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工作報告
—2014年1月7日在建湖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代縣長 薛盛堂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市決策部署,按照縣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確定的“奮力推進轉型跨越發展,加快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目標,立足“鹽城領先、蘇北率先、全省爭先”的工作定位,積極應對複雜的巨觀經濟形勢,大力推進“五化”同步發展,全力打造“四個建湖”,全縣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基本完成了縣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趨好。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62.6億元,同比增長12.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8.4億元,增長16.6%;固定資產投資211億元,其中工業投資152.4億元、服務業投資57.4億元,分別增長23.6%、22.6%、26.2%;規上工業增加值156億元、服務業增加值144.6億元,分別增長14.1%、1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3.4億元,增長13.5%;出口總額3.37億美元,增長20.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9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121元,分別增長9.4%、12.1%;二三產業占GDP比重達87.5%。我縣列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第90位,比上年前進兩位。
轉型升級力度進一步加大。一是工業經濟質態提升。全年新開工超億元工業項目116個。石油裝備產業建成省區域名牌、省優秀出口基地,節能電光源產業建成省優質產品生產示範區,航空裝備、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全縣新增規上工業企業64家,培育開票銷售超億元企業57家,比上年淨增10家,入庫稅金超千萬元企業29家。開發區“五園一城”啟動建設,綜合排名列省級開發區第22位,比上年上升17位;高新區“一核一心一帶五園區”加快建設,“兩區”共開工超億元項目62個,實現工業開票銷售80億元,占全縣的40%。利用外資難中求進,實施了乾初光電子、美嘉地毯等一批外資項目。成功舉辦首屆“科技與人才節”,全年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120名,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家、博士後工作站1家、國家級重點新產品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品62個,創建省名牌產品5個,主導制定國家(行業)標準2項。我縣被認定為全國知名品牌示範區、省創新型試點縣,蟬聯“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建陽鎮被認定為省創新型鎮。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建湖港國家二類口岸通過省驗收,銀海農佳樂公司被評為“江蘇省十佳倉儲物流企業”,三航物流公司被認定為省級重點物流企業。九龍錦江國際酒店、永林國際酒店、家樂福超市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運營。金融支撐作用突出,各類貸款比年初淨增62.8億元,城投10億元債券成功發行,我縣被評為省金融生態優秀縣。二是現代農業加快發展。高效農業規模推進,上岡、慶豐、蘆溝、開發區、寶塔等鎮區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成效明顯,恆濟現代漁業園成為省級精品園,沿河弘宇生態園被評為全國休閒漁業示範基地,全縣新增高效農業(漁業)12.3萬畝,其中設施農業(漁業)3.92萬畝。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岡西王開食品等2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龍頭企業,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6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36家,新登記註冊家庭農場36家,慶豐梓航農機合作社被授予“國家示範合作社”稱號。農產品質量建設得到加強,13個鎮區、16個500畝以上生產基地農產品質量檢測室全部建成,新建“放心糧油店”6家;建湖青蝦被評為“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顏單“三虹”有機稻米榮獲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金獎,九龍口大閘蟹榮獲中國名蟹大賽金杯獎。我縣被評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省水稻種植機械化先進縣。三是城鄉統籌步伐加快。組織編制城鄉體系規劃、縣城總體規劃和重要區域控制規劃。城南新區建設加快,唐橋路等6個項目建成,西塘河風光帶等16項重點工程啟動建設。老城區不斷完善提升,匯文路、秀夫路等道路改造基本完成,13個小區實施“雨污分流”改造,新增綠地58公頃、泊車位900個。完成縣城房屋徵收106萬平方米,竣工安置房6000套。組織開展“931”綜合整治行動,縣城環境明顯改善。新鎮區建設全面展開,上岡、九龍口、高作、恆濟等鎮基礎設施投入較大,顏單、慶豐、蘆溝、沿河、岡西等鎮公共服務功能不斷完善,集鎮形象進一步提升。九龍口旅遊度假區啟動建設,“一路一場一帶”等重點工程完成投入2.8億元。“三進一調”力度加大,自願申請退宅還耕農戶1.1萬戶,開工農民限價安置房93.7萬平方米,竣工35萬平方米。試點鎮村63個重點項目全部開工,竣工46個。建成12個新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農民住房4200套50萬平方米。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新建改建城鄉道路134.6公里、農橋120座,完成投資10.3億元;新建閘站121座,疏浚河道230條565萬方;完成改水入戶11萬戶,在全市率先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全覆蓋;新增高新區公交專線,開通鎮村公交線路6條。四是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建設“六大工程”項目全部完成,9個鎮獲得省級生態鎮命名,3個村通過省級生態村驗收,縣開發區成為全市縣區首家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完成成片造林2萬畝,林木覆蓋率達21.5%,九龍口濕地獲批省級濕地公園,我縣被認定為全國綠化模範縣、省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縣。開發區、高新區和顏單、寶塔、近湖等鎮秸稈禁燒成效明顯,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6%。完成596個村莊環境整治任務,創建三星級康居鄉村3個、二星級康居鄉村12個。4個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新鋪設污水管網160公里,上岡、慶豐、顏單、恆濟、沿河等鎮污水管網配套“十個必接”工作進展較快。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實現全覆蓋,建陽、恆濟、顏單等鎮垃圾收集處理運行良好。我縣通過省級生態縣技術評估。五是縣域信息化穩步推進。圍繞產業轉型、企業升級和民眾生活,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廣信息技術套用,不斷提升信息化發展水平。全縣新增省“兩化”融合示範企業2家、試點企業4家,“四上”企業電子商務套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規上工業企業網上銷售達12.5億元,縣農副產品電子商務區集聚農產品網上銷售點11家,農產品現代流通業態銷售率提高到76%;新實施信息基礎設施項目27個,千人擁有國際網際網路用戶560個,縣鎮光纖到戶實現全覆蓋。新增有線(數字)電視用戶1.5萬戶、模擬轉數位電視用戶5.45萬戶。
——全面小康進程進一步加快。全民創業成效明顯,全年新發展私營企業1039戶、個體工商戶4721戶,新增個體工商戶轉私營企業100家,新開工工業標準廠房92萬平方米。就業規模持續擴大,新增城鎮就業7015人,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6295人。城鎮勞動保障三大保險覆蓋面達97%,在全市率先實施農村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新農合鎮級住院報銷比例提高到90%,達全省最高水平。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5所鄉鎮敬老院建設達省標準,新增養老服務中心(站)10家。保障性住房建設取得進展,新開工2720套,竣工1680套,發放廉租房補貼150多萬元。7億元住房公積金低息貸款惠及5300多戶職工家庭。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上岡高中等3個新校區建成使用,7所學校完成標準化建設,成功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和“省體育強縣”。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顯著提升,縣人民醫院8個專科入選全市重點專科,列全市縣級醫院首位,縣中醫院通過省二甲中醫院複審,縣二院等3家醫院被評為二級醫院,我縣通過“省農民健康工程先進縣”驗收。計生工作不斷加強,我縣被評為“省新農村新家庭新三年計畫先進縣”和“全國第四次室間質評成績優秀項目縣”。文化創精品工程取得突破,雜技音樂劇《美猴王·西遊記》在美國林肯藝術節成功演出,雜技《飛翔》獲第六屆莫斯科國際馬戲節銅獎,縣圖書館建成國家一級館。
——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升。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行“容缺預審”制,取消行政許可項目32項,承諾時限比法定時限壓縮近60%,縣行政服務中心被授予“省級文明單位”稱號。加大財政收支管理力度,出台厲行節約等相關規定,公務用車、公務接待、出國(境)經費同比大幅下降。加強國有企業管理,糧食企業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社會治理得到加強,12個鎮全部建成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城鄉社區格線化管理基本實現全覆蓋,技防小區覆蓋率達92.9%,城鄉居民技防入戶率分別達80.1%和75.7%,數位化城管及二級平台建設全面完成。“12345”公共服務熱線按時辦結率97.9%,民眾滿意率96.1%。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62件、政協委員提案145件。實施法治文化工程57項,建成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50個,近湖鎮鎮北村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我縣被認定為全省首批、全市首家法治財政建設示範縣。縣審計局住房審計項目受國家審計署表彰。近湖、上岡、建陽、顏單、恆濟、九龍口等鎮被評為“江蘇省文明鎮”。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隱患排查整治力度,切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管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此外,監察、統計、物價、編制、檔案、保密、應急管理、人武、人防、殘聯、台僑、婦女兒童、青年、民族宗教、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供電、稅務、氣象、菸草、郵政、電信、石油、鹽業等部門和單位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成效顯著。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縣政府始終把握以下三個原則:一是更加注重經濟穩中求進。在巨觀經濟環境變化較大、經濟成長速度趨緩的情況下,我們加強經濟形勢研判,採取有效措施,全力推動經濟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增長。堅持抓眼前與抓長遠相結合,組織開展“工業轉型升級年”、“現代農業重點工程突破年”、“城鄉建設突破年”活動,對項目推進、全民創業、園區升級、城鄉建設等工作重點重抓,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平穩較快增長。落實政府班子成員、科級以上幹部掛鈎企業、幫辦項目責任,組織開展招商引資月、項目集中開竣工、“家家到”觀摩等活動,加快項目建設,全年新開工超億元項目145個,其中超5億元39個。研究出台推進工業轉型升級、農村城鎮化、全民創業、招才引智等一系列政策檔案,設立5億元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3億元財政性支農資金,全力破解發展難題。全年幫助企業招工7178人,新增用地指標4268畝,協調解決各類問題236件。二是更加注重社會和諧穩定。高度重視民生工作,對改善民生作出系統化設計、制度化安排。縣政府組織召開常務會議、縣長辦公會議,每次都有民生議題,先後研究出台了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管理、防範拖欠農民工工資、加快棚戶區改造等檔案,切實解決民眾最關心、最急需、最迫切的問題。實施10大類30個政府實事項目,完成投入20.9億元。取消城鄉低保、五保供養人員大病醫療救助起付線,救助比例提高到60%;城鎮低保標準、農村低保標準、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分別增長7.9%、13.5%和14.5%,2888名無固定收入重度殘疾人、561戶殘疾家庭全部納入保障範圍,為2500戶五保戶(低保戶)家庭免費配置彩電。切實加強信訪穩定工作,深入開展“三解三促一加強”活動,完善信訪接待日和領導包案制度,著力化解信訪矛盾。三是更加注重工作求真務實。始終堅持數字上靠實、作風上務實、工作上抓實,按照“工作目標化、目標項目化、項目責任化、責任節點化”要求,大力推進八類重點工程,組織實施“三重”工作,落實“四個一”推進措施,全縣376項八類重點工程、148項“三重”工作分別完成投資203億元、177億元。建立績效管理電子平台,強化各項工作考核管理。加強督查,推動項目快建設、工作快落實。積極倡導“一線工作法”,深入基層和企業,現場會辦相關問題,研究出台專門意見,努力為基層、為企業、為民眾排憂解難,以問題解決的成效,體現機關作風轉變、密切聯繫民眾的實效。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我縣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是推進轉型跨越發展的加速之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對於開創建湖改革發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力爭增長13%,確保增長1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力爭增長18%,確保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力爭增長23%,確保增長21%;工業投資力爭增長23%,確保增長21%;服務業投資力爭增長24%,確保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力爭增長15%,確保增長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力爭增長13%,確保增長12%;節能減排全面完成省、市下達任務。確定以上目標,主要是體現以下三個原則,即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轉型升級的總目標、深化改革的總要求。穩是為了更好的進,預期目標要力爭完成得更好,剛性指標必須確保完成。
圍繞上述目標要求,著力抓好以下五方面重點工作:
一、突出深化改革,推進發展活力增強
著眼“一個加快”。堅持把加快發展民營經濟作為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圍繞建成省級創業型城市目標,深入實施全民創業“26211”三年行動計畫,突出市場取向,強化政策引導,進一步激發全民創業活力。認真落實全民創業激勵措施,消除各種隱形壁壘,放開市場準入,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外來資本進入工業地產、現代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等領域。支持個體工商戶升級為企業,小微企業升級為一般納稅人企業、“四上”企業。加快企業公司制改革,幫助引導企業依照《公司法》制定改制方案和發展規劃,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支持民營企業增資擴股、合作重組、上市融資,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鼓勵管理人員、科技人員和職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圍繞縣內龍頭企業,排出一批項目清單,引導各類創業主體,加強有效對接,開展資本、技術、產品、市場等全方位合作,發展配套產業。全年新發展私營企業2500戶以上、個體工商戶8000戶以上,新增“四上”企業120家以上。
深化“五項改革”。深化政務管理改革,清理審批事項,簡化審批流程,建立健全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和“12345”熱線服務“三位一體”的政務服務體系,探索實施九龍口鎮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工作。深化企事業改革,準確界定縣屬國有集體企業功能,實施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組建糧食集團公司;加快教育體制改革,最佳化重組縣城國中教育資源,實施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文化產業載體建設,推進演藝集團進入實質性運作。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整合縣級投融資平台,適度控制負債規模,提高平台企業綜合實力和融資能力;鼓勵境內外機構和自然人在我縣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企業。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健全政府預算體系,完善鎮區財政體制,落實小微企業財稅扶持政策,加大對鎮、園區財源培植激勵力度,逐步化解鎮村債務。深化農村改革,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發證和土地抵押融資試點工作,擴大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範圍,培育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年新發展專業合作組織120家以上、家庭農場50家以上。
推進“兩個強化”。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構建決策科學、執行有力、監督有效的權力運行體系。推行權力清單制度,進一步強化工程招投標、政府採購、土地招拍掛監管,確保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嚴格執行上級有關規定,從嚴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強化工作績效考核,按照“目標管理、過程控制、結果導向、持續改進、公眾滿意”要求,完善縣績效管理電子平台,科學設定考評體系,逐一量化考評內容,建立以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為核心的考核評價體系。嚴格行政問責,對違法違紀或行政過失行為,加大處理力度,實行責任追究。
二、突出提質增效,推進經濟跨越發展
加快項目建設。紮實開展“項目推進年”活動,制訂出台行動計畫,建立健全重大項目儲備、報批、建設、竣工、達效全過程服務機制,每月10日組織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落實推進責任,細化建設節點,推動項目早開工、快建設。突出抓好縣八類重點工程建設,建立動態檔案,及時化解問題,全年完成投資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70%以上,新開工超億元項目150個以上,其中超10億元15個以上;竣工超億元工業項目80個以上,列入全市縣處級領導掛鈎及科技成長型項目11月底前全部竣工。加大竣工項目服務力度,逐一分析要素制約,制訂幫扶措施,逐項逐條落實,確保一季度江動發動機、鳳程紙業等一批超5億元重大項目投產達效,新增工業開票銷售40億元以上。全年組織2次“家家到”觀摩活動,形成項目會戰態勢。加快清理工業園區閒置資產,通過追加投入、引進外來股東、嫁接置換等方式,盤活利用存量資源,全年盤活閒置土地1000畝以上,利用閒置廠房20萬平方米以上。對新落戶項目探索建立“先權後證”、“先出租後出讓”制度,提高項目履約率,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加大有效投入。堅持擴增量、調存量,增加有效投入,最佳化投資結構,增強經濟發展後勁。重抓外來資本,在繼續強化廣普招商、小分隊招商基礎上,組建石油裝備、節能電光源、航空裝備、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5個專業招商團隊,主攻經濟發展前沿陣地、資本密集區和產業集群基地,重點突破重大戰略型項目。完善招商政策,健全引進項目評估機制,加大外來項目考核權重,激勵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產業帶動強的項目落戶。突出領導帶頭招商,每月底組織一次招商項目匯報會,4月、8月開展“招商引資月”活動,攻關重大項目,提高招商實效。按照“兩區三園”功能布局,打破園區行政界限,根據項目特徵進行統籌落戶。全年新招引超億元項目100個以上,其中超10億元10個以上,完成項目協定投資300億元以上,註冊外資實際到賬增長10%以上。重抓技改投入,引導企業加大設備投入、研發投入和人才投入,全年技改投入不少於40億元。
加強科技創新。推進政產學研合作。籌建江蘇省石油裝備產業(海洋井口)協同創新聯盟,啟動建設省石油裝備產業研究院、數控機械研究院。舉辦第二屆科技與人才節,引導企業與高校院所、領軍人才開展委託研發、技術入股、投資入股等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全年新增緊密型合作關係高校院所10家以上,簽訂各類合作項目100個以上,新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3個以上。加快技術成果轉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新品開發,開展難題攻關,實施高端研發和成果轉化項目8個以上,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0家、省民營科技型企業60家、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0個以上。全年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探索建立“科技創新券”運作機制,年內吸引金融機構配套投放科技專項貸款1億元以上。加強品牌建設。鼓勵企業創建名牌產品、名牌商標,實現品牌強企,做大品牌經濟,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級品牌8個以上。深入推進智慧財產權創造計畫,全年申請各類專利2300件以上,新特產業申請國際專利10件以上,培育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10家、達標企業15家,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3項以上。注重高端人才引進。重點推進2.5產業園、未來科技城、創新城建設,加快打造金鑽大廈、科創大廈等創新載體,引進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畫”專家等各類高層次人才10人以上,高校畢業生1500人以上。完善校企聯合培才機制,全年培養創新型、套用型、複合型人才100人以上,為全縣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三、突出轉型升級,推進“五化”同步提升
加快推進工業新型化。紮實開展“工業轉型升級提升年”活動,重點推動產業、企業、園區升級發展。提升產業質態。加快特色產業高端發展,石油裝備、節能電光源產業著力招引高端項目,提升裝備水平,以信息技術套用提升工業化水平,以創新載體建設攻克共性難題和關鍵技術,加快拓展國際市場,填補產業鏈空白,兩大特色產業經濟總量分別突破200億元、100億元,力爭分別建成國家級、省級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加快新興產業倍增發展,航空裝備產業重點推進商務飛機製造項目建設,引進國產大飛機配套產品,全年小飛機生產突破100架,努力把航空裝備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成長點。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重點推進登達客車合作項目,加快引進整車、汽車主要部件等關聯企業,力爭在汽車核心配件和零部件上有新突破。圍繞國家七大、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化與中石油、中電投、中電新能源等央企的合作,推動新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等產業發展。全年新上新興產業項目不少於30個,新興產業開票銷售占規上工業比重提高4個百分點以上。加快傳統產業升級發展,鼓勵引導皮鞋、紡織服裝等產業提高設備自動化水平,推動產品升級換代,擴大市場份額。支持液壓機械、農業機械和船舶機械等產業聚合要素、集聚發展,加快形成新的支柱產業。做大做強企業。滾動實施“千百十”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加大投入,不斷提高裝備水平和生產效率,確保規上工業企業技改覆蓋面70%以上,實施超千萬元技改項目80個以上。支持現有重點企業與行業龍頭、風投資本合作,重組企業10家以上。引導企業搶抓IPO重新開閘機遇,積極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力爭實現本土企業上市零突破。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入駐上海自貿區、設立境外銷售網點,自營出口增長13%以上。全年培育開票銷售超億元工業企業65家以上、入庫稅金超千萬元工業企業35家以上。強化園區建設。紮實開展“載體建設年”活動,著力完善園區基礎設施,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載體、電子商務平台、工業鄰里中心和創業孵化基地配套服務能力。縣開發區重點推進北區“五園一城”建設,加快培植節能裝備、節能新材料、節能服務等產業,全年新開工超億元工業項目20個以上,其中超10億元3個以上;竣工超億元工業項目16個以上,建成工業標準廠房10萬平方米以上,在全市開發區排名前進1-2位,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通過省級評審。縣高新區重點打造“一核一心一帶五園區”,著力發展高端裝備、航空裝備、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產業,加快實施未來科技城、海外大學生創業基地、通用機場臨時起降點等一批配套項目,全年新開工超億元工業項目20個以上,其中超10億元3個以上,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占50%以上;竣工超億元工業項目15個以上,主要指標兩年實現翻番,年內建成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上岡產業園、石油裝備產業園圍繞自身定位,加大項目招引實施力度,爭創省級特色產業園。推進各鎮工業集中區、中小企業園創新載體建設,完善提昇平台功能,實現高端化、規範化、市場化和特色化發展,全年建成標準廠房50萬平方米以上,3層以上廠房占比不少於25%。發展現代服務業。重抓集聚區建設,加大現代物流龍頭項目招引力度,發展壯大里下河物流園區、汽車商貿集聚區、城東物流園區和上岡物流園區,加快物流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積極招引大型商業綜合體,著力推進雨潤、新蘇等重點項目建設,充分發揮品牌引領和商品集散效能。傾力發展電子商務、科技信息、文化創意和廣告設計等新興服務業態。加快建設九龍口旅遊度假區,年內建成省級旅遊度假區。推促鄉村旅遊重點項目建設,大力培育建湖旅遊市場,積極融入江蘇旅遊圈。全年新上超億元服務業項目23個以上,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40%以上。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紮實開展“農業現代化提升年”活動,推進農業項目化建設、企業化生產、合作化經營,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加強農業園區建設,大力實施“1083”計畫,重點建設上岡現代農業產業園、城東現代園藝科技園、城北現代農業示範區等“三園六區一場”10個重大項目,建成一批高效規模農業示範基地,新增高效農業(漁業)10萬畝以上,其中設施農業(漁業)3.5萬畝以上。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完善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基礎設施配套,縣農產品加工集中區規模擴大到1平方公里,建設農產品加工中小企業標準廠房2萬平方米,進一步提升項目承載能力。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全年新實施超千萬元農產品加工項目10個以上,完成投資5億元以上。通過資產重組、嫁接改造等方式,培大育強龍頭企業,全年新增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0家以上。加強農產品質量建設,建立健全農業標準化生產、質量檢驗檢測和市場準入體系,實施從田頭到市場的全程監控,確保人民民眾“舌尖上的安全”。推進品牌農業發展,重點打造“建湖大米”、“九龍口水產品”、“上岡果蔬”三大農業品牌,全年新增“三品”35個以上、省級以上農產品品牌3個以上。
加快推進農村城鎮化。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和新型鎮村建設要求,組織開展“城鄉建設提升年”活動,完善基礎設施,增強配套功能,推動農村人口進城進鎮進社區,全縣城鎮化率提高5個百分點。加快城市建設。按照“新興中等工商業城市、水鄉特色生態城市”定位,完成城鄉體系規劃、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完善城南新區、城北片區等控規,深化重點項目、重要節點城市設計。推進城南新區建設,尋求多元投入機制,加快城市綜合體等配套工程建設,增強新區承載能力。改造提升老城區,實施森達路、人民南路等道路改造,完成縣城剩餘小區“雨污分流”改造,新增管道天然氣用戶5000戶以上。完成房屋徵收面積5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安置房3500套,基本建成4000套。加強城市管理,推進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處罰權工作,建立健全數字城管目標績效考核體系,實行市容、城建、環衛“立體式、格線化、信息化”全覆蓋管理,力爭建成江蘇省優秀管理城市。加快新型鎮村建設。全面推進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綜合配套改革,加速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城鄉統籌發展試點鎮建設,上岡鎮進一步提升新鎮區規劃,突出易家樂生活廣場、隆世達財富廣場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新鎮區擴容增量;建陽鎮加快客運中心等重點工程建設,著力完善新鎮區生活配套功能。九龍口鎮依託濕地、水體等自然條件,全力打造生態旅遊特色鎮。同步建設其他鎮區,大力推進農民退宅還耕、“三進一調”,新增進城入鎮人口4萬人。加快新社區建設,最佳化完善農村社區空間布局,分類推進中心社區、新型社區、特色社區建設,切實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在繼續抓好梅蘇、東喬兩個市級試點村建設的同時,啟動顏單鎮沈楊村、蘆溝鎮蘆北村兩個新試點村項目建設,著力營造優美宜居環境。加快發展村級經濟,新增集體經營性收入超15萬元村30個以上,化解村級債務10%以上。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著力改善交通條件,全力推進新S233、S331建湖段、九龍大道等重點工程,阜建高速建湖西互通連線線、鹽徐高速建湖東互通、雙湖路西塘河大橋等項目年內竣工通車;新建改建城鄉道路150公里,實現一級公路鎮鎮通。提升城鄉公交運行水平,新增城市公車45輛,開通公交線路10條,新建公交換乘站2座,縣鎮公交班車間隔時間不超過15分鐘。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射陽河整治、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等項目,推進河道疏浚、閘站工程建設,全年完成水利總土方850萬方,新建改建閘站319座;實施戛糧河取水泵站擴容、上岡水廠二期工程建設,提升城鄉供水能力。研究出台農村生活垃圾具體管理辦法,提高城鄉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水平。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年內實現集鎮污水管網配套“十個必接”目標,城鎮污水處理率80%以上。
四、突出社會建設,推進全面小康提速
發展社會事業。推進更高水平教育現代化,加快建湖高中城南校區、國際國小等重點工程建設,均衡配置師資力量,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實施教育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畫,實行校長任期制、教師聘任制,加大校長、教師交流力度,提升教育整體水平。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強化校企合作,不斷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科學規劃布點體育健身設施,著力構建城鎮(社區)“十分鐘體育健身圈”。加快城南醫院、縣二院建設,創建省示範鄉鎮衛生院、示範村衛生室,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完善以縣院為龍頭的醫療聯合體協作機制,加強人才培養引進,不斷提高醫療質量和水平,爭創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堅持依法治育,加強基層基礎管理,推進服務創新,提升計生工作水平。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保障人民民眾食品藥品安全。加快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不斷豐富縣文化館、圖書館和鎮區文化中心、農家書屋內涵。抓好淮雜藝術傳承與發展,實施文化創精品工程,做靚文化“名片”。健全廣電公共服務體系,建成“省有線電視‘戶戶通’縣”。
突出惠民富民。加大民生投入,健全就業、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不折不扣落實惠民政策,全年用於民生的財政性投入增幅不低於25%,社會保障投入增幅不低於20%。堅持就業優先,進一步完善崗位補貼、培訓補貼等就業扶持政策,幫助下崗職工、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500人。健全城鄉低保、五保供養標準自然增長機制,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完善新農合、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制度,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障和農村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將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白內障復明手術等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範圍。強化大病醫療救助,先天性心臟病等特殊病種醫療救助比例提高到90%以上,城鄉低保等弱勢群體醫療救助比例提高到70%。建立困難群體長效幫扶機制,重點幫助低收入家庭、五保戶、殘疾人等群體解決醫療、教育等困難。著力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儘快啟動康馨苑建設,新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0個,新增農村敬老院床位300張。深入實施新一輪扶貧工程,開展結對幫扶,落實“三助”措施,促進低收入農戶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