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軍(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張家軍(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張家軍,男,漢族,1973年5月生,河南省商城縣人,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教授。2000年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獲教育學碩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獲教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課程與教學論、教育社會學。發表論文二十多篇,主持課題四項,主研課題多項,參編著作多部。學術兼職主要有: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分會全國教育策劃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重慶市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會副秘書長。科研項目:“重慶市城鄉學生教育資本的差異與調控研究”,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學校教育場研究”,西南大學博士基金項目,“學校教育的隱性力量研究”,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學術論文,科研項目,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2002-2005年,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原理專業畢業,獲教育學博士學位。
張家軍
1997-2000年,西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畢業,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1993-1997年,河南大學教育系(今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校教育專業畢業,獲教育學學士學位。

主要貢獻

學術論文

1、《論教育制度及其對行為的規訓》,《教育學報》,2007年第3期。
2、《論教育寬容的本質、意義及實現策略》,《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2期。
3、《論學校文化及其建設》,《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
4、《論和諧師生關係的含義、特點及建構》,《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年第1期。
5、《論我國教育學科研究生的培養模式》,《福建高教研究》,2004年第2期。
6、《論理解型師生關係的建構》,《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
7、《課堂探究教學:策略及問題》,《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4年第5期。
8、《論教育寬容》,《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年第4期。
9、《後現代主義之於課程研究的意義與反思》,《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10、《論課程政策評價模式》,《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第4期。
11、《我國人力教育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4年第3期。
12、《當前我國課程改革中存在問題的思考》,《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4年第6期轉載主要觀點)。
13、《論“理解教育”在教學上的創新》,《天津師範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4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4年第7期全文轉載)。
14、《論課程政策主體》,《當代教育科學》,2004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4年第5期全文轉載)。
15、《論課程政策決策模式》,《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1期。
16、《論案例教學的本質與特點》,《中國教育學刊》,2004年第1期。
17、《國外基礎教育課程目標的特點及其啟示》,《外國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18、《從〈課程計畫〉的變化看我國中國小課程改革的方向》,《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2期。
19、《試論我國古代私學的發展、課程設定及其現實意義》,《達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第1期。
20、《承認失敗的價值——創新教育的重要取向》,《中國小管理》,1999年第10期。
21、《當前中國小課程改革的探討——兼論我國現行的中國小課程計畫》,《教育研究與實驗》,1999年第3期。
22、《知識經濟與高校教學改革》,《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年第3期。
23、《主體性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展望》,《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年第2期。
24、《現代教學理論的主要特徵:傳統與現代的整合》,《天津市教科院學報》,1999年第6期(《教育文摘周報》全文轉載)。
25、《課程綜合模式述評》,《天津市教科院學報》,1999年第1期。
26、《〈迎接新世紀:素質教育讀本(中學版)〉析評》,《西南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年第2期。

科研項目

1、“重慶市城鄉學生教育資本的差異與調控研究”,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主持人,2007年立項。
2、“西南都市發達區與農村地區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的比較研究——以重慶市為例”,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主持人,2006年立項。
3、“學校教育場研究”,西南大學博士基金項目,主持人,2005年立項
4、“學校教育的隱性力量研究”,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主持人,2004年立項。

獲獎記錄

2005年,獲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市普通高校優秀畢業生”榮譽稱號。
2000年,獲西南師範大學“西南師範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