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芳(清代武將)

張元芳(清代武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元芳,字宗五,祖籍南京,明初遷居太原府陽曲縣(今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曾祖父張晏,曾祖母馬氏。祖父張邦輔,祖母李氏。父親張鮥,擅長冶鑄和制弓之術。母親陳氏,嫻明勤篤,慈教有方。張元芳自幼受到良好的親職教育。稍長,臂力過人,素懷大志,胸有韜略。

基本介紹

  • 本名:張元芳
  • 字號:宗五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南京
人物生平,社會評價,

人物生平

張元芳初露將才始於康熙十七(1678)年。當時正值以鎮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為首的"三藩"擁兵反清,據守台灣的鄭經也在福建漳州等沿海各地繼續與清兵激戰的八年反清戰爭時期。從西北的陝甘到東南的台灣、福建到處是反清的戰火。為平定叛亂,清廷在陝甘和江西、福建開闢了兩個主要戰場,與反清勢力展開激戰。時,張元芳在福建巡撫麾下,參與反攻,多樹戰功,特別在克服永春、德化二縣、力解泉州(今福建泉州市)急圍的戰鬥中,殊死搏鬥,戰績卓著,被授守備之職。十九(1680)年二月,奉命出征,收復海壇(今福建平潭縣)、湄州(莆田縣)、平海(莆田縣東九十里處)、崇武(惠安縣)、南日澳(福清縣南海中)、塗灑州、得尾(思明縣)和夏門(廈門)、金門各處海島地方,身先士卒,威震敵軍,立下了汗馬功勞。二十(1681)年九月,奉旨功加二十等,並授左都督以帶餘功一次。二十二(1683)年三月,兵部任命其為左都督管浙江提標後營游擊事,仍記余功一次。二十三(1684)年九月二十四日,誥授階榮祿大夫。同時,上封三代,男贈榮祿大夫,女贈一品夫人。
康熙二十九(1690)年三月二十五日,張元芳特升陝西涼州大靖營參將(正三品,歲俸三十兩,加支二百四十兩。服飾藍寶石頂)。本年八月初九日領札,十月二十二日到職。大靖素有"控賀蘭之隘,扼北海之喉,用以獨當一面,而使涼鎮無東北之慮者"的特殊地理位置。為不負重託,張元芳殫精竭慮,勵精圖治,察地形,堅壁壘,積極落實朝廷"與民休息"的各項政策措施,體恤士卒,體察民情,在鞏固邊防、治理地方中建立了不朽功勳。康熙三十三(1694)年,卒於大靖公署。

社會評價

縱觀張元芳十多年的戎馬生涯,在維護祖國統一的東南沿海戰場出生入死,屢立奇功。在鞏固西北邊防,與民休養生息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貢獻了畢生精力。
張元芳為官"清正剛直,素懷忠孝"。歿後,其子張弘儒、張弘學"家無遺物,囊無餘資",不能扶柩歸里,只好將他葬於大靖城西五里處。二子襲承父志,習文修武,以為資身之策。怎奈地方貧瘠,家境貧寒,度日維艱,乃於雍正六(1728)年身負兩道誥封(張元芳曾祖父母、祖父母受封之誥)到山西老家尋親投奔,歷盡艱辛,終於在太原南市街饅頭巷古彌陀寺右邊張宅找到宗親。叔侄兄弟相聚一場,喜淚交加。後在宗族本家的資助下,兄弟倆得以重返大靖,嗣承祖脈,勤耕壟畝,繁衍生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