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瑞

張伯瑞

張伯瑞(987—1082),字平叔,號紫陽。浙江天台人。在四川成都遇真人劉海蟾授真訣,於是作《悟真篇》,傳法於石泰,依次傳於薛道光、陳楠、白玉蟾。這五人後被譽為“南宗五祖”。因張伯瑞等人皆不曾出度為道士,自白玉蟾始為道士傳法,且白玉蟾著述最豐,弘揚法門最力,故俞琰《席上腐談》認為南宗形成於白氏。實際上,此人叫張伯端。現在有些出版物上印刷錯誤造成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伯瑞
  • 出生地:浙江天台
  • 出生日期:987
  • 逝世日期:1082
  • 籍貫:浙江天台
人物生平,人物貢獻,宗教主張,

人物生平

學問淵博
張伯端,天台人也。少無所不學,浪跡雲水。晚傳混元之道而未備,孜孜訪問,遍歷四方。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陸龍圖公詵,鎮益都,乃依以游蜀,遂遇劉海蟾,授金液還丹火候之訣。乃改名用成,字平叔,號紫陽。修煉功成,作《悟真篇》行於世。
嘗有一僧,修戒定慧,自以為得最上乘禪旨,能入定出神,數百裡間,頃刻輒到。一日,與紫陽相遇,雅志契合。紫陽曰:“禪師今日能與同游遠方乎?”僧曰:“可也。”紫陽曰:“唯命是聽。”僧曰:“願同往楊州觀瓊花。”紫陽曰:“諾。”於是,紫陽與僧處一淨室,相對瞑目趺坐,皆出神遊。紫陽才至其地,僧已先至。繞花三匝,紫陽曰:“今日與禪師至此,各折一花為記。”僧與紫陽各折一花歸。少頃,紫陽與僧欠伸而覺。紫陽云:“禪師瓊花何在?”僧袖手皆空。紫陽於手中拈出瓊花,與僧笑玩,紫陽曰:“今世人學禪學仙,如吾二人者,亦間見矣。”紫陽遂與僧為莫逆之交。後弟子問紫陽曰:“彼禪師者,與吾師同此神遊,何以有折花之異?”紫陽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則成形,散則成氣,所至之地,真神見形,謂之陽神。彼之所修,欲速見功,不復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人見無復形影,謂之陰神。”弟子曰:“唯。”
紫陽常云:“道家以命宗立教,故祥言命,而略言性。釋氏以性宗立教,故祥言性而略言命。性命本不相離,道釋本無二致。彼釋迦生於西土,亦得金丹之道。性命兼修,是為最上乘法,故號曰金仙。傳大士詩云:‘六年雪嶺為何因,只為調和氣與神。一百刻中為一息,方知大道是全身。’鐘離正陽亦云:達摩面壁九年,方超內院;世尊冥心六載,始出凡龍。以此知,釋迦性命兼修分曉。其定中出陰神,乃二乘坐禪之法,奈何其神屬陰,宅舍難固,不免常用遷徙。一念差誤,則透靈別殼異胎,安能成佛?是即我教第五等鬼仙也。其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陰中超脫,神像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雖不入輪迴,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奪舍而已。其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於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以其一志,陰靈不散,故曰鬼仙。雖曰仙,其實鬼也。故神仙不取。釋迦亦云:‘惟以佛乘得滅度,無有餘乘。’又曰:‘世間無有二乘得滅度,惟一佛乘得滅度爾。’釋迦之不取二乘,即我教之不取鬼仙也。奈何人之根器、分量不同,所以釋氏說‘三乘之法’;道家分‘五等仙’、三千六百旁門法也。鐘離真人云:‘妙法三千六百門,學人各執一為根。豈知些子神仙訣,不在三千六百門。’此正釋迦所謂‘惟一佛乘得滅度’之意也。”
張氏留傳下來的《奇筋八脈考》受到明朝大醫學家李自珍的推崇。

人物貢獻

人們常說南宗北派,其中的南宗就是張伯端創立的,道教又稱之為“南五祖派”,與王重陽創立的北派亦即道教又稱“北七真派”,二者並列為全真教重丹法清修的兩大派。而南宗派在宋神宗熙寧年間(1068-1077)由張伯端所傳,伯端又受之於陳摶和劉海蟾。

宗教主張

張伯端開創的南宗,主張先命後性,即從傳統內丹命術入手修煉,循序漸進,以人身中的上藥三品即、炁、三寶為藥物,經築基、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而結“金丹”。其主要代表作《悟真篇》專言內丹,與《周易參同契》齊名而號稱丹經之王。他在《悟真篇》中說:“學仙須是學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以《陰符經》、《道德經》為祖經。
他在《悟真篇》中說:“《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滿五千,今古上仙無限數,盡於此處達真詮”。認為黃帝《陰符經》及老子《道德經》是丹道之祖。道教內丹道經張伯端基本總結和完成了煉養內丹的理論與方法,因而《悟真篇》與《參同契》同被尊為道教的“丹經之祖”,張伯端被尊為道教清修派丹法南宗的開山之祖。道教內丹學的重要派別。創始於北宋張伯瑞,流傳於南方廣大地區。該派以“先命後性”修煉方式著稱。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又稱紫陽派、天台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