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木清(中國福建農林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木清男,漢族, 1966年9月生,博 士,福建省周寧縣人,現任福建農林大學教授、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屆福建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福建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木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省周寧縣
  • 出生日期: 1966年9月
  • 職業福建農林大學教授
  • 主要成就:第十屆福建省政協常委
人物經歷,學習經歷,工作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貢獻,承擔課題,科研成果,期刊論文,技術研發,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1983年9月-1987年7月福建農學院農學系大學本科;
1987年9月-1990年7月福建農學院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碩士;
1991年10月-1994年7月福建農業大學植物生理與生物化學博士。
1999年1月-2000年8月美國佛羅里達大學作物分子遺傳學博士後。

工作經歷

1990年7月-1993年6月福建農學院甘蔗所實習研究員;
1993年7月-1996年7月福建農業大學甘蔗所助理研究員
1996年8月-2000年6月農業部甘蔗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
2000年7月至今農業部甘蔗生理生態與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主任;
2001年5月至今福建農林大學“閩江學者計畫”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5年轉評教授;
2008年~現在,美國佛羅里達學客座教授、美國農業部合作研究員。

主講課程

(1) 博士生學位課程:高級植物環境生理學;
(2)碩士生學位課程:作物栽培生理;
(3)碩士生選修課程:專業英語;作物化控工程;生物信息學。

研究方向

(1)作物生理遺傳與分子育種
(2)植物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3)作物病害防治。

主要貢獻

承擔課題

(1) A Rapid Screening Process for Chemical Control of Huanglonbing (FPRAC-161); 175,000 USD; Supported by FPRAC; Co. P.I. (2008~2011)
(2) Use of Stoller Products to Mitigate Citrus Greening Disease (Huanglongbing); 150,000 USD; Sponsored by Stoller Inc.; Co. P.I.(2010~2011)
(3)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w control strategies for citrus huanglongbing (greening) 760,000 USD; Supported by USDA; Co. P.I.(2009~2012)
(4) “十一.五”國家”“863”課題—斑茅FKBP12基因在甘蔗抗旱上的作用網路研究
(5) 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甘蔗育種材料和方法研究
(6) 國家“十五”“863”課題--糖料新品種選育
(7) 國家“十五”科技攻關先導項目--能源甘蔗技術開發與新品種產業化示範
(8) 福建省重大科技項目--轉基因農產品及其生物製品檢測的生物晶片研製
(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
--甘蔗光合性能的遺傳分析與高光效、高生物量材料選育
--甘蔗近緣屬植物斑茅的雜交利用及其真實雜種後代分子鑑定
--甘蔗抗旱系列基因的分離克隆及其晶片表達譜研究
--轉ScMV-CP基因甘蔗抗花葉病遺傳穩定性評價及其分子機制
--甘蔗SrMV-P1基因的遺傳轉化及其功能解析
(10)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留學回國人員基金等
(11)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轉花葉病毒CP(ScMV-CP)基因甘蔗環境安全性評價及抗病機制

科研成果

發明專利(10項,已授權6項);
-- 甘蔗斑茅雜種的DNA鑑定方法(03138821.3,已授權);
-- 甘蔗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核酸分子及其套用(200410037124.3,已授權);
-- 一種運動發酵單胞菌耐酸新菌株(200510019406.5,已授權);
-- 一種檢測轉基因產品的基因晶片(200510129849.X,已授權);
-- 一種利用SrMV-P1基因培育抗花葉病甘蔗品種的方法(200707380154.X, 已授權);
-- 利用pmi基因快速獲得轉基因植物的方法(200603270124.X, 已授權);
--一種利用ScMV-CP基因培育抗花葉病甘蔗品種的方法(200707380148.X, 初審通過);
-- 斑茅甜菜鹼醛脫氫酶基因與工程菌(200510019405.0,已公開)。

期刊論文

--《作物抗旱分子生理與遺傳改良》(主編),2005,中國科學出版社華夏英才基金資助,入選中華華夏英才學術著作文庫;
--《糖料作物遺傳改良與高效育種技術》(主編),2006,中國農業出版社-- 《Sugarcane Mosaic Virus》(參編)由美國Lenardon Stadium Press,Texas出版;
--《作物栽培學》(參編),2002,重慶出版社
--《甘蔗遺傳育種的理論與實踐》(參編),2003,中國農業出版社;
-- Muqing Zhang, Yongping Duan, Lijuan Zhou, William W. Turechek, Ed Stover, and Charles A. Powell, 2010. Screening molecules for control of citrus huanglongbing using an optimized regeneration system for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infected periwinkle cuttings. Phytopathology. 2010, 100(3):239~245
-- Joseph C. V. Vu, Yoana C. Newman, L. Hartwell Allen, Jr., Maria Gallo-Meagher, Mu-Qing Zhang, 2002. Photosynthetic acclimation of young sweet orange trees to elevated growth CO2 and temperature J. Plant Physiol. 2002, 159. 147–157;
其他論文158篇,其中SCI和EI收錄8篇。

技術研發

1、國家甘蔗產業技術研發中心概況:成立於2008年。首席科學家為陳如凱教授,陳教授是農業部科技委委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福建省優秀專家。從事甘蔗研究50年來獲得建國以來糖料界唯一的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以及其它1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獎,撰寫5部專著和200多篇論文,培養了40多位博士和近百位碩士。今年來,中心依託單位受到習近平、賀國強、周永康、李嵐清吳儀黨和國家領導人關心和和農業部的大力支持。
2、國家甘蔗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科研項目:“九五”以來,主持國家攻關、“863”、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攻關先導項目、國家“948”行業重大項目、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財政部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部跨越計畫、農業結構調整重大專項等有關甘蔗的所有基礎性、公共性、戰略性的重大科研項目。
3、國家甘蔗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科研團隊:學校歷屆領導都十分重視甘蔗所的建設與發展,從人員配備、設施建設直到後勤保障都給於大力支持。目前甘蔗所有26名專職科研人員,其中正高7人,副高9人,10人具博士學位,9人具碩士學位,形成梯隊合理、富有活力的學術團隊,2006年榮獲全國創新團隊。博士生導師:陳如凱、林彥銓、張木清、許莉萍鄧祖湖;碩士生導師:袁照年張華陳平華羅俊、徐景升、高三基闕友雄;其它骨幹:林慶良、郭晉隆、黃國強、王恆波、高世武、傅華英。
4、快速發展的國家甘蔗產業技術研發中心依託單位:1996-2008年:快速發展時期,成立國家甘蔗分改良中心、農業部甘蔗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農業部甘蔗及製品質檢中心和農業部轉基因成分檢測中心。主持“九五”、“十五”、“十一五”國家甘蔗育種攻關、863和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甘蔗行業科技專項、國家948行業重大項目等所有涉及甘蔗產業的重大科研項目,榮獲國際、國內各項科技獎勵5項。

獲獎記錄

(1)2001年受聘福建省“閩江學者計畫”特聘教授;
(2)002年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會優秀青年教師獎(科研類);
(3)第八屆中國農學會優秀青年科技獎;
(4)2004年第八屆“挑戰杯”大學生競賽組委會優秀指導教師和福建農林大學“科技創新園丁”和科研貢獻獎;
(5)2005年獲得福建(運盛)青年科技獎;
(6)2006年獲得福建省青年科技獎。
(7)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
(8)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
(9)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參加);
(10)福建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三等獎
(11)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