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市街102號醬園位於揚州市廣陵區引市街102號,清代建築,占地面積338平方米,建築面積224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引市街102號醬園
- 所屬年代:清代
引市街102號醬園位於揚州市廣陵區引市街102號,清代建築,占地面積338平方米,建築面積224平方米。
引市街102號醬園位於揚州市廣陵區引市街102號,清代建築,占地面積338平方米,建築面積224平方米。文物特徵醬園坐北朝南,前店後坊式布局,前後三進,硬山頂。大門南向,第一進為店面,面闊三間,進深五檁;第二進面闊三間,...
光緒年間,在宣武門外、延壽寺街等地相繼開設了王政和、王芝和、致中和等醬園。另一種說法可以從《武清縣誌》得到佐證,王致和不是安徽人而是直隸省武清縣(現為天津直轄市武清區)人,大概意思如下:王致和,家居潞河畔的河西務村(今津武清區河西務鎮,明、清兩代為運河河務管理機構所在,故稱西河務,臨近北京...
清光緒初年,南京人潘孝武父子來臨渙集開設“園昌齋”醬園店,製成臨渙醬包瓜。它以香、脆、嫩,醬味濃郁等獨特風味而遠近聞名,清末有詩人題詩讚曰:“瓜風送香氣,蝴蝶亂飛雲。食之包瓜後,忘卻故鄉人。”醬包瓜選料考究,製作精細,從選料、挖瓤、鹽漬、瀝鹽、配料、填料、手工扎合、醬制到成品,多達二十幾到工序...
醬園弄居委會 福海里居委會 (五)龍門路街道 龍門路街道圖 八仙坊居委會 龍門路居委會 光德里居委會 均樂村居委會 勞動村居委會 連雲路居委會 重慶北路居委會 重慶新村居委會 信平里居委會 恆茂里居委會 浦東大樓居委會 望亭路居委會 新生里居委會 (六)金陵東路街道 金陵東路街道圖 山東南路居委...
醬油釀造技藝(錢萬隆醬油釀造技藝),上海市浦東新區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清代光緒六年(1880),浦東紳士錢錦南在上海南市磨坊弄創辦了萬隆醬園;1983年,醬油由上海食品進出口公司代理出口,遠銷香港、丹麥、挪威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達到1200噸;醬油採用不含轉基因的東北大豆,採用精選東北黃豆...
西直街歷史文化街區是體現武岡古城商貿特色的重要地段,歷史上商鋪、酒肆、茶館、銀號、當鋪鱗次櫛比,民居大院、宗祠分布集中。街區完整保留了以西直街為主軸,以慶豐巷、林家巷、醬園巷、龔家巷、安遠巷、按察司巷等支巷構成的魚骨狀街巷格局。街區內各類歷史文化遺產豐富,有15處文物保護單位,35處歷史建築,以及...
腐乳釀造技藝(王致和腐乳釀造技藝),北京市海淀區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王致和腐乳釀造技藝因其發明者為清代康熙年間舉人王致和而得名, 腐乳釀造是中國的一項傳統食品製作技藝,是一種將豆腐發酵、醃製後二次加工而成的豆制食品,一般用於佐菜或烹調。王致和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創辦了王致和南醬園。
菱湖古鎮景區位於菱湖鎮區的老城區內,總面積32萬平方米,共有歷史街巷61條,6000餘米,整體上形態完整、傳統風貌連續,醬園弄、塘路、油車潭街、八四弄、社壇基弄構成了古鎮區空間的基本框架,依然較完整的體現出江南水鄉古鎮“天人合一”的環境特色。景區重點打造以明清歷史文化建築為主的“歷史文化街區”、以承載...
座落於富順縣鄧井關鎮的王爺廟醬園生產的王爺廟麥醋(醬油),是川內有名的名品佳釀。釀造歷史悠久。據清同治八年(1872)《富順縣誌》記載,道光28年(1848)由縣人張廷清、宋同順、鄒從山三人合夥創辦“同泰順醬園”,年產曬醋千餘斤。此即為王爺廟醬園前身。當時掌缸師徐八爺,後期為李八爺。百多年來,掌缸...
安慶胡玉美醬園 國家級農業文化遺產 5 淮南 安徽壽縣芍陂(安豐塘)及灌區農業系統 銅陵 安徽銅陵白姜種植系統 黃山 安徽休寧山泉流水養魚系統、安徽黃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統 安慶 安徽太湖山地複合農業系統 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 19363 —— 詹上屋祖堂、黃莊南遺址、董湖1號遺址、安...
1800年,一位名叫張容齋的四川富順商人來到仁懷廳城(今赤水市市中地區),在赤水城東正街舊址開辦“源隆順”商號,在城內開辦醬園生產各類調味品。為適應人們對醬醋口味的新需求,張容齋的兒子張祥瑞在接管“源隆順”後,決定聘請自己富順老家的釀造名師魏銀山前來製作曬醋。此後,魏銀山根據赤水氣候特點,在原...
清代嘉慶八年(1803),陳氏孫輩陳逸仙在縣城西街開設順天號醬園。清代鹹豐三年(1853),陳逸仙之孫陳守信在南街將順天號與他店合併,開設益豐和醬園。陳守信潛心鑽研豆瓣製作技藝,總結出“晴天曬,雨天蓋,白天翻,夜晚露”的十二字真訣,郫縣豆瓣傳統手工製作技藝至此臻於完整。清代光緒三十一年(1905)後,陳守信...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潼川知府以此作為貢品,使得潼川豆豉名噪京都。傳至邱家第五代邱正順時,他在城區東街開辦了正順號醬園,年產豆豉二十多萬斤。解放後,潼川豆豉產量成倍增長,質量不斷提高,研製成自然毛霉型工藝,成為獨具特色的釀造品。工藝特徵 潼川豆豉是四川省三台縣的地方特產,因其自然發酵,後期不...
擁有永泰等九家醬園,榨油作坊多處。鐵匠爐頗多,山東移民中的鐵匠世家王家的刀具、霍家的小農具,每日裡叮噹叮噹生產不停。商品經濟活躍。在開平城內四條大街和城外三條大街上,商賈雲集,店鋪林立。有公和興、永和興、天順樓等八大糧莊,秋收後集中收購農民糧食,常年供應市民。有福盛興等經營布匹、綾羅綢緞的布莊...
七絕·醬園浜... 146 七絕·迎龍橋... 147 蘇幕遮·迎龍觀月... 149 七絕·解放環路與環城河... 150 七律·西水關... 151 臨江仙·待渡亭... 153 七律·望湖門... 155 七絕·南長橋晨景... 157 七律·淘沙巷... 159 七絕·淘沙巷訪古......
據原涪陵州志《涪州志》記載: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涪陵縣城郊(現涪陵城區洗墨路)商人邱壽安將涪陵青菜頭“風乾脫水”加鹽醃製,經榨壓除去滷水(鹽水),拌上香料,裝入陶壇,密封存放,當年送一壇在湖北宜昌開“榮生昌”醬園店的弟弟邱漢章,邱漢章在一次宴會上將哥哥邱壽安送與的榨菜讓客人品嘗,客人們...
2023年,主演電影《滿江紅》春節檔上映;2024年3月,參演的電影《醬園弄》殺青;11月2日,主演的電影《小小的我》上映。早年經歷 播報 編輯 張本煜於1985年1月18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出生,2003年,考入內蒙古工業大學管理學院。他一直以來的夢想是做一名小說家和編劇。大學畢業後,張本煜進入了一家貿易公司工作,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