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區

建陽區

建陽區(古屬建寧府建陽縣)位於福建省南平市北部85公里處,建溪上游,武夷山南麓,另稱潭城,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個縣邑之一。介於北緯27°06′-27°43′,東經117°31′-118°38之間。東鄰松谿縣政和縣,南接建甌市、順昌縣,西連邵武市光澤縣,北倚武夷山市、浦城縣,以“閩北糧倉”、“茶果基地”、“林海竹鄉”著稱於福建省。宋代曾以“圖書之府”和“理學名邦”聞名於世。下轄2個街道、8個鎮、3個鄉、190個自治村、14個居委會及3個國營農場。2016年常住人口31.2萬人,城鎮化率56.1%。

2014年5月27日,經報國務院同意,同意撤銷建陽市,設立南平市建陽區,以原建陽市的行政區域為建陽區的行政區域,建陽區政府駐潭城街道人民路28號;南平市政府駐地由南平市延平區八一路439號,遷至南平市建陽區南林大街36號。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建陽區
  • 外文名稱:Jienyang Area
  • 別名:潭城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童游、潭城等2街道、11鄉鎮
  • 政府駐地:潭城街道人民路28號
  • 電話區號:0599
  • 郵政區碼:354200
  • 地理位置:福建北部南平市
  • 面積:約0.34萬
  • 人口:31.7萬人(2017年常住人口) 
  • 方言閩北語建陽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考亭書院
  • 機場:武夷山機場
  • 火車站武夷山東站南平北站
  • 車牌代碼:閩H
  • 戶籍人口:356732人(2017年) 
  • 行政代碼:350703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合,農業,工業和建築業,國內貿易,交通,高鐵,軌道交通,社會,文化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名人,旅遊,

歷史沿革

建安八年(203年),東吳名將賀齊進兵福建。十年(205年)轉討上饒,分上饒地及建安之桐鄉置建平縣。賀齊為削弱建安縣地方勢力,將桐鄉劃入建平縣。建平立縣後,屬會稽南部都尉(治今福州)。建平縣地域包括上饒部分地(即今鉛山縣)、建安縣桐鄉和崇安。建安十二年到二十五年間(207~220年),分會稽南部都尉為建安郡,建平縣改屬建安郡。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邵武立縣,鉛山招善、鵝湖二鄉劃屬邵武,而旌孝等鄉仍屬建平。
太康元年(280年)分建安郡為建安、晉安二郡。同時,因建平縣與荊州建平郡同名而改建平縣為建陽縣。轄地仍有旌孝及福建之崇安、建陽。
及至南朝,建陽仍屬建安郡。南朝宋,建安郡屬江州(治今江西九江),齊屬江州,梁屬東揚州,陳初屬閩州(治今福州),後屬豐州(治今福州)。
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廢建安郡為縣,建陽併入建安縣,屬泉州(治今福州)。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改建安郡為建州;四年復置建陽縣,建陽縣屬建州。八年,建州屬泉州都督府,建陽縣併入建安縣。唐武則天垂拱四年(688年),復置建陽縣。唐末,旌孝等鄉劃入弋陽縣設鉛山場(鉛山場於南唐保大十一年升為縣)。
五代梁、唐,建陽皆屬建州。晉天福六年(941年),閩王以建州為鎮安軍(後改鎮武軍),建陽縣屬鎮安軍(後屬鎮武軍)。南唐保大四年(946年),建陽縣屬永安軍(治今建甌,不久改忠義軍)。
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建州改為建寧軍,建陽縣屬建寧軍。
宋淳化五年(994年),建陽縣西北鄉的崇安場升為崇安縣鹹平元年(998年),分建陽之上梅、下梅、會仙(赤石)、黃村、周村、將村(以上三里屬今星村、黃村一帶)等六里入崇安;治平三年(1066年),分建陽之東南(今童游鄉東南面及宸前東面一帶)併入甌寧縣;元豐五年(1082年),分建陽從政(非以後建陽境內之崇政里)、籍溪(此二里屬今五夫鄉田尾、古亭、茅廠等地)、豐陽(興田)、節和(黎源、澄滸一帶)、建平(黎源、澄滸)、五夫等里入崇安。宋元佑四年(1089年),甌寧縣將建陽東南一些鄉村歸還建陽。
南宋紹興二十二(1152年),建寧軍升為建寧府,建陽縣屬建寧府。景定元年(1260年),建陽縣之唐石里(今黃坑鎮)產嘉禾,更名嘉禾縣。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建寧府為建寧路,嘉禾縣屬建寧路。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嘉禾縣復名建陽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建寧路復稱建寧府,建陽縣屬建寧府。
清代建陽縣屬延建邵道建寧府。
1912年(民國元年)廢府。民國二年,改延建邵道為北路道,建陽縣屬北路道。
民國3年改北路道為建安道,建陽縣屬建安道。民國14年廢道。
1933年(民國22年),十九路軍在閩起義,在福建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建陽縣屬延建省。
民國23年,福建省政府設定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建陽縣屬第十行政督察區(駐地在浦城)。
民國24年,建陽縣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
民國27年專員公署由浦城遷至建陽。縣名沿襲清朝。
民國29年(1940年),又分建陽的崇文上里,包括今崇安之城村(古粵城)、大渚、井前、楊厝等地入崇安。是年10月,水吉從建甌分出升為水吉縣
民國30年(1941年),將崇安縣星村鎮(同建陽縣長坪鄉接壤的)施家坪、源頭一帶(共288畝),劃歸建陽縣管轄。
1949年8月24日,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建陽屬於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建甌)。
1950年9月專署遷建陽,建陽縣屬建陽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4年秋,邵武縣水北區清平鄉將坑上、藪上、西演、李家坡、黃竹樓、徐竹塘、邱家漈與下坪,劃歸黃坑區九峰鄉管轄;斗米嶺、泥洋、王壩溪、(里外)對田、(里外)大竹欄、三板橋與倒水,劃歸黃坑區桂林鄉管轄,共15個自然村,人口最多的村有20戶。
1956年6月建陽專署撤銷,成立南平專署,建陽縣屬南平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6年,水吉撤銷縣制,將所屬一區(治所水吉)、五區(治所鄭墩)、六區(治所漳墩)三個區及二區的下墘、黃地、嶺頭、陳地、侖尾等5個鄉,三區的回龍、壠下、滸洲、馬嵐、澄溪與南頭等6個鄉,四區的小湖、貴源、大湖、馬坑、東魯與鴻庇等6個鄉劃與建陽,置回龍區、鄭墩區、小湖區及水吉鎮。
1967年2月,邵武縣胡書公社屯上大隊劃出4個生產隊給建陽界首大隊管轄。
1968年5月設南平地區革命委員會,建陽縣屬南平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1年7月南平地革會遷建陽,建陽縣屬建陽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建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稱建陽地區行政公署,建陽縣屬建陽地區行政公署。
1989年1月行政公署遷南平(今延平區),建陽縣屬南平地區行政公署。
1994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縣級市)。
2014年5月27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南平市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同意撤銷建陽市,設立南平市建陽區,以原建陽市的行政區域為建陽區的行政區域;南平市政府駐地由南平市八一路439號遷至南平市建陽區南林大街36號。南平市政府搬遷具體至2018年年底開始。
2015年3月18日,南平市建陽區成立。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建陽區在其中。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建陽區轄2個街道、8個鎮、3個鄉:潭城街道、童遊街道、麻沙鎮、水吉鎮、將口鎮、莒口鎮、黃坑鎮、漳墩鎮、徐市鎮、小湖鎮、崇雒鄉、書坊鄉、回龍鄉。區政府駐潭城街道。以及190個自治村、14個居委會及3個國營農場。面積3383平方公里。
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行政區劃
街道鄉鎮直轄
轄11個社區、8個村委會:西市社區、中南社區、永安社區、橋南社區、西橋社區、興建社區、黃花山社區、西門社區、寶山社區、南陽社區、北門社區、城關村、橋南村、考亭村、嚴墩村、周墩村、黃墩村、回瑤村、溪源村。
轄5個社區、12個村委會:營前社區、水東社區、靜園社區、富林社區、曼頭山社區、童游村、赤岸村、水東村、溪口村、彭墩村、新嶺村、東澤村、水尾村、徐墩村、七姑村、新村村、南林村。
轄13個村委會:石維村、楊香村、回潭村、胡巷村、新建村、松柏村、橫塘村、南台村、西岸村、山尾村、芹口村、東田村、將口村。
轄1個社區、16個村委會:徐市社區、溪尾村、壕墩村、徐市村、北岸村、宸前村、圳頭村、林墩村、范墩村、大田村、大闡村、蓋溪村、黃坑村、唐科村、五峰村、條嶺村、南槎村。
轄1個社區、16個村委會:莒潭社區、莒口村、湖橋村、焦嵐村、長埂村、東山村、後山村、馬伏村、石庵村、上布村、中布村、茶布村、策口村、社洲村、東徐村、金山村、河壩村。
轄1個社區、22個村委會:麻沙社區、麻沙村、水南村、梁墩村、竹洲村、留田村、呂屯村、華溪村、江壩村、重歷村、扁溪村、新溪村、長坪村、新坪村、七寶村、毛店村、永興村、杜潭村、溪頭村、界首村、交溪村、墩頭村、江坊村。
轄1個社區、11個村委會:黃坑社區、九峰村、新峰村、塘頭村、三峽村、苦竹坪村、新曆村、鵝峰村、桂林村、長見村、大坡村、坳頭村。
轄1個社區、28個村委會:水吉社區、鄭墩村、營頭村、青田村、吳中村、玉瑤村、池中村、七里嵐村、渡船頭村、後井村、南嶺村、良源村、南山村、葉中村、陳地村、侖尾村、辛溪坪村、大梨村、雙溪村、黃西溪村、留中村、仁山村、安口村、黃家店村、後巷村、市頭村、和平村、建設村、民主村。
轄1個社區、24個村委會:漳墩社區、外屯村、漳墩村、竹口村、龍安村、焦坑村、姜地村、賴屯村、前溪村、杭下村、松源村、陳源村、杭頭村、堆後村、上乾村、康屯村、蘇源村、周曆村、桔坑村、外源村、沙堤村、嚴川村、鳳凰村、楓坑村、北孟坑村。
轄15個村委會:葛墩村、秦溪村、馬坑村、黃地村、小湖村、貴源村、大湖村、塘樓村、尹宅村、美溪村、東魯村、鴻庇村、祝中村、井後村、下乾村。
轄6個村委會:崇雒村、橫源村、上社村、上洋村、後畲村、右巨村。
轄7個村委會:書坊村、水北村、饒壩村、錢塘村、花園嶺村、貴溪村、松坑村。
轄12個村委會:回龍村、滸洲村、馬嵐村、坪洲村、澄埠村、均中村、白沙村、壠下村、高門村、白洋村、半天肖村、西歐浦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平市建陽區地處武夷山脈南麓,福建省北部,閩北山區盆地中部。位於北緯27°16′32″~27°43′41″東經117°32′20″~118°37′51″之間。總的地勢西北與東部高,東西距離長,南北距離較短,宛如馬鞍形。東鄰松谿縣政和縣,南接建甌市、順昌縣,西連邵武市、光澤縣,北依武夷山市、浦城縣
建陽區

氣候水文

氣候:建陽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資源豐富,冬短夏長,氣候宜人,靜風多,溫差大,雨季集中,年平均氣溫18.1℃,無霜期322天,年平均降雨量1742毫米,年日照平均1802小時,適宜動植物生殖繁衍,有“嘉禾之鄉”美稱。
水文:建陽區溪流水域總面積213平方公里。幹流兩岸多數較陡,斷面多呈“V”字形,河床基石裸露。支流更為狹窄,河谷多呈深切曲流的“U”字形。源短流激,集流時間短,暴雨時容易成災。全區共有溪流71條,其中較大的19條,流域50~200平方公里的有11條,200~500平方公里的有5條,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有崇陽溪南浦溪、麻陽溪。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建陽區素有“林海竹鄉”之稱,境內森林資源居福建省第四位,為中國南方重點林區之一。森林面積1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5.1%,木材蓄積量1250萬立方米,毛竹6312.99萬根。境內黃坑大竹嵐19平方公里範圍為國家重點保護區,是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的核心部分,區內原始森林裡有眾多珍稀樹種,名貴藥材,珍禽奇獸,被譽為“昆蟲世界”、“蛇類王國”、“鳥的樂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是聞名中外的生物標本採集勝地。

土地資源

建陽區丘陵山地面積30.58萬公頃,占總面積90.4%;耕地面積3.1萬公頃,其中水田面積2.87萬公頃,草場面積2.26萬公頃,其中可利用面積2.19萬公頃,年理論載畜量3.04萬標準黃牛單位。土壤類型有紅壤、黃壤,土層深厚、肥沃。

礦產資源

截至2010年,建陽區境內礦產資源已探明儲量的有石墨礦1100萬噸,螢石礦317萬噸,銀鉛鋅礦35萬噸,硫鐵礦90萬噸,蛇紋岩3102萬噸,儲量均居全省之首。書坊太陽山到莒口的大金山礦脈是福建省黃金的重點礦脈,還有砂金、鎢、透輝石、花崗岩、高嶺土等共有35種礦藏,潛在的經濟價值超過57億元。
果園果園

人口

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建陽勞動、生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陽區人口迅速增長,到1971年,達232456人,1988增至311153人。隨著人口的增長,人口密度不斷增大。1949年平均每平方公里34人,1971年增為69人,1988年增至92人。
山水小城——建陽山水小城——建陽
截至2016年末,南平市建陽區戶籍總戶數96970戶,戶籍總人口357180人,其中男性183155人,女性174025人;2016年全年,建陽區出生人口4753人,出生率13.3‰;死亡人口1807人,死亡率5.06‰;自然增長率8.24‰。截至2016年末常住人口31.2萬人,城鎮化率56.1%。
2017年末戶籍總戶數97262戶,戶籍總人口356732人,其中男性182647人,女性174085人,全年出生人口4733人,出生率13.27‰;死亡人口4799人,死亡率13.45‰;自然增長率-0.19‰。年末常住人口31.7萬人,城鎮化率57.3%。

經濟

綜合

2016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4.6億元,同比增長6.8%,增幅與南平市平均水平持平。其中, 第一產業增加值35.3億元,增長2.7%;第二產業增加值79.30億元,增長5.9%、;第三產業增加值50.0億元,增長11.4%。其中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增速排名在全市第一位。三次產業結構總體趨好,比重為21.4:48.2:30.4。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貢獻率為8.5%、43.0%和48.5%;第三產業成為拉動我區經濟成長的主力軍。
全年用人單位提供招聘崗位5030個,求職者求職成功3312人,推薦失業職工再就業1552人,實現轉移農村勞動力4752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657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01%,控制在預期目標4%以內。
全年公共財政總收入完成14.58億元,增長5.3%,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完成10.93億元,增長7.0%。兩項增幅分別在南平市排名第二和第三位。財政總支出25.98億元,增長5.9%,其中八項支出19.58億元,增長20.6%。國稅各項收入5.0億元,同比增長29.5,其中稅收收入4.71億元,增長37.0%;地稅各項收入12.06億元,下降3.3%,其中稅收收入8.69億元,下降7.9%。
201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4.65億元,同比增長7.6%,增幅與南平市平均水平持平。其中, 第一產業增加值35.72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91.22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增加值57.71億元,增長10.3%。三次產業結構總體趨好,比重為19.3:49.4:31.3。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貢獻率分別為8.2%、50.9%和40.9%。第二產業貢獻率超過一半,依舊是拉動我區經濟成長的主力軍,第三產業的拉動力正逐漸增強。

農業

2016年,南平市建陽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1.45億元,比2015年增長3.0%。其中農業33.0億元,增長2.9%;林業14.04億元,增長2.6%;畜牧業7.36億元,增長1.7%;漁業5.27億元,增長7.2%;農業服務業1.79億元,增長6.0%。全年糧食總產量為21.5萬噸,蔬菜產量為24.8萬噸,瓜果產量4.0萬噸,竹筍(筍乾折算)20.5萬噸,油茶籽為5374噸,食用菌(乾鮮混合)產量為1.7萬噸,茶葉產量為5000噸,原木採伐20萬立方米,毛竹採運3605萬根,淡水水產品今年收穫1.3萬噸。

工業和建築業

2016年,南平市建陽區全社會工業企業產值269.91億元,比2015年增長0.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53.65億元,同比增長0.5%。實現工業增加值約71.37億元,同比增長0.6%。在規模工業的25個行業大類中,有10個行業產值增速實現正增長,15個行業產值增速呈負增長。產值增速最大的行業是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同比增速達26.7%;其次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同比增速達23.4%;排在第三的是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同比增速達22.3%;累計產值同比下降後三位的行業分別是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非金屬礦採選業和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同比分別下降100.0%、64%和44.5%。
2016年,建陽區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3.62億元,增長8.0%。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完成產值12.96億元,增長7.7%;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0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9%;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7.09萬平方米,下降68.1%;竣工房屋價值3.89億元,下降60.7%。

國內貿易

2016年,建陽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26億元,增長12.0%。較全市平均水平高1.5個百分點,位居全市第二位。全區星級飯店5個,星級飯店客房總數389個。國家A級景區4個。全年外貿出口完成13042萬美元,比增25.0%,契約利用外資1015萬美元,比增320.8%,實際利用外資500萬美元,下降63.4%。

交通

建陽為閩北交通樞紐、通訊電訊以及電力輻射中心。南武旅遊文明路、205國道、水杉線、橫南鐵路從市區橫穿而過,離武夷山機場僅40餘公里。福(杭)貴成、滬金南穗兩條國家一級通訊幹線經過該區。建陽和南平各縣市以及所屬鄉鎮均實行通訊光纜化,設在童游的省網22萬伏變電站與該區11萬伏輸變電聯網使建陽成為閩北電力輻射中心。

高鐵

武夷山東站(合福高鐵)位於南平市建陽區將口鎮洋墩村。
武夷山東站武夷山東站

軌道交通

2013年10月29日,南平建設集團與中國北車(泉州)軌道裝備有限責任公司正式簽署武夷新區現代有軌電車旅遊專線項目投融資建設契約。根據契約,雙方將合作建設由高鐵武夷山東站至武夷山景區公館大橋25.6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旅遊專線項目。該項目建成通車後,將有效改善旅遊出行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成為武夷新區發展旅遊經濟的重要名片。
武夷山東站武夷山東站

社會

文化事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陽區文化事業取得了較好的發展。1998年4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 "文化先進縣市"稱號,全區現有5個鄉鎮文化站被評為福建省"百強文化站",建陽市文化館被文化部評為"標準文化館",圖書館由國家二級圖書館晉升為國家一級圖書館,4 個鄉鎮被南平市人民政府授予 "文化先進鄉鎮" 稱號。1993年,建陽區被國家文化部群文司評為"書畫藝術之鄉"。建陽文學藝術聯合會下屬有文學、美術、書法、攝影、音樂、舞蹈、詩詞等10多個協會,1991年在建陽成立了中首家民間工筆畫院。2000年,建陽區有文化館(站)14個,圖書館1個,年末存書達12.3萬冊。
截至2016年末,南平市建陽區共有體育場(館)37個,博物館1個,文化站14個,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7個,網咖14家,歌廳12家,健身房7家,文印店18個,圖書館年末存書23.7萬冊。

教育事業

建陽區有校園面積1860畝,其中校舍面積49萬平方米,有中學16所(職高1所),在校生19905人;國小178所,在校生29384人;普高4所,在校生3264人。全區有教師(含代課教師)3533人,中國小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為95.53%和96.47%。建陽區先後被授予"全國掃盲先進縣"、"福建省掃除文盲先進縣"、"福建省實施義務教育工作先進縣"、"全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先進市"等榮譽稱號,並於1992年、1996年分別通過了省"六項督導"驗收和省教育"兩基"評估驗收。1997、1998、1999、2000年又連續四年通過南平市政府的跟蹤複查,各項指標穩中有升。
建陽一中建陽一中
截至2016年末,建陽區共有普通中學16所,班級數326班,在校生15851人,國中生畢業率99.7%;國小30所,班級數715班,在校生23787人,小學生畢業率100%;全區共有幼稚園45所,班級數422班,在園人數10095人。

衛生事業

截至2016年末,建陽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14個,其中區直屬醫院2個,南平市級醫院1個,監獄醫院1個,鄉鎮衛生院11個,衛生監督所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年末衛生從業人員304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767人,醫生1042人;擁有病床總數1659張。

名人

朱熹(1130—1200)生於尤溪縣。是中國歷史上繼孔子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其著作被元、明、清三朝代定為開科取士的必讀之書;其哲學觀點影響中國封建社會末期長達600多年時間。
宋慈(1186-1249)南宋建陽人,中國法醫學先驅,他的《洗冤集錄》,是世界歷史上第一部法醫學專著,宋慈也因此被界內公認為法醫鼻祖。
游酢(1053-1123)建陽縣禾平里(今建陽市麻沙鎮長坪)人。閩北最早接受“洛學”的學者。程門四大弟子之一。學成南歸悉心傳授理學,“中興於南”與後來朱熹理學思想的形成有著密切的師承關係,被尊稱為“道南儒宗”。
熊宗立(約1409~1482)明建陽(今福建建陽縣)人。明代有名的醫家和刻書家。師從劉剡學醫,推崇五運六氣之說,著述甚豐,日本醫生真長蘭軒曾從其學。是福建歷史上刊刻醫書最多的人。
遊藝,明末清初建陽崇化里(今書坊鄉)人,宋儒游酢後裔。長於詩作。
陳昇之,建陽三桂里(考亭)人。以同平章事銜出任鎮江節度使、揚州通判,封秀國公。朝廷贈太保、中書令,諡號“成肅”。
江文蔚,建陽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晉高祖天福中前後在世。後唐長興中,(公元932年左右)舉進士,為河南府推官。與高越並有文名於江南,時稱“江、高。”文蔚生平博學多才,尤工詞賦。卒,謚簡。
阮逸(又稱阮逸女),建州建陽(今屬福建)人。北宋音樂家,精通經學,擅長詞賦。曾任鎮江軍節度推官,不久調任鎮安軍(治今紹興)掌書記,景佑初升任杭州知府。
惠崇(965- 1017)建陽人,北宋僧人,擅詩、畫。有詩作《北宋九僧詩》、畫作《沙汀煙樹圖》等傳世。
丁顯(1358~?)建陽人。明洪武十七年(1384)狀元。為明代福建狀元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丁顯資稟聰敏,博通經史,能援筆立就,一時名流都與他結成莫逆之交。著有《建陽集》。
范如圭,建州建陽人。少從舅氏胡安國受《春秋》。登進士第,授左從事郎、武安軍節度推官。
呂祉(?~1137年) 建陽人。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太學上舍釋褐出身。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高宗即位後,任右正言,因直言議論政事得罪,貶為明州(今寧波)通判。宋高宗贈呂祉為資政殿大學士,特敕葬邵武樵嵐。
陳師錫(1057~1125)建州建陽(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進士。徽宗立,召拜殿中侍御史,俄出知潁、廬、滑三州。坐黨論,監衡州酒,又削籍安置郴州。《宋史》卷三四六有傳。
祝穆(?~1255)祖籍婺源(今屬江西),其先新安(今歙縣或曰建陽)人,徙居崇安。曾祖祝確為朱熹的外祖父,父康國是朱熹表弟,跟隨熹母祝氏居崇安。與弟癸同從朱熹受業,後被薦為迪功郎。刻書家、藏書家。

旅遊

南平市建陽區名勝古蹟有革命遺址3處、古文化遺址132處、古建築12處、古墓6處、古石刻3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唐-元代建窯遺址、宋代朱熹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唐代將口窯址、宋代宋慈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8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