡歡樂,深夜乃止。而彭宣來的時候,張禹便處接待,談論經義,白天請他吃飯,不過是一碗肉一杯酒相待。彭宣未能到後堂。兩人都知道這些,但各自以為得宜。

要地求官

張禹年老,為自己修冢塋,起祠室,認為平陵肥牛亭部處地好,又與延陵近,奏請求取此地,漢成帝把它賜給張禹,下詔令平陵遷亭它所。曲陽侯王根聽說後就爭這塊地:“此地正當平陵寢廟衣冠出遊的通道,張禹身為師傅,不遵謙讓之道,倒求取衣冠出遊之通道,又遷壞舊亭,雙重的不適宜。孔子稱‘賜可惜那隻羊,我可惜那種禮’。應改賜張禹別的地方。”王根雖是漢成帝的舅舅,但漢成帝敬重他不如張禹,王根的話雖然急切,還是不被採納,到底還是把肥牛亭地賜予張禹。王根由此妒嫉張禹的被寵幸,多次說他的過惡。漢成帝卻更加敬重厚待張禹。張禹每次生病,往往因飲食寢臥之增損得知,漢成帝親臨問候。漢成帝親自到張禹床前拜問,張禹頓首謝恩,依靠投順,張禹向漢成帝說:“老臣有四男一女,愛女甚於男,但遠嫁為張掖太守蕭鹹妻,受不住父子私情,想與她近一些。”漢成帝即時調蕭鹹為弘農太守。張禹的小兒子沒有做官,漢成帝親臨問候張禹時,張禹多次看著自己的小兒子,皇上就在張禹床前封為黃門郎,加給事中。

因病去世

張禹雖居家中,因為特進為天子師,國家每有大政,必定參與定議。永始元延年間(前16年―前9年),日食、地震特別多,很多吏民上書談災異報應,譏切王氏專政所致。漢成帝怕變異屢現,思想里很以為然,沒有明見,便車駕到張禹府第,摒開左右,親自拿自然變異問張禹,順便把吏民說的王氏事講給張禹聽。張禹自見年老,子孫弱,又與曲陽侯王根不和,恐被所恨。張禹則對漢成帝說:“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日食三十餘次,地震五十六次,有時候諸侯互相殘殺,有時候夷狄入侵中國。災變之異深遠難見,所以聖人很少談天命,也不談怪異鬼神。天性和天道,從子貢以下之屬沒聽孔子說過,何況淺見鄙儒說的!陛下應修理政事用善行來回答他,與下面的人同福同喜,這才是經義的意思。新學晚生,誤入亂道,應該不相信,用經術判斷他。”漢成帝平素相信喜歡張禹,因此不懷疑王氏。後曲陽侯王根及眾多王氏子知道張禹說的話,都很高興,便親近張禹。張禹見時有災異或漢成帝身體不適,選擇日期齋戒在星宿下占卜,端衣冠立卜,得吉卦就把占卜進獻漢成帝,如有不吉,張禹為此憂慮而形於色。綏和二年(前7年),漢成帝去世,張禹趕上奉侍漢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去世,諡號節侯。

眾儒稱讚

起初,張禹為師,因漢成帝幾次向張禹詢問經術難題,張禹作《論語章句》獻給漢成帝。開始魯扶卿及夏侯勝、王陽、蕭望之、韋玄成都說《論語》篇章順序有的不同。張禹先向王陽學習,後從庸生學習,采眾家之長,後出轉精。眾儒給他贊語:“欲為《論》,念張文。”從此學者很多隨從張氏,其餘各家漸漸衰微。

歷史評價

班固:①“禹為人謹厚”;②“禹性習知音聲,內奢淫,身居大第,後堂理絲竹管弦。”;③“蔡義、韋賢、玄成、匡衡、張禹、翟方進、孔光、平當、馬宮及當子晏鹹以儒宗居宰相位,服儒衣冠,傳先王語,其醞藉可也,然皆持祿保位,被阿諛之譏。彼以古人之跡見繩,烏能勝其任乎!”
李德裕:”夫社稷之計,安危之機,人君不能獨斷者,必資於所敬之臣。然臣有忠邪,時有險易,交有淺深,義有厚薄。范雎山東之匹夫也,入虎狼之秦,履不測之險,可謂交疏義薄矣,而能尊昭王,去穰侯,開秦霸業之基,以安固後嗣,可謂忠於昭王矣。夫能獨斷者英主也,古人言‘謀之欲多而斷之在獨’,蓋為此矣。天有震雷之怒,龍有逆鱗之恨,所以人君在於能斷耳。然親戚之際,恩義之重,斷之於己不可也。張敞所謂‘明詔以恩不聽,群臣以義固爭而後許’,而令明詔自親其文,非策之得也。漢文帝誅薄昭,斷明矣,於義則未安也。周宣餞申伯,有《孔碩》之詩,秦康送文公,興‘如存’之感,況太後尚存,唯一弟薄昭,而斷之不疑,非所以慰母氏之心也。漢成帝車駕至張禹第,辟左右,親問禹以天變。禹以年老子弱,與曲陽有隙,乃言:‘新學小生,亂道誤人,宜無信用。’帝雅信愛禹,由此不疑王氏。致漢室之亡,成王莽之篡,皆因禹而發,可謂漢之賊也,國之妖也。雖蛇斗於鄭,嗤遂端危妖不甚於禹矣。朱雲欲以上方斬馬劍斷佞臣頭,斯言當矣。後代有類於此者,其臣可以范雎為師表,張禹為鑑戒。“

家庭成員

家族歷史

張禹有四個兒子,長子張宏繼承父爵,官至太常,位列九卿。其餘三個兒子都做了校尉、散騎、諸曹。

家族成員

兒子:張宏

史書記載

《漢書·卷八十一·匡張孔馬傳第五十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