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茅(斑茅)

斑茅(斑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是禾本科蔗茅屬多年生高大叢生草本植物,稈粗壯,高2-4(-6)米,直徑1-2厘米,具多數節,無毛。多生於山坡和河岸溪澗草地。

葉鞘長於其節間;葉舌膜質,頂端截平;葉片寬大,線狀披針形,無毛。圓錐花序大型,稠密,主軸無毛;總狀花序軸節間與小穗柄細線形,黃綠色或帶紫色。穎果長圓形,胚長為穎果之半。 花果期8-12月。

產於中國河南、陝西、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等省區;也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嫩葉可供牛馬的飼料;稈可編席和造紙。本種是甘蔗屬中莖稈不具甜味的種類,在育種有性雜交上利用其分櫱力強、高大叢生、抗旱性強等特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斑茅
  • 拉丁學名: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
  • 別稱:大密(《嶺南科學》),芭茅(江西《草藥手冊》)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蔗茅屬
  • :斑茅
  • 分布區域:中國四川、雲南、貴州
  • 英文名:E.arundinaceus
  • 命名者及年代:Retz.,1786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長環境,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高大叢生草本。稈粗壯,高2-4(-6)米,直徑1-2厘米,具多數節,無毛。葉鞘長於其節間,基部或上部邊緣和鞘口具柔毛;葉舌膜質,長1-2毫米,頂端截平;葉片寬大,線狀披針形,長1-2米,寬2-5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漸變窄,中脈粗壯,無毛,上面基部生柔毛,邊緣鋸齒狀粗糙。
圓錐花序大型,稠密,長30-80厘米,寬5-10厘米,主軸無毛,每節著生2-4枚分枝,分枝2-3回分出,腋間被微毛;總狀花序軸節間與小穗柄細線形,長3-5毫米,被長絲狀柔毛,頂端稍膨大;無柄與有柄小穗狹披針形,長3.5-4毫米,黃綠色或帶紫色,基盤小,具長約1毫米的短柔毛;兩穎近等長,草質或稍厚,頂端漸尖,第一穎沿脊微粗糙,兩側脈不明顯,背部具長於其小穗一倍以上之絲狀柔毛;第二穎具3(-5)脈,脊粗糙,上部邊緣具纖毛,背部無毛,但在有柄小穗中,背部具有長柔毛;第一外稃等長或稍短於穎,具1-3脈,頂端尖,上部邊緣具小纖毛;第二外稃披針形,稍短或等長於穎;頂端具小尖頭,或在有柄小穗中,具長3毫米之短芒,上部邊緣具細纖毛;第二內稃長圓形,長約為其外稃之半,頂端具纖毛;花葯長1.8-2毫米;柱頭紫黑色,長約2毫米,為其花柱之2倍,自小穗中部兩側伸出。
穎果長圓形,長約3毫米,胚長為穎果之半。2n=30,40 (Babu,Srinivasan, 1950;Celarier,1956),50(Janaki Ammal,1941;Price,1959),60(Bremer,1934)。 花果期8-12月。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河南、陝西、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等省區;也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和河岸溪澗草地。

主要價值

嫩葉可供牛馬的飼料;稈可編席和造紙。本種是甘蔗屬中莖稈不具甜味的種類,在育種有性雜交上利用其分櫱力強、高大叢生、抗旱性強等特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