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藝術傳承,演唱內容,藝術價值,主要書目,表演器具,歷史發展,表演方法,流傳地區,表演類型,唱腔特點,
藝術傳承
演唱內容
建昌大鼓的演唱,內容主要是弘揚忠良俠義,抨擊奸詐小人和頌揚忠貞的愛情故事,給百姓帶來了歡樂,深受喜愛,具有廣泛的娛樂性、觀賞性、民俗性。長篇書目有20多部,每部書可在一處說一個月,內容引人入勝。
藝術價值
建昌大鼓的重要價值在於歷史價值。建昌大鼓演唱的長篇書目,涉及到周、三國、唐、宋、明、清、民國等,對研究古代歷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如果挖掘出一整出的書目,具有一定的文學藝術價值。建昌大鼓流傳在關內外文化交流的樞紐地帶,是研究遼西地區人文風俗等各邊緣學科的重要資料。
主要書目
《三全鎮》、《雙聖旨》、《銀河走國》、《青龍轉》、《金邊鞭》、《絲絨記》等,每部書都需要演唱100個小時,需要30個晚上才能說完。
表演器具
歷史發展
大鼓鼎盛時期是民國至解放初期,大鼓藝人張玉強聽他父親張廣海講,當時建昌縣內有大鼓藝人140多個。
文革時期,建昌大鼓遭遇浩劫,三弦被沒收,鼓書被焚毀,大鼓藝人受到迫害。
三中全會至今少數藝人恢復了活動,但聞名於縣內外的老藝人陳玉合、陳玉為、佟守利、張廣海、呂寶仁、蘇占全等人均已作古。
表演方法
建昌大鼓由一人打鼓、擊板演唱,一人彈三弦伴奏,還有的自彈自唱。演唱地點有小書館、場院、炕頭,多在夏鋤、冬閒的晚上演唱。
流傳地區
表演類型
說書一般的都是三至六天為一台。願台(為了還願請說書先生唱大鼓而擺台)、會台(為了聚會或宴會而請說書先生而擺台)根據東家要求確定演唱天數。過去許願,有許唱影說書的,固有“說書替影”一說。
建昌大鼓的演唱形式有念白、說唱。可分為書帽、小段、正傳三部分。小帽一般是四句《西江月》。小段以唱為主,一般在五至十分鐘左右,單獨表演一個完整故事。正傳就是長篇鼓詞。演唱也分為坐場說書、流動說書和約定說書。
唱腔特點
建昌大鼓的唱腔是“落子打底,蹦蹦鑲邊”,吸收了關內外大鼓、皮影音樂,蓉匯百家,自成一體。演唱版腔化,唱腔講究合轍壓韻、字正腔圓,不吃字等。大鼓的表演風格充分體現了曲藝特點,跳出跳入,表演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