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陵橫巷,因所在方位及直接借用得名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廬陵橫巷
- 所在區域:江西省
- 性質:地名
- 曾用名:毛家巷
- 羅馬字母拼寫:Lúlínghéng Xiàng
廬陵橫巷,因所在方位及直接借用得名的地名。
廬陵橫巷,因所在方位及直接借用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新中國成立初改稱廬陵巷。以縣廬陵命名。原稱毛家巷。歷史沿革因城市建設,該巷已拆除。1...
《出巷難》是宋代詩人文天祥的一部作品。作品原文 不時徇鋪路縱橫,小隊戎衣自出城。天假漢兒燈一炬,旁人只道是官行。作者簡介 文天祥(1236~1282年),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舉進士第一。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東下,於贛州組義軍,入...
流坑自建村以來,先後隸屬兩州(吉州、撫州)四縣(廬陵、吉水、永豐、樂安)。南唐昇元年間(934年—942年),董氏肇基之時,流坑隸屬吉州廬陵縣;保大八年(950年),析出吉州廬陵縣水東十一鄉置吉水縣,流坑所處的雲蓋鄉劃歸吉水縣管轄。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從吉水縣析出報恩、永豐、雲蓋、龍興、興平、...
清鹹豐八年(1861年),宋朝時期廬陵(今江西境內)南遷的歐陽氏族人遷徙到從化江浦街道的鳳院村,而後開枝散葉,陸續有族人遷出至街口城內東華里(今人行天橋側),歐陽樞、歐陽載兄弟倆,在父親歐陽仁山去世後,將其葬於金鐘山,為其守孝,並在山下建造村落,形成鐘樓村。村後金鐘嶺(俗稱掛金鐘)山有“樓上...
富田古鎮是國家級旅遊景區,一座擁有1800多年歷史的古鎮,通行贛語,這裡是民族英雄文天祥、著名史學家羅泌和原上海市委第二書記胡立教的故鄉,是廬陵文化重要發祥地,是爸爸去那兒第三季拍攝地 ,紅色、古色、綠色旅遊資源交相輝映。自古以來,廬陵就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匡家匡娘娘,文家出了個文丞相,王家有座...
鳳院是800多年前宋朝時期從廬陵(今江西境內)南遷的歐陽氏族人的聚居地。鳳院村規劃嚴謹,共有十條呈南北縱向的里巷,每條里巷自成一統,其間並無東西橫向的巷道溝通。從西往東,十條里巷分別名為松樹里、源隆里、泗源里、福壽里、太和里、舊屋第、上馬石、中心巷、和鳴巷和安福里。人民公社化時期,鳳院村設...
前團位於江西省中部,撫州西南部,屬於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南村鄉。古村與吉安永豐縣相接,古村原屬永豐,後歸樂安,有著“一千年廬陵,一千年臨川”的歷史沿革,是研究兩大區域文化交界地帶建築風格的範本。前團始建於五代十國(907年~979年),古村緣水而居,因農而生,因商而盛,因科舉而聞名,因陳氏遷入而壯大。在千...
其間若宗臣、寶臣,若騭者,其政績行誼,先後為廬陵(歐陽修)、眉山(蘇軾)諸名公所交薦,載在府縣誌明徵焉。”經查,丁矩生於唐大中十三年(859),50歲後棄官遊學江南,卒於天成二年(927),壽69歲,開山葬於丁墅橋南側(今屬小新橋鎮史墅村)。常州歷史上丁姓名人幾乎都出自該族。居於常州城鄉丁氏,...
轉眼,天色將暮,下山的人多了起來。這時,自廬陵郡方向遠遠地走來一個和尚,卻是趕往青原山。當和尚走到靈水橋上的時候,山上下來了一頂二人抬的小轎,轎邊還跟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婢女。靈水橋只是一座小小的溪橋,平時過兩三個人倒是沒有問題,但此刻有轎子要過,就顯得有些侷促。和尚見此情形,停下腳步,站...
六世祖載岳,受昭軫轄都督吉州軍馬使,於廬陵城南二里許劉舍巷居焉。八世祖源清公(劉澍,字源清)與嚴杲卿(嚴真卿從兄),勤王克安祿山之亂,敕封於安城侯,食邑於此。”所以“東平劉氏”又叫“瀝江劉氏”。劉澍任安成侯若干年,“前輩殺其侯,而始卜居瀝江。”(唐。杜黃裳《劉氏譜序》),這裡所說的...
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歲,贈太傅、廬陵郡公,諡號文靖。謝安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性情閒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樹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氣度。他治國以儒、道互補;作為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以謝氏家族利益服從於晉室利益。王儉稱其為“江左風流宰相。”張舜徽...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留縣,分宜直隸江西省;民國三年(1914年),江西省分四道(豫章、贛南、潯陽、廬陵),分宜屬廬陵道;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道尹制,分宜直隸江西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江西省分為13個行政區,分宜屬第8行政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調整為8個行政區,分宜改屬第...
《答贈晚春》是元代詩人范梈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 懶向佳人說翠微,長安陌上見春暉。誰家門巷花狼藉?吹作漫天白雪飛。作者簡介 梈字亨父,一字德機,臨江清江人。家貧早孤,刻苦為文章,人罕知者。年三十六,辭家北游,賣卜燕市。薦為左衛教授,遷翰林院編修官。出為嶺海廉訪司照磨,歷轉江西湖東...
渼陂村是一座融書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藝術為一體的江南古村,有著“文武合一,耕讀合一,官商合一、紅古合一,村鎮合一”的魅力,被譽為“廬陵文化第一村”。2012年12月17日,渼陂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公布為首批中國傳統村落。...
村落規劃整齊,青山綠水樟樹環繞,徽派建築的粉牆黛瓦和精巧雕琢的馬頭牆鱗次櫛比,又蘊藏著深厚的廬陵文化,被建築界稱為“東南半壁獨一無二的古村落”,被評為“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桑園村歷代人才輩出,或進士舉人,或恩貢薦授,其中以夏積為著。夏積,字孚英,號貞齋,生於明洪熙乙巳十月十五日(1425年10...
“送劉竹間歸廬陵”驛路梅花漠漠寒,狨衫絮帽出長安。懸知客久歸心切,自覺交深別語難。春入西江隨馬去,山留殘雪待人看。青原白鷺如相問,十載湖濱只釣竿。“道場山”山行龜背路羊腸,伏虎禪師古道場。老木陰中安御坐,白雲堆里撫僧床。勺泉清澈涵秋味,尖塔孤撐界夕陽。笑月亭空人影散,松風如雨動天簧...
村內明清所建民居、祠堂、門樓、古巷、古井、古墓等融為一體。巷道石板下設排水渠道。上百間民居多為珠江三角洲特有的“三間兩廊”形式,占地幾十至近百平方米,房屋大多以條石砌牆基,青磚牆體,門框用紅砂岩包砌。南社村保存大量的明清古建築,有祠堂25間,古民居100多間。村落以水塘為中心,兩岸祠堂林立。巷...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譯文注釋 詞句注釋 浮圖:梵(fàn)語(古印度語)音譯詞,也寫作“浮屠”或“佛圖”,本意是佛或佛教徒,這裡指和尚。慧褒:唐代高僧。舍:名詞活用作動詞,建舍定居。址:地基,基部,基址,這裡指山腳。而...
珦公滔子字玉卿行巽十六唐懿宗鹹通庚寅年二月初五日生五代後晉出帝開運甲辰年十二月廿五日卒配鄭氏歐氏傳廬陵烏門刺桐裏橫溝子五長仁願仁穎仁憲仁愈仁乾 環公碣子字福周行巽十七贈承事郎媳林氏舉家同時殉節越州鏡湖南事載昌敗詔贈大司徒諡忠義配康氏崇祀忠義祠從父難唐懿宗鹹通已丑年正月十八日生唐昭宗乾寧...
見諸史乘的有1990 年孫寒冰主篇的《榕城鎮志》內附民國時期《揭陽縣舊狀圖》書現龍嶺地域為龍鼻嶺(但圖未記年,據考為 1934 年前後);民國二十五年前後揭陽縣長無錫人施斗南先生撰的一上聯:“龍鼻嶺盧姓居多看山腴田潤,北地廬陵何足比”。 據此,現龍嶺地域第四個名字稱龍鼻嶺。民國至 1990 年前後...
珦公滔子字玉卿唐懿宗鹹通庚寅年二月初五日生五代後晉出帝開運甲辰年十二月廿五日卒配鄭氏歐氏傳廬陵烏門刺桐里橫溝子五長仁願仁穎仁憲仁愈仁乾 環公碣子字福周行仲八一贈承事郎媳林氏舉家同時殉節越州鏡湖南事載昌敗詔贈大司徒謚忠義配康氏崇祀忠義祠從父難贈承事郎全家百口均遇害特立珍次子裕為嗣 俶...
永豐縣,隸屬江西省吉安市,位於江西省中部、吉泰盆地東沿,東鄰樂安縣、寧都縣,南接興國縣,西與吉水縣、青原區毗連,北和峽江縣、新幹縣接壤。全縣面積2710平方千米,下轄8個鎮、13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3個國有場。2022年末,永豐縣常住人口為383663人。永豐縣是是廬陵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北宋至和元年(...
用方言說唱,委婉動人,通俗易懂,生動風趣,具有寓教於樂,淳化民風之功能,在廬陵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江西省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重點項目。經省專家論證後上報文化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由於種種原因,新乾“蓮花落”瀕危,現代人知之甚少。演唱形式 姚安蓮花落的演唱形式有兩種:一人獨唱,多人...
羅貫中(約1330—1400),名本,字貫中,山西太原人,一說錢塘(今浙江杭州)或廬陵(今江西吉安)人。關於他的生平和創作,留傳下來的資料很少。只知道他是一位很不得志的江湖流浪者。寫過戲曲,但主要精力則從事於小說創作,相傳著有《十七史演義》。不過他的作品,多經後人增損,原作反被湮沒。較能保存他原作...
查“吉安路”銘文史料獲悉,夏商時期,吉安為中原九州之一,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地人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另天下三十六郡,始置廬陵縣,屬九江郡,故吉安古稱“廬陵”,隋開皇十年 (公元590年),改廬州為吉州,故吉安又有“吉州”之稱。元貞元年(1295年),改吉州路為吉安路,轄吉水、...
2011年3月4日,青原區首屆廬陵文化旅遊節在陂下古村開幕。2015年04月02日,陂下古村舉辦第五屆廬陵文化旅遊節。2016年3月9日,陂下古村舉辦第六屆廬陵文化旅遊節。旅遊信息 地址 陂下古村位於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距吉安市中心城區50餘千米。交通 從吉安市市青原車站乘至富田、東固的班車至富田鎮下車,步行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