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雕

廣雕

廣雕,是廣府雕塑的簡稱,是指以廣州為代表的具有嶺南傳統文化特色的雕刻工藝及其製品。廣雕中最負盛名的是牙雕玉雕木雕。雕刻藝術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按雕刻的質體分類,可分為牙雕、玉雕、木雕、石雕磚雕骨雕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府雕塑
  • 外文名:Caantonese Sculpture
  • 範圍:廣東珠江三角洲
牙雕,玉雕,木雕,欖雕,

牙雕

據史書記述,中國牙雕工藝已有3000多年歷史,廣州牙雕的出現比中原地區稍晚,始於晉代,亦有2000多年歷史。在西漢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有一捆5支大象牙,最大的長達126厘米。據鑑定,象牙的產地是非洲,可能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運來的。另外還出土了刻畫象 、象牙算籌和殘牙雕器等。可見這些象牙是進口雕刻作原料之用,如果鑑定屬實的話,那么,廣州牙雕的歷史就要大大推前了。過去嶺南人,特別是廣州及珠江三角洲人視象牙為吉祥之物。認為可以“辟邪除穢”。這裡介紹的牙雕是指象牙雕刻。廣州的象牙雕興盛於明代後期,經過歷代的發展,逐漸成為廣州的著名特產
廣雕
解放前,廣州的象牙雕刻全部是個體作坊式經營,主要集中於大新路一帶。解放後廣州市政府為了有組織有計畫地開展研究開發,提高和發展廣州牙雕藝術,將這些小作坊組織成立了“大新象牙雕刻工藝廠”。從此,牙雕的技藝有了顯著的進步,生產規模也有所擴大。
廣州的牙雕兼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和精雕細刻的嶺南風格,多以花木、山石、龍舟、寶塔、蟹籠等嶺南山水景物為題材,擅長獨特的鏤空技藝。其中以鏤雕象牙球、畫舫著稱,尤以鏤刻精細多層象牙球最負盛名。雕刻藝術家們用一塊完整無缺的象牙料,鏤空成各種規格、層數不等的圓球,象牙球最小的僅二三層,最大的有40多層,每層都刻上龍鳳、花卉等各種圖案,且能靈活轉動。廣州牙雕藝術家鏤雕的20層象牙球早在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工藝特種獎。迄今為止,廣州象牙球鏤雕層數已達45層。亭台大花舫也是著名的廣州牙雕作品。花舫的船身以龍為造型.上有2~7層樓閣,舫上人物多達3000人,還有旌旗、燈飾等,栩栩如生、千姿百態,非常壯觀。此外還有用整支象牙雕成的全牙雕、漁翁撒網、通雕蟹籠、古裝仕女等。
廣州象牙微雕也是舉國聞名,在20世紀30年代初,廣州著名的微雕藝術家馮公俠在一粒與大米一般大的象牙米上,刻出孫中山先生遺囑全文154字。他還在64開紙頁大小的象牙片上刻出長達25000字的《共產黨宣言》。他的兒子馮少使也是一位微雕大師。他繼承父親的技藝,創作出在一粒象牙米上雕出形象各異、栩栩如生的十八羅漢像。這些巧奪天工的微雕作品代表了廣州象牙微雕的最高水平,令人嘆為觀止。
到了20世紀80年代由於全球保護野生動物運動風起雲湧,大象作為被保護的野生動物,嚴禁獵殺,國際上規定任何國家不得銷售象牙及象牙製品,我國政府嚴格遵守這一規定。在這種情況下,廣州的牙雕工藝尤其是象牙雕刻行業遭受嚴重打擊,不得不選用了別的材料代替,勉強使這項傳統工藝得以延續。45層象牙球和亭台大花舫成為空前絕後的藝術珍品、舉世孤品。

玉雕

廣州人認為玉與象牙一樣,能辟邪消災,如意吉祥,因此特別喜愛玉,視玉為寶。廣州街上大多數的俊男靚女頸上都有掛玉雕小牌(玉墜),手上戴著玉戒指玉鐲。1983年在南越王墓中出土大量的玉器,其中有玉壁玉盒、絲褸玉衣玉印玉佩玉角杯等130多種“漢玉中的稀世之寶”。這些工飾精品均經精雕細刻,構思奇妙、工藝精湛。這說明廣州的玉雕工藝,在西漢時代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而廣州的玉雕工藝興盛於唐代中後期,亦有千多年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廣州玉雕藝術繼承了宋代巧色玉的傳統,創造了“留色”的特技,顯出了原玉的天然顏色,特別精美。到清代道光年間(19世紀初葉),廣州玉雕工藝製造業已成行成市,而且出現了玉器工商行會組織。
廣雕
廣州玉雕藝人汲取各地玉雕技術,博採眾長,與廣州牙雕技藝結合起來,在品種、工藝、用料等方面創造出自己的風格。廣州玉雕的原料多選自粵西信宜的“南方玉”。信宜玉呈草綠色,半透明,多自然斑紋,磨琢後晶瑩通透,別具一格。廣川玉雕製品有首飾品和擺設品兩大類。首飾品有玉鐲、戒指、耳環、玉墜以及以金銀寶石鑲嵌的玉飾等。擺設品有傳統的花卉、人物鳥獸瓶罐以及玉球花舫、寶塔等別具風格的高級工藝品。其中通雕玉球是廣州玉雕藝人攻克玉石高硬度、難加工的產品,這種玉球構思獨特,造型精美,多達20多層,大球套小球,厚薄均勻,各層轉動自如,托在手上輕輕晃動,會傳出玉石碰擊的清脆聲,而球上還雕上山水、花卉、人物、蟲魚、花鳥等襯花,形象生動逼真。其中一座18層吊縛雙獅子母球曾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薄胎南方玉碗和玉雕小茶具也是廣州玉雕中的精品,是中國玉雕藝術的珍品。

木雕

我國木雕工藝與其他雕刻工藝一樣源遠流長。木雕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歷唐、宋、元、明、清各代及至今,長盛不衰,不斷創新發展。廣州木雕是廣州傳統雕刻工藝之一,它與北京的京式木雕,江蘇的蘇式木雕構成我國木雕藝術三大流派。廣州木雕以半立體通雕,滿屏雕和多層次雕刻相結合的風格著稱。建於清光緒年間的陳家祠,集中了木雕藝術的精華,特別是清代潮州金漆木雕神亭、香爐罩等更體現了廣州木雕工藝精巧、玲瓏的獨特風格。著名的廣州紅木家具的雕刻工藝就是源於廣州木雕工藝。

欖雕

欖核雕刻,簡稱欖雕,以廣東地區所產之烏欖核為材精雕而成。
烏欖盛產於廣東增城、番禺、中山等地,而增城縣新塘的欖核,核大仁小,是最佳的欖雕材料,適於雕刻欖核船。明、清期間,曾有寺院僧人以欖雕船售給香客,以示“普渡”之意。據查證,欖雕在新塘已流傳了300多年,在清代屬貢品。清鹹豐四年(1854),新塘鄉藝人湛谷生(又稱菊生)創作的欖核舫,名為“蘇東坡夜遊赤壁舫”,工藝十分精巧,所雕的人物情態各異,栩栩如生;舫中置一桌、3人圍案而坐,旁邊還蹲著一個書僮煮茶,船後有船娘把舵,船的兩旁有8扇通花窗,皆可開合;船頭的小鏈條也以欖核雕成,環環相扣,船底刻有蘇東城《前赤壁賦》全文共537個字。該欖雕至今仍保存在增城文化館
現在欖雕產品的花色品種從三幾種增加到50多種,如多層花舫、通雕蟹籠、撒網漁船、吊鏈宮燈、花塔、古鼎、西洋棋等。不少新產品在參加國內外展覽時受到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