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原隸湖廣行中書省的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改隸廣西行中書省,使今屬欽州北海等地(時為欽州、廉州),首次列入廣西的版圖內。是年六月,又析出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改隸廣東行中書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 地區:廣西
  • 時間:明朝洪武六年
  • 事件:撤銷廣西等處行中書省,改置
歷史,轄地,

歷史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四月,設定廣西都尉,分治軍事。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改廣西都尉為廣西都指揮使司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撤銷廣西等處行中書省,改置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罷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官,改參知政事布政使。從此確立了廣西軍政分治的行政建制。
洪武二十七(公元1394年),原隸湖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全州及其灌陽縣,正式劃入廣西承宣布政使司,以圖近便管轄。此後,桂東北地區一直為廣西統一政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廣西相繼將元朝的二級政區——改為,隨後又將部分府改為隸屬於府的散州。並陸續將部分土州改為直隸於承宣布政使司的直隸州。明末今屬廣西的二級政區建制,較之元朝減少3個。
明朝廣西土製建置增減互見,從數量上看,減大於增,“改土歸流”大起大落。洪武年間,先後裁撤20多個土州,或併入土府州,或劃歸流州縣。部分土府、州、縣也先後改流。嘉靖(公元1522年至1566年)年間,王守仁為平息內亂、削弱土製,因襲賈誼“眾建寡力”之策,將思恩、田州分析為28個土司。其後,這些土司或自行銷聲匿跡,或為其他州縣吞併,始終可考者不及半數。至明末,可考今屬廣西的土府、土州、土縣、土司,較之元末減少約三分之一。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北部。古為百越之地,秦時桂西南等地同屬象郡轄域,漢初亦為南越國之一隅。後設交趾等郡,及三國至隋唐五代,或郡或州,俱為中國邊地版圖,與桂邊互有區劃交錯。宋朝開寶六年(公元973年),詔封丁部領之子丁璉為安南王,安南始列為中國外藩,至明初與廣西行中書省無涉。明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安南國太師黎季犛廢君自立,改國號為大虞。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明成祖派征夷將軍張輔等領兵10萬討伐黎季犛。次年改安南為交趾布政使司。不久,藍山土豪俄樂巡檢黎利興兵作亂。明師連年征討,終未能平。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明宣宗罷兵赦黎利。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0,遂命黎利權署安南國事。安南又成為屬國。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明世宗再遣兵征討篡奪黎氏之位的安南權臣莫登庸。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莫登庸請降受撫,明朝遂詔降安南為都統使司,以莫登庸為都統使,隸屬廣西承宣布政使司。
明末,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仍舊治桂林,領轄桂林、平樂南寧、思恩、梧州潯州柳州思明、太平、鎮安慶遠等11個府,歸順憑祥向武、都康、龍州江州思陵泗城、 田州等9個直隸州,安隆1個直隸長官司及安南1個都統使司。廉州府時隸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因此,舊治所及轄域均在今廣西境內的12個府、9個直隸州及1個直隸長官司,下轄50個縣、12個散州、23個土州、5個土縣、10個土司及3個長官司。安南都統使司治所在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境內。

轄地

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領轄桂林府(直轄臨桂、興安、靈川、陽朔等縣,全、永寧等州。其中,全州又轄灌陽縣,永寧州又轄永福、義寧等縣)、平樂府(直轄平樂、恭城、富川、賀、荔浦、昭平、修仁等縣及永安州)、南寧府(直轄宣化、隆安等縣,橫、上思、新寧等州,歸德、果化、忠、下雷等土州及遷隆峒土巡檢司。其中,橫州領永淳縣)、思恩府(轄武緣縣、奉議州、上映土州、上林土縣及都陽、安定、古零、興隆、那馬、白山、定羅、舊城、下旺等土司)、梧州府(直轄蒼梧、藤、容、岑溪等縣及鬱林州。其中,鬱林州又領博白、興業、北流、陸川等縣)、潯州府(直轄桂平、貴、平南等縣)、柳州府(直轄馬平、洛容、柳城、懷遠、來賓、融、羅城等縣,象、賓等州。其中,象州又領武宣縣,賓州又領遷江、上林等縣)、思明府(直轄下石西土州)、太平府(直轄崇善縣,陀陵、羅陽等土縣,左、養利、永康等州,太平、思誠、安平、萬承、全茗、鎮遠、茗盈、龍英、結安、佶倫、都結、思明、上下凍、上石西等土州)、鎮安府、慶遠府(直轄宜山、天河、思恩、荔波等縣和忻城土縣,河池州,那地、東蘭、南丹等土州,永定、永順正、永順副等長官司。其中,河池州領思恩縣,南丹土州領荔波縣) 和歸順、憑祥、向武、都康、龍、江(轄羅白縣)、思陵、田、泗城等直隸州及安隆長官司,隸屬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之廉州府及其合浦縣和欽州(轄靈山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