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古山戰役

張古峰戰鬥是武漢會戰(中國稱為武漢保衛戰,日本稱為武漢攻略戰)中的一場著名戰鬥。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中一場大規模戰役,超過一百萬名國民革命軍在蔣介石的領導下防守武漢,以抗擊由畑俊六指揮的日本陸軍,戰場在長江南岸及北岸,橫跨安徽省河南省浙江省湖北省,該戰役共進行了四個半月,是整個抗日戰爭中時間最長、規模最龐大和最出名的戰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古山戰役
  • 時間:1938年9月-10月
  • 戰鬥雙方:國軍、日軍
  • 雙方指揮員薛岳、松浦淳六郎
戰鬥簡介,參戰部隊,雙方指揮員,戰鬥經過,

戰鬥簡介

戰役進行到1938年9月底,見進展如此慢,日軍統帥岡村急得要命。通過空中偵察他發現經過一個月的激戰,南潯路與瑞武路之間的防守間隙越來越大,這時派一支奇兵從這個縫隙穿過去突然出現在守軍的背後,那么南潯路正面20萬中國守軍就有可能被日軍的三個師團合圍。岡村親自為松浦籌劃了一切,他把106師團分成五部分,以便能隱蔽地穿過國軍防線的縫隙以及在受攻擊時能相互支援。9月25日,106師團正式開始行動,進至德安西面萬家嶺地區,因地圖失誤而迷路。被薛岳發現指揮第4、第66、第74軍等部從側後迂迴,將其包圍。日軍第27師團一部增援,在萬家嶺西面白水街地區被第32軍等部擊退。10月7日,中國軍隊發起總攻,激戰三晝夜,多次擊敗日軍反撲。日軍由於孤立無援,補給斷絕,戰至10日,日軍第106師團被殲3000餘人,這是贛北地區主要作戰中殲敵最多的一役。史稱“萬家嶺大捷”。第106師團在連遭兩次殲滅性打擊之後已失去進攻能力,即在南潯路北段地區擔任守備任務,進行休整補充,原定與第101師團進攻南昌的任務被迫取消。
張古峰戰鬥就是“萬家嶺大捷”中的一場關鍵戰鬥。

參戰部隊

國軍參戰部隊有國民黨66軍,4軍,74軍,187師,139師,91師,新編13師,新編15師,142師,60師,19師,預備第6師等。
日軍第106師團

雙方指揮員

國民黨軍由薛岳指揮。
日軍由松浦淳六郎指揮。

戰鬥經過

1938年10月5、6日兩日,第1兵團主力第74軍(即後來的號稱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的前身)等部在長嶺、背溪街、張古山、獅子岩等處與日軍第106師團激戰。
6日,薛岳認為殲滅當面日軍的時機已到,下達了對敵第106師團展開總攻擊的作戰命令,當天下午,總攻擊開始打響,第66軍以第195師及160師向石堡山攻擊前進。74軍第51師在師長王耀武指揮下,向日軍占據的長嶺北端和張古峰制高點發起了數度攻擊,第51師153旅長張靈甫率一支精幹的小部隊,從日軍疏於防範的後山絕壁上進攻,經過白刃格鬥,占領張古峰主陣地。
拂曉後,日軍拼力反撲,一度奪回陣地。張靈甫率部死戰,腿部負傷,仍不下火線,張古山頂一時屍山血海。激戰至10月9日,在中國軍隊的打擊下,日軍第106師團損失慘重,特別是日軍基層軍官傷亡慘重,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大將親自組織向萬家嶺地區空投了200多名軍官,以加強力量,這在整箇中國抗日戰爭中是絕無僅有的。因此陣地對日軍突圍至關重要,以飛機重炮攻擊,51師只得退下,入夜又奪回,經五晝夜反覆爭奪,張靈甫帶傷堅持戰鬥,終於牢牢控制該陣地。
蔣介石命令薛岳,務必在10月9日24時前全殲該敵,結束戰鬥,作為給“雙十節”的獻禮。15時,薛岳命令各部隊選拔勇壯士兵200至500人組成奮勇隊,擔任先頭突擊。同時各部長官一律靠前指揮,薛岳自己也親臨一線。18時,炮火準備。19時,奮勇隊出擊,各主力部隊緊隨其後,向箭爐蘇、萬家嶺、田步蘇、雷鳴鼓劉、楊家山等地全線攻擊。各部隊前赴後繼,踏屍猛衝。經一夜血戰,106師團的防禦陣地徹底崩潰。激戰至10日晨,第66 軍收復萬家嶺、田步蘇,第4軍收復大金山西南高地和箭爐蘇以東高地,第74軍收復張古山 ,第91師收復楊家山東北無名村,第142師收復楊家山北端高地。戰鬥中,第4軍前衛突擊 隊曾突至萬家嶺第106師團司令部附近不過百米,因天色太黑,加之自身也傷亡重大,未能及時發覺松浦中將。據戰役結束後一名日俘供認:“幾次攻至師團部附近,司令部勤務人員,都全部出動參加戰鬥,師團長手中也持槍了。如果你們堅決前進100米,師團長就被俘或者切腹了。”未能生擒松浦淳六郎,成為此次會戰中最大的遺憾。11日,第106師團殘部千退守雷鳴鼓劉、石馬坑劉、桶漢傅、松樹熊等不到5平方公里的地區內固守待援。岡村寧次嚴令各部不惜代價,增援萬家嶺。鑒於基本殲滅106師團的主要目 的已經達到,而各部隊傷亡均極慘重,薛岳命令各部撤出戰鬥,全軍退守永豐橋、郭背山 、柘林一線。隨後,薛岳電稟武漢軍委會:“此次敵穿插迂迴作戰之企圖雖遭挫折,但我集中圍攻,未將該敵悉殲滅,至為痛惜。”
張靈甫夜襲張古山,一戰成名天下知。
   1938年,張靈甫奉王耀武之命,對駐守江西德安張古山的日寇進行反擊。討論作戰方案的時候,眾人認為張古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靈甫拍案而起,道:“各位都看過《三國演義》,魏國大將鄧艾為攻取成都,出蜀將之不意,帶精兵暗渡陰平,飛越摩天嶺,一舉攻克了江油、涪城和成都。我們也可仿此戰例,大軍從正面進攻的同時,再挑選一批精兵強將,從人跡罕至的張古山背面進行偷襲,以收兩面夾攻之效。”於是,張靈甫親率一支突擊隊效法鄧艾輕裝出發,攀木掛樹,穿過艱險的深山峽谷,老林惡水,配合正面部隊進攻,飛奪張古山。而後日寇不甘失敗,出動飛機與重炮狂轟濫炸,幾乎將張古山移為平地。張靈甫率部浴血死戰,與日寇鏖戰五天五夜,陣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反覆拉鋸。親臨死線指揮的他身中7塊彈片,鮮血直流也沒有退下火線。
得知德安大捷之後,田漢受時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的委派,採訪張靈甫等人,刊登《中央日報》,並編寫的話劇《德安大捷》,張靈甫以真名真姓在劇中出現,從此名震天下。德安戰役之後,張靈甫很快提升旅長。旅下轄團,實為師長。榮獲四等雲麾勳章、三等寶鼎勳章。
該地名實為張古峰,後因74軍軍歌中為押韻,出現了“張古山,血染紅”字樣,後人多以為該地名為張古山。 但該段事跡無可稽考,極有可能為二十一世紀翻案虛構之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